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打造海绵城市 畅达绿色交通

2016-11-16

城市道桥与防洪 2016年10期
关键词:总工程师总院编委

打造海绵城市畅达绿色交通

“2016城市道桥与防洪第十届全国技术论坛”在广州举行

“2016城市道桥与防洪第十届全国技术论坛”2016年9月21日至23日在广州市举办,来至全国市政行业的150余名专家学者参加了论坛。广东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广州市住房和城乡建设委员会、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领导刘勇、秦通贤、谭智军、唐建新出席开幕式并致贺辞。论坛联合主办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领导张辰、熊正元、李骏飞在开幕式上发表了热情洋溢的讲话,欢迎全国市政行业的专家学者会聚花城广州,共同探讨城市基础建设的新理念、新技术、新成果,进一步推动我国城市道桥与防洪建设领域的技术进步。

图1 论坛开幕全景

图2 开幕式主席台领导致辞

建设海绵城市是党中央、国务院的重大决策。作为城市发展理念和建设方式转型的重要标志,我国海绵城市建设时间表已经明确。目前已有先后两批共20个城市进入中央财政支持海绵城市建设试点范围,全国已有130多个城市制定了海绵城市建设方案。在市政工程建设中,道路、桥梁、防洪排水、建筑、隧道等基础建设均涉及海绵城市技术,相关项目、技术及科研在陆续展开,技术人员在工作中取得了一些新经验、新成果,也遇到许多新问题,都十分值得总结和交流,同时也十分希望了解有哪些新材料、新技术、新设备能运用于海绵城市建设之中。

图3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辰在论坛发表演讲

上海是我国东部沿海地区的典型代表,2016年上海成功入选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得益于其在海绵城市建设方面的长期积极探索。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辰,在论坛上发表了《上海海绵城市试点规划及适用技术研究》的演讲。他在演讲中介绍:作为2016年国家海绵城市建设试点城市,上海市在试点区域选择上,坚持问题和目标导向,聚焦上海排水标准偏低、初期雨水污染、内涝防治严峻等问题,选择具有代表性的临港地区为试点区,将试点区域分成七类示范区,明确各分区重点示范内容和方向,并因地制宜科学选择25项适用技术集成于15个项目包,全面示范“源头削减、过程控制、系统治理”的技术路线,具有广泛的代表性和示范性。

城市道路是海绵城市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海绵城市专项规划及详细规划出台前,城市道路建设缺乏低影响开发具体的控制指标。北京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道路专业总工程师和坤玲、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市政分院总工程师黄维让,在技术报告中,通过对道路的基本功能和主要技术条件的分析,结合海绵城市建设中对道路低影响开发建设的相关要求,在海绵城市建设理念指导下,对城市道路设计原则和方法进行了探讨,并提出了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设计的技术要点,为城市道路低影响开发的设计提供指导和借鉴。天津城建设计院给排水所长李波还就《天津市排水防涝综合规划》的编制进行了阐述和分析。

图4 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邵长宇在论坛发表演讲

在论坛的“道路桥梁”专题板块中,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朱兆芳在报告中论述了天津城市道路交通在“十二五”期间的发展,介绍了当今世界及天津市城市交通的新动态,按照党中央“十三五”规划提出的五大发展理念,对天津市“十三五”城市道路交通进行了研讨,并提出了创新道路交通设计的理念与建议。

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邵长宇在论坛上作了《组合结构桥梁的发展与应用前景》的报告,报告中介绍了组合结构桥梁在国际上的应用以及设计理论、施工方法等方面的技术发展,分析介绍了梁式桥以及大跨度桥梁的技术特点与应用概况,并对国内组合结构桥梁的应用前景进行了展望。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总工程师宁平华介绍了广州从化大桥工程主桥空间拱梁组合桥结构设计及关键技术,从实践角度阐述了梁拱组合桥的具体实施。重庆设计院重庆市设计大师杨斌则介绍了极富特色的山地城市立交。

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地下空间的利用开发逐步成为国内众多城市的发展战略。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陈伟、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分院总工程师邹俊分别对广州国际金融城起步区地下道路系统的总体设计和临江大道地下道路的总体设计及关键技术进行了介绍。

随着城市经济的快速增长和交通机动化的快速推进,大城市普遍饱受交通拥堵、交通污染和交通安全问题的困扰。绿色交通作为新的交通发展方向,成为当前解决城市交通问题的有效途径。武汉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责任公司副总经理周俊、上海城市交通设计研究院副院长万鹏,就绿色交通的相关理论、发展模式进行了阐述,并提出了不同城市发展绿色交通的建议,倡导发展绿色交通,让城市生活更美好。

图5 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朱兆芳与张辰大师及会议代表现场讨论

国务院高度重视推进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2013年以来先后印发了《国务院关于加强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的意见》、《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加强城市地下管线建设管理的指导意见》,部署开展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建设试点工作。深圳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徐波、成都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副院长钟翔分别对城市地下综合管廊路径适建性评价体系及成都市综合管廊建设工业化和模块化进行了研究和探讨。

图6 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秘书长唐建新向发言专家提问

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副总工程师王新岐在论坛上就泥浆固化轻质土的应用技术进行了阐述和展望;西安市政设计研究院交通所所长吕麦霞通过对西安市基于地铁接驳的公共自行车使用特征调查,分析了影响公共自行车租借行为的因素,并提出相应的建议,以提高出行者对“地铁+公共自行车”交通模式的选择意愿;兰州市城市建设设计院项目总工程师魏鹏对国道109线(忠和傅家窑立交-八里湾)改扩建工程的设计及实施进行了介绍。最后北京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原副总经理、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穆祥纯委托专人发表了《建设智慧城市,打造桥梁强国》的报告。

图7 重庆市设计院重庆设计大师杨斌向发言专家提问

为期三天的论坛,来自北京、天津、上海、广州、武汉、成都、西安、兰州等地的专家们围绕“打造海绵城市,畅达绿色交通”主题,就防洪排水、道路桥梁、综合管廊、轨道交通等专业领域的最新成果和发展动态作了精彩演讲和充分交流,以期促进我国可持续发展城市基础设施建设相关技术的深入研究,推动我国城市建设可持续发展。

会议期间,与会代表参观了广州市花城广场地下空间和广州市中山大道BRT工程,考察了正在建设中的虎门二桥建设工地和深圳前海建设工地,并参观了深圳市市政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本次论坛由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联合主办,广东省市政行业协会指导支持,《城市道桥与防洪》编辑委员会、全国城市道路与桥梁技术情报网、《城市道桥与防洪》编辑部承办,由上海绿水股份有限公司、上海凯泉泵业(集团)有限公司、上海砼仁环保技术发展有限公司赞助。(晓露文/图)

图8 会议代表现场向发言专家提问

《城市道桥与防洪》编委会换届大会在广州举行

2016年9月20日,《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编委会在广州举行了换届大会。三十余名编委参加了会议,杂志主办单位上海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总工程师、全国工程勘察设计大师张辰,天津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院中国工程设计大师朱兆芳,广东省建筑设计研究院院长赏锦国,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副总工程师魏立新,特邀参加了会议。

会议由编委会主任徐健主持。徐健对《城市道桥与防洪》第七届编辑委员会四年来的工作进行了总结,并宣布了《城市道桥与防洪》第八届编委单位名单和第八届编委委员名单。会议由《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总编辑骆燕妮对2014~2016年编辑部工作进行了汇报

参会编委们对编委会及编辑部4年来的工作给予了充分肯定,并对杂志及编委会下一步工作各抒己见。编委们认为,杂志是各编委单位共同的平台,各编委单位应利用好这个平台,为企业多做宣传,应加强编辑部与编委单位之间的沟通、与编委委员之间的沟通。要继续办好“城市道桥与防洪全国技术论坛”。这个论坛是十年来各编委单位共同努力搭建起来的一个行业交流的平台,在我国市政行业已具有了一定的影响力,同时也成为了《城市道桥与防洪》杂志的一个延伸品牌。希望在第八届编委会期间,大家能集思广益,在杂志及论坛的形式上、内容上动脑筋想办法,把杂志和论坛办得更精彩,在扩大杂志影响的同时,为我国市政基础设施建设起到推动作用。(晓露文/图)

猜你喜欢

总工程师总院编委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编委简介
本刊编委简介
中核战略规划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工匠精神要“薪火传承”——司尔特公司副总工程师陈卫星
精益求精,矢志不渝——记东北电力设计院有限公司总工程师刘钢
中国移动设计院副总工程师张玉胜参加TCDPAP暨FIDIC/ASPAC 2013年年会并作专题演讲
设计的春天——访天津大学建筑设计规划研究总院院长洪再生
上海市城市建设设计研究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