APP下载

中国西北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分析

2016-11-19张燕君庄海燕

湖北工业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6年4期
关键词:人力资本西北地区经济增长

张燕君 庄海燕

摘 要: 通过构建耦合模型,确立相关指标,分析了我国西北五省2001-2014年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发展特征。结果表明,我国西北五省的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的耦合度还处于较低水平。同时,西北各省之间也存在较大的差距,陕西省已达到较高的耦合水平,而宁夏、青海两省还处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失调发展阶段。但总体可看出,西北五省在该时间段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方面都增速飞快。

关键词: 西北地区;人力资本;经济增长;耦合

中图分类号: F249.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8153(2016)04-0062-06

一、引言

20世纪40年代,美国经济学家舒尔茨在研究中发现人力资本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显著,且明显超过物质资本、劳动要素等在经济增长中的份额[1]。随后,有关于人力资本的研究层出不穷,且众多的研究中都证明了舒尔茨这一结论。人力资本是指劳动者运用科学知识和先进的技术进行劳动生产,因此教育等方面的投入对于人力资本的形成十分重要。人力资本之所以在经济增长中的作用日益显著,主要是因为它不仅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而且具有收益递增性,即内部与外部的双重效应[2]。

改革开放以来,特别是我国实施西部大开发后,西北地区经济得到了迅速发展。在我国经济转型及结构调整的关键时期,西北地区也随之进行产业的优化与升级,但现阶段仍处于粗放式的经济发展方式,由人力资本带动的经济增长新模式还在进一步的探索中。那么,人力资本对西北地区经济发展的带动效应到底有多大?两者怎样才能实现协调稳步发展?以下就从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两者关系中入手,探讨其耦合度,促进西北地区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二、文献回顾

国内对于中国西北地区人力资本的研究,主要是从人力资本结构[3]、人力资本积累与外溢[4]、人力资本投资[5]等方面阐述了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显隐性作用。而目前学术界对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研究多集中于构建计量模型,并进行两者的回归分析。由于各个学者构建的模型不同,选择的研究对象及样本数据各异,所以研究的结论也不一致。总结来看,主要有这两种观点:一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有较大的贡献作用[6];二是人力资本对经济增长的贡献作用还不明显[7]。显然,就人力资本与经济发展的研究现状来看,两者的关系并不确定。这时,就需要进行耦合度的分析,深入研究两者的相互关系。关于两者耦合度的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逯进和周惠民学者基于系统耦合原理,对中国各省份进行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分析,探索出了各地区人力资本能力的差异性,对今后的相关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价值[8]。

纵观相关文献,涉及我国西北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研究还较少。虽然众多学者强调了人力资本的重要性,但是并未更多地关注该区域两者之间的内在关系。本文的创新之处就在于运用耦合方法探讨本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之间协调关系特征,提出区域间协调发展的建议。

三、研究方法与数据

(一)研究方法

耦合源自物理学概念,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系统或运动形式通过各种相互作用彼此影响的现象,耦合度是用来衡量系统间彼此相互作用影响的强弱程度[9]。系统间联系越多,其耦合性越强,相反表明其耦合性越差。

纵观研究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两系统的关系模型,充分考虑研究对象的适用性,采用耦合模型来分析西北地区两系统之间协调与发展关系。即人力资本投入拉动经济增长,经济增长又为人力资本存量提供了技术、人才等要素,二者相互依存,相互促进,共生发展。因此,将区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两个子系统相互作用的关系界定为耦合关系[10]。

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两子系统的协调模型为

由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发展与协调模型,可综合得出两系统的耦合度

式中,D就表示两系统的耦合度。有关于耦合度的判别标准如表1所示:

(二)指标体系及权重的确定

为探索西北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耦合程度,本文结合了众多学者专家的研究成果,考虑到数据来源的可得性,选定以下内容作为衡量两子系统的具体指标。对人力资本系统,选取了教育规模、科研创新、文化环境、卫生医疗这四大指标。对经济增长系统,主要从经济发展水平、产业结构、对外开放程度以及人民生活水平这四大指标。通过二级指标的延展和扩充,较为充分和全面地阐释了这两子系统的内涵和具体衡量特征。具体指标见表2、表3。

对于各个指标权重的确定,本文采用专家考量与层次分析相结合的方法,以确保指标权重的准确性及研究结果的真实可靠性。

(三)数据处理及指数核算

本文选取了西北五省,即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各省2001-2014年统计年鉴的数据查找及整理,得出了五省十四年的面板数据。这一时序的研究正是西北五省经济发展的飞速阶段,且数据较为完整,因此,具有较高的实证研究价值。

考虑到在实证研究前数据量纲的差异化,需采用极差标准化法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极差标准化法包括正指标标准化和负指标标准化,由于所选取的指标只包括正指标,故所采用的指标标准化公式[11]如下:

将标准化后的数据进行逐级加权求和,可得到西北地区2001-2014年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数,如表4、表5所示。

四、实证分析

(一)综合指数分析

根据表4和表5,可进一步得出我国西北五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指数的增长率,如表6所示。结合分析来看,主要得出以下几个结论:

第一,西部大开发以来,西北五省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均呈现较大幅度的上升趋势,经济增长的增幅明显大于人力资本。同时,各省之间增长幅度不同。陕西省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综合指数处于五省中的首位,新疆和甘肃省次之,宁夏和青海省处于最低位。但是,就增长率来看,宁夏和青海省处于最前位。

第二,从西北五省的人力资本综合指数来看,西北五省的人力资本均处于稳步上升趋势,增幅达150%。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的人力资本综合指数分别为:123%、137%、1065%、462%、106%。可见,青海、宁夏相较于陕西、甘肃、新疆的人力资本增长幅度较大,速度较快,特别是青海省,高达1065%。但是其人力资本综合指数还明显落后于陕西、新疆等地区。这说明西部大开发之前,由于受自然、社会、经济等因素,青海、宁夏地区的人力资本十分匮乏,人口的受教育程度及健康水平极低。随着西部大开发政策的不断实施,其人力资本方面得到了很大的改善,但增长空间还较大。

第三,从西北五省的经济增长综合指数来看,西北五省的经济增长均处于飞速上升趋势,增幅达1375%。由于陕西地区相较于其他地区优越的地理位置、自然文化环境等,其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数一直位于西北地区的首位。青海和宁夏两省的经济增长的综合指数较小,但增幅较大,分别达2693%、2515%。即西部大开发以来,两省的经济发展水平、人民生活质量及消费水平等方面都得到了很大的提高。

(二)耦合分析

根据西北五省两子系统的综合指数及式(1)、(2)、(3)可得出西北五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系统耦合度,见表7。

第一,从整体来看,西北五省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两子系统的耦合度从2001至2014年呈稳步上升趋势,从中度失调发展逐步转为初级协调发展。但从西北五省的总体均值来看,还处于濒临失调发展阶段,即耦合发展的程度还相对较低。

第二,陕西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度一直处于西北五省的首位,逐步实现了由2001年的轻度失调衰退向2014年优质协调发展的跨越式转变,这说明陕西省的人力资本发展已基本跟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实现了协调发展的良好状态。甘肃、新疆两省也逐步转变为中级协调发展状态,青海和宁夏还处于负向耦合和正向耦合的交界处,人力资本明显跟不上经济发展的步伐,出现两子系统较为失调的局面,但发展前景较大。

第三,从耦合度的增长幅度来看,西北五省总体达229%,可见其耦合度的协调发展速度飞快。陕西、甘肃、青海、宁夏、新疆分别为223%、281%、277%、253%、169%。即甘肃和青海两省的增幅最高,这说明西部大开发以来,两省的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一直朝着稳步协调的方向发展,预计今后的十年到二十年可实现较好的协调发展状态。

五、结论与讨论

通过分析我国2001-2014年西北五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关系,可得出以下主要结论:

第一,西北五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指数飞速上升。经济增长综合指数明显高于人力资本综合指数,且经济增长综合指数增长率也明显高于人力资本综合指数增长率。

第二,西北五省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耦合度呈稳步上升态势,总体上从中度失调衰退转变初级协调发展状态,即人力资本还明显落后于经济增长的发展速度,两者勉强协调发展。

第三,西北五省个体发展差异显著。陕西省在人力资本和经济增长方面均处于五省中的首位;青海和宁夏两省位于五省中的末位,即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发展还未达到协调状态,但经济增长率较高,这说明在该阶段两省经济飞速发展,但人力资本方面尚未跟上。故两省应加大对人力资本的投入,加强科技创新,改善文化、教育及医疗环境。

以上结论均证明西部大开发的实施为我国西北五省带来了各方面的资源及支持,特别是经济方面。虽然目前还明显落后于东部等地区,但与其差距逐渐缩小。由于地理位置、科技人才投入、基础设施配备等方面存在差异,西北各省的发展还存在明显的差异,这需要长期的规划和发展。不仅需要国家采取一定措施加大对各省的差异性投入,更需要各省发挥地区优势,充分利用各方资源,实现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协调发展。

本文以耦合的方法对我国西北地区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的关系展开了探讨,通过建立指标,查阅统计年鉴,得出了相关结论,一定程度上对西北五省今后发展具有一定的借鉴意义。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指标确定的局限性,或者是分析过程中未考虑到部分的影响因素,在今后将会更深入的展开探讨。

[参考文献]

[1]西奥多·W·舒尔茨.论人力资本投资[M].昊珠华,译.北京:北京经济学院出版社,1990.

[2]谢承华.人力资本对兰州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兰州大学学报,2012(3):157-159.

[3]郭志仪,杨 骁.人力资本结构对西北地区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西北五省面板数据[J].人口学刊,2010(6):4-8.

[4]郭志仪,逯 进.教育、人力资本积累与外溢对西北地区经济增长影响的实证分析[J].中国人口科学,2006(2):72-79.

[5]赵永琴.中国西部地区企业人力资本投资研究[J].改革与开放,2011(2):107-108.

[6]李德煌,夏恩君.人力资本对中国经济增长的影响——基于扩展 Solow 模型的研究[J].中国人口.资源与环境,2013,23(8):100-106.

[7]陈灿平.我国人力资本存量与经济增长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科版),2009,216(8):218-221.

[8]逯 进,周惠民.中国省域人力资本与经济增长耦合关系的实证分析[J].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2013(9):3-36.

[9]周 成.区域经济-生态环境-旅游产业耦合协调发展分析与预测——以长江经济带沿线各省市为例[J].经济地理,2016,36(3):187-193.

[10]蒋天颖,刘程军.长江三角洲区域创新与经济增长的耦合协调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15,34(6):72-79.

[11]杨晓智.金融发展、人力资本的耦合机制与经济增长的实证分析[J].统计与策,2015,421(1):155-159.

猜你喜欢

人力资本西北地区经济增长
近60年西北地区森林资源变化分析与思考
三集一体机在西北地区适用性分析
企业人力资本会计计量方法的新探
内生经济增长理论对贵州经济发展的研究
浅析人力资本的经济权利与企业剩余分配
基于物流经济的区域经济增长研究
反腐与经济增长
人口结构与中国经济增长的经济分析
人力资本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理论及实证分析
碳排放、产业结构与经济增长的关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