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桉树林油桐尺蠖防治试验

2016-11-16

湖南林业科技 2016年2期
关键词:油桐尺蠖虫口

李 兵

(临武县林业局, 湖南 临武 424300)

桉树林油桐尺蠖防治试验

李 兵

(临武县林业局, 湖南 临武 424300)

为有效控制桉树林油桐尺蠖的危害,选择苏云金杆菌、25%灭幼脲和烟雾剂(4.5%高效氯氰菊酯+30%乙酰甲胺磷+柴油)3种药剂对油桐尺蠖进行防治试验。结果表明:3种药剂对桉树林油桐尺蠖均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第1次施药后第5天,对照虫口减退率仅为1.34%,3种药剂防治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均达到65.38%以上。烟雾剂防治油桐尺蠖施药后第5天就可达到虫口减退峰值,连续防治2代,虫口密度减退到0.6头/枝,校正虫口减退率达到97.25%。

桉树; 油桐尺蠖; 防治; 烟雾剂

油桐尺蠖(BuzuraSuppressaria(Guenée))又名桉尺蠖,属鳞翅目尺蛾科[1-2],主要危害油桐,也为害油茶、板栗、乌桕、杉木、栎类、桉树等。该虫是一种暴食性食叶害虫,大量发生时,可将寄主叶片取食殆尽,呈现光杆,严重影响植物生长。油桐尺蠖1年发生2~3代,第1代幼虫在5、6月出现,6月下旬化蛹,7月中旬羽化产卵;第2代幼虫在7月中旬至9月上旬出现,8月下旬或9月上旬化蛹越冬[3]。初孵幼虫迅速爬行或吐丝下垂,借风力传送至树丛危害,5龄起食量大增。幼虫怕光,白天多静息于枝叶间,傍晚、早晨和阴天大量取食,老熟后爬至根际松土3~7 cm深处化蛹。桉树原产于澳洲,共有945个种和变种,是世界上三大速生树种之一,其木材广泛应用于建筑、家具、纸浆等行业[4]。据临武县“十二·五”森林资源规划设计调查报告,2007年以来,湖南省临武县在临武裕农林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带动下,大力营造桉树速生林,现有成林面积1 983.9 hm2,占全县乔木林面积的3.03%;蓄积量99 580 m3,占乔木林蓄积量的5.43%。2009年开始发现油桐尺蠖大面积危害桉树林,公司和林农盲目地使用各种药剂和方法防治,却得不到良好的防治效果。为了控制油桐尺蠖的继续危害,2012年,作者在临武县武水镇李家村和双塘村桉树基地进行了油桐尺蠖的防治试验,旨在获得针对临武县桉树林油桐尺蠖防治的最佳方案,为今后桉树产业持续发展和健康生长提供参考。

1 试验区概况

试验区选在临武县武水镇李家村和双塘村(112°36′28.36″E,25°17′32.54″N),海拔270~290 m,属低丘陵区,地势平坦,坡度变化不大;小气候温暖湿润,冰雪影响较小;土壤为红壤,土质疏松。区内桉树生长良好,在全县引种桉树区域内,是一个引种成功的典型代表林地,也是首次发现桉树油桐尺蠖危害大面积暴发地,前期每年发生2代。试验林为2008年4月营造的桉树纯林,造林面积约10 hm2,株行距2 m×3 m,造林密度1 650株/hm2,品种为尾巨桉广林九号,树高6~10 m,郁闭度0.6。

2 材料和方法

2.1试验材料

试验用药剂:苏云金杆菌[5-6](郑州精耕农业科技公司生产)、25%灭幼脲[7-8](维坊天达植保公司生产)和烟雾剂[9-11](4.5%高效氯氰菊酯(江苏省杨农化工公司生产)+30%乙酰甲胺磷(江苏省蓝丰生物化工公司生产)+柴油)3种。

机械设备:3台山东省曲阜市农兴机械厂生产的nx-15型手提式烟雾喷雾一体机。

2.2研究方法

2.2.1 试验设计 将试验林根据地形分成4大块,在每块地内选择有代表性的地段设置标准地2个,每个标准地均相隔50 m以上,共设置标准地8个,每个标准地面积是20 m×25 m。共设3个处理和1个对照(CK),分别是:苏云金杆菌防治(处理1)、25%灭幼脲防治(处理2)、烟雾剂防治(处理3)和对照(不施药)。药剂具体配比及施药方法见表1。在标准地内2条对角线上分别随机选取2株样木,在样木的东、南、西、北方向相同高度选定4根枝条作为调查枝[12]。

2.2.2 试验方法 根据试验前试验林油桐尺蠖每年发生2代危害的情况,本试验分2次完成,即每1代虫害都进行防治试验,时间分别是5月21日和7月18日清晨。防治前对选定的调查枝进行调查,记录防治前各区平均虫口密度。施药后,将套袋套在调查枝上[13],以备防治效果调查。

表1 不同药剂配比设计Tab1 Differentkindsofpesticideproportioningdesign处理药物类型助剂稀释比例防治方法1苏云金杆菌水1000倍喷雾225%灭幼脲水1000倍喷雾345%高效氯氰菊酯+30%乙酰甲胺磷柴油1∶1∶8烟雾CK不施药

2.2.3 药效调查 施药后,分别从5月22日和7月19日清晨开始调查(第2代试验在同一调查枝上进行),然后每隔2天调查1次,统计调查枝上的活虫数及套袋内死虫数,计算各处理的虫口减退率和校正减退率、平均每枝虫口密度。其计算公式如下。

3 结果与分析

3.1不同药剂对第1代油桐尺蠖的防治效果

从表2可以看出:除处理1外,其它处理在施药后第1天均有防治效果;施药后第5天,对照虫口减退率为1.34%,各处理校正虫口减退率达到65.38%以上;施药后第9天,对照虫口减退率为2.34%,各处理校正虫口减退率都在72.67%以上,3个处理的虫口减退率都远远地超过了对照,防治效果明显。在3个处理中,处理1、处理2施药后第1天效果不明显,但处理3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却达到了63.41%,施药后第5天更是达到了95.21%的峰值,第7天后再没发现有虫口减退,而处理1、处理2从施药后第3天开始出现虫口减退,一直延续到第9天,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是72.67%和82.82%。

表2 不同药剂对第1代油桐尺蠖的防治效果Tab2 TheinvestigationofdifferentpesticideonthefirstgenerationofBuzurasuppressariacontrolefficacy处理总虫数(头)活虫数(头)虫口减退率(%)校正虫口减退率(%)第1天12812812292278479479331711663416341CK299299第3天12812172278225222921943356333433173987708766CK299298033第5天128196658465382292886986694533171595279521CK299295134第7天128177726072042292578048800833171595279517CK299293201第9天128175733172672292498322828233171595279516CK299292234

3.2不同药剂防治第1代幼虫对第2代幼虫虫口数量的影响

从表3可以看出:各处理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是44.47%、51.04%和66.17%,而对照虫口减退率却增加了14.72%,说明防治第1代幼虫后,第2代幼虫还会复发,但虫口数量大幅度减少,而对照因第1代幼虫未防治,第2代复发更为严重,虫口数量增多,危害程度加重。处理3校正虫口减退率明显大于处理1、处理2,说明处理3防治第1代幼虫对第2代虫口基数影响最大,虫口数量减退最多,危害程度降到最低。

3.3不同药剂对第2代油桐尺蠖的防治效果

从表4可以看出:处理2和处理3,在施药后第1天均有防治效果;施药后第5天,对照虫口减退率为1.75%,各处理校正虫口减退率达到54.51%以上;施药后第9天,对照虫口减退率为3.79%,各处理校正虫口减退率都在68.64%以上,3个处理的虫口减退率都明显超过了对照,进一步说明施药防治效果显著。在3个处理中,处理1、处理2施药后第1天效果不明显,但处理3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却达到了59.53%,第5天更是达到了92.55%的峰值,而处理1、处理2从施药后第3天开始大量出现虫口减退,一直延续到第9天,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是68.64%和80.36%。

表3 不同药剂防治第1代幼虫对第2代幼虫虫口数量的影响Tab3 Comparisonofthenumberoflarvaeofthefirstgenerationofdifferentpestisidetoagainstthesec⁃ondgenerationoflarvae处理幼虫虫口数量(头)第1代第2代虫口减退率(%)校正虫口减退率(%)128117936304447229216443845104331712361206617CK299343-1472—

表4 不同药剂对第2代油桐尺蠖防治效果Tab4 TheinvestigationofdifferentagentsonthesecondgenerationofBuzuraSuppressariacontrolefficacy处理总虫数(头)活虫数(头)虫口减退率(%)校正虫口减退率(%)第1天1179179216415742742731235059355935CK343343第3天11791432011196421641152988294731231885378528CK343341058第5天11798055315451216457652464623123992689255CK343337175第7天11795867606673216435786678093123992689248CK343334262第9天11795469836864216431811080363123992689239CK343330379

3.4不同药剂连续防治2代油桐尺蠖综合效果

从表5可以看出:对第1代幼虫施药后,各处理虫口密度大幅减少到0.9~4.7头/枝,对照虫口密度为18.3头/枝;对第2代幼虫施药后,各处理虫口密度进一步减少到0.6~3.4头/枝,对照虫口密度为20.6头/枝的高虫口密度;从连续防治2代的虫口减退率来看,各处理减退了80.68%~96.97%,而对照却增加了10.16%,说明施药可以大幅度减少虫口密度,能及时有效地控制虫害,防治效果显而易见。从连续防治2代后虫口密度变化和校正虫口减退率可以看出,处理1、处理2、处理3的虫口密度分别是3.4~4.7、1.9~3.1、0.6~0.9头/枝,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是82.46%、90.58%、97.25%。处理3降低虫口密度效果最佳,虫口减退数量最多,防治效果最好。

表5 不同药剂连续防治2代油桐尺蠖平均每枝虫口密度Tab5 Comparisonofthedensityofthetwogenerationsofeachpestwithdifferentpesticide处理第1代第2代连续防治2代施药前(头/枝)施药后(头/枝)施药前(头/枝)施药后(头/枝)虫口减退率(%)校正虫口减退率(%)11764711234806882462183311031989629058319809770696979725CK187183214206-1016—

4 结论与讨论

(1)苏云金杆菌、25%灭幼脲和烟雾剂(4.5%高效氯氰菊酯+30%乙酰甲胺磷+柴油)3种药剂对桉树林油桐尺蠖均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第1次施药后第5天,对照虫口减退率仅为1.34%,3种药剂防治的校正虫口减退率均达到65.38%以上。烟雾剂防治施药后第5天便达到了95.21%的峰值,而苏云金杆菌、灭幼脲防治从施药后第3天开始出现虫口减退,一直延续到第9天,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是72.67%和82.82%。观察还发现,对照小区内幼虫活跃,大量啃食树叶,已被啃食过半,即将达到重度危害程度。由此可见,桉树纯林中的油桐尺蠖具有较强的繁衍能力,如不及时采取防治措施,一旦高密度发生将严重影响桉树生长。

(2)在2代幼虫防治试验中,施药后第5天后,烟雾剂防治的校正虫口减退率是92.55%~95.21%,校正虫口减退率最高;施药后第5天就能达到虫口减退率峰值,防治效果最好;从第1代幼虫防治后对第2代复发虫口数量影响方面看,第2次施药前,施3种药剂防治各处理2代幼虫校正虫口减退率分别是44.47%、51.04%和66.17%,而对照虫口减退率却增加了14.72%。烟雾剂防治的校正虫口减退率最大,而虫口密度最小,为0.6~0.9头/枝,连续防治2代后,虫口密度减退到0.6头/枝,校正虫口减退率达到97.25%。可见,烟雾剂防治后,虫口数量减退最大,危害降到最低,控制虫害速度最快,防治效果最好。

(3)苏云金杆菌和灭幼脲防治效果相对烟雾剂较差。这可能与以下2个因素有关:这2种药剂都为水雾喷剂,对桉树这种生长迅速、树干通直的速生乔木使用受到一定的影响,有时喷施后,水雾立即下沉,气温高时容易蒸发,防治效果不理想;试验时虫龄稍微偏大,对药效有所影响。根据梁光祥,何国业,蒙庆卓[6]的研究,灭幼脲Ⅲ号对4龄以下幼虫效果尤其明显;张秀华[14]的研究也同样证明了苏云金杆菌、灭幼脲对油桐尺蛾2龄幼虫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4)第1代幼虫校正虫口减退率是72.67%~95.16%,第2代是68.64%~92.39%,第2代幼虫校正虫口减退率比第1代低,说明第2代的防治效果下降,油桐尺蠖幼虫对连续药剂防治是否产生了一定的抗药性。这些还需进一步的试验来证实。

(5)通过利用烟雾剂林间防治观察发现,烟雾剂除了对油桐尺蠖具有较好的防治作用之外,其对云斑天牛(Batocerahorsfieldi(Hope))和其它幼虫也有一定的控制作用(释放烟剂的区域可见其它害虫死亡的现象),至于释放烟雾剂对林间其它害虫的防治效果如何,对林中其它昆虫(包括益虫)物种多样性、群落稳定性有何影响,及三者对环境影响的差异,有待进一步调查研究。

[1] 湖南省林业厅.湖南森林昆虫图鉴[M].长沙:湖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881.

[2] 陈顺立,林庆源,黄金聪.南方主要树种害虫综合管理[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2003.

[3] 黑龙江省牡丹江林业学校.森林病虫害防治[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85:285-286、305.

[4] 祁述雄.中国桉树(第2版)[M].北京:中国出版社,2002:3-12.

[5] 杨有乾,李秀生.林木病虫害防治[M].郑州:河南科学技术出版社,1992:74.

[6] 梁光祥,何国业,蒙庆卓.油桐尺蠖危害桉树用灭幼脲Ⅲ号防治试验初报[J].广西林业科学,1998,27(3):146-149.

[7] 郑凌生.桉树油桐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10,37(3):74-77.

[8] 张秀华.桉树害虫油桐尺蛾药剂防治研究—Ⅱ.生物药剂对桉树害虫油桐尺蛾幼虫的毒力测定[J].闽西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8,10(2):85.

[9] 张秀华.桉树害虫油桐尺蛾林间防治试验[J].福建林业科技,2008,35(4):136-140.

[10] 黄乃秀,吴介放,朱海波,等.广西桉树林中油桐尺蠖的发生为害特点及防治建议[J].广西植保,2010,23(2):19-21.

[11] 姚珍,何普林,苏斌,等.桉树油桐尺蛾生物学特性及防治策略[J].桉树科技,2007,24(02):41-43.

[12] 张执中.森林昆虫学[M].北京:中国林业出版社,1991:378.

[13] 黄水仙.桉树林油桐尺蠖防治试验[J].林业勘察设计,2014(1):107-108.

[14] 张秀华.桉树害虫油桐尺蛾药剂防治研究[D].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07:9-12.

ExperimentondifferentpesticidesoncontrollingofBuzurasuppressaria(Guenée)inEucalyptplantation

LI Bing

(Forestry Bureau of Linwu County, Linwu 424300, China)

In order to effectively control the hazards ofBuzurasuppressaria(Guenée)inEucalypt,three kinds of different pesticides were chose to controlB.suppressaria(Guenée)in young eucalypt plantation,includingBacillusthuringiensis,25% diflubenzuron and smoke agent(4.5% beta cypermethrin+30% acephate+diesel oil).The result showed that the control effect using smoke agent on controllingB.suppressaria(Guenee)was significantly better than other drugs.The fifth day after first time of spraying the smoke agent,the population decline rate is only 1.34%,and the corrected mortality of three kind of pesticides to control the loss rate reached more than 65.38%.The fifth day after spraying the smoke agent,population decline rate can reach the peak.Continuous control of 2 generations,population density of the moth decline to 0.6 head / branches,and insect population decline rate reached 97.25%.

Eucalyptus;Buzurasuppressaria;control;smoke agent

2015-09-01

李 兵(1976- ),男,湖南省临武县人,工程师,大专,主要从事森林经营、森林保护和森林资源调查工作。

S 763

A

1003 — 5710(2016)02 — 0108 — 05

10. 3969/j. issn. 1003 — 5710. 2016. 02. 020

(文字编校:唐效蓉)

猜你喜欢

油桐尺蠖虫口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又见油桐林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樱花谷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EoNPV对茶尺蠖两近缘种的毒力差异
茶园害虫“双胞胎”
——茶尺蠖和灰茶尺蠖的识别
为尺蠖寻求庇护
湘西州森林生态研究实验站国家油桐种质收集保存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