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想的理想专访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CEO李想

2016-11-16撰文吴征王涛

新能源汽车新闻 2016年9期
关键词:款车程式上路

撰文/N.E.S 吴征 王涛

李想的理想专访北京车和家信息技术有限责任公司CEO李想

撰文/N.E.S 吴征 王涛

从汽车网站的“元老”到“车和家”的创始人,李想完成了从纯粹的网站经营加入“造车大军”的跨越式转变。随着跨界造车的趋势进一步蔓延,近两年,不断有互联网企业、新晋创业公司拿出样车,其中不乏科技感十足的纯电动超跑,也有接地气的轿车。在这股“造车潮”之中,李想希望以一款小型的四轮电动车将交通出行的方式进一步细化。尽管样车还处于试制阶段,但已经吸引了众多意向伙伴的青睐。

在《新能源汽车新闻》对李想进行专访之前,我们恨不得读遍所有关于李想、关于“车和家”的相关资料,但为了保留对他和他的理想的独特感受,我们必须要忽略那些已经存在的印象。

采访时间特意安排在了“车和家”智能汽车制造基地在常州奠基并开工之后,这使得“造车”这件事说起来更具有现实感。在50万平方米的土地上,设计产能可达30万辆,李想的车终于有了安身的家。而接下来他将面对的是,设计怎样的“车”,以及如何经营这个“家”。

说到“家”,不得不提起坐落在北京东北五环外的“车和家”研发中心”,就是这栋由4S店简易改造而成的两层楼,成为了他理想的发源地。因为不久之后将亮相的样车,就是在这里完成了从设计构图到组装,再到试验的全过程。

我们用了一个多小时,面对面地倾听李想描述他潜心研发的车的样子,以及未来这款车的出行需求和市场前景。在这个过程中,李想给人最直接的感受便是:像个孩子一样天真地做了个梦,然后像个大人一样把梦变成了现实。终于,我们停止了空洞的想象,走出研发中心,来到了一旁的模型室,亲眼目睹了这款已经成形的车。

被寄予厚望的SEV

SEV是“车和家”首款将要推出并量产的产品,也被寄予了厚望。李想这样总结它的特征:一、车型尺寸小巧,一个车位可以停放4辆;二、不需要充电桩,这款车配有“车和家”自主研发的两组十公斤的电池组,可以拆卸进行家中充电;三、具备车联网功能,手机可以控制车辆;四、可以媲美入门级豪华轿车的内饰、配置和科技感。

尽管有了这些介绍的铺垫,但看到SEV的样车时,还是被它小巧的车身所惊到。记者眼前这款车车身仅有一米宽,长度也只有两米五左右,整车重量仅有450kg,其内部采用单排式的前后座,空间刚好可以容纳两个人。这款车的续驶里程在一百公里左右,“每天实际使用二三十公里,每周充两三次电,用起来会比汽车幸福。”李想说。

大体上看,这与市面上的微型电动车(低速电动车,简称“微电”)相似。但李想并不希望将这款车与微电相提并论。“这个世界上不缺少一款小型的汽车”,他认为,“我们只是想给传统交通工具(如自行车、摩托车)增加一些汽车的功能,但并不想代替传统汽车。在欧洲,它相当于四轮的电动摩托车,就像雷诺的Twizy、丰田的i-Road”。

因此,李想只是将SEV定位为一款可驾驶的高科技产品。正所谓麻雀虽小五脏俱全,李想介绍道,这款小车的品质将会媲美20万-30万元的轿车,此外,它还配有电子门锁、全LED灯、EPS的转向、12.3英寸的高清显示屏等配置。尽管科技感十足,但李想还提到,新车的价格将会被控制在四万元左右、用户普遍可以接受的范围。

SEV或将上路难

虽然SEV展现出一种有别于传统汽车的形象,其搭载的配置、功能也不亚于主流中端车型。但由于它的设计时速不超过60km,并不能满足政策,乃至市场普遍对新能源汽车的要求,因此,未来新车很有可能面临无法上路行驶的尴尬,就如同当今的微电车型,只被允许在某些城市的特定路段行驶。要知道,李想将SEV的主推市场放在一、二线城市,而往往这些城市的地方“禁令”更为严格。

对此,李想表示,“就如同网约车,可能在发展初期会被禁止上路,但我们还是会尽最大的努力让这款车能被消费者正常使用。”实际上,国内已经有许多城市允许这种时速较低的小型四轮电动汽车上路行驶。据记者不完全统计,目前有13个省市的地方政府给予这类车型上牌的支持,牌照样式不同于传统汽车牌照,多为“绿底”,且加上“电”字样,往往被准许在景区、社区或者二级及以下公路上行驶。

虽然李想认为这款SEV是一种新型的电动四轮交通工具,并坚定否认其性质属于微电车型,但他也坦言,为了保证其能够合法的上路行驶,未来无论是按照微电的相关政策来管理,还是摩托车的规范,抑或是一种新的标准,都会欣然接受。

其实,在国外,已经有许多国家制定并实施了这种所谓的“四轮交通工具”的标准,例如,欧洲的L7e标准,适用最高额定功率小于15kW,且自重不超过550kg的四轮车;美国的NEV(Neighborhood Electric Vehicle,类似轻型电动车辆)标准,同样是规定了这种四轮电动汽车的最高时速不超过25英里。虽然国内还尚未形成此类车型的国家统一的管理标准,但有关微型电动车政策出台的消息时有传出,并备受关注,这也为这款SEV的未来市场前景带来一份信心。

实际上,与其考虑新车如何上路的问题,李想更加关注SEV能够带来怎样的价值。就未来的出行需求与市场前景,李想认为,“目前中国有两三亿人还是依靠两轮的、汽车以外的交通工具出行,但这类工具在过去几年里没有任何进步。”同时他还表示,SEV以其安全、舒适、价廉和科技感可以赢得消费市场,小巧便利的车身和信息互联的功能也使其成为分时租赁市场青睐的车型。此外,“便捷的充电方式,使其并不依赖充电桩,继而也不需要政府投入过多以建设公共充电基础设施。”在李想看来,新车将要搭载的车联网系统,会便于政府进行监管,这也是其未来被政策认可、准许上路的关键。

眼光瞄向增程式SUV

在“车和家”的产品计划中,还有一款新能源SUV将在2018年推出,并有望在2019年上市销售,这也是李想的另一个重要目标。据介绍,这款SUV会有增程式和纯电动两个版本,将与SEV形成驾驶需求的互补。

实际上,早前“车和家”在官方网站公布其战略规划时,除了SEV,这款新能源SUV的相关情况也时常被业界议论。“三年后,新车的上市将如何面对更多的市场竞品?”“为何选择增程式动力系统,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对于舆论的种种质疑,李想的回答十分诚恳,也不失精湛,仿佛早已看到多年后的汽车市场的局面。

“这款SUV的价格初步定在30万元左右,其性能和配置向雷克萨斯RX450h、沃尔沃XC90等车型看齐。”之所以如此定位,李想表示,主要是看重未来几年内消费者驾驶需求的变化。虽然当今SUV市场中的车型尺寸正逐渐下探、紧凑型SUV细分市场异常火热,但李想以他多年对消费市场的理解,认为几年后消费者的购车需求将会转变为20万到30万价格的车型,且是空间相对宽敞的七座SUV。基于此,“车和家”选择以一款新能源SUV攻向高端市场,而非进一步下探向车型繁多的中低端SUV市场。

而对于增程式的选择,李想回答说,“是出于汽车发动机、变速箱的考虑。”他告诉《新能源汽车新闻》记者,传统汽车的发动机以及变速箱的质量,将直接影响到汽车性能的优劣性,但研发更高水平的发动机,往往成本要高出很多。“既然如此,该如何使用较低的成本,打造性能更好的汽车?”李想认为,“一定要脱离变速箱。因此我们考虑采用增程式这一动力形式,而非插电式混合动力。”在他看来,增程式车型一方面免去了充电桩的束缚;另一方面,其搭载的33kWh电池组带来的150km续驶里程,也满足了车主城市通勤的经济性需求。虽然这款SUV也会一同推出纯电动版本,但李想认为“增程版车型将占据95%的销量”。

记者感言:

李想的理想是简单的,也是别有洞悉的,他似乎说做就做,但事实上,深思熟虑的背后必然离不开他多年来对网站数据和市场走势的分析。采访结束后,笔者仔细琢磨了“车和家”的定义。当下的北漂一族,把汽车和家庭作为一生奋斗的动力,李想也是,只不过,他理想的“车”是个动词——造车;他理想的“家”是个广泛的词,不仅仅是父母、妻子、孩子和房子,应该还有更深刻的意义。或许,等到他“打造”的车真正批量上路行驶了,家的更深层含义才会慢慢浮现。

猜你喜欢

款车程式上路
增程式电动汽车传动系统参数匹配
预备,出发!
增程式电动汽车续驶里程的延长优化
只为少数人开发的新产品
英语程式语可学性的语言模因论解读
基于Motor-CAD的增程式电动车发电机设计
水一上路就成了河
分别
V90 Cross Country4月上市
汽车开来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