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生活中来到生活中去

2016-11-17叶朋利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小手鸽子手指

叶朋利

在幼儿园科学活动中,我们经常怀着一种“任务”意识在传递知识、教授技能,以至经常会发现幼儿的认知与言行脱节,如看见红灯亮着仍冲过马路,过马路不走斑马线,有电的插头却用手去触摸……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如果教育没有与幼儿的日常生活密切联系,学习的知识就难以被幼儿掌握、内化。《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也指出:科学教育应密切联系幼儿的实际生活进行,利用身边的事物与现象作为科学探索的对象。因此,幼儿科学活动必须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到生活中去。

一、幼儿科学活动内容必须从生活中来

(1)首先,我们要树立“时时处处有教育”“方方面面有科学”的观念。教师要善于捕捉生活中的教育契机,有效地组织科学活动。如在金秋季节,幼儿常在口袋里藏几粒花生,偷偷地与同伴分享。我们就由此信息开展了“花生宝宝”这一个科学活动,请幼儿自愿带些花生,老师和家长多方面收集花生植物的图片、实物,幼儿在尽情地品尝花生之余,又了解了花生的来源,花生可以加工成哪些东西,常吃花生的好处。这样,既满足了幼儿的需求,又丰富了幼儿的生活经验。

(2)其次,我们要有一颗细致观察的心,及时抓住幼儿的兴趣点。即要求教师具有敏锐的观察力,能敏感地捕捉住幼儿的那些稍纵即逝的消息,发挥它们的教育价值。在一次手指游戏活动时,几个幼儿议论纷纷:“这个是食指”“不,这个才是食指”“它是无名指”……不一会儿,参与议论的幼儿越来越多。如何利用孩子的议论,发挥它的教育价值呢?我们就即刻组织了“摸宝”游戏,让幼儿感受到小手的重要,接着让幼儿观察自己的小手,教师引导出小手上有:手指、手心、手背、手掌、手纹,讲了五个手指的名称,还做了一个手指操,孩子们非常感兴趣,还说出了自己是如何保护小手的。

二、幼儿科学活动要走到生活中去

(1)日常科学活动的生活化。在了解鸽子时,我们先带着幼儿到广场上观察,在观察中幼儿随意地交谈,既让老师了解了幼儿的已有经验,又适时地丰富了幼儿的认知范围,在以后的各种活动中,如看到停下来的鸽子,再及时引导幼儿观察、感知鸽子的特点:身上有绒毛、有翅膀、尖尖的硬硬的嘴巴、没有牙齿。这样就可以帮助幼儿把知识迁移到日常生活中去。

(2)远足活动。远足活动是完全生活化的体现,在自由宽松的远足活动中,幼儿的情绪是积极的,学习是主动并且具有探索性的,获得的经验是直接而又感性的。比如:在初春时,我们到丹江公园远足,河堤两岸的杨柳已经发芽了:嫩嫩的、绿绿的,半坡上的迎春花开的正灿烂……这些让幼儿感受到了春天的气息,了解到了春天的特征。同时也激发了幼儿对周围事物的观察兴趣。

综上所述,幼儿的科学启蒙教育应以幼儿的生活及周围环境为基础,使教育内容与幼儿的实际生活、感性经验相结合,让幼儿在真实的情境中学习,最终能运用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所以,幼儿科学活动必须来源于生活、贴近生活,到生活中去。

猜你喜欢

小手鸽子手指
手指背侧复合组织块离断再植
鸽子,飞吧
手指操
鸽子高高飞
大手牵小手
小鸽子,飞起来
大手牵小手 平安伴我走
大手牵小手 快乐一起走
百万大手牵小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