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试论小学美术探究式教学

2016-11-17热依汉古丽·阿卜杜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美术作品美术作业

热依汉古丽·阿卜杜拉

一、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

兴趣是学生最好的老师,直接影响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成果。一旦学生对所学的知识充满兴趣,他们就会全身心的投入到知识的海洋中,发挥各自特点和优势,主动思考,积极参与和探索知识。例如色彩教学,有的学生喜欢用厚画法,有的学生喜欢用薄画法,有的学生习惯用湿画法或干画法,教师应在给学生理论知识的指导下,尊重学生的兴趣选择,这样才会激发学生灵感,发挥自己所长,因此,兴趣也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强大动力和力量源泉,学生只有投入到感兴趣学习中,教师才能利用美术的特点进一步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和热情,是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也是美术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之一。教师要在实际教学中不断的摸索,根据不同的学生制定不同的合理科学的教学方案,以吸引学生的兴趣和注意力,不断丰富教学内容,选取更加贴近生活的教学场景,以营造轻松愉快的教学氛围,减轻学生的课业压力。同时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还可以利用现代化教学手段,比如幻灯片,使教学内容更加形象具体和生动,吸引学生的全部注意力;还可以插入一些教学游戏来激发学生的兴趣,使学生在学习美术过程中不会感到枯燥乏味,同时可以活跃课堂氛围,提高美术教学效果,有利用对学生创新能力的培养。

二、创建良好的教学情境

良好的教学环境有助于学生激发自己的学习欲望、提高学习兴趣,成功的教学不是强制性的“填鸭”,而是学生自主性的学习。教师可以通过创建教学情境来激发学生的兴趣、振奋学生的情绪,让学生置身于一种良好的学习氛围之中,让学生在探究美术问题的教学情境中积极地发散自己的思维,使学生愿意学习、乐意学习。例如在学习八年级下册第二单元《装点我的居室》一课中,为了让学生置身于探究问题的教学情境之中,教师就可以安排学生到一个布置好的教室中,在教室的一些地方放一些手工制作的装饰品,或是放一些家中常见的装饰事物,并指着其中的一个装饰品问学生:“这个装饰品在这个教室中起到了什么作用?它是否与教室的整体风格相搭配?”然后再使用PPT播放一些有关家居装饰的图片让学生欣赏,而后再问:“大家观察到这些装饰品起到的作用了吗?这些装饰品又是用什么制作而成的呢?”有的学生回答:“是用粘土制成的。”然后教师就再引出有关《装点我的居室》一课中的理论知识,教师在这里就巧妙地将现代教学媒体融入到教学情境创建中,让学生身临其境的观察事物,将多种感官融合到学习中去,在快乐的氛围中吸取知识。

三、课后的创新作业

课堂上教师给学生留下的课后问题,有助于学生在课下自己寻找问题的答案,独自进行美术的学习探究。在初中美术《现代工业设计欣赏》一课中,教师可以先让学生观看有关交通工具、家用电器等现代产品的视频,并向学生提问:“这些现代工艺美在哪里?”在教学的过程中,教师是不需要给出答案的,而是让学生通过互联网等途径自主的进行查询,并在下一节课中让学生交流一下自己的答案成果。课后,教师布置的作业要具有创新性。首先,要留因材施教的课后作业。客观的看待学生在学习能力上的差异,布置因材施教、分层次的作业,例如教师可以将作业分成三个层次来布置,一是搜集一些与教学课程有关的图片,二是画一幅与教学内容相关的作品,三是背诵一些相关的绘画知识。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以及喜好来选取其中的一个完成,这样的课后作业不仅可以减少学生的学习负担,还可以增加学生学习的兴趣。其次是留写日记的课后作业。日记是一个可以任意施展自己喜怒哀乐的地方,学生可以通过写日记的方式,记录下自己一天学习到的知识点,甚至还可以在日记空白的地方,根据自己的喜好,绘画一些图案。最后,可以留一些具有想象力的作业。想象力是学习好美术的一个重要特质,是发明和发现一切具有创造性活动的源头,所以在进行初中美术教学的过程中,教师要善于发现美术教学中可拓展、延伸的地方,积极鼓励学生扩展自己的思维能力、变通能力,以激发学生学习的潜力,布置具有想象力课后作业十分有必要。通过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积极发展探究式教学,就要从高素质的角度来认识学生和教师之间的关系,正确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到美术教学中来,将传统的传授课变为探究课,让学生自身的潜能得到巨大的激发,让初中美术课堂变得更加的有吸引力。

四、在感受与鉴赏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

感受与鉴赏是美术学习的重要领域,是审美的主要途径。学生有了感受与鉴赏的能力,才能通过探究的方法学习美术,欣赏美术。因此,美术教学过程中的感受与鉴赏,必须从观察美术作品开始,让学生从优秀美术作品中感受和体验美术的美感,并就此展开联想和想象,通过思维发散培养审美能力。如,让学生欣赏原创与非原创两幅不同的美术作品《蒙娜丽莎》,教师先不对这两幅美术作品作任何的分析,只是在欣赏前给学生留下悬念:“同一幅美术作品,用不同的技法画出来,会出现相同的效果吗?它们分别在你的脑海中呈现怎样的画面?”在教师提出的问题的吸引下,学生都用心地观察美术作品。在此基础上,教师引导学生分析各种美术要素,帮助学生进一步加深对美术的理解,然后让学生欣赏美术、感受美术、体验美术,最后表现美术。电脑制作的美术欣赏课件具有形象性、趣味性,教师可以适当应用。但是这种欣赏课件由于使用了高科技手段而具有模式化特征,大大地淡化了美术的真情实感,也缺乏审美的情感交流。因此,教师在感受与鉴赏教学中要尽量避免全部采用多媒体欣赏方式,而要多开展体现教师与学生互动性的欣赏活动,以体现“以人为本”的原则,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如,教师在让学生欣赏李可染的《万山红遍》时,先不讲美术的“浓、淡、干、湿、枯、焦”的变化,也暂时不给学生看制作好的课件,而是用诗一般的语言讲述这幅艺术作品生动逼真的画面,营造一种古朴、淡雅的氛围,让学生静心感受艺术作品。当学生欣赏完一次后,教师让学生再次欣赏生动逼真的画面,并用简单的线条表现所看、所想。最后,教师利用课件引导学生分析美术要素,加深学生对美术的理解。

在美术教学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成为美术教学的重中之重。因此,教师在教学活动中要不断激发学生对美术学习的兴趣,不断丰富学生的生活经验和生活阅历,通过开放式教学来不断提升学生的美术素养,提高学生的探究能力和创新能力,从而提升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猜你喜欢

美术作品美术作业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创意美术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
我想要自由
三十六计第七计:无中生有
美术作品
美术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