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医院信用评级:“五星级医院”vs“竞价陷阱”的博弈

2016-11-19

健康管理 2016年10期
关键词:评级医疗机构公立医院

据新华社报道,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近日宣布,将建立非公立医疗机构社会信用评价与服务能力星级评审制度,以推动行业自律,规范行业信用行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中心处长张涛表示,建立信用评价和服务能力评审制度,有利于加强对失信机构的惩戒力度,打击虚假广告和骗医行为。

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是个什么组织?

首先我们要知道,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并不是一个政府官方的机构,它是依法获得医疗机构执业许可的非公立医疗机构、相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团体等有关组织和个人自愿结成的全国性、行业性、非营利性社会组织。但是,它也是经国务院、国家卫生计生委、民政部批准的非营利性国家一级行业协会,其会员中不乏和睦家、爱尔眼科等知名医疗机构。

而所谓行业协会,是指介于政府、企业之间,商品生产者与经营者之间,并为其服务、咨询、沟通、监督、公正、自律、协调的社会中介组织。具有非政府性,自治性和中介性。也就是说,一个行业协会可以代表其行业与政府进行沟通,并公正地协调监督本行业企业的经营行为。

综上所述,中国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虽然不是一个政府的组织机构,但它还是代表着中国非公立医疗行业,同时它被政府所认可,所以具有一定的权威性。

为什么要进行“双评”?

在会议上,国家卫生计生委医管中心处长张涛就指出:近年来,我国社会办医发展迅速,总体情况较好,但也存在个别不规范的医疗现象。建立信用评价和服务能力评审制度,有利于加强对社会办医的管理,引导规范行医,提高管理水平,也有利于加强对失信机构的惩戒力度,打击虚假广告和骗医行为。

医改进行这么多年,其中重点部分“社会办医”、“医生多点执业”等都是在支持非公立医疗的发展。相较于美国来说,美国的 5000 多家医疗机构中,70% - 80% 都是私立的医疗机构。可是在中国,根据国家卫计委网站最新发布的数据显示,社会办医疗卫生机构数有 43.8 万所,比例仅为 45%,而门诊量只占全国门诊总量的 22%,仅有五分之一的患者会选择非公立医疗。

可近年来非公立医疗行业发展迅速是有目共睹的,但其中也混入了部分只为赚钱、置患者生命于不顾的无良医疗机构,今年 4 月的魏则西事件就是一个典型。除此之外,过度医疗和强制医疗的现象也时有发生,老百姓们已经戴上了有色眼镜看待非公立医疗,这对于一个行业的发展是非常不利的。所以中国非公立医疗的未来,还有一段路要走。

而在非公立医疗的发展之路上,绝不能因为个别机构的污点而影响整个行业的发展,对此最简单直接的方式,就是实行信用评级制度,老百姓能直观的,清楚的了解到一个医疗机构的信用情况。其实早在今年 4 月魏则西事件时,就有网友提出了要对各个医疗机构进行信誉打分制,来保护患者的相关权益,同时机构也可以因此完善自己。而现在,这个设想即将被实现。

其次,星级评审可以判断一个医疗机构的环境、服务、企业文化等软实力。现在中国市场上的非公立医疗机构也分为平民性和高端性,但在更多的人眼里是这是一个模糊的概念。如果想要平价的患者误进了高端医疗机构,便会留下非公立医疗贵的想法;相应的高端人群进了平价机构后,也会留下服务不好的印象。所以进行星级评审后,老百姓们就可以直观的根据自己的需要选择相应的医疗机构,避免更多问题的发生。

“信用评价”对现有的医疗机构的监视作用

在万里之外的美国,那里的医疗体系虽然没有打分制度,但病人的投诉是有效的。各州的健康署专门设有医生和律师受理病人投诉。有规模的医院也都有医疗安全部门,由一位专业医疗律师担任主任,下面配备一两名年轻律师,负责调解医患纠纷,或者出庭应诉。值得注意的是,个人诊所医生收到病人投诉后,会交给律师处理。美国医学界有诚信档案,有劣迹的医生会被全美医师协会打入黑名单,从此不会被美国境内的任何医疗机构聘用。换句话说,就是饭碗被砸了。

虽说现在中国暂时没有医疗机构的黑名单,但对医疗机构的信用评价也许是从侧面对它们的一个监视。现在行业中的部分医疗机构往往为了扩大自己的市场,打出夸张、虚假的广告,老百姓看了广告来治病,结果是花了不少冤枉钱,病还没有治好。其次是一些过度医疗,强制医疗的现象,利用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把很小的疾病夸张成很严重的样子,可老百姓们不懂这些,只能听医生的话掏出自己的钱包。

对于这些现象,我国至今还没有一个完整的监管机构。老百姓们是有苦说不出,即使进行投诉,这些无良机构也往往会花钱了事,风声过后依然我行我素。而投诉的人也少之又少,一是程序繁琐,二是耽误时间,所以更多的人选择忍气吞声,从而导致这些机构继续胡作非为。

所以现在出现评级制度,则可以从行业内部对医疗机构做一个评价:对那些失信于民的医疗机构除了严厉的惩罚外,可直接降低其信用水平。这样老百姓就可简单地从医疗机构的评级判断其是否拥有良好的信用,从而选择适合自己的医疗机构。那些评价低而且无良的医疗机构,慢慢就会无人问津从而关闭。

除此之外,第三方也能根据其信用等级进行更好的监督和管理。社会或政府机构可对一些评分低的机构进行正确引导,对一些有错误或问题的医疗机构及时指出,及时改正,从而提升行业的整体形象,改善现状。

“星级评审”有利于机构的内部提升

在美国,患者有问题第一时间是找全科医生(家庭医生)而不是去医院。可在中国,全科医生没有普及,医院就成了一个综合性的大型平台。这种模式十分考验管理者的才能,但往往很多医疗机构管理者都不能全面地照顾好每一个点,所以也就相应的会出现一些问题。

如果一个医疗机构想要得到五星级的评分,就要从各个方面完善自己。俗话说,有竞争才有进步,除了对医疗标准的高要求外,服务、管理、员工素质等方面都必须有相对较高的水准。这对于每个发展中的非公立医疗机构都是一次革新,不但能发现自己的问题所在、短处所在;还能互相学习、互相进步。而也只有这样,才能吸引更多的患者来就医,再回报以高质量的服务,使医患双方达到互惠共赢的目的。

相应的,不同的医疗机构也可用自己相应的星级进行定位。比如三星级面对的往往就是普通人群,五星级面对的就是一些高档次人群。这样,即使是一个三星级的医疗机构,也可以在此档次做出一番事业,取得自己应有的市场地位。

可能会遇到的问题

虽说“双评”制度是对非公立医疗的一次很好的监管,但如何去评依然是要面对的问题。怎么样才能使评分真实有效,怎么样才能使老百姓信服?如果不解决这些问题,所谓的评级制度很有可能成为空有的头衔。

其次医疗机构会不会进行价格战。也许一个低评分的机构会推出极低的价格来吸引患者,并提供不达标的医疗服务造成行业污点,扰乱市场秩序,影响一些高评分价格正常的医疗机构。对此等现象行业协会和政府部门又能不能有所管理。当百姓们付了钱,又没有享受到相应等级机构应该具有的医疗服务,对此是否又能有所补偿?这些问题依旧严峻。

非公立医院“先吃螃蟹”

医院信用评级如何避免落入“竞价评级”的陷阱,防止信用评级与实力混同,只有具备了这些前提的医院信用评级,才真正有助于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

有道是“无信不立”,人如此,医疗机构当然也不例外。某种程度上,对于患者而言,相比医疗机构的医术,信用恐怕更加兹事体大。当哪家医院更有信用,不再只有民间的口耳相传,而将有正式的信用评级,自然值得期待。

尽管这一评级机制,仅覆盖非公立医院,并不完整,同时也不意味着公立医院就有完美的信用记录,但相比公立医院,有着更大经营压力的非公立医院,存在更大的信用风险,医托、违规医疗等现象更普遍,也是不争的事实。由非公立医院先吃信用评级这只螃蟹,尽管覆盖面有限,但终究聊胜于无。

事实上,正如商家之间需要比拼“商誉”。医院尽管与商家不同,但在形成良性竞争与提升资源配置效率,为公众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上,倒是不妨善用商业领域中行之有效的措施与机制。

以信用评级为例,不同的评级,必然会影响到公众看病时对于医院的选择。当信用评级高的医院有望获得更多的患者资源,其实相当于建立了“奖优罚劣”的激励机制。无论是为了吸引更多的患者,还是争取更优惠的医保和政策资源,医院其实都应当有改善服务,提升信用的动力。从这个意义上说,非公立医院信用评级,即便不会直接影响医院的营业资质,但对于患者就医的指引,由此而形成医院之间良性竞争机制,都值得期待。

须避开前车之鉴的“险滩”

不过,假如是相对公平且充分竞争的市场,当然不难通过信用评级而形成良性竞争机制,但对于一个非充分竞争,而是有着更多政策影响力的市场,信用评级究竟如何评,却还需审慎评估。

首先,医院信用究竟由谁来评,虽然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已取得信用评价的国家资质,但由非公立医疗机构协会来评级,是否公允合理,仍需打个问号。这一协会究竟有着怎样的身份,其资金来源如何,也更需追问。假如协会本身的资金就来自非公立医疗机构,信用评级究竟是评出来的,还是价高者得,恐怕就更需要打上个问号。现实中,一些机构评级成为变相的评级产业,并非秘密。医疗机构的信用评级,首先应当避免成为百度“竞价排名”的评级版。

此外,信用评级不应与实力评级混同。尤其是放在当下医疗资源分配存在极大不平衡的情形下,那些汇聚了更多医疗资源的大型医院,的确存在天然优势,大医院在信用评级上占尽先机,也就不难预期。如果更多基于医院实力的信用评级,会否导致新的不公,并加剧医疗资源分配的失衡,也绝非杞人忧天。

基于此,医院信用评级,当然值得尝试,但医院信用评级究竟由谁来评,如何避免落入“竞价评级”的陷阱,防止信用评级与实力混同,只有具备了这些前提的医院信用评级,才真正有助于良性竞争机制的形成。

整理、来源:

新华网、新京报、医学界

猜你喜欢

评级医疗机构公立医院
公立医院改制有攻略
公立医院的管与放
医生集团为什么不是医疗机构?
医疗机构面临“二孩”生育高峰大考
基层医疗机构到底啥问题?
公立医院“联”还是“不联”?
天津:促进医疗机构改善管理
离开公立医院这一年
《钱经》月度公募基金评级
《钱经》月度私募基金评级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