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法律新闻的传播效能与法律责任探析

2016-11-15

新闻爱好者 2016年9期
关键词:法律责任法治法律

在传媒方式越来越呈现多元化发展的趋势下,法律新闻因其在传播过程中具有对合法权益予以保护、预防犯罪等不同于普通新闻的社会效应,而引起民众的广泛关注。法律新闻是最为关键的信息媒介,能够进行舆论引导,同时也具有监督反馈功能。因此,法律新闻具有更强的规则性与道德要求,在新闻传播中,如何在重视传播效应的同时,强化法律责任,坚守法律准则,使新闻传播工作始终同弘扬社会道德达到高度统一,这是媒体及新闻人应高度重视的问题。顾理平所著的《新闻传播与法治理性》一书,从新闻传播过程中媒体及新闻人应承担的权利、义务视角,对新媒体时代背景之下新闻传播与法律之间的问题进行了剖析,书中观点新闻媒体较为关注和认同。

《新闻传播与法治理性》一书是近年作者将国内刊物发表的论文予以汇编而成的。该书由三个部分构成:第一部分,从法治这一很宏观的角度阐述了在新闻传播过程中应承担的义务及拥有的权利;第二部分详细阐述了新闻传播中的侵权行为;第三部分分析探讨在新媒体环境下,目前存在于新闻传播中的新问题与涉及的权利、义务。基于法律视角剖析了法律新闻应承担的法律责任,这是本书的一大特点。此书对法律新闻所承担的法律责任予以明确界定,在我国,法律新闻应承担以下法律责任:

(1)尊重事实真相。法律新闻传播时,对各个环节,如案件的采集中所进行法律条文政策的宣传等活动,均应态度严谨,尊重事实真相,媒体的权威性应予保持,法律尊严也必须维护。

(2)依据法律法规。法律新闻只能在国家法律赋予的权限范围内进行采集、传播,传播过程中不能私自超越法律所规定的范围及程序,不能凌驾于法律法规之上。

(3)防范引发公民犯罪。在法律新闻的内容中,不要曝光犯罪细节,尤其对作案细节或者暴力细节应加以限制。法律新闻应做一些必要的处理,对某些情节或信息予以删除,以免传播具有负面影响的情节或信息,从而产生不良影响。就新闻立法而言,目前我国尚未健全,尤其是对传播范围没有明确界定,在操作过程中难免有模糊之处。此书针对法律新闻的一些观点较为新颖,较贴合实际,可起到有益的借鉴作用。

(4)新闻传播时要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法律新闻在进行传播时,有时会不可避免地涉及某些当事人的隐私,尽管法律新闻的义务在于通过传播使民众掌握事实真相,从而起到警示和教育作用,但在传播过程中,不可对当事人的名誉和隐私权造成侵犯。例如某些私人信息应使用编辑方式加工处理,即使对犯罪嫌疑人,新闻报道也无权任意曝光,这不仅体现了新闻机构遵守法律规定,而且也体现了新闻报道的人文关怀。

《新闻传播与法治理性》一书对我国新闻界新闻法治所面临的现实困境进行了剖析,并且建议提升民众法律素养及营造法治环境,走出现实困境。书中提到:法律的本质是对社会矛盾进行有效调整的重要手段,法律在实施过程中,不仅受经济制度的制约,还会受社会因素的影响。因此还需要社会公众的认同。目前,在我们国家,法律不仅因社会舆论、道德观念而受到影响,还会因风俗习惯等因素而影响法律的实施。法律新闻可以通过舆论效应,对民众产生导向作用,引导人们改变落后观念,自觉遵守法律,对法律规范产生认同感,推进法律的实施。书中强调了履行并强化新闻法治的社会效能,实施法律新闻的引导舆论功能,推进新闻法治。与同类新闻书籍相比,这是此书的一个亮点。

《新闻传播与法治理性》一书通过探讨法律新闻所具有的社会效能,分析了其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并有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创新建议,是一部专业水准较高、具有学术理论价值及实践指导意义的书籍。

(郑瑞平/重庆广播电视大学副教授)

猜你喜欢

法律责任法治法律
送法进企“典”亮法治之路
法律解释与自然法
性骚扰的用人单位法律责任研究
反家庭暴力必须厉行法治
以德促法 以法治国
让人死亡的法律
强化生产者环境保护的法律责任
依法治国须完善和落实法律责任追究机制
“互助献血”质疑声背后的法律困惑
让法律做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