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现状及展望

2016-11-19阙灵杨光缪剑华王海洋陈敏臧春鑫

中国中药杂志 2016年20期
关键词:品种选育

阙灵+杨光+缪剑华+王海洋+陈敏+臧春鑫

[摘要]中药资源保护是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基础。保护的方式有2种:一种是就地保护,另一种是迁地保护。该文主要对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发展现状进行综述,对当前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和开发实践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提出构建包括中药资源引种园、中药资源离体保存库和中药资源生物信息共享平台为一体的全国中药资源迁地保护体系,合理布局中药资源迁地保护机构,对接迁地保护与中药材品种选育,培育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等建议。对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发展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品种选育;中药材种子种苗

[Abstract]Protection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TCM) resources is the foundation of sustainable development of TCM industry, which includes the in-situ and ex-situ conservation. The development of TCM resource ex-situ conservation was reviewed, and hotpots in the conservation and its development practices were analyzed. Therefore national TCM resource ex-situ conservation systems were proposed, including the establishment of TCM resources introduction gardens, TCM resource in vitro conservation library and TCM resource bio-information sharing platform, rational distribution of TCM resources ex-situ conservation agencies, along with the advancement of TCM varieties breeding, and the perfection of Chinese herbal medicines seed and seedlings market, which are of significant importance on the guidance of TCM resource ex-situ conservation development.

[Key words]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resources; ex-situ conservation; varieties breeding; herbal seed and seedlings of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doi:10.4268/cjcmm20162001

近年来,随着中药产业的快速发展,中药资源储备量急剧减少,部分资源几近枯竭,出现了大量濒危物种[1],中药资源的保护已迫在眉睫。目前生物资源的保护方式主要有2种,一种是就地保护,指保护生态系统和自然生境,维持和恢复物种在其自然环境中的生存;一种是迁地保护,指将物种迁移到它们的自然生境之外进行保护[2]。与就地保护相比,迁地保护通过人为干预减少外界环境的影响,突破时间、空间的限制,在珍稀、濒危物种急救和资源保护及开发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是保护中药资源的重要方式。本文在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发展现状及相关研究探讨的基础上,分析了当前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存在的问题,提出构建全国中药资源迁地保护体系,合理布局中药资源迁地保护机构,对接迁地保护与中药材品种选育,培育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等建议。为中药资源迁地保护政策的制定和研究提供参考。

1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内涵

1.1 中药资源

按照联合国环境规划署(UNDP)的定义:“资源,特别是自然资源,是指在一定时间,一定地点的条件下能够产生经济价值,以提高人类当前或未来福利的自然环境因素及条件”。中药资源是指“自然界中可作为中药基原的自然生成物总称,一般指可以作为中药的植物、动物和矿物,以及藻菌地衣类生物”[3]。其中,生物资源部分具有可再生性,能产生巨大的经济价值,是支撑我国中药、民族药及民间草药不断向前发展的动力源泉,因此,中药生物资源的贮藏现状、保护和开发等问题备受关注。

1.2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及其范畴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目的包括2个方面:一方面是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受威胁物种,防止物种或种群非常规灭绝,并在适当情况下将这些物种重新引进其自然生境中[2];另一方面是保证中药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满足人类健康生活的需求。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对象是药用生物资源,包括药用植物资源(包括藻类、菌类、地衣类、苔藓类、蕨类及种子植物等植物类群)和药用动物资源。而矿物类药用资源,属于非生物资源,产量稀少且不可再生,其保护的问题不在此篇中论述。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狭义上特指活体的药用植物迁地保护,通常归为中药资源引种园,如药用植物园、中药材种植基地等,广义上包括药用植物种子库、药用动植物标本馆及离体组织培养保存库[4]和中药资源生物信息库等。药用动物迁地保护即移(易)地保护,是指为保护野生动物的物种而在原生群落以外的地区建立的并能够维持种群稳定的一种保护措施[5],形式主要有养殖园、繁育中心、繁殖基地、水族馆、动物园等。

2 我国近30年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现状

长期以来中药材主要靠野生资源供给,人类的过度开发和自然环境的改变导致中国许多中药资源种类趋于衰退或濒临灭绝。1983—1987年,我国进行第三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调查结果表明我国中药资源种类达12 807种[6],其中98%以上是野生资源。2011年我国开展第四次全国中药资源普查(以下简称四普)试点工作,调查发现,与30年前相比,我国中药资源的迁地保护取得了重大的进展。目前,我国已经有300多种常用药材开始进行人工栽培和养殖生产,其中有200多种大宗药材已经具有大量生产和基本满足市场需求的能力[7]

2.1 药用植物迁地保护现状

药用植物占我国中药资源总数的90%[6]。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1992年加入国际《生物多样性公约》,积极展开生物多样性保护工作,药用植物的迁地保护机构逐渐发展形成体系。药用植物迁地保护主要从2个层面设立保护机构:在个体及居群水平上,我国已建立专业药用植物园,对药用植物进行引种保存;在离体器官和组织水平上,设立种子库和标本馆等机构,保存物种的繁殖材料(包括籽粒、果实、根、茎、苗、芽、叶、花、DNA等)。

2.1.1 专业药用植物园 据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和引种栽培的要求,我国目前已建立了13个国家级专业药用植物园(包括中国台湾昆仑药用植物园和中国大陆12家专业药用植物园),综合性植物园中设有药用植物园或草药园的约有35家,另外,医药企业以及26个高校已建有或正在建一批药用植物园或特色草药园[8]。全国的药用植物园分属于中央直属或地方农林单位、科研院校、医药企业等不同管理部门,几乎遍布我国所有省、市或自治区,已引种保存全国本土药用植物约7 000余种,约占我国药用植物资源种数的63%,其中珍稀濒危物种200多种。在药用植物资源迁地保护体系下,北京、广西、云南、海南建立了覆盖我国主要3种气候类型的4个药用植物迁地保存平台,这一平台已成为全球规模最大的药用物种迁地保护平台,总面积333.3 hm2,迁地引种受保护药用植物物种5 282种,离体保存药用植物种质2万份,保存的药用植物种质数量居世界前列[9]

2.1.2 种质资源库和基因库 2005年,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基本完成,收集种质近3万份[10-11];2012年,中国西南野生生物种质资源库基本建成,已收集保存的野生植物种子7 471种,54 292份,涵盖了药用植物种子、离体种质、DNA、微生物种质和动物种质[12];至2010年,国家作物种质库贮存的种子数量已达到41万余份(http://icgr.caas.net.cn/),但据不完全统计,国家作物种质资源库只保存了红花、紫苏等药用植物种质1 000余份(作为油料或蔬菜作物),其他绝大部分药用植物种质没有保存,或仅作为珍稀物种保存,可见中药种质资源的离体保护工作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基于四普试点工作,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建设取得阶段性进展:“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四川)”的基础建设基本完成,四普第一批种质资源(8省5 182份种子)已入驻;“国家基本药物所需中药材种质资源库(海南)”正在建设当中;江苏泰州正在建设中药材种质资源库,负责长江中下游地区中药材种质资源的收集[13]。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的建立,为我国中药种质资源提供了一个开放性的保存平台和交流使用平台。

深圳国家基因库是继美国(NCBI)、欧洲(EBI)、日本(DDBJ)之后的第4个国家级基因库,主要包括资源样本库、生物信息库、生物资源信息网络3个部分,2017年生物信息保存目标为1EB基因数据管理系统和3 000万份生物样本存储系统[14]

2.1.3 标本馆 标本馆可以有效地保存植物的形态,同时兼顾对野生种子的收集,为中药资源的迁地保护发展提供丰富的形态信息和基因信息,是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重要部分之一。2003年国家科技部项目支持筹建了国家标本资源共享平台(NSII),现已建立汇集植物、动物、岩矿化石、教学、自然保护区和极地标本数字化信息等六大在线共享平台,124家单位,共整理、整合1 062万份标本(包括生物标本、矿物标本等)形成数字信息供全社会共享(http://www.nsii.org.cn/ 2015年)。NSII几乎涵盖了我国所有标本馆藏馆数据,对于药用资源信息的查询和使用提供了巨大帮助。

植物标本馆分布于全国各大高校和科研院所,主要用于植物学、生态学、地理学等相关学科上的研究。中国科学院植物研究所植物标本馆保存植物标本约260余万份,种子标本8万份和植物化石标本7万份,涵盖了《中国植物志》中80%以上的中国高等植物(http://pe.ibcas.ac.cn/ 2013年)。在IBCAS数据库中以药用资源为主题的标本馆73家(表1),包括药用植物腊叶标本、中药材标本、药用动物及矿物标本等专门用于中药教学和研究的标本馆(室)。中国中医科学院中药资源中心标本馆,是目前基于四普工作专门收集药用植物腊叶标本和药材标本的主要机构,馆藏腊叶标本已达20万份,药材标本已达4.2万份,都已形成数字化照片,为数字化标本馆的建设打下基础(http://www.nrc.ac.cn/ 2012年)。

2.2 药用动物的迁地保育现状

动物园养殖是动物类中药迁地保护的主要方式。据《中国药用动物志》统计,中国大约有2 341种动物有药用的历史和记载[15]。目前,我国动物园饲养国内外各类动物775种,其中鸟类有402种,约占52%,兽类仅13目205种,爬行类4目103种,两栖类2目3种,鱼类7目42种)[5]。2015版《中国药典》收载的50味动物药中,来源于鸟类的仅1种,家鸡的鸡内金[16]。可见,动物园主要饲养对象是国家一、二级重点保护动物,动物园中仅有少部分药用价值的动物作为濒危物种保护,与药用动物的社会需求存在差异,以动物园繁殖保护药用的形式只能起到一些短期效果。

野生变家养及引种驯化是动物药保护和开发的基础,对药用动物进行迁地保育,不仅可以减少人类对野生动物的肆意虐杀,保证物种的繁衍,还可以提供动物药药源,满足市场需求并促进国民经济的发展。许多地方建立了药用动物养殖场,如黑龙江黑宝药业集团公司,建立了世界规模最大的熊科动物饲养、繁育、观展及熊胆粉生产科研中心。在第十三届世界野生动物资源大会,黑宝药业“无痛自体引流”技术终结了“杀熊取胆”时代,从根本上解决了熊胆资源利用问题,为熊胆产品的规模化、产业化、现代化大生产提供源源不断的熊胆资源[17]。目前,在养殖方面取得新进展的动物药包括鸟类、哺乳类、鱼类和昆虫类等百余种,其中一些大宗药用动物已形成产业化养殖,如:林蛙、猬皮、蟾酥、牡蛎、珍珠、海螵蛸、乌梢蛇、鹿、麝、熊、穿山甲、全蝎、土鳖虫、水蛭、乌鸡、甲鱼等[18-20]

2.3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其他相关进展

近年来,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工作从珍稀濒危物种推广到一般物种,除了保护物种数增加以外,种下差异的研究也得到广泛关注,中药材品种的引种与选育和生物信息的保存已逐渐进入系统性研究阶段。

2.3.1 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引种与选育 20世纪90年代,肖培根课题组首次攻克了在云南西双版纳引种阳春砂仁、海南引种东南亚白豆蔻和肉豆蔻的产业化种植技术难题,利用优良种质选育出了第一个北柴胡新品种“中柴1号”和桔梗不育系并大规模推广种植,树立了我国中药材种质引种、选育利用的典范[9]。到2013年,我国共选育出北柴胡、丹参等常用药材225个优良新品种,选育出的药材新品种从90年代不足5%(10种左右)到目前已达40.5%(81种),其育出的新品种中72.8%(164个)已得到了推广。从采用的品种选育方法分析,已有引种驯化(1.5%)、集团选育(16.7%)、选择育种(2.5%)、无性系(8.6%)、化学或辐射诱变(4.5%)、组培脱毒(1.5%)、系统选育(54.5%)、杂交育种(10.1%)等的应用。中药材选育方法已呈现出从“选”到“育”的发展趋势[21]

2.3.2 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的萌芽 全国各地农作物种子已具有专门的种子种苗基地、农资市场、经销商、质量标准以及发展规划,而中药材种子种苗却还没有专业的市场和销售渠道[22]。目前,中药材种子种苗主要来源于3个方面:一是国家批准的17个药材专业市场,如安徽亳州、成都荷花池、河北安国等卖药材种子的小商店;二是各地一些地方性农贸市场;三是各药材基地的生产者(主要是药农)[23]。随着互联网的普及,中药材种子种苗的销售形式也不仅仅局限于面对面的交易,部分商户已在网上建设了服务和销售平台,提供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信息和种植技术指导等服务。

2.3.3 中药材种子种苗的标准 种子种苗作为中药材农业现代化的源头,与栽培中药材的质量息息相关。张燕等[24]对中药材GAP生产中各环节进行实验,表明种子种苗活力、贮藏方法以及种植前处理等因素与中药材的规范种植密切相关。唯有确保种子种苗来源准确,中药材的种植才有意义。中药第一个ISO国际标准“人参种子种苗国际标准”[25]的制定,提高了我国人参产业的国际竞争力,促进了更多中药材种子种苗质量标准的研究,以及优质种子种苗基地的建设。

为了确保种子种苗来源准确,鉴别种子种苗的方法也在逐步完善中。廖保生[26]在中药材溯源系统的研究中运用DNA条形码鉴定技术对中药材种子种苗进行鉴定,提出通过构建中药材及种子种苗DNA条形码库,实现中成药、中药饮片到种子种苗的追踪溯源和全程监管。从技术层面为中药材种子种苗的使用提供保障。

3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发展中存在的问题

我国丰富的天然药用动植物及其迁地保护在全球生物多样性保护中占有重要地位,并对我国中药资源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产生了深远影响。在取得巨大进展的同时,必须清醒认识到我国药用动植物迁地保护中存在的问题。

3.1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主体不明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管理主体不明确,迁地保护物种交叉存在于各类生物资源保护和开发体系中,缺乏国家层面上的整体规划和部署[3],对于迁地保护效率的评判缺乏系统地评估标准,中药资源引种园、标本馆、种子库和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之间缺乏联系和交流,加剧了种质丢失、生态学与遗传学风险[27]等问题。在中药种质保存方面,我国作为药用生物资源丰富、应用历史悠久的国家之一,却没有相对完备的中药种质资源库,现有的种子库只针对2001年以前评估的珍稀濒危物种进行迁地保护,中药资源评估系统滞后,迁地保护针对性不强,整个中药资源保护工作正处于分散且低效率的状态。

3.2 中药种质资源保存缺乏代表性

种子库作为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重要保存手段,在资金投入、保存时间和保存效率方面远远高于就地保护和其它的迁地保护方法,已得到科学家、政府相关部门和非政府组织越来越多的认可[28]。目前,我国种子库对中药种质的收集和保存存在以下问题:一是已保存的药用植物种子来源信息记录不全;二是种质收集样本量少,不具科学性和代表性[29];三是存在多个库交叉重复保存同一种质的现象。现有的栽培方式导致道地药材品质衰退的风险增加,道地药材种质的保存应该得到重视。总之,要想有效的保存中药种质资源,还需加强其基础研究,对种子种质的收集进行系统评价,保证种质保存的科学性和代表性。

3.3 中药材品种选育效率低

当前药用植物品种选育的方法有系统选育、多倍体育种、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分子育种等,存在的问题是基础研究薄弱、选育机制不健全、推广应用差。与一般植物相比,药用植物品种选育具有种类繁多、产量、质量双重要求;同一药用植物有多个药用部位、独特的生态生物学特性、浓厚的地域等特殊性[30]。国家对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的支持不及其他农作物,同时由于中药材育成新品种难度大、扩繁慢、推广区域窄、应用面积小、影响不大,在申报科研项目和成果时往往因为种植面积比大宗农作物小、效益低而受到冷落[31]

3.4 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不成熟

与农作物种子相比,中药材的种子由于驯化时间短、野生习性强、自我保护方式多而表现出下列特有习性:繁育周期长;千粒重小;休眠期长;种皮坚硬;萌发时间不一[32]。中药材种子种苗繁育基地规模小,技术不成熟,生产的种苗商品率低,产业优势不明显;种子种苗市场的监测、预测工作滞后,供需矛盾突出;市场管理不到位,销售不规范,流通混乱,助长了种质资源众多问题:①(绝大多数中药材)没有遗传稳定的优良品种,已有栽培品种退化,野生品种濒危;②种子种质良莠不齐,陈旧、霉变、不成熟、发芽率和成活率低等问题突出;③优良品种缺乏保存与推广[23,33-38]

4 展望

中药资源是中医药产业持续发展的物质基础,国家全面支持和发展中医药事业。2015年《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简称《中药材规划》)和《中医药健康服务发展规划(2015年—2020年)》)为中医药发展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机遇[39]。《中药材规划》提出了建设濒危野生药用动植物保护区、药用动植物园、种质资源库、离体保存库等为支撑的中药资源保护体系。迁地保护作为中药资源保护的主要方式应发挥应有的支撑作用,具体需要从以下工作入手。

4.1 构建全国中药资源迁地保护体系

建立集中药资源引种园、中药资源离体保存库和中药资源生物信息共享平台为一体的国家战略性综合服务系统——全国中药资源迁地保护体系,将其作为野生中药资源保护与开发利用的桥梁,承担以下重大任务:指导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物种收集和机构部署;评估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效用和经济价值;调节各迁地保护机构的矛盾;促进资源迁地保护成果转化等(图1)。其中,中药资源引种园具体是指全国药用植物园、中药材种植(养殖)基地以及全国各单位草药园、中药园等;中药资源离体保存库指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包括药用动物精子库、卵子库)和标本馆;中药资源生物信息共享平台应指中药物种、基因、生态、地理分布和应用等信息的大数据库。目前,中药资源引种园的建设已相对完备;离体保存库的建设正在四普工作的基础上开展;但信息平台的建设还需要大量的资源信息和数据作为基础。

4.2 合理布局中药迁地保护机构

《中药材保护和发展规划(2015—2020年)》提出“建立药用动植物园15个,药用动植物种质资源库3个……迁地保护物种6 500种以上,离体保存药用植物种质7 000种,共10万份”,为了实现这一目标需要对药用植物园、标本馆、种质资源库等建设规划进行合理布局,也需要对全国各地现有的迁地保护机构开展调查和评估,避免机构的重复建设以及物种的交叉引种,提高中药资源迁地保护的效率。

4.3 对接迁地保护与中药材品种选育

迁地保护的最终目标除保护外还包括培育和应用,因此,应在中药资源迁地保护园和种质资源库开展以应用为目标的品种选育工作。虽然目前已有少数药用植物园开展品种选育工作,但是多数药用药用植物园未进行品种驯化和培育。需要制定指导药用植物迁地保护园开展品种选育工作的原则和方法,尤其是道地药材[40]等符合中医药传统认识品种和符合现代制药工业原料提取要求品种的培育。2015年11月颁布最新《中华人民共和国种子法》,将中药材种质资源管理纳入此法规于2016年1月1日实行,为中药材种子种苗的产销和使用提供法律保障,将大大推进健全中药品种选育机制及实行优质新品种注册证书管理等工作,促进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化、产业化发展。

4.4 培育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

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是迁地保护品种选育的下游市场,也是迁地保护与中医药产业发展对接的桥梁。由于中药材农业起步较晚,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始终未能发展起来,需要从以下方面进行培育:健全包括引种、选育、生产的中药材种子种苗来源追溯体系;研究制定中药材种子种苗标准;加强中药材种子种苗检验和认证;保障中药材种子种苗价格的合理与稳定。

4.5 协调中药资源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

中药资源迁地保护与就地保护是中药资源保护的2个方面,需要做好二者的衔接。迁地保护针对性更强,更容易与市场对接,但是长时间的与生境隔离会导致物种退化,而就地保护可以保存物种和生境,是迁地保护的重要补充。同时,迁地保护物种的野化训练和抚育也可以有效的支持就地保护,提高就地保护的效率。迁地保护物种的野外回归既需要构建基于科学研究的回归种群,也需要有效的回归生境的研究及管理和长期野外监测研究计划[4],以确保回归种群的自然繁衍和适应性进化,以防破坏现有的生态平衡。中药资源的迁地保护需与就地保护协调发展。

[参考文献]

[1]杨利民. 中药资源生态学及其科学问题[J].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2008, 30(4):506.

[2]De Janeiro L R. Convention on biological diversity[M]. Rio de Janeiro:Secretary-General of the United Nations,1992.

[3]王良信, 尹春梅. 略论中药资源保护新观点[C]. 天津:中国药学大会暨第十届中国药师周大会,2010.

[4]黄宏文, 张征. 中国植物引种栽培及迁地保护的现状与展望[J]. 生物多样性, 2012(5):559.

[5]张丽烟. 中国动物园迁地保护及保护教育现状分析[D]. 哈尔滨:东北林业大学, 2008.

[6]马晓晶, 郭娟, 唐金富, 等. 论中药资源可持续发展的现状与未来[J]. 中国中药杂志, 2015,40(10):1887.

[7]陈宇, 陈焕亮. 论我国中药资源现状与可持续开发利用[J]. 辽宁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4):218.

[8]李标, 魏建和, 王文全, 等. 推进国家药用植物园体系建设的思考[J]. 中国现代中药, 2013, 15(9):721.

[9]肖培根, 陈士林, 张本刚, 等. 中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迁地保护与利用[J]. 中国现代中药, 2010(6):3.

[10]杨梅, 刘维, 吴清华, 等. 我国药用植物种质资源保存现状探讨[J]. 中药与临床, 2015, 6(1):4.

[11]刘忠玲, 魏建和, 陈士林, 等. 国家药用植物种质资源库建设技术分析[J].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药现代化, 2007(5):72.

[12]杨湘云, 蔡杰, 张挺, 等. 野生植物种质资源的保存利用与iFlora [J]. 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2012(6):539.

[13]科讯. 泰州国家中药材种质资源库建设启动[N]. 中国中医药报, 2009-01-01(002).

[14]王海荣. 基因库一期年底投入使用[N]. 深圳商报, 2015-09-10(A05).

[15]李军德. 中国药用动物志[M]. 福州:福建科学技术出版社, 2013.

[16]中国药典.一部[S]. 2015:193.

[17]王静, 鞠爱霞. 动物药与药用动物资源的保护与可持续发展[J]. 黑龙江医药, 2011, 24(1):65.

[18]张辉, 孙佳明, 林喆, 等. 药用动物资源研究开发及可持续利用[J]. 中国现代中药, 2014,16(9):717.

[19]郭经. 人工麝香研究进展[J].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2014, 36(6):577.

[20]瞿丹枫. 我国药用野生动物资源的规制研究[D]. 南京:南京中医药大学, 2013.

[21]杨成民, 魏建和, 隋春, 等. 我国中药材新品种选育进展与建议[J]. 中国现代中药, 2013, 15(9):727.

[22]张丽萍, 杨世林, 杨春清. 我国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J]. 中国中药杂志, 1999, 24(10):579.

[23]李隆云, 彭锐, 李红莉, 等. 中药材种子种苗的发展策略[J]. 中国中药杂志, 2010, 35(2):247.

[24]张燕, 梁宗锁, 黄璐琦, 等. 中药材GAP认证准备过程中的生产质量管理体系建设[J].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2015(19):185.

[25]任壮. 人参种子种苗国际标准颁布[J]. 中医药管理杂志, 2014(5):748.

[26]廖保生. 基于DNA条形码技术的中药材溯源系统研究[D]. 北京:北京协和医学院, 2015.

[27]叶其刚. 植物迁地保护及遗传资源富集中的遗传学和生态学风险[M]//中国植物学会植物园分会、中国科学院植物园工作委员会、中国环境科学学会-植物环境与多样性专业委员会、中国公园协会植物园专业委员会、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基金会、国际植物园协会(IABG).中国植物园·第十三期.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2010:7.

[28]李德铢, 杨湘云, Hugh W Pritchard. 种质资源保护中的问题与挑战[J]. 中国科学院院刊, 2010(5):533.

[29]覃初贤. 种质库作物种质资源贮藏管理技术[J]. 种子世界, 2013(11):25.

[30]华国栋, 郭兰萍, 黄璐琦, 等. 药用植物品种选育的特殊性及其对策措施[J]. 资源科学, 2008, 30(5):754.

[31]林先明, 唐春梓, 郭杰, 等. 中药材新品种选育的现状与发展趋势[C]. 广州:全国第9届天然药物资源学术研讨会, 2010.

[32]蔺海明. 中药材种子繁育中存在的问题及建议[J]. 甘肃农业科技, 2013(10):55.

[33]魏建和, 李昆同, 陈士林, 等. 36种常用栽培药材种子播种质量现状研究[J]. 种子, 2006(7):58.

[34]赵文吉, 李敏, 黄博, 等. 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现状及对策探讨[J]. 中国现代中药, 2012, 14(3):5.

[35]杨海莹. 药材种子(种苗)品质与管理现状的思考[C]. 成都:四川省中青年专家学术大会, 2007.

[36]邵长勇, 尤泳, 王光辉, 等. 安国中药材种子种苗产业发展中的现代物理技术应用[J]. 种子, 2013, 32(12):70.

[37]宁书菊, 魏道智. 关于我国中药材种子产业的思考[J]. 中国种业, 2013(3):3.

[38]崔红艳, 周海, 胡发龙, 等. 陇西中药材种子种苗市场现状及其发展对策[J]. 中国现代中药, 2014, 16(10):848.

[39]李颖, 李晓琳, 杨光, 等. 关于中药材产业发展的几点思考[J]. 中华中医药杂志, 2016(1):9.

[40]黄璐琦, 郭兰萍, 胡娟, 等. 道地药材形成的分子机制及其遗传基础[J]. 中国中药杂志, 2008, 33(20):2303.

[责任编辑 吕冬梅]

猜你喜欢

品种选育
美国红枫AHP综合评价体系的建立及其在品种选育中的应用
鄂西多花木蓝的栽培利用及推广
南丰蜜桔高糖优株“ZZL—03”及未来品种选育方向
蕉—蕉套种模式下三个香蕉品种的秋植试种比较试验
贵州白山羊繁殖性能研究
蚕豆新品种特选1号的选育与配套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