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冬奥会背景下中国奥林匹克认知偏误及其辨析

2016-11-17易剑东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奥林匹克运动索契国际奥委会

易剑东

冬奥会背景下中国奥林匹克认知偏误及其辨析

易剑东

自北京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来,相关的冬奥会知识迅速增加。但是当前国内关于冬奥会的知识传播出现了不少认知偏差,这些偏差有些来自体育系统甚至专门的奥运相关机构,有些来自国家级官方媒体,有些来自院校学者,都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有效传播,甚至影响着中国的国际形象。参考相关文本,依据经历经验,本文选取了奥林匹克文化的称谓错位、奥林匹克主义的语境舛误、成立研究机构的名称谬误、增设训练场馆的专业错觉、大项与分项的混用、申办主体的误读、地理区位的层次混乱、财务数据的边界不清等关于冬奥会的常见错误进行相关解读,以期推进冬奥会知识在我国的科学传播和普及。

冬奥会;国际奥委会;奥运项目;奥运场馆;奥运财务;奥林匹克主义

在北京申办和筹备2022年第24届冬奥会的进程中,冬奥会相关的知识迅速增加。

然而,由于国际上冬奥会(相对于夏季奥运会而言)的知识传播比较有限,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关注度不如之前申办2008年奥运会那样,现在关于冬奥会的知识传播出现了不少常识性错误,这些错误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奥林匹克运动在中国的科学和有效传播。

北京2022冬奥组委成立以后,急切地需要提升关于冬奥会的专业水准,而相关的知识建构也应该提上日程。本文抛砖引玉,希望引起更多同仁的关注,共同为我们的北京2022奉献准确、科学、完整的冬奥会知识、常识和见识。

1 奥林匹克传播中的认知偏差

1.1 奥林匹克文化的称谓错位

中国素有重视文化传播和教育的传统,体育界也不例外。北京2008年奥运会的筹办在中国掀起了学习奥林匹克知识的热潮。于是“奥林匹克文化”这个词在中国一度很热,然而,根据国际奥委会官方文件没有出现过“Olympic Culture”一词,因此不存在对应的中文“奥林匹克文化”。

何振梁先生曾担任国际奥委会“Culture&O-lympic Education”委员会的主席,笔者当时还很好奇地想探究这个委员会的名称为什么不是“Olympic Culture&Education”,后来咨询过部分西方社科界和体育界人士,包括个别国际奥林匹克学者,他们认为文化是一个统摄性的高端概念,不宜给其安装什么支架,各个领域自我附会就可以了,很多价值标准是通用的。故我们可以如此理解,国际奥委会认为文化是一个高端而统领性的概念,国际奥林匹克运动要遵循人类文化的基本原则和普遍通则,不宜通过奥林匹克将其窄化甚至矮化。笔者在西方一些论文数据库里搜寻,也很少发现“Olympic Culture”。

国际奥委会在2014年12月第127次特别全会以后,启动了对于专业委员会的改革,特别是对一些名称做了调整。原来的“Culture and Olympic Education”委员会改为“Culture and Olympic Herit-age”[1],吴经国先生担任副主席,委员会的名称依然没有出现“Olympic Culture”。

从国际奥委会所有26个委员会(IOC COMMISSIONS)[1]的名称中可以看出,6个赛事协调委员会作为周期性调整的机构成为正式的专业委员会,其余23个委员会都是固定的和常设的,履行对整个奥林匹克运动的专业化管理职能。“Olympic Education”[1]成为一个独立的专业委员会。所以中国人从尊重国际奥委会通例的角度,今后不宜使用“O-lympic Culture”的说法,而“Olympic Education”则可以大胆和经常使用,毕竟这符合国际奥委会的惯例,也能彰显中国的特色和优势。

因此,笔者建议中国的奥林匹克学者和冬奥组委等机构今后慎用“Olympic Culture”,最好不用。实在不行,中文可用,英文不用。

1.2 奥林匹克主义的语境舛误

在笔者近30年的奥林匹克研习过程中,始终有一个问题萦绕心间难以释怀:为什么中国官方机构从来不对外使用“奥林匹克主义”这个词?

从2002年4月为当时的奥组委《北京奥运行动规划》(征求意见稿)提修改意见,到本次参与北京2022年冬奥会相关工作,我们的官方始终有一种严苛的非成文要求:不使用“奥林匹克主义”这个词。但实际上,我们的一些英文官方文本是使用过“Olympism”的。

在没有办法求得更多内部信息的情况下,笔者在此仅从学术角度探讨一下这个问题。

先看看国际奥委会的《奥林匹克宪章》是如何界定“奥林匹克主义”[1]的。

Fundamental Principles of Olympism

(1)Olympism is a philosophy of life,exalting and combining in a balanced whole the qualities of body,will and mind.Blending sport with culture and education,Olympism seeks to create a way of life based on the joy of effort,the educational value of good example,social responsibility and respect for universal fundamental ethical principles.

(2)The goal of Olympism is to place sport at the service of the harmonious development of humankind,with a view to promoting a peaceful society concerned with the preservation of human dignity.

(3)The Olympic Movement is the concerted,organised,universal and permanent action,carried out under the supreme authority of the IOC,of all individuals and entities who are inspired by the values of Olympism.It covers the five continents.It reaches its peak with the bringing together of the world’s athletes at the great sports festival,the Olympic Games.Its symbol is five interlaced rings.

(4)The practice of sport is a human right.Every individual must have the possibility of practising sport,without discrimination of any kind and in the Olympic spirit,which requires mutual understanding with a spirit of friendship,solidarity and fair play.

上面是英文的出处,下面是中方的翻译文本的说法。

奥林匹克主义的基本原则

(1)奥林匹克主义是增强体质、意志和心智,并使之全面均衡发展的一种生活哲学。奥林匹克主义把体育运动与文化和教育相融合,谋求创造一种以奋斗为乐、发挥良好榜样的教育作用并尊重基本公德原则为基础的生活方式。

(2)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是使体育运动为人的和谐发展服务,以促进一个维护人的尊严的和平社会的发展。

(3)奥林匹克运动是在最高权力机构国际奥委会领导下实施的、受奥林匹克主义的价值观所鼓舞的所有个人和团体的协调一致的、有组织的、普遍而永恒的活动。奥林匹克运动在五大洲开展,其最高层次的活动是使世界上的运动员在奥运会这一盛大体育节日上相聚一堂。奥林匹克运动的象征是五个相交的环。

(4)从事体育运动是人的权利,每一个人都应享有从事体育运动的可能性,不受任何形式的歧视,体现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的奥林匹克精神。

图1 奥林匹克理念和品牌传播的框架图Figure 1 The frame of the ideas and brand communication of Olympic

这里涉及到几个重要概念:奥林匹克运动、奥林匹克主义、奥林匹克主义的价值观、奥林匹克主义的宗旨、奥林匹克精神。

这里的篇幅不允许专门就这个概念体系展开深入论述,但去年国际奥委会向参与报道的记者发送的一张图可以给出一个比较直观的解释,如图1所示。

图1由国际奥委会官方制作,名为“最新的奥林匹克品牌平台”,应该可以作为我们理解、审视整个奥林匹克运动指导思想、基本原则乃至品牌传播体系的重要依据。由图1可见,整个架构图分为五个层面。位于最顶端的是奥林匹克主义,强调的其实是一种生活哲学,将体育置于服务人类的地位;第二层是奥林匹克运动的愿景:致力于通过体育建立一个和平的世界;第三层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使命:确保奥运会有规律有特性的持续举办、将运动员置于奥林匹克运动的中心、在全社会特别是青年人中推进体育和奥林匹克价值观;第四层是奥林匹克运动的价值观:卓越、友谊、尊重;最基础的一层是工作原则:普遍和团结、整合多元化、自治和善治、可持续性。

我们的官方中文文本不用“奥林匹克主义”这个词,但北京奥运精神、奥运精神、奥林匹克精神的多种提法,几乎任何一种提法都与国际奥委会的原典文本不一致。比如我们在翻译中将“Olympic spirit,which requires mutual understanding with a spirit of friendship,solidarity and fair play.”译成“相互理解、友谊、团结和公平竞赛的奥林匹克精神。”显然,按照英文语法的基本规范,这里的“相互理解”不应该和修饰它的“友谊、团结和公共竞争”几个词并列。

姑且不论这种翻译偏差,我们多种文本和讲话乃至媒体传播中出现的关于奥林匹克思想体系的混乱就更多了。比如有人把奥运精神转换为:重在参与。非常多的人把奥林匹克格言“更快、更高、更强”改为“更高、更快、更强”。有人把“团结、友谊、进步”视为奥林匹克精神或奥运精神。而其实按照国际奥委会的官方文本,根本没有奥运精神的提法,既不存在奥运会精神,也没有奥林匹克运动的精神,我们却生造出来一个奥运精神。

国际奥委会对于“Olympism”的重视程度超出我们很多人的想象,比如图2是其官方网站的一处专门解释。

而在整个国际奥委会推行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2]中,还专门把“Olympism in Action”(奥林匹克主义在行动)作为一个长期而稳定的思想与活动对接的体系在推进;而“Olympism in Action”在国际奥委会官网[3]上也有体现。

总之,在仔细审视完国际奥委会关于“奥林匹克主义”的一系列文本和实践体系后,笔者看不出任何我们不该使用“奥林匹克主义”的理由。我们热情和诚心拥抱奥运会和冬奥会、青奥会、残奥会、冬残奥会,为什么却对所有这些的最高指导思想视而不见呢?我们在中文官方文本中使用“奥林匹克主义”会失去什么呢?这种通过体育追求积极、健康的生活方式和谋求和平美好世界的生活哲学有什么不对?和我们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建设健康中国、实现中华民族复兴伟大中国梦有任何冲突吗?

图2 国际奥委会官网上“WHAT IS OLYMPISM?”截图[4]Figure 2 “WHAT IS OLYMPISM”obtained from the IOC official website

1.3 成立研究机构的名称谬误

国际奥委会专门有自己的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并且专门认可世界各地的奥林匹克研究机构。一方面,该中心每年向全世界发布高级研究员和研究生资助项目,另一方面,该中心搜集和整合全世界的奥林匹克研究成果供各地的奥林匹克研究者分享。

截止2015年10月5日,在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备案的世界各地奥林匹克研究机构为39个,其中中国就有5家(详见表1)。

不过,从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整理的奥林匹克书籍、刊物和论文看,只有北京体育大学任海教授的一篇英文论文入选。国际奥委会目前的官方书面语言是法语和英语,在国际活动和会议时也采用德国、俄语、西班牙语、阿拉伯语。中文尚未成为国际奥委会的官方文本语言和活动用语。这就使得我们的研究成果要纳入国际奥委会的学术体系,必须采用其官方的法语和英语来发表。

表1 在国际奥委会奥林匹克研究中心备案的中国奥林匹克研究机构[5]Table 1 China's Olympic Research Institutes filed in the IOC Olympic Studies Center

或许就是因为我们多数学者缺乏发表英文或法文奥林匹克研究成果的习惯和意识、能力,使得我们在奥林匹克研究特别是一些用语方面出现偏误。

比如,在北京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以后,笔者听说某高校要成立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中心。从国际奥委会的英语规范用语看,不存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这个词。根据笔者对国际奥委会众多官方文本的通读,从来没有发现 Winter Olympic Movement这个词。笔者揣测,不用Winter Olympic Movement这个词的理由很简单,奥林匹克运动是一种综合性的社会运动,不存在冬季和夏季之别,比如我们不能说冬季社会主义和夏季社会主义一样。

笔者试着在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http://www. olympic.org/)的搜寻处输入“Winter Olympic Movement”,发现结果没有一处出现这个词:第一页没有出现这个词,第十页也同样找不到这个词。

所以,今后我们要研究冬奥会的有关问题,不能用“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的提法,但可以采取中文的模糊处理,如北京改革和发展研究会就成立京张冬奥研究中心,这里的冬奥一般指冬奥会,不能解释为“冬季奥林匹克运动”,否则就是违背国际奥委会惯例的。

此外,关于奥运会和冬奥会的英文名称,国际奥委会也基本有自己的标准用法,我们不能随意更改,比如一般冬奥会不翻译为 Winter Olympic Games,而是采用Olympic Winter Games,青奥会一般称Summer Youth Olympic Games,冬青奥会则称为Winter Youth Olympic Games。

1.4 增设训练场馆的专业错觉

笔者曾经到东北讲学,在与当地冰雪界人士的交谈中,对方提出北京2022冬奥会在东北设立训练场馆的建议。而此前,更有来自东北的政协委员当面向笔者提出:应该将北京2022的个别比赛项目放到东北举行。

这两种想法背后的情怀完全可以理解,但提出类似想法,其实还是应该建立在对国际奥委会相关规则和冬奥会管理的了解基础上。

在编撰北京2022《申办报告》的过程中,笔者也曾面临着一个困惑:奥运会一般设置与竞赛场馆差不多数量的训练场馆,甚至训练场馆数量多于竞赛场馆数量的情况也很正常。但是,从最近几届冬奥会的训练场馆看,一个特别的现象是:独立的训练场馆极少,很多竞赛场馆也同时是训练场馆。比如索契冬奥会的竞赛场馆和训练场馆要么是同一个场馆,要么是非常临近的场馆(如表2所示)。

表2 索契冬奥会训练场馆Table 2 Training venues of the Sochi Winter Olympics

续表2

另外,根据北京冬奥申委翻译的平昌冬奥会申办报告,韩国平昌冬奥会的情况也大体相似,在16个比赛项目中,只有冰球和花样滑冰2个项目的训练场馆不是竞赛场馆,而冬季两项、有舵雪橇、无舵雪橇、雪车、冰壶、速度滑冰、短道速滑、越野滑雪、跳台滑雪、北欧两项、高山滑雪、自由式滑雪和雪板滑雪等13个项目的竞赛场馆同时也是训练场馆。

国际奥委会的《技术手册·体育》(Technical Manual on Sport)[6]部分专门谈到:冬季奥运会只有少量独立的训练场馆,多数竞赛场馆同时也是训练场馆,因为竞赛和训练日程需要很紧凑的协调。

当然,为了给参赛的代表团运动员提供训练服务,东道主一般会提前详细地告知当地有哪些可以提供训练的场馆,具体的方位和价格等也需要提前发布。

国际奥委会的技术手册中还专门谈到4种训练场馆:(1)在竞赛场馆中的训练场馆;(2)容纳多项目训练的综合馆;(3)独立的训练馆和合办赛区的训练场馆;(4)奥运村的健身和娱乐中心[6]。因此在东北设立一个北京2022的训练场馆的提议是不符合国际奥委会的要求的(见表3)。

表3 北京2022场馆基本情况[7]Table 3 Venues of Beijing's 2022 Winter Olympics

2 媒体对冬奥会报道的误区

2.1 大项、分项的混用

从国际奥委会管理的维度看,目前的奥运会大项是指其认可为奥运会项目的一个国际单项体育组织(International Federation)管辖的项目。国际奥委会确定的奥运会大项为28个、冬奥会大项为7个,那些单独有图标的分项和具体的小项归属于各个大项中。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英文名称,大项用Sport表示,分项用Discipline表示,小项用Event表示。有些大项包含几个分项,有些大项没有下属分项,因此从项目管理的技术层次上,国际奥委会把大项和分项归并到一起。如图3所示,奥运会28个大项41个分项,冬奥会7个大项15个分项。

当前国内对奥运会大项、分项和小项的概念基本没有分歧。但媒体上却常常出现冬季奥运会15个大项的提法。冬季项目管理机构的一些官员和技术人员则有冬季奥运会项目“7大类15个大项”的提法,这明显不符合国际奥委会的管理规范。

出于奥运会和冬奥会项目管理的一致性考虑,出于尊重国际奥委会对奥运会项目组织管理和技术管理统一的要求,中国不应该将冬季奥运会的sport称为大类、discipline称为大项。

所以,今后中国不应该出现冬季奥运会15个大项这种说法。以冬季项目比较复杂为由,不承认7个大项的观念,不仅没有看到奥运会项目同样的复杂性,也违背了国际奥委会关于奥运会项目管理的基本规范,是必须坚决制止的。

图3 国际奥委会官网上夏奥会和冬奥会的(大项)分项示意图[8]Figure 3 Illustration of summer sports and winter sports on the IOC official website

2015年2月发布的关于索契2014年冬奥会的事实和数据(SOCHI 2014 FACTS&FIGURES),其中也专门提到98个小项归属于7个大项中(A record 98 events in 7 sports)[9],而不是15个大项。

2.2 申办主体的误读

自从巴赫主导的《奥林匹克2020议程》提倡两个以上城市乃至跨国的不同城市联合申办奥运会、冬奥会以来,不少人开始对奥运会或冬奥会的申办和承办主体产生了错误的认识。其实在国际奥委会的管理规则中,Applicant cities只出现在国际奥委会针对总体的申办城市而言,任何一个国家或地区奥委会只能向国际奥委会推出一个Applicant city,像美国那样经常有多个城市想申办奥运会的国家,必须国内进行竞争性选择,最终向国际奥委会上报一个申请城市。

在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过程中,虽然波兰的克拉科夫最初列入六个申请城市之列,但其实该市是和斯洛伐克的亚斯那联合申办的。按照国际奥委会的要求,一个申办国或地区只能有一个Applicant city,因此只有克拉科夫一家进入申请城市名单,只能说斯洛伐克的亚斯那也将承办比赛(Slovakia's resort at Jasna would also host events.)。

在国际奥委会官方网站2013年11月15日的新闻中,公布了6个2022年冬奥会申请城市,分别是Almaty(Kazakhstan)、Beijing(China)、Krakow(Poland)、Lviv(Ukraine)、Oslo(Norway)和Stockholm(Sweden)。可以看出:其中既没有城市层面的Jasna,更没有所属国家层面的Slovakia。

因此,我们就不难理解为什么张家口没有出现在Applicant city中了。2015年8月生效的《奥林匹克宪章》规定,针对一个主办城市只用Host city,即便用其他城市承办赛事,也绝对不用host cities。[10]

还必须指出,谁能作为名单中的城市,不以承办多少项目为依据,而是以总体上占主要地位和作用为依据。北京在整个赛事服务、管理、运行方面的优势和重要地位是其成为Applicant city、Candidate city和 Beijing was selected as host city of the 2022 Winter Olympics的原因。

然而,国际奥委会通过另外的规定变通了对承办赛事的其他城市的称谓。《奥林匹克宪章》专门列出“奥运会的位置、场所和场馆”(Location,sites and venues of the Olympic Games)[10],并原则性规定所谓奥运会的大项比赛和开幕式、闭幕式都必须在主办城市举办;根据国际奥委会执委会裁定,可以许可一些预赛在主办城市以外的一个或几个城市举办,在特殊情况下,特别是出于可持续发展需要,还可以在主办国家以外的城市举办;完整的大项、分项或小项赛事组织可以在主办城市以外的一个或几个城市举办,在特殊情况下,特别是出于地理原因和可持续发展需要,还可以在主办国家以外的城市举办。

其实,国际奥委会做这样的规定,一个良苦用心是:确保只有一个主办城市,不能让自己的管理陷入多头兼顾的尴尬境地,他们只对应一个Host City。其他承办赛事的只能叫 Location、sites and venues(位置、场所和场馆)。

北京申冬奥成功后,网络上出现了一个所谓的2015年度十大体育新闻,称“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11];此外,还有其它“北京联合张家口”的说法[12-13]。这些说法是国际奥委会不赞同的,为此他们在北京申办过程中曾经建议北京使用“Beijing Olympic Bid with Zhangjiakou”,不赞同用Jointly bid这个词。因此我们目前用中文说申办通常称“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14]。今后,或许张家口可称Co-host city。这有待国际奥委会的建议和确认。

2.3 地理区位的层次混乱

前述的那条新闻还提及“雪上项目在张家口主办,由延庆协办”,这是一个明显的混淆冬奥会几个地理区位层次的说法。按照前面的提法和北京2022冬奥会申办委员会的规划,北京是主办城市,张家口是另一个雪上项目的Location,延庆因为在行政规划上归属于北京市,因此不必单独提出。然而,按照国际奥委会提供给冬奥会申办委员会的文本,申办城市必须明确下列四个层次的地理区位概念(详见表4)。

表4 国际奥委会规定候选城市使用的4个地理区位概念[6]Table 4 Definitions of four levels of locations by the IOC

按照这个规范的要求,北京、延庆、张家口(崇礼)可以称为北京2022冬奥会的三个赛区。在北京奥林匹克公园管委会的管理区域内的众多场馆可以成为北京奥林匹克公园场馆群。

延庆承担北京2022年冬奥会高山滑雪、雪车雪橇项目,张家口则承担该届冬奥会的所有其他雪上项目。两者不是谁为主办、谁为协办的关系,都是赛区,属于一个级别的概念。同样,仅从承办不同项目赛事的同一层面来说,北京也只是一个赛区,与延庆、张家口一个级别。北京是北京2022冬奥会主办城市,这是从奥运会整体管理层面来说的,不是从承办赛事的技术管理层面来说的。

2.4 财务数据的边界不清

2014年索契冬奥会结束以后,令国际奥委会和索契冬奥组委始料未及的是,全球媒体铺天盖地地传播一个惊人的数字:510亿美元。有些媒体甚至说索契冬奥会的510亿美元开支超过此前历届冬奥会之和。

不得不承认,正是这种缺乏科学依据的非理性宣传,使得一些申办2022年冬奥会的城市得不到民众的支持,不得不退出申办。为此,国际奥委会也明确承认自己主导舆论的能力不够,对外构建媒体议程的意识不足,导致国际奥委会和奥林匹克运动的形象一度遭到严重质疑。这也促使国际奥委会在2014年春天以后,首先发布自己的财务报告(特别是收益和收益的分配情况),并发给媒体和各申办委员会。2015年8月,国际奥委会又将其2014年的整个财务数据和盘托出,彰显国际奥林匹克运动的强劲生命力。

笔者以为,索契冬奥会的510亿美元被大肆炒作,确属一个意外。深层的原因是:绝大多数民众,包括记者和官员在内,对奥运会的财务结构不了解,对于奥运遗产的继承和发展、奥运会对主办城市乃至国家的深远影响更是不甚了解。

按照目前国际奥委会的要求,每届奥运会必须公开两个财务数据:第一个预算是组委会预算[OCOG(Operational)budget],基本可以称为奥运会赛事运行预算;第二个预算叫非组委会资本投资(Non-OCOG Capital Investments),其实是竞赛和非竞赛场馆的建设预算。[6]

其实,任何一届奥运会的完成,还需要另外两个投入,一个是城市和山地赛区的运行,一个是基础设施。

国际奥委会反复强调,城市和山地赛区运行、基础设施预算是城市长远发展所需要的投入,是从长远考虑出发而进行的投入,不应该算到奥运会的帐目上。

即便是第二个预算,国际奥委会也强调,这笔投入其实也是对主办城市乃至国家长远发展有利的,会留下遗产。

我们姑且不管索契的510亿美元是否是上述四个预算加总出来的,看看索契的遗产,也可以让我们更加理性地审视奥运会或冬奥会的相关投入不能简单地全部把账算到奥运会或冬奥会头上。

比如据2015年2月发布的2014年索契冬奥会事实与数据,索契冬奥会的遗产包括:新的世界级体育场馆、举办所有冬季国际赛事的能力、索契成为冬季和夏季全年的旅游目的地、新的道路和快速轨道交通、新的能源供应系统、新机场、新的污染处理系统、新的绿色建筑标准、给俄罗斯其他城市建设无障碍设施的典范等。[15]

具体而言,还有体育遗产(包括建立一所奥林匹克大学)、赛事举办、场馆使用等遗产,基础设施的完善更是达到了改天换日的地步,比如新增了超过367公里的道路和桥梁、超过200公里的有54个桥梁和22个隧道的铁路、967 400平方米路面和人行道、480公里低压天然气管道、总容量为1200兆瓦的两个新火力发电厂和一个气体发电厂、三个新的污水处理厂、550公里的高压电线、每天处理255 000立方米水的新供水和污水处理设施、一个适合客轮、渡轮和个人快艇的新海港、60个新的教育文化和卫生设施、额外的25 000间酒店客房(已经有56家被评为四星级以上)、一个拥有俄罗斯最高和最快过山车的新主题公园——索契公园等。[9]

就业和经济增长的遗产也十分显著,比如索契奥运会筹备工作大约提供了690 000个岗位,其中2011年大约有56 000人在奥运建筑地点工作,2012年共有70 000人在奥运建设工作;奥运会期间,索契以0.17%的失业率位于俄罗斯的最低水平;2005到2010年,索契的商业活动增加了178.8%,而俄罗斯是101.2%;截止2013年,索契冬奥组委共与686承包商合作,其中包括59外国承包商和200多个私人企业等。[9]

旅游市场的拓展也使整个俄罗斯获益良多。比如2014年冬奥会使索契从一个区域性的避暑胜地转变为一个全年的世界度假胜地;2009-2011年,在索契和克拉斯诺达尔举办的国际赛事数量分别增加70%和50%;索契市市长报告指出,在11月初到1月10日,所有峰丛山区酒店都爆满;冬奥会之前的2011-2012年索契的外国游客数量增长2. 5倍之多;2014年索契机场共迎接乘客310万名,比2013年增长了28%;机场预计在不久的将来开辟新的国际航线。[9]

此外,环境保护、教育、公众健康、志愿者、社会包容、文化节等均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宝贵遗产。

所以,如果媒体片面地夸大510亿美元投入,不考虑投入带来的收益,就很容易陷入对索契冬奥会的非理性批判中。[9]

对北京2022而言,组委会运行预算19.8亿美元、非组委会资本投资预算19.5亿美元(2022年货币价值计算),我们认为是理性而务实的。其余的城市和山地赛区的基础设施和运行预算,是从促进赛事举办地长远发展着眼而作的投入,不应计入奥运会预算。而且,根据国际奥委会的承诺,届时将提供给北京2022冬奥组委6.3亿美元,外加价值为2.5亿美元的电视转播权费用免除和信息服务支持(国际奥委会给2016里约奥组委的费用和服务支持总价值达到15亿美元)。

3 结语

距北京2022年冬奥会的筹备还有5年多的时间。冬奥会对于很多中国人来说是一个全新的领域,我们大家都是学生,需要在这个过程中努力学习,在了解足够多相关知识的基础上,逐步理解冬奥会的运作规律和管理惯例,并逐步使之与我们的管理理念有机结合。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在遵循国际奥委会要求、国际冬季单项体育组织技术准则的前提下,“把北京冬奥会办成一届精彩、非凡、卓越的奥运盛会”![16]

[1]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IOC COMMISSIONS[M].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2015.

[2]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Olympic Agenda 2020:20+20 Recommendations[M]. Lausanne: DidWeDo S.à.r.l.,2014:22.

[3]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Olympism in Action[EB/OL].[2016-03-06].http://www.olympic.org/olympism-in-action.

[4]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WHAT IS OLYMPISM?[EB/OL].[2016-03-06].http://www.olympic.org/olympism-in -action.

[5] The IOC Olympic Studies Centre.Olympic Studies Centres in the world(2015 List)[G].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2015:3.

[6]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2022 Candidature Procedure and Questionnaire[M].Lausanne:Ch^ateau de Vidy,2014:15.

[7] 北京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委员会.北京2022年冬季奥林匹克运动会申办报告[M].北京:北京体育大学出版社,2015:13.

[8]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PORTS AND DISCIPLINES[EB/OL].[2016-03-06].http://www.olympic.org/sports.

[9]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OCHI 2014 FACTS&FIGURES[J/OL].(2015-02-01)[2016-03-06].http://www. olympic.org/Documents/Games_Sochi_2014/Sochi_2014_Facts_ and_Figures.pdf.

[10]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Olympic Charter[M].Lausanne:DidWeDo S.à.r.l.,2015.

[11] 新浪体育.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2015年度十大国内体育新闻[EB/OL].[2016-07-27].http:// sports.sina.com.cn/o/picks2015/cnnews.html.

[12] 新华社.北京联合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EB/OL].[2016 - 07 - 27]. http://www. xinhuanet. com/ sports/2022sa/.

[13] 李中文,郑轶,马剑.第三次“握手”——写在北京联合张家口成功申办2022年冬奥会之际[N/OL].(2015-08-01)[2016-07-27].http://hlj.people.com.cn/n/2015/0801/ c368291-25799498.html.

[14] 北京周报.北京携手张家口申办2022年冬奥会成功[N/ OL].(2015-07-31)[2016-07-27].http://www.beijingreview.com.cn/shishi/201507/t20150731_800036045.htm.

[15] International Olympic Committee.SOCHI 2014 FACTS&FIGURES[J/OL].(2015-02-01)[2016-03-06].http:// www.olympic.org/Documents/Games_Sochi_2014/Sochi_2014_ Facts_and_Figures.pdf.

[16] 新华社.习近平对办好北京冬奥会作出重要指示强调[N].人民日报,2015-11-25(001).

Analysis on the Cognitive Errors of China Olympic Under the Background of the Winter Olympic Games

YI Jiandong

Since Beijing's bid for the 2022 Winter Olympic Games,the Olympic knowledge is spreading rapidly.But there are some common sense mistakes in the Olympic communication currently in China.Some of them are committed by officials in sports system or even by specialized agencies related to the Olympics,some by top official media,and some by scholars from colleges.These mistakes affect the effectiveness of Olympic communication in China to some extent,even affect China's international image.Referring to relevant documents,the author selects ten of the mistakes to analyze in hope of promoting the Olympic communication.The ten mistakes analyzed in this paper include:mixed use of sports and disciplines,misreading of"applicant city",misuse of four levels of locations,inaccurate description of bidding efforts,vague financial boundary,conceptual deviation from the events set up by the host country,professional illusion on adding training venues,wrong naming of research institutes,incorrect positioning of the Olympic education,and wrong interpretation of Olympism in China's context.

Winter Olympic Games;IOC;Olympic Sports;Olympic Venues;Olympic Finance;Olympism

G80-054 Document code:A Article ID:1001-9154(2016)05-0001-09

G80-054

A

1001-9154(2016)05-0001-09

10.15942/j.jcsu.2016.05.001

(编辑 马杰华,潘虹燕)

国家社科基金重点项目“国际体育治理改革与中国体育治理现代化研究”(14AZD086)。

易剑东,教授,博士,博士研究生导师,研究方向:体育公共治理。E-mail:yijiandong@126.com。

江西财经大学财税与公共管理学院,江西南昌330013 School of Public Economics and Administration,Jiangxi University of Finance and Economics,Nanchang Jiangxi 330013

2016-07-27

2016-08-25

猜你喜欢

奥林匹克运动索契国际奥委会
曾担任过12年国际奥委会主席的雅克·罗格逝世,享年79岁
我国冬季残疾人奥林匹克运动发展历程、挑战及应对
为什么大家都想住在索契
我国对冬季奥林匹克运动研究的热点与发展特征
两届奥运主办权同时揭晓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范扬国际奥委会体育作品展之瑞士行
高科技奥运会
“煮”
浅析未来奥林匹克运动的发展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