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语言的困境——《巴别塔之犬》的启示

2016-11-18黄萍萍

参花(上) 2016年11期
关键词:语言学家巴别卡罗琳

◎黄萍萍

语言的困境——《巴别塔之犬》的启示

◎黄萍萍

卡罗琳·帕克丝特的《巴别塔之犬》以丈夫——语言学家保罗寻找妻子露西的死因为主线,从两条线展开叙述,一条是保罗与露西生活的过往,另一条是保罗让露西的爱犬罗丽说话的努力,从而展现人类很久以来在语言认识上的悲哀与沟通的无奈。

卡罗琳·帕克丝特 《巴别塔之犬》语言的困境

作为新生代女作家卡罗琳·帕克丝特的首部小说《巴别塔之犬》一经问世就吸引了广大读者,成为《纽约时报》等畅销书排行榜首位,并很快被翻译成二十多种语言,在世界各地广为流传,赢得了全球读者的好评。有书评家赞许她是美国新生代作家中最耀眼的一位。

《巴别塔之犬》开篇讲述了一个女人——露西的死亡,叙述者是其丈夫——语言学家保罗。在保罗看来,两人的生活很恩爱,所以困惑于妻子的死。由于露西的爱犬罗丽似乎目击了死亡过程,所以保罗打算教罗丽说话,让它说出事情的真相。这是小说的整体框架。但是,小说的重点内容却是在这个框架中所镶嵌的保罗与露西之间的点点滴滴,他们的第一次约会,妻子成为亡者面具制作者、着迷于亡灵世界、诡异而残破的梦境等。最终,保罗明白了妻子。小说似乎在波澜不惊地叙述一个家庭的故事,但是读者却从中品味出了语言的困境的生活启示。

保罗是语言学教授,但却是一个先天的大舌头。就这一点来说,作者似乎已在暗示语言沟通的不畅,语言学家应该最擅长表达,但却是生理上的先天残疾。而且保罗立志成为语言学家,原因恰恰是大舌头。这本身就是悖谬。在具体工作生活中,保罗的研究对象是沟通的主要工具——语言,最终却因不能沟通而遭丧妻之痛,走入无法解开的困扰。保罗身为语言学教授,却将沟通希望寄托在一条狗身上。这种无法言喻的荒诞与悲凉沁人心脾。

小说的叙述可以分成两条线,一条是保罗与露西生活的过往,另一条是保罗让罗丽说话的努力。在第一条线索中,保罗似乎是个旁观者,通过他,露西的轮廓渐渐清晰。她似乎有着双重形象。在保罗眼中,露西美丽、才华横溢,是一位好妻子。但他不知道的是露西是拼命压抑自我的一部分之后所呈现的“好”。露西自认体内潜伏着“坏我”。她的证据是,保罗很爱她,但是当她失控时,保罗对她不是包容,而是抛弃。于是,露西的逻辑生成了:她的爱人也接受不了她的整个自我。当最重要的事件——孩子事件出现时,她便放弃了她的生命。露西告诉保罗,她很喜欢孩子,可是她不想要。尽管露西尽力想让保罗明白她担心“坏我”会伤害孩子,所以不敢要。但是,保罗没有理解,并且一再试图说服她要个孩子。这样的隔阂让露西陷入越来越深的孤独中,最终便是死亡。保罗通过对露西的回忆,表达了对于露西的愧疚。但,同时似乎也有保罗自身的辩解。露西只知道自己很爱保罗,却不知道保罗有多爱她。真可谓,妻不知夫,夫不知妻。

在第二条线索中,保罗教罗丽说话的过程更是荒唐。它引出的一个重要事件就是一个地下组织通过给狗做器官手术让狗说话,从而造就很多畸形、可怖的狗。罗丽是从中奋力逃脱的幸运儿。这个地下组织的新闻吸引了保罗,但真相告诉他那是一群疯子。地下组织的大多数成员在现实生活中都有保罗的经历,于是不惜通过残酷的手段来达成对对方的理解。这是一群极端的“保罗”,充满了血腥与沟通的悲哀。

《圣经·创世纪》说,原来人类说一种语言,并且要建一座通天塔。于是,上帝便阻止这项工程,方法是让人们说不同的语言。当语言不通时,塔就建不下去了。 “巴别塔”,当理解不存在时,关系便成了巴别塔。

保罗的大学语言学教授身份在作品中一再被提及,并且他所做的关于狗的语言试验也是建立在其职业基础上的。但直到最后,真相和结局似乎又是一个讽刺的惊叹。所以,《巴别塔之犬》真正的悲剧不是爱情的幻灭,也不是生命的终止,而是人类很久以来在语言认识上的悲哀与沟通的无奈。

[1][美]卡罗琳·帕克斯特.巴别塔之犬[M].何致和,译.海口:南海出版公司,2010.

[2]赵林红.渴望重建巴别塔:解读《巴别塔之犬》[J].时代文学,2010(03).

[3]盖雷.英美文学与艺术中的古典神话[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5.

[4]谢志强.重建巴别塔[N].中国图书商报,2007.

[5]叶斐声,徐通锵.语言学纲要[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7.

[6]杨芳.语言学痛楚的印记[J].作家,2012.

(责任编辑 刘冬杨)

(黄萍萍,女,延安大学西安创新学院,讲师,研究方向:欧美文学、比较文学)

猜你喜欢

语言学家巴别卡罗琳
拯救濒危语言
丽江青年作家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研讨会
一种特别的寻找现代人“存在”的诗意——评黄立康散文集《巴别塔的砖》
欧洲奇葩婚姻,三婚公主嫁最浪荡王子
我排第一个
天衣本非针线为巴别塔亦难通天
我排第一个
言语行为对跨文化交际行为的影响
怀揣一生使命 勇攀藏学珠峰——访中国民族语言学家瞿霭堂教授
从《巴别塔》看“东方主义”的概念及改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