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台湾植物工厂产业发展与商业模式

2016-11-15方炜

农业工程技术·温室园艺 2016年5期
关键词:业者工厂栽培

【摘要】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在台湾已形成产业且发展迅速,在2009~2015年间投入产业的企业数由低于十家成长到超过百家。在全球气候变迁、环保意识抬头且食品安全受到高度重视的现代,植物工厂风潮的兴起是顺天应人。生产低风险是其优势,但较高的固定成本与操作成本使得产品售价偏高,在此前提下,确保通路顺畅的合宜的商业模式是确保产业获利与产业永续发展的根本,台湾的各家业者各显本事投入各种商业模式的测试,有些暂时成功,有些已经失败退场,大多数仍持续投资。本文简介台湾植物工厂产业的现况并针对商业运作的经营模式进行说明,期能提供各界参考。

简介

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是台湾的新兴产业,如图1所示为台湾在近7年来投入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产业的学术研究单位与企业数。台湾在2010年的台北花卉博览会内展出植物工厂之后,民众开始有了初步的认识,后续通过媒体持续的追踪与报道,工商业界开始认识此技术的优势,于是有了台湾的第一波投资热潮并持续至今。台湾以中小企业投入为主流,目前的最大厂是日产4000株,其次为日产1100株。

台湾在2010年仅有一家学研单位与十余家企业投入此产业,到2015年底已有十余家大学与研究单位及将近百家企业投入此产业。其发展不可说不快速。除了环境因素与社会需求之外,台湾学研界在农业自动化与机械化的研究历程与光电产业、半导体产业的发展经验都是促成植物工厂产业在台湾迅速发展的原因。社会情势与全球趋势的推波助澜都是这一波热潮由东亚向全球快速蔓延的主因,植物工厂已被视为是解决全球面临资源有限、环境永续、食物无缺的三难问题的解决方案之一。完全人工光型植物工厂涉及科技的整合与创新,其低风险与高产能且兼具节能、环保、节水、省地等优势吸引了许多科技人,更吸引工商企业与金融管理界人士的投入。然而,低风险的量产并无法保证企业的获利,台湾的相关公司投入年资尚浅,短期已经获利的公司多数也将获利持续投资以扩大经营规模,亦有投资失利退出经营者。尽管如此,投入者仍是络绎不绝。缺乏谨慎规划与短视的投资,没有合宜的商业经营模式,多半难以永续经营。台湾曾经的最大厂为日产60000株,但经营不到两年已经结束营业,除了厂房、设备与财务的规划不当之外,环控与栽培技术欠佳,过度乐观的销售规划等都是失败的主因。

商业模式——产品与包装

与传统田间或温室生产的蔬菜相比,植物工厂产品的包装通常较为亮眼,文宣上强调洁净、健康、营养、免洗、方便之外,多数还会强调产品本身无农药、无重金属、无尘土、无虫卵、低生菌数、低硝酸盐等特色。植物工厂的产品分为生鲜与加工品两类,生鲜品有整株销售譬如莴苣类,以固定重量的袋装方式销售,有散叶方式销售,譬如多种莴苣叶片混合的盒装方式销售,也有以幼苗嫩叶的盒装或杯装方式销售。包装分密封与非密封两类,使用包装袋者多为整株销售,有些不含根不含海绵、有些含海绵不含根、有些则连根且带海绵,有密封与打洞透气包装两种方式,非密封包装者就无法宣称可以免洗生食。盒装或杯装都采用密封方式,部分厂家还提供沾酱。部分代销厂家环保意识较高,会要求植物工厂业者使用可生物分解的塑料袋、盒、杯。标榜“免洗即食”的生鲜产品必须符合生食的洁净标准,方便煮、立可食为商标名称,强调是在地生产的食材在营销上也非常重要。

加工品的销售则更是多元,包括蔬菜粉与含蔬菜成分的冰淇淋、面包、面条、果汁、洁肤香皂、护发香皂、面膜、营养补充剂等。视添加的蔬菜种类,价格上也有很大的差别,譬如添加莴苣成分或添加冰花成分的面条,后者的价位高出前者许多。

商业模式——产品销售

产品的销售方式包括会员制的小众族群、网络商城的大众族群、附近餐厅、超市等。餐厅包括直营餐厅或是纯粹是他人经营的餐厅。后者的进货价通常不高,所以多数获利良好的植物工厂都会有自己的直销管道,包括自主经营的餐厅或直销给公司本业内上下游客户,或是小区内商办大楼内的客群。直接出货给他人经营的餐厅、卖场或是超市,通常获利较差,因为有上架费用的成本需负担。B2C(Business-to-Consumer)的直接销售模式会比传统需经过中间转手才到消费者手上的B2B(Business-to-Business)销售模式更适合植物工厂。

冰花在台湾是新兴的食材,是植物工厂产业兴起之后才引进台湾栽培,由于略带咸味且口感类似台湾莲雾,颇受消费者青睐。生鲜产品可以是小芽或大叶。由于价格偏高,只在消费者顶端族群间流行。厨师们的创意料理手法也是冰花能迅速打开知名度的原因。这些创意料理包括搭配小芽的冰淇淋、果汁、鸡尾酒、鸭胸肉等与搭配大叶的虾松。近期小芽还被应用在调酒师族群,经过松木烟熏、酒浸的创新食材处理方式,冰花的风味既多元又新奇,颇受年轻族群的喜爱。

某房屋营建集团引进植物工厂的概念,透过在家庭内营造绿色生活的概念,在小区内创造绿色小区的理念,在房地产普遍低迷的年代创造销售佳绩。其主要做法就是在家庭内提供家电式的植物栽培机,可以用来种短期叶菜、香料作物或小型果菜类;也提供家庭内具空气清净功能的绿墙。小区内则利用一小块公共空间来栽培小区内住户所需的小苗,此空间由新创的服务公司负责经营,不仅提供小苗,也可提供栽培需要的相关资材包括种子、海绵、营养液等。

有多家公司投入家电式植物栽培机与室内绿墙的制作与销售,也有公司专注于提供室内鱼菜共生设备。有多家餐厅、连锁有机商品专售店、农产品展售中心等附设小型植物工厂让消费者看到蔬菜的生产过程来吸引消费者,其规模可以小至不到1 m2的多层书柜,或是约150 m2的小规模量产床架。

对于具备建厂能力的公司,多数会有示范厂,少数只有办公室与行政人员。示范厂规模亦有大有小,有些仅展示空的栽培架与零星几株明显看得出是应付参观者的作物,有些不仅展示栽培,更同时稳定销售产品给外围餐厅或超市,展示其不仅具备设厂能力也具备栽培专业。此些展示厂的规模最大也不过日产300株。

投入植物工厂产业者以本业即与植物工厂产业相关者有最佳的立足点,譬如本身即为相关的硬设备提供者,譬如LED灯具、洁净室、空调、电源供应器、冷藏库、水耕设备资材等;或是本业与植物工厂产品的通路相关,譬如连锁餐厅或连锁超市业者。此些业者由于有一个相对较佳的立足点,多数颇具竞争力。硬设备提供者多数都想进入此产业,由自行设厂开始,目标是作为有竞争力的植物工厂整厂输出者,着眼于国际市场。

以下条列台湾植物工厂产业中各业者的经营模式,有些业者经营超过一个以上的模式[1-2]:

◆ 量产蔬菜提供自家使用,譬如餐厅业者经营植物工厂量产新鲜、安全、营养的蔬菜给餐厅顾客食用,电子业大厂经营植物工厂提供蔬菜给工与当作礼品给上下游客户,逢年过节不用送烟送酒而是送健康。

◆ 量产蔬菜并透过网络销售,也经营弹性的会员制度。所谓弹性指的是其会员资格,除了某植物工厂的会员之外,其他有合作关系的健康取向的社团会员 (譬如某热瑜珈俱乐部) 也自动成为其会员。透过此种异业结盟方式讯息扩大会员人数。会员可有植物工厂连锁餐厅用餐与购物的折扣优惠。

◆ 量产蔬菜并销售含蔬菜成分的加工食品,诸如:蛋卷、冰淇淋、面包、面条、面膜、果汁、护肤护发保健香皂、营养添加剂等。

◆ 量产蔬菜并兼营有机食品连锁销售或定期供货给药妆店、超市、餐厅等。

◆ 量产蔬菜特别是有特殊风味的香料类或十字花科类作物,提供主厨们发挥创意。譬如芝麻菜(Rukola)搭配生菜或Pizza或牛排,罗勒(Basil)可做青酱,芝麻菜或罗勒搭配炒蛋也是绝配,紫苏主要销售日本料理店,薄荷(mint)用于下午茶餐厅,冰花(ice plant) 则有多元的应用,可搭配冰品、牛排、鸭胸肉、虾类、作为鸡尾酒佐料、可酒浸可烟熏,让食材有多元的口味,是主厨们发挥创意的新食材。这些食材的单价都是莴苣的好几倍,但是需求量没莴苣高。

◆ 植物工厂业者与建筑业者合作,推动绿色家居生活园区,同时合资成立服务公司在新建的小区内负责育苗与提供栽培资材,包括种子、海绵与营养液等。定期举办栽培、养生、插花、食疗与烹饪等教学课程。

◆ 植物工厂业者兼做为家电式植物栽培装置与相关配套资材的提供者。

◆ 植物工厂业者兼相关设备提供者,设有小规模示范厂展示其硬件制造与栽培能力,旨在整厂输出。

◆ 灯具提供业者,设有小规模示范厂展示其硬件制造与栽培能力,旨在整厂输出。

◆ 以货柜式植物工厂为销售主体,锁定种苗栽培,旨在整厂输出。

◆ 以货柜式植物工厂为销售主体,锁定草莓栽培,旨在整厂输出。

◆ 植物工厂顾问公司,提供咨询与设计,部分设有示范厂,部分仅有办公室。

◆ 植物工厂培训课程开授,有企业、协会或学术单位定期办理教育训练课程或论坛。台湾大学每年举办两次应用技术研习培训班,上课总计30 h,连续5个星期六,正在进行第九期的招生,累计培训工商业界人士超过500人。

◆ 植物工厂整厂输出公司与租赁公司合作,将部分设备以租赁方式来租用。此方式可降低投资者初始投入成本的压力,后续租金也可用于抵税,是对投资者、建厂者与租赁者三方均有利的经营模式。

◆ 植物工厂的屋顶出租给太阳能板公司用于发电回售给电力公司。

尽管在台湾的多数的植物工厂的规模都不大,但业者多元的商业模式展现了丰沛的活力与创意。业者投资的时间都还不长,尚无法真正评断成败。已有显著绩效并不断扩充规模者与惨淡收场者均有之。然而,相同的商业模式也是几家欢乐几家愁,显然多半还需看经营者的基础与市场定位。有优势的设厂者多数是本业就与植物工厂硬件有关联的业者,但有优势不代表能顺利经营。经营成功者必须是栽培稳定且掌握通路的业者。

产业面临的挑战与展望

水耕/水培(Hydroponics)是发展成熟的技术,在全球有许多园艺作物都是以此技术进行栽培,其优点不在此赘述。然而,在台湾仍有许多反对者,其反对的理由就是不自然,因为水耕使用的营养液使用化学肥料,再加上植物工厂不使用阳光,反对者更有缺乏天地之灵气或不接地气等说法。

坊间有出售植物工厂相关的教科书[4,5]与科普类的图书[6],早期更出版了针对常被问到的24个疑问做出解答与简介何谓植物工厂的宣传小册[3]。这些出版品对于水耕栽培对于民众的疑虑都做了解说。透过文字与电视媒体的倡导等多管齐下的做法,在台湾虽说仍有不少反对者,但接受水耕产品的人也是越来越多,其主要原因有部分人士是害怕农药与重金属多过于害怕化学肥料;有更多的人则是认知到化学肥料与有机肥料在本质上对植物而言没多少差异,这是教育取得的成果。现阶段植物工厂以栽培短期叶菜、香料、小型瓜果为主,业界也正朝着养生食材的供应者发展,学界则朝着提高植物体的功能性成分与药用成分进行研发。

现阶段在台湾并没有农业团体投入植物工厂产业,有部分农会曾经非常有兴趣,但是都因为较高的初始投资成本而却步。已投入的业者也苦于有经验的厂房管理者与作业人员难寻,投资人还需要管理厂房让不少人因此而犹豫。尽管大学内农学院每年有训练不少毕业生,但包括教师也没几人对植物工厂有涉猎,本校在迄今五年的推广训练虽已训练超过500人次,但后续调查仅有不到10%从事于相关领域。如果考虑要全球设厂并外派人员去管理与操作,现阶段显然最缺的是人力资源,此点仍需更有效的持续推动。

结论

植物工厂产业在台湾正蓬勃发展,各经营者多元的商业模式展现的创意让人惊艳。虽缺乏官方对产业的投入,但有法规对产业的松绑,无疑的目前的发展成果是丰硕的。异业结盟形成的协会有助于跨域的横向与纵向的整合,增加企业与企业间的竞争、合作,也扩大了商机。民众对于使用LED的水耕栽培作物虽少部分人仍有疑虑,但接受者越来越多。植物工厂、有机农业与传统农业可以是并行不悖的,都各有其优缺点,也都各有其利基点。投入植物工厂产业是现阶段的热门行业,许多人视其为金牛,但是不能审慎规划,不能稳当经营,其也可能是钱坑。就像任何的新兴行业,有早期投入坚持下来的成功者,也有早期就夭折的,有快速进出赚取短期利益的投机者,更有诈骗外行人士的奸巧者。给想投入此产业者的忠告:多问、多看、多涉猎总不会错,没通路请勿投入量产,单打独斗相对辛苦,异业结盟与跨域整合相对有优势。

参考文献

[1] Fang W.Industrialization of plant factory in Taiwan[C]. Japan Protected Horticulture Association.Invited lecture in the Proceedings of the Greenhouse Horticulture & Plant Factory Exhibition/Conference (GPEC),2014:131-181.

[2] Fang W.Business models of plant factory in Taiwan[C]. Institute of Plant Science and Biotechnology, Research Institute of Agriculture and Life Science, Seoul National University.Invited lecture in the Proceedings of Plant Factory 2015: International Symposium on Role and Contribution of Plant Factory Technology and Indoor Vertical Farming to Urban Agriculture and Future Life,2015.

[3] 方炜.话说植物工厂[M].//农业推广手册第67期.台湾大学 生物资源暨农学院出版,2011.

[4] 方炜.完全控制人工光型植物工厂[M].丰年社出版,2011.

[5] 方炜.人工光型植物工厂[M].丰年社出版,2012.

[6] 方炜,陈家栩.给未来的一种新思考——植物工厂[M].上奇 出版社,2014.

猜你喜欢

业者工厂栽培
草莓的立体栽培
为什么工厂的烟囱都很高?
奶酪工厂
植物工厂
不同培养料栽培金福菇对比试验
鸡腿菇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