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某炭浸渣浮选法回收金工艺探讨

2016-11-16胡正华曾祥龙

铜业工程 2016年5期
关键词:黄药活化剂收剂

胡正华,曾祥龙

(1.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黄石 435005;2.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湖北 黄石 435005)

某炭浸渣浮选法回收金工艺探讨

胡正华1,曾祥龙2

(1.大冶有色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湖北 黄石 435005;2.大冶有色金属集团控股有限公司,湖北 黄石 435005)

某炭浆法浸金尾渣含金1.0g/t,采用DN-1作活化剂,混合黄药作捕收剂,通过“三粗三扫一精”浮选工艺流程,最终获得精矿品位9.50g/t,金回收率71.00%的选矿指标,较好地实现了矿产资源综合回收利用。

炭浸渣;活化剂;捕收剂;浮选;回收率

1 引言

炭浆法是目前较为高效、经济、环保的非氰提金工艺,炭浸渣是炭浆法浸金后的尾渣,其主要共同特点:矿物粒度细,泥化严重,矿物组成较复杂[1]。由于矿石性质及采用的提金工艺不同,尾渣中有价金属及矿物的性质、种类、含量也均有不同。根据炭浆法浸金原理,金的独立矿物以及部分裸露金在浸出过程中易得到充分回收,但对于未能有效回收的金矿物,就其矿石性质而言,一是浸出剂受到阻碍,不能直接同矿石中的金粒接触,造成金不能顺利溶解;二是矿石中的干扰元素同金一起争夺浸出剂。这一类金颗粒过细的矿石,金被包裹在载体矿物中,如砷硫化物,黄铁矿或脉石矿物石英中,会导致浸出效率降低,是一类典型的难处理金矿。为了最大限度地回收金矿资源,本研究针对某炭浸渣进行了充分、细致地选金试验研究,为将来进一步有价资源的综合回收提供详尽的理论指导和技术支撑。

2 浸渣多元素化学分析

某炭浸渣(以下简称原矿)含金1.0g/t,其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见表1。

表1 原矿多元素分析结果

3 浮选试验研究

结合原矿化学分析结果,该炭浸渣中的金可能因与黄铁矿等硫化物呈微细粒包裹嵌布,导致炭浸效果不彻底[2]。试验研究主要探索采用浮选法回收原矿中的黄铁矿等硫化物载体金[3]。

3.1 活化剂种类试验

硫酸铜、碳酸钠常用来作为黄铁矿的活化剂[4],为确定合适的活化剂,进行了活化剂种类条件试验,试验流程见图1,试验结果见表2。在相同药剂用量条件下,DN-1活化剂相比硫酸铜、碳酸钠,选矿指标明显好于后两者,因此活化剂采用DN-1较为适宜。

图1 活化剂种类试验流程

表2 活化剂种类试验结果

3.2 活化剂用量试验

为确定DN-1活化剂合适的用量,进行了用量条件试验,试验流程见图2,试验结果见表3。活化剂用量由2kg/t增加到3kg/t,回收率增幅较为明显,继续增加DN-1用量,回收率增幅不大,因此确定DN-1活化剂用量3kg/t较为合适。

图2 活化剂用量试验流程

表3 活化剂用量试验结果

3.3 捕收剂种类试验

为确定合适的捕收剂,进行了捕收剂种类条件试验,试验流程见图3,试验结果见表4。在相同药剂用量条件下,戊黄药回收率最高,但选择性稍差,精矿品位最低。其次混合黄药(即:异丁基黄药和黑药3∶1配制用药)相比丁黄药,前者回收率要高,主要因矿物解离面的不均匀性,利用混合用药的“协同效应”,混黄药选矿指标较优[5],因此捕收剂采用混黄药较为适宜。

图3 捕收剂种类试验流程

表4 捕收剂种类试验结果

3.4 闭路实验

闭路试验流程见图4,试验结果见表5。原矿通过“三粗三扫一精(一粗独立作业)”浮选流程,最终获得精矿产率7.40%,品位9.50g/t,金回收率71.00%的选矿指标。

图4 闭路试验流程

3.5 产品分析

精矿部分元素分析结果见表6。结合精矿产品分析,由于浮选过程中黄铁矿等硫化矿物进入精矿产品,是制约金精矿品位的主要因素[6]。

4 结论

(1)结合原矿多元素化学分析结果,该炭浸渣中的金主要因与黄铁矿等硫化物呈微细粒包裹嵌布,导致炭浸效果不彻底。

(2)DN-1活化剂能有效地活化炭浸渣中黄铁矿等硫化矿物,同时利用混合用药的“协同效应”,混合黄药作捕收剂,通过“三粗三扫一精(一粗独立作业)”浮选流程,最终获得精矿品位9.50g/t,金回收率71.00%的选矿指标。

(3)结合精矿产品分析,由于浮选过程中黄铁矿等硫化矿物进入精矿产品,是制约金精矿品位的主要因素。

[1]王俊, 张全祯. 炭浆提金工艺与实践[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0:18-20.

[2]卢宜源, 宾万达. 贵金属冶金学[M]. 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186-187.

[3]李培铮, 吴延之. 黄金生产加工技术[M].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5:263-265.

[4]朱建光. 2004年浮选药剂的进展[J]. 国外金属矿选矿, 2005(2):5-12.

[5]胡熙庚, 黄和慰, 等. 浮选理论与工艺[M]. 长沙:中南工业大学出版社, 1991:84-85.

[6]张锦瑞, 贾清梅, 等. 提金技术[M]. 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 2013:96-97.

Discussion on Gold Recovery by Carbon-in-pulp Flotation Method

HU Zheng-hua1, ZENG Xiang-long2
(1. Daye Nonferrous Design & Research Institute Co., Ltd., Huangshi 435005, Hubei, China; 2. Daye Nonferrous Metals Group Holdings Co., Ltd., Huangshi 435005, Hubei, China)

A gold-leaching residue by carbon-in-pulp method contains 1.0g/t gold. The recovery of gold from the residue utilizing flotation has been studied. The optimal recovery efficiency was obtained when DN-1 was used as activator and mixed with xanthates as collector. At optimized conditions, 71% of gold was recovered in “three primary floating- three sweeping-a fine floating” flotation process and the 9.5g/t gold concentrate was achieved. The comprehensive utilization of the mineral resource has been realized.

carbon-in-pulp residue;activator;collector;flotation;recovery

TD923

A

1009-3842(2016)05-0042-03

2016-03-16

胡正华(1984-),男,湖北蕲春人,本科,工程师,主要从事选矿工艺研究及工程设计。E-mail:Zhenghua.h@163.com

猜你喜欢

黄药活化剂收剂
一种活化剂改性橡胶用无机填料及其制备方法
土壤磷素活化剂在夏玉米上的田间试验效应分析报告
链长对Salen型席夫碱捕收剂与金属铜铅配位能力的影响
新型捕收剂BK610和BK612在利民选煤厂的应用
氮掺杂碳纳米管活化过硫酸盐降解丁基黄药
新型脂肪酸协同螯合类捕收剂对黑钨矿与脉石矿物浮选行为的影响
磨矿因素对黄药在硫化矿浮选过程中分布的影响
高分子量活化剂性能及其对稠油的拆解降黏与解吸附作用*
新型HP-1黄药在硫浮选中的试验研究
Side force controlon slender body by self-excited oscillation flag