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电影和声音构造

2016-11-11下牧建春

数码影像时代 2016年8期
关键词:音量音乐

下牧建春

第七章声音设计

内容摘要:

有声电影的原型只有对白。对白是剧作家和演员需要完成的工作,录音师的任务就是保持原状,谈不上声音创作。一旦对白双片经过有关部门审查,且不违法公序良俗,那么这部影片就可以到电影院里放映了。影片内容虽然不错,但总让人感到萎靡不振。这与人们的生理特性有关。既然是有声电影,那么就不可以没有声音。要知道观众被关在一个密闭的世界里,剥夺了他们的听觉权利会让人非常痛苦。那么录音师的任务就是要把台词以外的空隙地方用其它声音来填满,最简为单的办法就是找一个钢琴家来演奏,或者用一些喃喃自语的

哩唆的旁白来充实观众的耳朵。比较典型的例子是库布里克的电影《巴里·林顿》(Barty Lyndon),这部电影声音特定是使用大量的旁白和钢琴配曲,在1976年48届奥斯卡最佳配乐奖。当然、只有库布里克这样的伟大导演才能够这样“简单”地对待声音制作。

这一章我以“声音设计”为题介绍声音制作的一般原理和方法。

7-1声音制作对象

电影创作是从电影文学开始的,对于电影制作有用的部分是台词,演员根据台词去找动作,于是就有了“动作声音”。

“台词”和“动作声音”在表演过程中自然发生,所以被称之为“自然声音”,在拍摄现场与画面起被记录下来,一般称之为“同期声”,通过剪接之后形成一部“有声电影”。

从影院的立场来说,“有声电影”需要更多观众来影院消费,也就是“票房”,这直接影响“GDP业绩”。因此“有声电影”被要求“强化音响”以提高艺术效果。如今越来越多的观众因为音响效果进入电影院消费,也就是说电影的声音要素决定着“票房”。于是录音师被要求参与电影声音创作了,出现了声音设计行业。

电影声音做的越来越复杂,录音工作被进一步细化,但是不管声音如何复杂,电影声音也是集合和个体的关系,每个个体具有其特征,我们把它们称之为“元素”。

笼统地说,电影声音有三大集合体:语音要素集合、音效要素集合、音乐要素集合。但是,每一个集合都由某种特征的“个体”组成,这就是我们声音制作的对象。

1.[自然声音]

声音的真实性与自然声音有关。“自然声音”是指发生在画面的声音,对于观众来说是客观存在的。大致可以分为台词声音、肢体动作声音、环境声音。

台词声音被固化了,属于特殊的自然声音,所谓“特殊”就是这部电影“特有的声音”,不可用于其它电影,需要从现场收录下来的。如果“有声电影”被要求“强化音响”以提高艺术效果,那么录音师可以对肢体动作、环境声音等进行配音,当然也可以在摄影现场进行采集,或者从其他电影资料中寻找素材进行加工处理。例如,走路的声音、下雨的声音等等,对这些非语音素材需要列出一个表格之后进行收集。另外,为了扩展画面场景,也应该添加画面以外的声音。

既然自然声音可以加强电影的真实感,那么走路就要有走路的声音、公园环境就要有公园的声音。例如,林子里有乌声,那么应该在原始素材里找到它。但是,录音师在拍摄现场为了追求台词声音最大清晰度,会用指向性话筒把演员的语音元素从环境中分离出来,到了后期根据需要再把环境元素进行适当调整之后加以合成。

2.[音效收集]

所谓音效还是比较笼统的说法,可以分为“基本音效”和“表现音效”,前者是为了增加影片的真实感,后者是希望通过对自然声音的外貌进行改造从而产生戏剧效果。这部分工作需要花费较多心血来完成,甚至于倾注全部精力。最低要求是画面内音效声音应该同步,非同步音效声音应该合理想象画面之外所发生的情景,例如一个女孩在看书,她周围是否应该有声音,那些声音是合理的。

添加音效素材是要根据具体作品进行收集,我们可以通过互联网在音效网站找到各种各样的音效,也可以自己去采集。市场上还可以买到质量非常好的CD音效素材。例如《效果音大全集》、《音效词典》等,声音分类也比较细致,有自然、交通、家庭、商店、学校等,各种音效素材应有尽有。

对于有志于学习拟音技术的学员,我建议参考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的《影视拟音技巧》,在网上还可以找到陈佩斯的《拟音师》影片,非常有趣。

有时给电影声音分类是困难的,例如,科幻影片的外星人说话有点怪里怪气的,观众也不会相信这种声音来自于真正的外星人,从电影效果的立场上来说,这种“人声元素”应该属于“音效”。

另外台词、音效、音乐这三种声音的功能和目的是不一样的,所以我们在处理声音元素的时候,其方法上需要区别对待。那么,具体的个体应该用集合的概念把它们分配在各自的声音轨道上。

3.[音乐素材]

创造的声音是拍摄现场不可能出现的声音,主要有音乐性的声音元素。对于我们来说,自己一个人创造音乐是非常困难的。电影音乐需要作曲理论,还要演奏家来帮忙。如果你有一点作曲知识,使用一种被称之为“全能作曲软件SONAR”的话,那么你要制作自己的原创电影音乐也不是一件难事,比较现实的办法就寻找现成的音乐素材。我们寻找音乐不需要去学习专门的音乐知识,却应该有一点修养,能够辨别音乐情绪,知道在什么时候恰当地使用音乐。在入门阶段可以音乐网站上找一些情绪音乐听听。

一般来说使用音乐在片头和片尾,中间部分按照场景情绪的表现发生变化,从功能上来划分大致有四个种类。转场音乐、情节过渡音乐、情绪解释音乐、人物心理活动音乐。

一般艺术学院的学生一般都可以识别“田园音乐”、“军队音乐”、“激昂音乐”、“神秘音乐“、“怪异音乐”等等。有些音乐素材网站还根据心情设置所谓的“心情板块”。例如:放松的一安静;快乐的一开心;失落的一忧伤;心痛的一悲伤;暗恋的一羞涩;热恋的一甜蜜;道别的一离别;思念的一怀念;无奈的一无助;好累的一烦躁;激昂的一励志等等素材片段,可供我们下载享用。

我们应该注意,音乐作为一项单独艺术,它是独立的。但是作为电影背景音乐,其本身需要避免引起观众注意。它既要帮助引导观众的情绪,又不能调性太浓,声音太响,听感上如一丝微风吹过,不至于分散观众的注意力。常言道,画面胜过千言万语,观众对于“背景音乐”或音乐性的元素不存在具体的“期待”,所以我们无所谓“刻意表现”,能够帮助完成画面的任务就好。选曲没有特别技巧可言,只有依靠我们自己的鉴赏力,丰富的想象力和操作经验才能断言是否巧妙。

4.[声音铺垫]

声音制作实际上分为两个部分,一是“素材铺垫”,一是“素材混合”。在“素材铺垫”阶段时素材越多越好。如果你有台个人电脑的话,“素材铺垫”可以在家里完成,为了创造出完整、丰富的音响,需要添加大量的音效和其它素材,数量可以到达上千条,然后经过编辑放到适当的位置上。如果是好莱坞大电影的情况,目前做好这个工作,录音师被容许花费一个月,然后就才进入“素材混合”完成电影声音作品。如果是学生微电影作业,一般要求在三天之内完成声音铺轨。

7-2声音要素平衡

声音制作是以场景为单位的,有时是台词与音效声混合,有时是台词与音乐混合,一场一场声音处理完毕之后,最后要进入全体混音工作。这里既有战术层面的知识,也有战略层面的内容。一般来说我们是以台词为轴心不断地增添各种声音,这些声音大小都是以语音为基准,假如我们把语音声音设定为-l0dB、也就是说对话音量被固定下来了,然后再调整非语音元素。大炮的声音过大,音量就需要降下来,蚊子声过小,音量需要升上去…音效声音有两大功能,一是加强真实感,一是为支撑戏剧机构,应该把这些声音元素大体添加好了,然后考虑添加音乐。如果暂时找不到适当的音乐,也可以用代用品暂时添加进去看看效果如何,有待之后调整。

各种各样的声音元素放在时间轴上的位置上,如果声音全部释放出来,那么电影院就会太闹。因此,要在观众听清台词的基础上,对其它声音的位置和声音强弱要做适当调整。

这里应该说明“素材音量”和“使用音量”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我们知道为了有干净的素材就需要有足够的音压,也就是声音“最大化”处理原则,从收音开始,录音、翻录等处理都是这样,但是在最后使用这些素材的时候就要按照剧情和观众的心理需要再把“素材音量”降下来,这时的音量被称之为“使用音量”。例如,朗读类的声音素材的音量必须最大化,也就是为OdB大小,最-后在混音处理的时候应该控制在-l0dB至-20dB范围。平均化为-15dB,这是目前数字电影声音制作章法。

另一方面要说声音表现的空间问题,在声学物理上说需要音量的“落差”,也称“反差度”。一般来说,电影“片尾音乐”的声音最大,与此相反,还要最小声音的表现对象,例如,钢笔“沙沙沙”的书写声音,小刀“啪啦、啪啦”细微的雕刻声,这些声音对人物描写至关重要。在调整音量的时候需要考虑放映环境的固有哚声情况,如果细小的声音低于噪声那么观众就无法听到,一般来说用于电视环境的作品,例如DVD影像的“还音宽容度”-比电影小一些为好。在校园里学生作品的最小声音不得低于30dB,否则就会失去了质感。还有那些动态幅度较大的声音。例如,嘴唇哆嗦的颤音,倒酒“咕嘟、咕嘟”的气泡声,“呼噜、呼噜”的火苗声,其质感越重要,可以增加电影的临场感。

总之,在调整音量上应该重视音量表上数值,从观众的感受去以台词为中心来调整其它的声音元素,让声音更加自然。这方面的内容将在下面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声音设计中再做具体讲解。

7-3《卖火柴的小女孩》

上面我简单介绍了电影声音制作概要,但是从操作的立场上来讲,那是要花番心思的。这里以大家所熟悉的安徒生童话《卖火柴的小女孩》为例子,与大家一起思考声音设计的问题。

该作品为大名鼎鼎的丹麦作家安徒生的童话故事,主要讲了一个卖火柴的小女孩在大年夜冻死在街头的事情,被翻译成160多种语言,作为朗读作品家喻户晓。不管使用什么国家语言,总是以柔美的声音开始:“大年夜,天下着雪,又黑又冷,小女孩在街上走着……”然后以低缓的语速结束:“第二天早晨人们发现一个小女孩冻死了。新年的太阳升起来了,照在她小小的尸体上。谁也不知道她曾经看到过多么美丽的东西,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世界上有许多艺术学院把这部作品作为朗诵教学教材。我常常看到表演专业女学生在一个安静的地方,坐在录音机前面练习发音,一遍又一遍调整自己语音速度、音色和情感,直到满意为止,然后就要添加音乐,例如莫扎特的安魂曲、圣桑的天鹅钢琴曲,甚至还添加音效,可以达到感人至深的效果。这样把声音作出一张CD就是很不错的音像作品了。

《卖火柴的小女孩》作为艺术教学,不仅广泛地用于在朗读艺术领域,也用于演剧、芭蕾、木偶戏,广播剧,动画片等声音制作训练,具有绝对的影响力。大家可以在网上找到许许多多的各种风格的《卖火柴的小女孩》动画片作品,有丹麦的、冰岛的、英国的、俄国的、捷克的、日本的、韩国的……等等版本,每部作品8分钟左右。

如果是朗读艺术范畴,声音设计还是比较简单,主要是朗诵和选曲的问题,一般从事儿童教学的老师都能够有很好的表现。

下面的照片这是幼儿园故事会风景,女老师拿着小木盒子,里面装有一套图片,前面有两扇小门,具有“障眼法”作用,电影技术上称之为“转场效果”,女老师按照事先制作好的声音作品来拉动图片。

这样看来上述四点作用与电影音乐差不多了。早期的电影就是如此,在活动的图片添加音乐。这就是原始的电影声音设计。

猜你喜欢

音量音乐
测测你的“音量值”
音乐从哪里来?
请放心地扭大音量看电影听音乐吧!Mclntosh Sonus Faber家庭影院套装
音乐
秋夜的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