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线条的魅力》谈学生美术感知表现能力的拓展提高

2016-11-18王洪永

中国篆刻·书画教育 2016年10期
关键词:海洋生物梵高向日葵

王洪永

美术教学的着力点在于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关键在于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使学生获得正确的审美情趣,提升诠释美,表现美的能力。那么,通过什么样的有效策略才能提高学生在美术课堂中对美的感知与表现呢?多次听取美术课堂《线条的魅力》后我渐有感悟。感知美可从呈现美,表达美与营造美入手。

一、通过实物、视频与示范等各种途径来呈现美,让学生感知美,并顺势延伸到课外生活中去,使学生发现和表现美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与提高。

你要让学生感知某一事物的美,就必须先让学生了解这一事物,了解的方式可以是实物呈现。展现海洋生物奇异的色彩和线条,为何称为“奇异的海洋”?让学生带着问题去观察,自主发现海底的鱼类色彩鲜丽,线条变化丰富,层次多的特点。接着,老师又让学生观察身边的斑马,梯田,让学生畅谈看到了什么?初步感知线条的美,另外,美术教学中的多媒体课件展示也是学生了解所学事物较为有效与快捷的途径,它具有声画并茂,视听结合,动静相宜,感染力强的特点。教师有效运用多媒体,让学生通过对海底世界视频的欣赏,感知线条,进一步海洋生物,体会海洋世界,再引导学生进行图片欣赏,让学生能比较直观具体的观察海底世界,了解海底世界动物的结构特点和其生长规律以及身体颜色的变化。

除了实物与多媒体外,教师的示范也能帮助学生感受事物的美。教师用自己深厚的中国画底蕴和扎实的专业素养进行示范,表现出海底动物的线条层次和疏密变化,用笔的轻重缓急,墨色的浓淡虚实,这样的示范不仅巩固了学生对于海底生物结构特点的认识,并再一次让学生真切的感悟体会之所以为海底世界之美。并且以此类推开去,使学生明白课外生活中含有线条的世间万物,也有不少吸引人的线条魅力,比如我们身边的有些高楼大厦的外形,大学的大门,公交车站,动车车站的流线型设计!还有很多很多其他拥有奇特线条的动物。

二、用生动丰富的语言引导、表达美,使学生感知到美。使学生的表现手法得到拓展与提高。

语言的力量是强大的,就如刘勰所言:“一人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雄狮。”一堂美术课上得好不好,活不活,主要决定于学生的兴趣和学习动机。虽然课堂应该以学生为主体,但依然离不开教师的导。这个导就是指——美术课堂中的语言艺术,美术课堂中光有老师用语言来表达美还远远不够,优秀的老师懂得用语言来引导学生,从而让学生来表达美,感知美。有些老师在这方面就做得很好,他们在课堂上不是直接告诉学生海洋生物有多美,而是用语言去引导学生发现、感受美。在观赏海洋生物这一环节,教师伴随着鱼儿游动的视频,用语言去引导学生思考:你带着怎样的心情看着这些线条?你仿佛从鱼儿游动中听到了怎样的声音?学生回答:兴奋,好奇!学生在老师的语言指引下仿佛身临其境,说听到了鱼儿游动发出的响声,让听课的老师个个为之感叹。老师在引导学生用不同的线条来表现海洋生物时,教师用优美的语言,伴随图片的播放,解说自上而下,自左而右,等不同方向展示一条条线条,让学生仿佛真的,触摸到了鱼儿游动的线条,精美典雅,充满神秘的感觉。对学生对听课老师都是一种美的享受!

三、用音乐、灯光来营造美,更好感知美,表现线条的能力得到进一步拓展。

音乐是听觉艺术,美术是视觉艺术。有时美术的创作灵感是在充满灵气的音乐声中获得的。所以在美术课上,按照不同的内容运用相应的音乐,能带学生入境,激发学生的创作欲,使线条更有明暗,跳起舞来,恰当的使用音乐也是一大亮点,在作品欣赏环节,伴随音乐,在灯光的照射下,作品中的笔墨变化更加明显,学生也畅谈在彩墨海洋生物中领略到的各种美。整堂课的声光效果感动了所有的学生和听课的老师,是一场视听觉盛宴,是一首宁静悠远的歌。

当学生有了足够的感知与体验,学生才能较好地去表现。表现的方式也可多样化,老师可以引导学生了解海洋生物结构特点和生长规律后用水墨的形式描绘较为具象的海洋生物,而老师则用形散而意不散的教学设计,通过感官让学生和海洋生物之间建立起联系,让学生在触摸着“看”中创造出亲近,将内部和外部联系起来,把观察到的对海洋生物的多样性转译成线条、墨色的多样性,他更倾向于用抽象的感觉来描绘海洋生物。那种照着画、那种复制物体外观不再是我们的目的,重要的是在感知物体时,返回自身的墨色表达。绘画工具也非常奇特,用方巾和毛笔,画出不同粗细,不同干湿,不同虚实的笔墨变化来表现线条之美,对美的表现方式可以如此丰富!而这样的形式也让学生觉得很新鲜,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和探索欲望。学生在之后的作画中随意性大,用线大胆、单纯,但又不缺乏变化,时而用方巾缓慢拖行,时而又转变方向快速拖移。最后还学会用毛笔轻点来增加变化,丰富画面效果,无意中创造出了奇特的、令人惊奇的效果。每一幅画都是那么独特新颖,饱含学生的情感,我想这正是儿童画的魅力所在。但不管是具象的,还是抽象的形式,只要学生能在课堂中感知美,并学会用自己特有的方式来表现自己对事物的感受,让画中有思想有情感就是成功的!正如尹少淳教授的题为《文化核心素养和美术教育》的讲座中所言,在美术教育中,除了传授美术基本技能之外,培养美术的核心素养对于面对未来社会的孩子更有必要。

四、结合实际教学,切实拓展学生表现感知能力。

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要想方设法通过可看、课闻、可听、可感、可触的教学手段,以鲜明的色彩、生动的形象、悦耳的声音增强学生的注意和陶冶,学生在感受美、欣赏美、创造美的培养同时,将基础知识的传授、基本技能训练和美术教学中的美育融为一体。我将这些感受也实践在我的教学中,比如我在上二年级的《向日葵》一课时,我用四个形式来进行美的呈现。一是实物呈现:我拿出一朵向日葵和一朵普通的花,让学生通过对比观察初步感受向日葵的特点及它的形状之美。二是运用多媒体视频播放向日葵的生长过程,向日葵从一颗瓜子慢慢破土而出长出幼苗,再渐渐长大长高,冒出花蕾,花蕾不断打开,伸出花瓣,露出花盘,花盘上长满了密密麻麻的小花(这个过程我把镜头拉近,给花盘一个特写,学生都惊奇原来向日葵的花盘里面有那么多的小花),小花经过授粉结出果子,每一朵小花下面都藏着一颗瓜子。学生对于向日葵的这个成长过程表现很新奇,激情了他们的兴趣同时也感受到了向日葵的生长过程之美。三是通过作品欣赏,我选了梵高的《向日葵》和伍必端的《葵花地》进行比较欣赏,让学生感受到了向日葵不同形式的艺术美。四是通过教师的示范来加深学生对于向日葵不同形态的美的表现。在对美的表达上,我很少自己去讲,而是引导学生去自主观察比较,比如在欣赏梵高的《向日葵》时,我问学生都在这幅画中找到了哪些颜色?这些颜色给你怎么样的感觉?学生自己就发现了以黄色为主,同类色的运用,以及给人暖暖的,阳光的积极的感觉。然后我引导学生观察梵高的用笔,学生发现画面中很多细碎的跳跃的笔触,大大的花盘像一团火,跳跃的花瓣就像燃烧的火苗,欣赏完梵高的热情四溢的《向日葵》后我又出示伍必端的《葵花地》问学生,和梵高的向日葵相比这里的向日葵又给你怎么样不同的感觉,学生说这些向日葵更轻柔些,像是一个个在风中起舞的姑娘,有些还被吹乱了头发。我马上接着问:那这些姑娘都摆出了哪些不同的动作呢?学生马上发现有些头仰着,有些低着头,有些是侧面对着我们,在这样的探讨中学生自然掌握了向日葵不同的姿态之美。在学生作业的时候我也播放了轻松愉快的钢琴曲《童年》让学生能伴着音乐进行创作,在最后结束环节,我出示一个手电筒,让它象征太阳,学生比作向日葵,进行了一个小游戏,我的灯光转到哪里学生的头就跟着转到了哪里,在快乐游戏的同时加深了向日葵喜欢向阳的特性,了解了向日葵积极向上的态度。整堂课轻松愉快,但学生作业的呈现非常的丰富,没有一幅作品是重复的,学生也都把自己感受到的,想表达的表现在了画面里。让我深切感受到美术课中只有给学生充分的美的体验和感知,学生才能拓展提高创作表现能力,创作出富有生命和活力的作品!

(绍兴市柯桥区柯岩中心小学 浙江绍兴)

猜你喜欢

海洋生物梵高向日葵
神奇的海洋生物
海洋生物动起来
梵高的世界
《星月夜》和梵高
向日葵
什么样的海洋生物会发光
被盗窃的梵高
海洋生物
向日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