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

2016-11-17李晓光

课程教育研究·学法教法研究 2016年25期
关键词:基层党组织建设

李晓光

【摘 要】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的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得到进一步加强。通过学校基层党组织的积极建设,将充分发挥党的领导职能、先锋作用,带动全体教职员工,共建社会主义教育新风貎。

【关键词】 基层党组织;领导职能;建设

【中图分类号】 G63.2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089(2016)25-00-01

一、构建理论基础

《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中明确指出: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必须“以加强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队伍建设为基础”;“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使党的基层组织真正成为贯彻‘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组织者、推动者、实践者”。这对基层党组织的建设提出了新的要求。

随着我国经济体制深刻变革,社会结构深刻变动,利益格局深刻调整,思想观念深刻变化[3],作为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重要阵地的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必须得到进一步加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如何适应新形势,通过加强和改进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巩固党的执政基础、提高党的执政能力,无疑是一个重大而又紧迫的议题。

我们要通过对时代和社会的研究,明确时代和社会赋予学校党建工作的要求,迎接时代和社会对学校党建工作提出的新的挑战,把握时代和社会为学校党建工作创造的机遇,使我们的党建工作做到与时俱进。

二、准确把握“立校为公、执教为民”的科学内涵

“立校为公、执教为民”是党的“立党为公、执政为民”思想在学校的延伸和拓展,既简单朴素,又精辟深邃,深刻揭示了农村学校党组织立足本职抓好教育教学工作的规律。

一是“立校为公”的核心是“公”字。对党和国家来说,“公”是国家和民族的公共利益,全体人民的共同理想,全社会的公共事务等实体性含义与公平、公正、公开等程序性要求的统一性。对于教育来说,这个“公”字就是学校公共事务,教师和学生的共同理想和奋斗目标,教育环境的公平、公正和教育质量的均衡发展,等等,一句话就是面向全体学生的全面发展。

二是“执教为民”的核心是“民”字。对党来说,“民”就是最广大人民,执政为民,就是党的理论路线和方针政策以及全部工作,必须以最广大人民的利益为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做到权为民所用、情为民所系、利为民所谋。对于学校来说,这个“民”一是学生,二是家长,核心还是学生。因为,学生是学校所有工作的根本出发点和归宿点,我们谈执教为民,就是关爱和教育好每一个学生,让家长满意,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培养大批创新人才。

三是“立校为公”和“执教为民”是相互联系,相互促进的统一整体。立校为公是执教为民的前提条件,执教为民是立校为公的本质要求。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党员干部,只有心里真正装着学生,装着学生家长,装着为学生服务的教师,想学生之所想,急家长之所急,思教师之所思,才是真正把握了“立校为公、执教为民”的本质内涵。

三、坚持“立校为公、执教为民”,是全面构建和谐校园的需要

人均受教育程度、受教育水平、受教育质量的不断提高,是社会和谐发展的一项重要内容,构建和谐校园是共同构建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农村学校能否和谐发展,直接影响到素质教育能否全面推进,一大批合格的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接班人能否充分涌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能否早日完成。从这个意义上讲,和谐校园赋予了“立校为公、执教为民”崭新的内涵和要求,使得“立校”更人文化、具体化,“执教”的目标更准,任务更重,压力更大。如何让每一个农民的孩子都能受到良好教育,顺利成为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合格人才,这是我们从事农村教育工作的党员干部都应该认真思考的问题。各级各类学校党组织必须牢固树立“以人为本,德育为首,学生为先”的新的教育理念,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学生整体素质。农村教育发展得好不好,要让人民说了算,学生学好了,考好了,成才了,人民才会满意。如果人民对教育还不满意,那就说明我们教育系统党员干部“立校为公、执教为民”的领导水平还存在问题,就要认真地查一查,是不是以“学生为先”,有没有从学生身上打主意乱收费,查一查有没有加强学生思想道德建设,有没有加强教师师德师风建设,查一查是不是把学生始终放在学校各项工作的中心位置,有没有全心全意为学生搞好服务,为学生健康成长着想。

四、加强组织管理

目前,教育正面临着改革、发展的关键历史时期,在国家和地方各级党政领导部门对教育发展支持和领导下,社会方方面面更是对教育投入了最为广泛的关注和影响。教育如何创新发展,师资队伍如何建设,都是要我们思考和研究的。在其间,更关键是做好学校的党建工作,充分发挥好党的领导职能、先锋作用,这才是学校党建工作的科学定位。因为加强学校基层党组织的建设管理,加强基层党员干部的队伍建设,被提升到举足轻重的地位。

我们要建立和完善党内情况通报制度、情况反映制度和重大决策征求意见制度,完善党员权利保障制度。我们要逐步推进党务公开,建立健全党务公开的制度和形式,增加基层党组织工作的透明度,拓宽党员参与党内事务的渠道,落实和保障党员的知情权、参与权、选择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规范和完善基层党组织党员大会、党员代表大会和党内选举的制度。

基层党组织的建设,应该是既有民主又有集中,既有纪律又有自由,既有统一意志又有个人心情舒畅的生动活泼的政治氛围,我们要以党内的和谐来促进校园的和谐。我们要通过关心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成长,落实各项政策待遇,建立健全基层党务工作者的激励机制,积极帮助解决他们思想、工作、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来加大对基层党务工作对他们的吸引力,来增强他们在基层党务工作中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五、发挥先锋作用

作为学校这一基层党组织,更是要立场坚定、旗帜鲜明地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地位,通过参与决策、宣传发动、组织实施和保证监督等工作环节,在实践中不断增强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的自觉性和坚定性,在规范办学行为、保持学校稳定、办好让人民满意的教育上下功夫,把党组织的作用贯穿于教学、科研、管理和人才培养活动的全过程,有机渗透和融合到各项工作中。

加强基层党务干部队伍建设中,我们要把那些政治素质高、党性原则强的同志选配到基层党务工作岗位上来,要让他们成为群众看得明,信得过,听得进的党员领导干部;我们要把那些热爱党务工作、业务能力过硬的同志选配到基层党务工作岗位上来,要让他们成为群众的排头兵,领头羊,示范岗;我们要把那些悉心进行教科研的同志选配到基层党务工作岗位上来,要让他们成为群众的指明灯,引路人,开拓者。

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理应以推进教育改革与发展,提高教学质量为重点,紧紧围绕发挥教书育人、管理育人、服务育人三个作用,把提高教学、科研、管理水平作为重要任务,切实做好教职工的思想政治工作,不断加强和改进对共青团组织和少先队组织的领导,充分发挥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努力做到政治坚定明方向、教学科研创一流、为人师表当楷模、培养人才见成效,使教职工党员成为党性强、师德好、业务精的先锋,学生成为理想远大、品学兼优、全面发展的先锋。

六、形成共建意识

在具体的工作过程中,我们要通过扎实做好基层党组织联系和服务群众的工作,来密切联系群众,积极服务群众,始终保持与群众的血肉联系,把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

参考文献:

[1]《中共中央关于加强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的决定》

[2]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决定》

[3]《中共教育部党组关于加强普通高等学校基层党组织建设的意见》

猜你喜欢

基层党组织建设
自贸区建设再出发
基于IUV的4G承载网的模拟建设
《人大建设》伴我成长
努力建设统一战线学
“五老”说和团促进和谐社区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