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如何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生的应用能力

2016-11-16李琦金慧

大学教育 2016年11期
关键词:应用能力经济管理实践能力

李琦+金慧

[摘 要]在经济管理类本科培养计划中,多数的课程以文科或是定性分析为主,少数的一些量化分析课程受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和学生学习基础所限,在授课中不能深入介绍,这对学生专业知识和先进理论的理解和实践能力的培养是不利的。目前,经济管理类学生在本科学习中存在一定的问题。提高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应用能力的方法,要在各个专业普及量化分析课程,提高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尤其是专业技能竞赛的层次,鼓励学生开展以本专业为主题的创新创业项目设计,强化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社会实践,加强本地区企业和专业的合作。

[关键词]经济管理;应用能力;实践能力

[中图分类号] G645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3437(2016)11-0178-02

目前,全国很多高校都设有经济管理学院或经济管理类专业,除了部分以财经和商学命名的高校以外,其他高校的经济管理类专业在学校中容易被忽视,尤其是在以理工专业为重点学科的院校。这就要求高校在办学中要突出经济管理类本科培养的特色,使专业培养的学生能够与众不同,应用和实践能力更强,使毕业生有自己的优势和特色,更容易在未来的实际工作中实现自身价值,从而提高本校经济管理类专业的影响力,这对专业和学院的长远发展也是有利的。

一、经济管理类本科培养及社会需求现状

(一)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在校学习情况

经济管理类的专业在高考招生时多数是招文科生,比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会计学等,还有部分文理兼招的专业,比如工商管理、市场营销等,而且招生中男女生比例相当,与理工专业相比,女生的人数较多。在专业培养计划中,经济管理专业的课程也多以文科为主,多数是定性分析的课程,需要学生在校期间翻阅大量资料,及时更新先进的理论知识,拓宽知识面。

目前,多数经济管理类本科生在校期间的学习状态不好,不能主动去学习,课堂热情不够。尽管教师采用了多媒体、案例教学、专业课程设计等教学方式,但多数经管类学生理论知识掌握还是不扎实,理论结合实际能力不足,实践能力较弱。

(二)社会对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的需求情况

与在校生学习态度普遍不佳,理论联系实际能力差的现状相比,社会及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却越来越高。前些年,在就业形势较好的情况下,经管类毕业生只要能够顺利毕业,并且通过国家英语四级考试、计算机二级等考试,就可以找到不错的工作。但最近几年,就业形势急转直下,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要求普遍提高,而且每年的标准都有较大程度的上升,英语六级、计算机三级、毕业为党员等较为苛刻的条件,使就业竞争更加激烈。有的学生为了脱颖而出,在校期间积极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专业竞赛,考取专业从业资格证书或者专业性、实践性较强的各种证书,以使自己在未来的就业竞争中占据主动。

二、经济管理类本科培养存在的问题

(一)课程讲授依然占主体

前面提过,经济管理类专业的特点,决定了其专业培养计划中课程设置多数是文科性质的科目,授课形式主要以讲授为主,同时融合多媒体教学、案例分析、双语教学、实验课设、沙盘模拟等教学形式,极大地丰富了授课的内容,拓宽了专业学习的知识面,在一定程度上提高了学生学习的兴趣,也使教学效果更好。目前,在辽宁省经管类专业的培养计划中,从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比例来看,理论教学学时在80%左右。[1]

(二)实践教学比例有所提高

目前,全国高校都在修改自己的专业培养计划,而且越来越重视专业培养与社会需求的接轨,培养社会需要的人才,期望学生毕业后可以顺利适应工作角色。很多高校在经济管理类专业培养中加大了实践教学的比重,增加了实践教学的学分。近几年辽宁省教委多次要求各高校修改培养计划,提高实践教学的比例,部分偏工科的专业要求实践学时不低于25%,比如工程管理、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各个高校的经管类专业也正在加快实验室建设,积极带领学生参加各种实践活动,比如专业实习、社会实践、科技竞赛等,效果也比较明显。

(三)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普遍较低

尽管高校的经管类专业授课形式已经丰富多彩,学生参加实践活动的机会增多,但由于实践教学比例不足,实践形式比较单一、死板,遇到实际问题,学生不能随机应变,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有待提高。

(四)与社会需求不能很好接轨

经济管理类专业与理工科专业有很大不同,其学科理论的更新速度较快。这需要教师及时搜集课程前沿信息,并将这种信息快传授给学生,但即使这样仍旧不能满足专业发展和社会的需求。

三、提高经济管理类学生应用能力的具体措施

(一)在各个专业普及量化分析课程

经济管理类课程中量化分析的基础课不多,比如经济学、统计学、运筹学等,而前沿的经济管理理论目前都需要量化分析,采用图、表、公式、模型等说明经济现象。所以各个经管类专业应该根据自己专业的需要,普及基本量化分析方法,重点讲解本专业需要的量化分析理论,而不是每个专业都“一刀切”。比如国际贸易、国际金融专业应该多讲解统计学和计量经济学课程,重点介绍对外贸易、股市分析等相关理论;运筹学理论应该在经管类专业普及,但具体授课可以修改教学大纲,针对专业需要设置学时及内容;经济学理论可以普遍设置,但偏工科专业应简单介绍,等等。

(二)提高学生参加科技竞赛尤其是专业技能竞赛的层次

目前,很多高校都积极鼓励学生参加各种科技竞赛,但普遍存在的问题是:学生为了在比赛中取得名次和获得各种奖励,专业之间任意组合,专业性不强。比如我校经济管理类学生和石油化工专业学生组队,参加能源化工方面的创新创业项目,虽然在专业上实现了结合,但对经济管理类学生的专业能力锻炼不足。再比如,工程管理的学生参加了广告设计大赛,即使取得了省级比赛的好成绩,但对专业培养的作用不大。

除了鼓励本专业的学生积极考取与专业相关的职业资格证书以外,还应重点培养学生参加与专业相关的专业技能大赛,如市场营销专业的学生多参加广告设计和市场调查大赛,工程管理专业的学生多参加项目管理沙盘、算量等技能大赛,学校和学院也应该大力支持,逐步提高专业技能竞赛的层次。[3]

(三)鼓励学生开展以本专业为主题的创新创业项目设计

最近几年,全国高校掀起了提倡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和计划、“挑战杯”比赛的热潮,这对学校培养目标的实现、社会需求及毕业生就业都是有利的。而目前学生参加各种创新创业项目大都急功近利,没有考虑到自身的专业优势,多是随便组合,不能扬长避短,参与效果并不理想。各个高校应该鼓励各专业的学生设计与本专业有关的创新创业项目,或者与其他专业结合,设计应用本专业理论的项目,这样才能更好地提高专业实践能力。

(四)强化经济管理类毕业生社会实践

经管类专业在教学之余应该更加注重社会实践,各个高校应给予经管类专业大力支持,尤其在社会实践上要提供更多的方便条件,如经济专业可以到银行等金融机构参观、实习;工商、营销等专业可以进行市场调研、社会调查;工程管理专业可以去施工现场及房地产公司实习,等等。总之,应鼓励学生在课余和假期积极参加社会实践,增加个人阅历,更好地将所学到的知识与社会实践相结合,从而提高自身的学习兴趣。

(五)加强本地区企业和专业的合作

高校需进一步建立和巩固校外实习基地,充分利用合作企业的校外实习基地开展生产实习、毕业实习。同时,也应该与当地的企业建立良好的沟通联系,了解企业的实际需要,将企业中具有经济管理工作经验的人员请到课堂,开展案例教学;也可以将在校学生派往企业的基层工作,让学生从工作中了解自己的不足,明确以后学习的方向。目前,我校所在抚顺地区就有很多中小企业急需在校大学生到企业中进行企业的初期建设,他们在计算机应用、电子商务、网站维护等方面都需要大学生的帮忙。这样学生有了实践的机会,同时地方企业也可以节省成本,实现互惠互利。

[ 参 考 文 献 ]

[1] 李金保,杨志.关于中国高职市场营销专业模块化教学培养模式研究[J].湖南社会科学,2014(1):218-221.

[2] 刘桂娟,罗洁思.浅谈学科竞赛培养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J].中国电力教育,2014(1):33-34.

[3] 刘梅娟,陈晓莉,沈丽芬,王天东.经济管理学院学科竞赛研究与分析[J].财会通讯,2013(3):100-102.

[责任编辑:陈 明]

猜你喜欢

应用能力经济管理实践能力
高等数学教学培养学生应用能力的探讨
程序设计课程中计算思维和应用能力培养问题研究
高校单片机课程设计教学方法探讨
刍议大学生实践创新训练计划项目
数学课堂中实施生活化教学的研究
品德教学利用微课开展预学的实践研究
“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下的实验教学改革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