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农业不易,笃行不移

2016-11-19山娜邬南

长江蔬菜·学术版 2016年4期
关键词:生平农委大棚

山娜 邬南

“走种菜这条路,对我来说是命中注定,看着自己亲手耕种浇灌的蔬菜一批批成熟,内心的那种喜悦难以言表。”1970年出生的姚生平,与蔬菜结缘颇深,12岁就开始跟随父辈游乡贩卖蔬菜种苗。都说80、90后不愿回乡种地,而身为70后里的“老大哥”,姚生平从小熟识的同龄玩伴们,竟也没有多少人成为他的同行。

追忆当年苦与甜

站桥村畔依举水西岸,人均耕地面积不足470 m2,青壮年大都选择了外出打工谋生。1986年,年仅16岁的姚生平却开启了种菜生涯,萌生了成为一名职业菜农的念头。种菜如何赚更多的钱?他不禁暗自琢磨起来:由于交通工具匮乏,靠肩挑背扛的蔬菜根本卖不了太远,而附近的村民基本家家户户自己种菜,以当时的经济条件,自家菜园子里能摘到的菜谁也舍不得花钱去买。思来想去,唯有种植反季节蔬菜这一条路可走。

想要依赖种植反季节蔬菜来发家致富,自有的那点菜地当然远远不够,温室大棚更是必不可少。前者通过流转村里的撂荒耕地很容易便解决了,而钢架大棚的价格对于当时并不富裕的姚家来说简直就是天文数字。他只得去集市上买回竹子,请工匠逐一劈成竹篾,然后自己在地里足足忙活上半个月,终于搭建起1334 m2竹架中棚,成为20年前站桥村第一批吃螃蟹的人。

竹竿太软,遇风易起伏,那时又没有压膜带,用土压住的塑料膜很不稳定。于是每—个刮风下雨天,那条湿溺的泥巴小路上总会出现姚生平不间断巡查的身影,他换上胶鞋,撑起雨伞,快速地行走,常常溅得一身泥泞。现在他仍依稀记得1997年的那个春天,一场狂风暴雨过后,傻傻望着一片废墟的菜地,心凉得没有一丝温度。

“那时候真是不容易……”岁月悠长,经年之后所有过往的心酸沉淀为一声淡淡的叹息,更多思绪涌现在姚生平的脑海,“如若天公作美,卖菜的收益却也让人惊喜。20世纪80年代末,一位技术娴熟的工匠师傅日薪3元,而种大棚茄子每667 m2日产达50~100 kg,售价1元/kg,每天能卖50~100元,这个数字相当吓人了。”职业菜农这条路姚生平终究是走下去了,不仅解决了温饱,供2个孩子上学,还盖上了一栋新楼房。

100元与100万元的距离

30年前,手中揣着100元的激动记忆犹新;30年后,姚生平流转的3.7 hm2菜地年产值已经突破100万元,纯利润达到20余万元。近几年,新洲区多措并举推进设施蔬菜基地建设,着力打造“一轴两翼”设施蔬菜产业带,2012年,得益于站桥村级项目的政府补助,姚生平建起了1.3 hm2钢架大棚,到2014年扩大至3.7 hm2

“新洲区农委对蔬菜这块很重视也做得蛮好。”纵观整个园区,钢架大棚、智能节水灌溉系统、育苗穴盘、防虫网、粘虫板、诱虫灯、地热线、遮阳网、进口高效低毒杀虫剂等都得到过新洲区农委的资助,农委不仅定期开设技能培训班,带种植大户四处观摩学习,还统一购种免费发放给大家试种。福薯13号薯尖,园区的主打产品,便是5年前农委前往福州考察所选中的品种,姚生平试种成功后随即大规模种植,现已发展到2.7 hm2。该品种于每年1~2月播种,3~10月采收,十天可采一茬,味道十分香滑爽口,且抗性极佳基本不用施药,当前批发价格为12元/kg,主要销往新洲、黄冈、黄石、浠水、阳逻等市场。

除福薯13号外,紫龙3号茄子、天王601辣椒、国龙901辣椒、薄皮王辣椒、杭椒1~7号、GBS系列番茄、白刺1号香蕉黄瓜、柳叶白梗空心菜、冬寒王莴苣、一串玲小南瓜等优良品种先后被引种。其中白刺1号香蕉黄瓜引进近5年,果形似香蕉白皙,口感细腻清脆,是酒店、餐厅尚品,售价可高达10元/kg。但因该品种抗病性不佳,须实行3~5年的轮作制。

30年的实践积累,姚生平对选种、用药、技术都有了全新的认识,渐渐摸索出一套适合自己的高效种植模式:早春大棚薯尖—秋冬藜蒿,早春大棚薯尖—杭椒—莴苣(甘蓝、西兰花),大棚小南瓜—苋菜—杭椒等。他是新洲区有名的蔬菜种植能手,先后被评为“湖北省明星科技示范户”、“武汉市农村实用拔尖人才”。

发展,从来不简单

很早就意识到不能完全靠天吃饭,他爱学科技、爱动脑筋,放眼整个站桥村,他的种植效益总是一路领先。他的菜园子越来越大,收入越来越高,名头越来越响,而这样前进的路上,总是荆棘密布,困难重重。

一盼解决灌溉水源难题。站桥村及周边蔬菜基地灌溉主要依赖地下水,而部分地下水源含有铁锈。以往农户大多采用小机井漫灌方式,对灌溉设备及蔬菜生长影响不大。全市七万亩项目建设以后,便改用了小机井微喷、滴灌节水灌溉方式,铁锈易堵塞喷、滴灌设施。为了解决这一难题,姚生平自己掏钱挖了一个净化蓄水池,可是水池容积太小,无法供应整个园区的用水量。他希望政府能早日将举水河水引进站桥村,或是相关专家能解决地下水灌溉铁锈难题。

二盼拓宽蔬菜销售渠道。“现如今种植蔬菜的大户太多,无法摸清摸透市场行情,蔬菜滞销的困扰一直存在。2015年的包菜烂地里没人要,谁想到2016年居然卖到4元/kg。”面对蔬菜市场“大小年”,尽管市区农业部门多年来供了不少信息服务,在蔬菜圈子摸爬滚打了30余年的姚生平至今仍然无法精准把握市场走势。

三盼农技人才结伴指导。园区农技人才缺失也让姚生平备感头疼。眼下在园区忙碌的20多位雇佣工人平均年龄超过50岁,种植技能还是老一套,全凭姚生平个人指导。“一个园区最少得有一个懂技术的人才能支撑起来,现在就是技术人员太少。天气稍稍不好,技术应对有误,菜价就要飞涨。”联想到往年茄子、黄瓜因灾害气候售价飙升至14元/kg,他不由得忧虑起来:“这样的高价,哪怕是城镇高收入家庭也难以承受,若是农技人才继续缺失下去,未来菜价的波动幅度将更加难以想象。”

猜你喜欢

生平农委大棚
雾霾天气下改良式大棚温度特性分析
赠方瑶
曾巩生平
大棚讲课
省农委离退办认真做好2017年度特殊困难离休干部帮扶资金发放工作
雪浪洪恩生平考略
种植大棚草莓采摘效益可观
张谦宜生平及著述考证
大棚蔬菜富乡亲
吉林省农业委员会工作要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