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2016-11-18林小波

中国医药指南 2016年29期
关键词:臂丛锁骨麻醉

林小波

(新疆阿瓦提县人民医院,新疆 阿瓦提 843200)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分析

林小波

(新疆阿瓦提县人民医院,新疆 阿瓦提 843200)

目的 对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麻醉中的应用进行分析。方法 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11月在我院进行治疗的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颈丛组患者20例,单纯进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臂丛组患者20例,给予单纯臂丛神经阻滞,联合组患者20例,给予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对三组患者的麻醉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颈丛组、臂丛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显著高于颈丛组、臂丛组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对比,不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越于单纯臂丛麻醉、单纯颈丛麻醉,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

锁骨骨折;内固定术;臂丛麻醉;颈丛麻醉

锁骨骨折是临床上比较常见的骨折部位,部分患者需要进行手术切开复位内固定手术治疗,常规上单纯选用颈丛或是臂丛神经阻滞[1]。本文中对在我院进行锁骨骨折手术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三组,分别给予单纯臂丛麻醉、单纯颈丛麻醉、臂丛颈丛联合麻醉,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资料:选取2012年7月至2015年11月期间我院收治的60例锁骨骨折内固定术患者,将其随机分为三组,颈丛组(20例),其中男11例,女9例,年龄21~50岁,平均(35.5±3.0)岁;臂丛组(20例),其中男10例,女10例,年龄22~51岁,平均(36.5±3.0)岁,联合组(20例),其中男12例,女者8例,年龄22~51岁,平均(35.0±3.0)岁。三组的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颈丛组患者20例,单纯进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首先连接监护系统,对患者的各项生命体征进行监测,嘱咐患者平仰卧位,患者头偏向健侧,选取胸锁乳突肌后缘与颈外 静脉交叉点为穿刺点,使用7号针头刺入颈椎第4横突,找到骨质感后,退回0.5~0.8 cm,进行抽吸无全血、脑脊液缓慢注入罗利合剂(1%罗哌卡因和2%利多卡因)8 mL进行颈丛深部神经阻滞,轻轻按压30 s后;在同侧的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垂直刺入,突破颈部浅筋膜,注入罗利合剂7 mL,行浅部颈丛神经阻滞[2]。

臂丛组患者20例,给予单纯臂丛神经阻滞,连接好监护系统过后,常规消毒皮肤后患者平仰卧位头偏向健侧,患侧上肢紧靠胸部,在锁骨上中点1.5~2.0 cm作为皮肤穿刺点,应用7号注射器同皮肤形成45°角穿刺皮肤,沿第一肋骨刺入,找到苏麻异感后操作者一只手固定穿刺针,一手回吸注射器无血液回流、无气体回流后缓慢注入罗利合剂15~20 mL[3]。

联合组患者20例,给予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常规消毒皮肤后对患者首先进行臂丛神经阻滞操作,操作方法同臂丛组患者,注入15~20 mL罗利合剂,操作完毕15 min后进行颈丛神经阻滞;颈丛神经阻滞穿刺点为胸锁乳突肌后缘中点与颈外静脉交点,抵至C4横突后回撤少许穿刺针,注入3~5 mL罗利合剂;同时退针到颈丛浅筋膜后注入3~5 mL罗利合剂。同时对3组患者的生命体征进行严密的观察,发生异常时及时治疗和处理[4]。

1.3麻醉效果评估标准:Ⅰ级为完全无痛,不需要其他镇静或镇痛药物辅助;Ⅱ级为有轻微疼痛或者不适感,也不需镇痛;Ⅲ级为有较大疼痛、烦躁,阻滞不全,需镇痛药完成手术;Ⅳ级为麻醉失败,患者疼痛较剧,烦躁不安[5]。以Ⅰ级与Ⅱ级为优良率。

1.4统计学方法:采用SPSS17.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表示,P<0.05为差异显著。

表1 对比三组患者的麻醉效果[n(%)]

表2 对比3组患者的麻醉效果[n(%)]

2 结 果

2.1三组患者麻醉效果分析:颈丛组、臂丛组患者麻醉效果对比无显著差异性,无统计学意义(P>0.05)。联合组患者麻醉效果均显著高于颈丛组、臂丛组患者差异性显著(P<0.05),见表1。

2.2三组患者麻醉不良反应分析:三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三组患者的不良反应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见表2。

3 讨 论

锁骨骨折是临床比较常见的骨折部位,因最为有效的治疗方法是进行手术切开内固定治疗。因锁骨及局部皮肤受到双重神经的支配,因此在进行麻醉中单纯进行颈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对锁骨皮肤支配神经C3~C4神经根进行阻滞;单纯进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能够对锁骨深面肌肉及周围组织支配神经C5~C6神经根进行阻滞,因此在进行锁骨手术治疗时患者应进行C3~C6神经根进行阻滞,同时获得最佳的麻醉效果,从而能够获得较好的临床效果[6]。

单纯应用臂丛或是颈丛神经阻滞不全的因素还有:①锁骨上下软组织神经支配部C4均为后根感觉神经纤维。有时C4、T2脊神经的细支也参与臂丛神经的组成,主要支配整个手、臂运动和感觉。②锁骨骨折后局部出血神经鞘内出现水肿,影响药物的弥散。单纯作肌间沟臂丛阻滞术中牵拉时患者感不适或疼痛[7]。

本研究结果显示:颈丛麻醉、臂丛麻醉患者麻醉效果对比无显著差

异性(P>0.05)。臂丛颈丛麻醉患者麻醉效果均显著高于颈丛麻醉、臂丛神经阻滞患者差异性显著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三组神经阻滞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无严重不良反应发生。综上所述,臂丛颈丛联合神经阻滞麻醉效果明显优越于单纯臂丛麻醉、单纯颈丛麻醉,无严重不良反应,安全性较高,适宜临床应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手术患者。

[1] 郝永婷,龚丽娜.颈丛臂丛阻滞麻醉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的临床观察[J].河北医学,2011,17(1):69-72.

[2] 蒋晶,张凌超.臂丛颈浅联合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J].中国医药指南,2011,9(9):86-87.

[3] 张景萍,刘宁,王君娣.颈丛联合臂丛神经阻滞用于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临床观察[J].中外医疗,2011,30(23):58-58.

[4] 姜玉海.臂丛加颈丛联合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J].中国药物经济学,2014,19(12):257-258.

[5] 原宇光.联合使用臂丛、颈浅丛神经阻滞麻醉法对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进行麻醉的效果探讨[J].当代医药论丛,2015,13(16):186-187.

[6] 高载歌.臂丛颈丛浅支联合神经阻滞麻醉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效果探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5,7(26):53-54.

[7] 原保亭.不同神经阻滞法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麻醉效果对比[J].中国伤残医学,2013,21(2):46-47.

R683.1;R614.3

B

1671-8194(2016)29-0072-02

猜你喜欢

臂丛锁骨麻醉
腰硬联合麻醉与持续硬膜外麻醉应用在全子宫切除术中的作用
《麻醉安全与质控》编委会
产科麻醉中腰硬联合麻醉的应用探究
超声引导臂丛神经阻滞用于上肢手术的麻醉效果及安全性
地氟烷麻醉期间致Q-T间期延长一例
呵护锁骨皮肤
不掉到锁骨都不敢说是“矩形耳环
布托啡诺在臂丛麻醉患者中的镇痛效果
肌肉肌腱转位术用于晚期臂丛神经损伤功能重建
地佐辛复合局麻药在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