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初探

2016-11-17陈良燕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有效性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陈良燕

【摘 要】 本文激发学习兴趣,优化学习方法三方面提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一些具体实施的办法和途径。

【关键词】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有效性策略

【中图分类号】 G62.2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1

在平常的小学语文教学中,有的老师靠挤压学生课余时间,反复做各种习题,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使学生作业负担加重,学生、教师、家长对这这种方法很不满意,要想改变这种状况,我们必须激发兴趣、优化方法、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效率。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

苏霍姆林斯基说过:“在每一个年轻的心灵里,存放着求知好学、渴望知识的‘火药。就看你能不能点燃这‘火药。”激发学生的兴趣就是点燃渴望知识火药的导火索。在教学过程中,师生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促进,教师教得愉快,学生学得轻松,双方交流活跃,教学效果就会好一些。当课堂富有生气时,枯燥的知识传授就会变得生动而轻松,学生必然乐于学习。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越高,课堂教学效率就越高。怎样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呢?

上课一开始以趣引入,会激发学生强烈的兴趣。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精心设计课题的引入,教师要把课堂教学变成一种向知识奥秘探索的活动,甚至是神秘的探究活动,一开课就要把学生的兴趣勾起来。开端引趣的方式有“谜语引趣”、“悬念引趣”、“故事引趣”、“小品引趣”等。一节课的开端实在太重要了,它如同在战斗中选择一个突破口一样,辉煌的战果就是从这里开贻的。俗话说,“好的开始是成功的一半”,因此,要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必须重视开端时的趣味性。苏霍姆林斯基认为:“在人的心灵深处,都有一种根深蒂固的需要,就是希望感到自己是一个发现者、研究者、探究者,而在儿童的精神世界中,这种需要特别强烈。”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尽量这学生提供自主探究的机会,让他们置身于一种探索问题的情境中,以激发学生强烈的求知愿望,积极主动地去探索新知识。创设问题情境,有利于吸引学生的注意力,增强学生心理上的愉悦感,激发学生探究的兴趣。教师是教学过程中问题情境的创设者,一个好的问题情景,能够激起学生强烈的问题意识和探究动机,引起学生积极地思考。

二、形式多样、组织教学

教师通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组织课堂教学,充分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小学阶段,学生的身心发育还不成熟,意志力不还不坚强,自我控制能力还不行。此时,教师要做到“导”的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教学方式来让学生积极、主动的学习。那具体有哪些呢?

1、利用多媒体素材,吸引学生。

多媒体的恰当运用使课堂教学符合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识规律,使学生始终在愉悦的氛围中积极主动地获取知识,学会学习,提高能力。学生容易将知识在课堂上消化吸收,减轻了学生的负担。多媒体能使教学形象生动,内容丰富具体直观,感染力强,使学生看到了事物的运动发展变化,学生通过直观视听充分感知原先较为抽象的教学内容,大大提高了课堂教学效率。

2、提倡学生合作学习,取长补短。

目前,就合作学习,许多教师还停留在一个浅层次的理解上。其中最突出的是:把小组学习等同于合作学习。其实不然,实际上合作学习有许多种方法,如小组活动比赛(游戏竞赛法)、交错学习法(切块拼接法)、共同学习法、多媒体辅助合作学习法、大家动脑筋法、思考——配对——分享法等等。

例如在教学《穷人》后我就要求学生进行课本剧的表演;在教学《桂林山水》时,我上了多媒体课,让学生与计算机合作;在教学《别饿坏了那匹马》时,就人物的任务形象,我就让学生开展辩论赛……合作学习的形式是多样行的,合作学习的优越性也是很明显的。合作学习能激励每位学生发挥出自己的最高水平。合作学习还能促进学生间在学习上互相帮助、共同提高。合作学习能增进同学间的感情交流,改善他们的人际关系。在合作学习中,由于强调小组中的每个成员都积极地参与到学习活动中来,学习任务由大家共同分担,问题就变得比较容易解决。

3、引导学生自主探究,与文本沟通。

课堂有活跃的时候,当然也有宁静的时候。让学生在课堂上能静下心来,沉入到由语言文字构筑的世界之中,用心去理解、领会、感悟、玩赏语言,也就是要在课堂上拥有值得珍视的“智慧的宁静”。有一次,我聆听卞淑美在新中小学上的《最珍贵的东西》,在课堂上,陈老师让学生思考“你是否同意作者提出的观点,默读,写批注。”之后,陈老师给了学生整整八分钟的宁静时间。在这宁静中,我仿佛感受到了学生思维与文本所碰撞产生的智慧火花。

三、优化学习方法,让学生善于学习

教学过程本身,是教师“教”学生怎样去“学”的过程,而不应是教师单纯向学生灌输知识的过程。师生双方,教师是主导,学生是主体。学生的学习是内囚,教师的启发诱导是外因。因此,教学方法的优化,就不只是指教师“教”法的优化,还应包括学生“学”法的优化,学生“会学”了才能“爱学”,“爱学”才能促进“会学”,学生只有掌握了学习方法,课堂教学效率才能提高。所以,我们教师应该优化学生学习活动。

1、鼓励学生勤思

“学以思为贵”。爱因斯坦说:“学习知识要善于思考、思考、再思考,我就是靠这个学习方法成为科学家的。”可以说,一切有成就的人都善于思索,都有好思的习惯。教师在指导学生学习时一定要注意多启发,多反问,不要包办代替,要鼓励他们想问题、提问题、钻研问题。现在有些学生不但手懒,脑子也懒,有一点难题就想问,总想依赖别人。学生一看题目较难尚未好好琢磨就去问老师,这时候如果老师鼓鼓劲,学生仔细一分析,可能就想出来了。如果鼓劲还不行,老师可以给学生指思路。要根据学生所提的问题教给学生思维方法。

2、引导学生善问

问是读书的钥匙,是思考的起点,是深钻的体现。明人际献章说:“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疑者觉悟之机也。”凡是学生都善于提问题,而学习差的同学往往提不出什么问题,他们对学习不精心,囫囵吞枣,即使发问也不愿深入的思考,因此往往似懂非懂。当然好问也应有一定方法,也是需要培养的,好问不等于胡问瞎问。好问首先要问自己,要多给自己提几个问题,多问几个为什么。不要盲从,别人的答案究竟对不对,还要经过自己思考、鉴别。将别人的答案同自己原先的想法对比一下,想一想自己与别人的差别,从而发现自己思维的毛病,学习人家思维的方法。

3、提倡学生合作

在学习过程中,往往会遇到新问题需要解决,当学生独立思考后还是解决不了,是知难而退,是指望老师讲解,还是有意识地寻找伙伴,共同合作解决,这需要教师有意识地引导。“合作学习”把学习中遇到的问题放手在小组内讨论,寻找解决策略,教师所做的正是培养学生合作意识的工作。在小组合作学习、交流中,学生要发言,要听取同学的意见,在评价中要当小老师,这样,学生参与的量和质都得到了提高,主体地位更加突现。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时机是很多的,可以在学习新知识的过程中展开“合作学习”。不少新知识是在旧知识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学生进行自主学习盾,大部分能解决问题,只要让学生同桌交流一下自己的想法,教师稍加点拨即可,节约大量时间,让学生在练习中巩固发展。

总而言之,要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效率,教师必须转变观念,激发学习兴趣,为学生营造宽松、良好的教学氛围,使学生具有积极参与的心理状态。同时让学生在课堂上多读、多思、多听、多说、多写,使学生学会学习,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提高课常效率。

猜你喜欢

有效性策略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论初中英语教学评价的有效性
浅论提高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有效性策略
探讨小学英语教学中德育渗透的有效性策略
浅析高中语文课堂有效性策略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