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Khelvachauri-1变电站工程直击雷保护方案的设计与探讨

2016-11-17丁洁晶罗佳艺

水电站机电技术 2016年10期
关键词:避雷线避雷针绝缘子

丁洁晶,罗佳艺

(1.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2.浙江华业电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800)

Khelvachauri-1变电站工程直击雷保护方案的设计与探讨

丁洁晶1,罗佳艺2

(1.杭州水利水电勘测设计院有限公司,浙江 杭州 310012;2.浙江华业电力工程股份有限公司,浙江 宁波 315800)

在变电站工程设计中,对于直击雷防护通常采用避雷针、避雷线或避雷针与避雷线相结合的设计方案,以避免雷击对变电站内电气设备的损坏并限制入侵雷电波的幅值,使电气设备的过电压不超过其冲击耐压值,从而防止雷害事故的发生。本文以格鲁吉亚Khelvachauri-1 110 kV户外变电站防直击雷的设计过程为实例,以国内常规设计方法确定保护方案,再以IEEE标准校核并确定该变电站直击雷防护的施工设计方案,以满足国外工程的要求。

国外;变电站;直击雷;IEEE标准

0 前言

Khelvachauri-1变电站项目位于格鲁吉亚共和国巴统省乔治区,为110 kV枢纽变电站,变电站面积为43 m×100 m,变电站内设两台50(62.5)MVA-110/34.5 kV主变压器,主变110 kV侧采用双母线接线方式,共有3回110kV出线,分别至Batumi变电站和Kirnati水电站,另一回出线预留;1号主变34.5 kV侧与Khelvachauri-1电站厂房36 kV出线相连,2号主变为预留位置。受河谷地形及场地面积的限制,变电站设备的布置方式采用高型布置。

雷电直接击中配电装置的导线或设备的带电部分,称作直击雷。在变电站工程建设中,防止直击雷过电压一般采用避雷针、避雷线或避雷针与避雷线相结合的方式。为了保护设备,避雷针(线)需高出被保护的设备,其作用是将雷电引入避雷针(线),并安全地将雷击电流引入大地,从而保护变电站内的设备。本文采用我国国标和国际IEEE两种标准的方法,对变电站设备保护范围进行计算和分析,并确定工程直击雷防护设计方案,以满足国外工程需采用国际标准的要求。

1 防雷设计方案的计算与比较

根据项目业主要求及项目实际情况,确定变电站直击雷保护可采用架空避雷线防雷方案或避雷针防雷方案,以下根据GB/T50064-2014规范中的折现法对两种方案进行计算、比较和分析。

1.1 方案一:架空避雷线方案

架空避雷线一般由3部分组成,即平行悬挂在空中的避雷线(接闪器)、接地引下线和接地体。避雷线悬挂在输电导线上面,利用钢构架或是杆塔架设。由于本工程已有110 kV进线门形架、110 kV母线构架及变压器门形架等钢构架,所以只要利用以上构架架设即可,不需要另设杆塔。

根据构架设计方案及布置尺寸,在变电站保护区域初步设置4根平行布置的避雷线,避雷线高度为15m,进线门形架和母线架的两线间距为9m,变压器门形架两线间距为10m,单根避雷线长度为58m,采用GJ-50型镀锌钢绞线,其截面积为50 mm2。

按此避雷线的布置方案,以“变压器门形架”区域为算例,来计算和校验本方案的可行性,“变压器门形架”区域需保护设备分别为低压侧构架、变压器及其引出导线,其中低压侧构架保护高度为4 m,变压器保护高度为6 m,引出导线和绝缘子为下部最高被保护物,其被保护高度为11 m。

由“变压器门形架”区域断面图(图1)可见,该保护区域为避雷线端部和避雷线中部组成,由于本区域被保护物有3种类型,以下保护范围计算过程仅以导线和绝缘子为例。

(1)单根避雷线在hx=11m水平面上每侧保护范围的宽度:

式中h——避雷线的高度,m;

hx——被保护物的高度,m;

rx——每侧保护范围的宽度,m;

P——高度影响系数,h≤30 m,P=1。

(2)两避雷线间保护范围内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

式中h0——两避雷线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

D——两避雷线间的距离,m。

(3)避雷线端部,两避雷线间最小宽度:

式中bx——两避雷线间保护范围的一侧最小宽度,m。

由此可见,变电站内的引出导线和绝缘子的两侧及端部均在避雷线保护范围内,且高度小于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12.5 m,所以该避雷线布置方式满足引出导线和绝缘子的被保护要求。

按引出导线和绝缘子的保护范围计算,变压器及低压侧构架计算结果见表1,从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变压器及低压侧构架也均在该避雷线保护范围之内,该避雷线布置方式满足直击雷的防护要求。引出导线、变压器及低压侧构架的保护范围图示见图2。

表1 引出导线、变压器及低压侧构架的保护范围计算结果表

本项目的其他间隔被保护设备的保护范围计算与以上计算类似,经计算也均在本方案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之内,故对于本变电站工程通过架设避雷线的方式,满足直击雷防护的需要,该方案可行。

1.2 方案二:避雷针保护方案

避雷针保护一般由3部分组成,即上部的接闪器(针头)、中部的接地引下线和下部的接地体。接闪器可用直径10~12 mm、长1~2 m的钢棒做成。根据规范规定,电压在110 kV及以上的配电装置,可将避雷针装在配电装置构架上,但变压器门形架不可安装避雷器,变压器保护范围需另设独立的避雷针装置。

图1 变压器门形架断面图

图2 变压器门形架下设备的保护范围图

根据本变电站布置方案,为满足保护需求,本工程初步设置4根避雷针,其中独立避雷针2座,高度为25 m,出线门形架上避雷针2座,高度为20 m。因变电站导线和绝缘子的高度为11 m,其他电器设备高度均低于此,且各设备基本布置在导线范围内,所以避雷针保护范围以导线和绝缘子的保护为算例,表2即为采用折线法计算出的导线和绝缘子(Hx=11 m)保护范围数据。

表2 导线和绝缘子保护范围计算结果表

由表2计算结果可以看出,导线和绝缘子(Hx=11 m)均在4座避雷针的保护范围之内,其设备高度均低于导线和绝缘子且水平范围类似,故本方案所架设的4座避雷针可满足变电站的防雷要求,该方案可行。

1.3 经济及结构比较

对于本变电站工程,方案一与方案二的防直击雷方案在技术上均是可行的,但两方案在经济及布置结构上有较大差别。

在经济成本上,方案一,需要的主要材料为GJ-50镀锌钢绞线260 m,利用已有架构架设,施工简单,工期较短,按国内价格计算,此方案材料及施工费约为3.75万元。

方案二,需要重新建设25 m高避雷针塔两座及利用原11 m构架加高为20 m的避雷针两座,总需钢材约为3.6 t,此方案较方案一施工难度大,工期较长,按国内价格计算,材料及施工费总计约为6.3万元。

因此,在经济成本上及施工难度上,方案一具有绝对优势。

在布置结构上,方案一,避雷线统一架设于进出线的上方,利用变电站现有的门形架敷设,剖面简洁而美观,高度适中,整体性较好。

方案二,需在高度11m的出线门型架上再加高9 m形成两个凸起的避雷针,高度接近1:1,整个剖面显得比较突兀,极不协调。根据避雷针与地下主接地网的距离要求,主变压器旁侧2座20 m高的独立避雷针位置还会影响变电站的占地面积,增加场地成本。

因此,在布置结构上,方案一相较方案二也更加适合本变电站所处于河谷的地形。

1.4 方案的确定

综上所述,方案一(避雷线方案)与方案二(避雷针方案)虽然在技术上均可满足防雷要求。但综合比较:

(1)在布置上,方案一防护范围更加合理有效,也符合河谷地貌变电站的防护要求;

(2)在经济上,方案一投资成本较低,施工工期较短;

(3)在结构上,方案一也更合理及美观,施工难度和要求也较低。

因此,在本变电站工程中,确定采用避雷线的防直击雷方案作为最终的施工方案。

2 采用IEEE标准校验直击雷保护方案

2.1 标准说明

本变电站为国外项目,业主要求一切电气设计计算必须采用IEC标准或IEEE标准。因此,我们根据IEEE-665-1995-R2001(Guide for Generating Station Grounding)标准对本变电站直击雷防护方案进行复算校验,并以此形成最终的设计报告提交业主审批通过。

在IEEE-665标准中,对于直击雷的防护计算,采用滚球法进行的。所谓滚球法,就是以一个半径为30 m的球体(hr=30 m),沿着需要防直击雷的部位滚动,当球体不触及需要保护的部位时,该部分得到保护。如果户外高压设备在避雷线的保护范围内,雷电会首先击中避雷线,从而使设备得到保护。滚球法直击雷保护范围示意图见图3,该图引自IEEE-665规范,按合同的技术规范,防雷保护的滚球半径确定为30 m。

图3 滚球法直击雷保护范围示意图

2.2 直击雷保护范围的计算

根据本变电站的布置及已确定的避雷线防雷方案,我们将整个变电站分为3个区域,即变压器门形架、110 kV进线门形架及110 kV母线构架3个区域,并以此来计算和分析防护方案的保护情况。同前文一样,我们仅选取变压器门型架区域的引出导线及绝缘子(hx=11 m)作为实际算例。

对于变压器门型架避雷线保护范围,可以分为3个部分,即避雷线间、避雷线外侧及避雷线端部。

2.2.1 避雷线间保护高度计算

如图4所示,a和b为两根避雷线,它们之间区域为避雷线保护范围,其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为h0,根据滚球法计算原则可知:

式中:h——避雷线的高度,m;

D——两避雷线之间的距离,m;

h0——两避雷线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m。

图4 避雷线间保护范围示意图

因此,本工程两避雷线间保护范围上部边缘最低点的高度为h0,计算为:

变压器门形架下引出导线及绝缘子高度为hx=11 m小于h0=14.58 m,满足直击雷防护要求;变压器门形架下其他设备及其他区域设备均低于11 m,满足直击雷防护要求。

2.2.2 避雷线外侧或端部保护范围计算

根据滚球法计算原则可知,在架设高度为h的避雷线下,对于保护高度为hx的设备,其避雷线外侧保护范围rx及避雷线端部最小保护范围bx的计算公式表示如下:

变压器门形架下引出导线及绝缘子高度为hx=11 m,计算其被保护范围如下:

因引出导线和绝缘子的两侧及端部均布置在避雷线保护范围内侧,所以该避雷线布置方式满足引出导线和绝缘子的保护要求。

2.2.3 避雷线防雷方案计算结果

基于IEEE-665标准,变电站变压器门形架、110 kV进线门形架及110 kV母线构架3个区域内不同设备的保护范围计算结果见表3、4、5。

图5 避雷线外侧或端部保护范围示意图

表3 变压器门形架区域设备的保护范围计算结果

表4 进线门形架区域设备的保护范围计算结果

表5 110 kV母线构架区域设备的保护范围计算结果

从以上计算结果可看出,本变电站所有区域内的电气设备均在避雷线的保护范围之内,符合IEEE-665标准要求,达到了变电站对直击雷防护的目的。

3 结论

通过前文的计算、分析及比较可以看出,本工程采用避雷线的防雷保护,技术上可行,经济上合理,节约了建设成本,缩短了施工工期;既符合河谷变电站布置的要求,又能做到设备布置简洁、合理及美观的要求。项目的设计方案和计算报告均满足IEEE-665标准要求,施工设计方案得到了业主的批准和好评。

综上所述,笔者认为:

(1)对于110 kV户外高型布置的变电站,直击雷保护采用避雷线保护方案明显比避雷针保护方案更经济、合理。

(2)采用我国标准,以折线法进行的选择和计算的防雷保护范围。完全能满足根据IEEE标准的滚球法计算所得出的结果。可以满足IEEE标准对防雷设计的要求。

折线法在方格纸设计年代有一定的优点,但滚球法更适合当下的计算方式和要求。随着国外工程的增多,在工程设计上,采用国际标准势在必行。

[1]格鲁吉亚KHELVACHAURI-1水电站合同及技术文件[Z].

[2]住建部,质检总局.GB/T50064-2014交流电气装置过电压保护和绝缘配合设计规范[S],2014.

[3]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DL/T 5186-2004水力发电厂机电设计规范[S],2004.

[4]中国航空工业规划设计研究院,等.工业与民用配电设计手册[M].3版.北京:中国电力出版社,2005.

[5]IEEE Std 665-1995(R2001)Guide for Generating Station Grounding[S],2001.

TM63

B

1672-5387(2016)10-0030-05

10.13599/j.cnki.11-5130.2016.10.009

2016-06-23

丁洁晶(1982-),女,工程师,从事水电站及水利泵站的电气一次、二次设计工作。

猜你喜欢

避雷线避雷针绝缘子
不等高避雷针最小保护宽度计算方法研究
避雷针的发明
降重20%以内10kV绝缘架空线路避雷线的保护角选择
10 kV配电线路架空避雷线结构应力分析
避雷针的由来
农村卫星接收、电视发射天线避雷针的简易制作及安装
1000kV耐张绝缘子串单片绝缘子的带电更换技术
500kV绝缘子串含零值绝缘子时的电晕放电分析
绝缘子的常见故障及排除方法
输电线路污闪及绝缘子选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