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逐层深入,打造“真学”语文课堂

2016-11-19范黎

中学课程辅导·教师通讯 2016年17期
关键词:真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范黎

【内容摘要】随着新课改的推进越来越快,真学课堂的教学理念也逐渐深入人心。所谓“真学课堂”指的是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教师不要一味追求课堂形式的热闹,要更加重视课堂教学的有效性,让学生通过积极参与课堂活动,真正收获知识,从而构建高效的语文课堂。在这样的教学理念影响下,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的主体地位,鼓励学生展示自我,在教师的引导下实现学生阅读能力的提高。同时,教师还要注意优化自己的教学方法,让整个课堂有序发展,逐层深入,最终实现“真学”语文课堂的构建目标。

【关键词】初中语文 阅读教学 真学课堂

新课改的进程越来越快,带来了教学模式的改变,让我们的语文课堂更加生机勃勃。但是,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很多课堂出现了只追求形式的热闹而不注重课堂实效的现象,不利于学生素质的提升。在这样的情况下,真学课堂的教学理念就受到了大家的高度关注。本文中,笔者将结合自己的教学实际,谈一谈如何“逐层深入,打造真学语文课堂”。

一、初步阅读,整体把握

在阅读课堂教学中,初读课文是教学的第一步。在这一环节的教学中,教师要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扫除阅读障碍,让学生能够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形成整体把握,从而为学生的深度阅读奠定坚实的基础。

1.自主阅读,扫清阅读障碍

新课标提倡学生的自主阅读,在整个阅读教学的过程中,课前的预习环节也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并且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的好奇心,让学生主动思考,解决阅读中遇到的字词等问题,让学生能够初步读懂文本内容,帮助学生获得初步感知,促进学生的深入阅读。

《小石潭记》是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非常重要的一篇文言文,也是一篇写景佳作,让我们在作者轻松优美的笔调下领略了永州小石潭的美丽景色。但是,《小石潭记》是一篇文言文,学生学习中存在一定的困难,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以小组合作的形式提出自己的问题,然后通过查阅工具书等方法来解决自己的问题。这样,学生们在第一遍阅读课文的时候勾画出自己理解困难的字词及重点句子,同时把握这篇文言文阅读的节奏,通过小组合作的形式解决自己遇见的困难,并且将自己的预习成果进行展示,在这样的过程中扫除自己的阅读障碍,让学生做到初步感知文本内容。在这样的基础上,教师再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内容就有了良好的基础。

在这个教学实例中,教师大胆地将课堂活动的权利交给了学生,让学生以小组合作的形式自主质疑,自己解决问题。通过这样的自主学习解决阅读过程中的障碍,不仅有助于学生对知识的掌握,而且有效调动了学生的积极性,提高了学生自主阅读学习的能力,有助于学生对文本的深度阅读。

2.初步感知,明确学习目标

在扫除阅读障碍的基础上,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整体掌握,同时把握文本的细节问题,以此促进学生对文本内容的深入理解,这也是阅读教学初读环节的重要内容。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指导学生明确学习的目标,甚至是教学的重难点,让下面的阅读教学做到目标明确,有的放矢。

例如,在教学《端午日》这篇课文时,在扫除了字词障碍之后,教师就引导学生通过自主阅读,提出自己的学习目标,让学生学习目标明确化。在教师的引导和点拨下,学生们自由结成小组,学生在组内进行交流讨论,形成小组内的意见,之后各组之间进行交流,形成本节课的教学目标。

在大家的共同努力下,将本节课的教学设计为以下内容:(1)通过工具书的辅助,掌握本文中的重点字词,进行积累,学以致用;(2)勾画出文本中描写赛龙舟精彩场面的句子,品味这些句子的语言特色和写作手法;(3)找到文本内容中自己感受最深的地方,和大家分享一下自己的感受;(4)结合本文的内容,想一想自己家乡端午节的习俗,通过其他途径搜集、整理各地端午节的方式,拓展自己的视野。

通过这样的学习环节,学生们对文本内容,甚至细节都有了自己的认识,明确了学习的目标。在这样的基础上深入阅读,更加有利于学生获得深刻而独特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情感意识的提升。

初读,是阅读的基础环节,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充分发挥学生的自主性,引导学生通过自己的主动学习,解决字词障碍,把握文本的基本信息,明确学习的目标,让接下来的学习有的放矢,为下面的深度阅读奠定基础。初读环节至关重要,教师要给予高度的重视。

二、深度阅读,涵咏内涵

阅读教学的第二个环节就是精读,这是在初读环节之后对文本内容的进一步探讨性阅读。在这个环节中,教师要引导学生对文本内容进行细节化的理解,突破阅读教学的重点及难点,让学生体会文本的深刻内涵,获得深刻的情感体验。

1.补充背景,突破阅读瓶颈

初中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理解能力,但是在初中语文教材中有一些文章和现在的初中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这就给学生的阅读造成了一定的困难。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意引导学生对文本的相关背景进行补充,可以有效帮助学生理解文本的深刻内涵,突破阅读的重点以及难点问题。

《海燕》是高尔基的经典之作,对这首诗歌的内涵理解也是教学的重点内容。但是由于这首诗歌创作的时间和学生的生活有一定的距离,因此学生们在解读文本、深入体会内涵的过程中存在一定的困难。为了解决这样的阅读困难,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补充相关的背景资料,引导学生抓住暴风雨来临前对海燕的描写及海面上景象的变化来重点体会。在教师的帮助下,学生们对这首诗歌的背景有了充分的了解,才真正体会到这首诗歌的内涵:文中的海燕实际上是大智大勇的革命者的象征,海燕在风雨中勇敢搏击就象征着我们的革命者为了国家的希望顽强拼搏,其中也让我们感受到了作者对革命前途的坚定信念和炽烈的战斗情绪。

教学过程中,要引导学生深入文本阅读,就要引导学生充分理解文本内容。为学生补充一定的资料,正是帮助学生解决文本阅读重点以及难点的重要方式之一。这样的教学方式,让学生的知识更加丰富,有助于学生的深入阅读,这是体会文本内涵的有效方法。

2.自主探究,体验丰富内涵

在新课标的背景下,提倡学生的自主探究,教师要通过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体验文本的丰富内涵,实现对文本的深度阅读。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性化体验,引导学生充分展示自我,这样的课堂才是真正高效的阅读课堂。

《变色龙》是苏教版初中语文中的一篇经典文章,其故事情节曲折生动,人物形象鲜明,深受学生的喜欢。在教学这篇课文的过程中,教师主要抓住文本中人物形象特点的把握,帮助学生深度阅读文本。在这篇课文中最精彩的地方就在于对奥楚蔑洛夫在几次处理狗咬人事件时的不同表现的描绘。教师引导学生抓住这样的几处描写进行体会:“同学们,大家刚才勾画出来的句子让我们对奥楚蔑洛夫这个人有了初步的了解,现在我们就要想一想,是什么样的原因导致这样的情况出现呢?奥楚蔑洛夫性格的形成有什么特殊的原因吗?”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们深入探究文本中的重点内容,深刻了解了文中人物精神扭曲的原因。在此基础上,教师鼓励学生对这几处语言进行分角色朗读,使认识更加深入。

教学过程中,教师抓住文本的关键内容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且引导学生在有限的课堂学习中直达文本的核心,体会其中的内涵,解决文本的重点问题,从而获得自己的感悟。

深度阅读,是阅读教学中深入精髓、感受文本深刻内涵的部分,在这个教学环节中,教师要更加重视学生自主探究能力的提高,发挥学生的个性,让学生能够在自主学习的过程中获得深刻的感悟,这是提高学生阅读能力的重要环节。

三、延伸阅读,升华个性体验

在课堂教学的过程中,适当的拓展延伸有助于学生视野的开阔,可以让学生接触更加丰富的知识,体会更加深刻的情感,有助于学生个性体验的升华,让学生的认知更加深入。

1.以情入文,点亮语文课堂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更加重视对学生情感意识的培养,教师要致力于情感教育目标的实现,就要学会在文本内容的基础上拓展教学资源,注重以情入文,才能实现陶冶学生情操,净化学生心灵的目的,让学生形成积极的情感。

《紫藤萝瀑布》一文就是对学生进行情感教育的很好的媒介之一。在这篇课文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首先引导学生深入阅读文本,让学生充分认识到这篇课文是在借盛开的紫藤萝花来抒发自己对生命的感悟,作者表面上写的是紫藤萝的命运,其实反应的是我们国家的命运变化。同时,教师引导学生结合自己的感悟说一说自己的体会,让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以坚强乐观的态度去面对人生中的坎坷,才能收获属于自己的精彩的道理。但是,仅仅做到这些还不够,教师又进一步引导学生阅读了相关的书籍,例如阅读宗璞的《丁香结》,让学生深入思考人生的意义及价值,产生珍爱生命的乐观态度。

这样,教师引导学生从课内走向课外,引导学生的情感体验不断深化,让学生的思想境界得到有效提升,这就是拓展延伸、以情入文的效果。适当的课堂延伸,可以让学生的知识得以有效扩充,更好地实现情感教育的课堂目标。

2.文本重构,垫高综合修养

提高学生的文学修养也是初中阶段语文教学的重点内容之一。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方法,引导学生阅读经典,品读经典,创造性阅读经典。其中对文本内容进行重构,可以有效帮助学生获得深刻感悟,垫高学生的文学修养。

例如,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中的《苏州园林》这篇课文,作者用生动优美的语言向我们展示了苏州园林之美,让我们感受到素有“天堂”美称的苏州拥有的世界知名的古典园林的独特魅力。而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避免了逐段逐句讲解的方法,而是通过多媒体对文本知识进行了有效的重组。在具体的学习过程中,教师将文本中的重点内容或者学习的难点,如文本中提到的“轩”“榭”的概念进行视频展示,同时将更多的关于我国古典建筑方面的资料展示给学生,让学生对我国的古典文化有了自己的深刻体会,实现了学生素养的提高。

在这样的过程中,学生们经过形象的阅读,让自己对中国的古典文化等知识有了自己深刻的了解,激发了学生探究的热情,帮助学生快速理解文本的内容,同时提高了学生的综合素养。

在语文学习的过程中,仅仅依靠课内知识是不能满足初中生的阅读需要的,适当的拓展延伸让学生接触到更加广阔的世界,让学生的知识面更加开阔,有助于学生综合能力的提升。

总而言之,真学课堂要求教师在最大程度上尊重学生的主体性,鼓励学生的个性展示,让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获得知识,体验文本的情感,实现阅读能力的提升。我们要在阅读教学中注重逐层深入,打造“真学”的语文课堂,让我们的语文教学展放射出自己独特的光芒。

【参考文献】

[1] 沈卫华. 优化语文教学行为,打造真学语文课堂[J]. 新课程导学,2015(03).

[2] 蔡勤. 例谈语文“真学课堂”的构建[J]. 新课程研究(下旬刊),2016(01).

[3] 陆小燕. 链接课外实现“真学”语文[J]. 广西教育,2016(06).

[4] 陈成龙. 真语文是“真知”“真教”“真学”的融合[J]. 语文建设,2013 (09).

(作者单位:江苏省太仓市实验中学)

猜你喜欢

真学初中语文阅读教学
如何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
例谈初中语文阅读教学中的“微写作”
从“余数”探秘中指导学生“真学”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解题技巧初探
打造初中语文高效课堂的几点做法
谈阅读教学中的快乐
渗透爱国教育 教学“真学”历史
让学:“真学”课堂的本质追寻
阅读教学中的“追问”略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