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析当代专题地图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2016-11-11刘美春肖剑平

测绘通报 2016年10期
关键词:手绘测绘

刘美春,肖剑平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22)



浅析当代专题地图的现状及应用前景

刘美春,肖剑平

(武汉市测绘研究院,湖北 武汉 430022)

专题地图是文化的产物,其应用面、产品形式、应用价值都是随着时代的发展而变化的,不同时期、不同领域受关注的程度差异很大。本文从当今专题地图的现状着手,从专题地图的特性、发展条件及发展趋势几个方面进行了论述,分析了其应用前景。

专题地图;手绘地图;艺术设计;创新设计;社会应用

人类进入文明时代以后便开始使用地图,地图作为图像语言和信息交往的文化工具是不可替代的,人类对地图的兴趣是永恒的。陈述彭院士曾提出: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人类活动空间的扩展,人们对地图的兴趣和需要也日益增长。在以市场机制和竞争机制为主导的经济社会,我们应该采取新的对策,经常地、认真地考虑社会的需求,提高为社会服务的意识和观念,对地图的选题、内容、表现方法和出版形式作必要的反思和调整。即表现形式多、社会需求广、应用前景阔是当今专题地图的现状,但如何才能更好、更快、更广地发展是应进一步思考的问题。

一、手绘地图的复兴——地图市场中的旧瓶新酒

手绘地图即手工绘制的地图,分为手绘地图、手绘示意性地图和手绘地图画3类,其中手绘地图画是指在绘画中加入少量的地图元素,将地图符号和绘画艺术有机融合在一起,一般没有十分明显的方位意义,艺术色彩十分明显,地图的功能极少,美术的功能更多。

手绘示意性地图即制图者站在绘制区域的某一个角度按照主要地物的相对方位、根据该地点的独有特色和个人的喜好勾画出具有独特韵味的作品。这种地图地物要素表示没有统一的标准,但地物之间的相对关系基本与实际相符,具有一定的方位参考意义,地图色彩较浓。它不仅仅是简单的坐标的标注,也不再只是单纯地寻找目的地的工具,而是更多地融入了艺术美感和艺术表现力,兼具审美和收藏价值,在古地图中十分常见(如图1所示),并且在21世纪初盛行于中国高校和旅游行业。

图1 古代手绘示意性地图

手绘地图是20世纪90年代之前即传统的计算机绘图手段之前的地图绘制方式,所有地物、符号和注记严格按照一定的规范和标准进行制作,同类地图内容表示方式完全一致,具有地图最基本的特性和功能,是真正意义上的地图。绘制方式上与现代制图的高科技手段不同,在设计理念上兼有仿古的意识;从审美的角度来说,具有个性,不容易“撞车”。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受到人们青睐的原因很简单:手绘地图与绘画、书法等艺术一样,具有唯一性、不可替代性,具有时代特征和传统艺术的多重属性,具有地图的指示功能,具有艺术品的审美价值;市场上千篇一律的数字化地图产品让人们产生了视觉疲劳,人们时不时地想起手绘地图的美、手绘地图的味。

二、艺术性与时代相结合——专题地图的生命之源

艺术是时代精神和社会生活的产物,是与文化背景和文化思维息息相关的,其生命力在于它的思想性和艺术性。只要善于观察,不难发现近年来在景观设计、建筑装潢设计、服装设计、园林绿化设计、广告设计、动漫设计、网页设计等领域,艺术设计理念随处可见。另一方面,人们具有视觉疲劳和审美惯性,不同时期、不同地域、不同领域的人们审美观念和喜好都不一样。法国著名的史学家、评论家丹纳说:“要理解一件艺术品、一个艺术家、一群艺术家,必须正确地设想他们所处的时代精神和风貌概况。”善于从其他艺术成果中吸取设计观念、设计元素的营养,这是地图设计的时代需求。

对于一般的消费者来说,使用地图的出发点是寻求有用的地理信息。随着市场经济和社会文明程度的发展变化,人们的审美观念和社会需求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在追求共性的前提下,追求另类的风气越来越浓。统一标准、相似材质、相似规格的传统地图虽然实用性很强,但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并不需要太高的精度和准确性,只要能说明是什么就足够了,有时甚至只需要有那么一个朦胧的影子或背景,更多的是追求地图以外的实物的美和用途。艺术性效果好的地图作品往往更受追捧、奉为珍品,在装饰、服饰、工艺美术等作品中增加地图图案元素的地图艺术品具有一定的社会需求和社会价值,这就超越了地图本身的使用价值,这是历代专题地图学专家共同期望的结果。

就地图本身而言,艺术效果是其生命力的决定因素,这种艺术属性不是独立、附加的,而是与地图内容相辅相成、融合在一起的,也是与时代相适应的。因此,艺术设计是专题地图永恒的话题,创新、实用、美观是新时代专题地图的生命力所在。不过在很多情况下人们很难把握好地图与艺术之间的融合性,有时过分突出地图的表现力,导致图面过于呆板和流于形式,有时过于注重艺术性,夸张地表示一些与地图不相干的东西,结果喧宾夺主,大大影响地图的实用价值,极易产生地图不像地图、艺术品不像艺术品的尴尬局面。事实上,地图与艺术品之间有很多切入点,主要看作者如何挖掘和有效表达。如剪纸地图(如图2所示)、青花瓷地图丝巾(如图3所示)等地图艺术品,实现艺术性与写意性相结合、现代艺术与传统文化紧密结合,通过地图传承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实用性和艺术性并存,既具个性又继承传统。

三、技术与服务的变化——为创新奠定基础

计算机技术、信息技术、网络技术、空间分析技术、数据挖掘技术、云计算技术、倾斜摄影技术等高新技术的发展,使专题地图在生产方式、技术手段和服务方式上都出现了转型和升级,地图产品由单一的纸质地图到数字地图、多媒体地图,并逐步细化到认知制图、景观地图、环境地图、模拟地图、分析地图、类型地图、态势地图、浮雕影像地图等多样化的表现形式。

图2 青岛剪纸地图

图3 地图丝巾——青花瓷效果

1. 测绘高新技术在专题地图中的应用

纵观地图制图领域的发展轨迹,从手绘制图到数字制图、经验制图到理论模型制图、可视化地图到信息图谱、空间分析再到数据挖掘和知识发现,逐步从单模式到多模式、从图形模式到思维模式、从数字化到智能化转变。计算机和信息技术使专题地图脱离了手工时代,丰富了专题表达,网络技术拓展了专题地图的应用范围,空间分析和数据挖掘技术大大提高了专题信息的广大和深度,云计算技术简化了数据提取和数据处理流程,倾斜摄影技术的应用拓展了多维信息在专题地图中的表达。

对于晕渲地图,手绘晕渲地图风格与水墨山水画类似,应用绘画技术进行地形立体造型,通过颜色渐变体现地貌特征,立体感强,富有表现力,通俗易懂,赏心悦目。信息化时代通过计算机的方式,利用数字地图处理技术,利用数字高程模型数据,通过灰度的变化模拟实际地面本影与落影来反映实际地形起伏特征,并结合分层设色达到立体效果,虽然缺乏手绘晕渲图的韵味,但也是一种发展趋势,无论是单张地图还是图集图册中都得到了普遍应用。

2. 专题地图的服务方式和服务面的变化

在传统的纸质地图时代,地图的使用领域和使用形式相对单一。近年来,随着多学科高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关联与融合,传统的专题地图产品模式和服务方式已经跟不上时代的步伐,国际上对专题地图的技术研究和成果应用上也不断地创新。专题地图依托信息化建设不断拓宽应用领域和表现形式,广泛应用到国民经济的方方面面,用得最多的有国土规划行业、城市建设与管理行业、交通运输行业、电信通信行业,以及气象、地质、水文、农业等方面,尤其在国防、防灾等应急保障方面作用凸显[6],其使用者不仅是地图和测绘方面的专业人士,而是已经涉及全人类,渗透到了人类活动的各个领域和所有涉足的空间,渗透到了各行各业、家家户户、老老小小,在生产、生活、科研中无处不在、无处不用。

专题地图避免了纯文字和图片信息的单一性,时空信息和各类专题信息都能通过地图语言来进行说明和简化,实现了时空信息和各类专题信息的有机融合。近年来,国家采取基础测绘、国情普查和监测等一系列的措施对基础数据和各类专题数据进行收集与整理,以数据库的方式对信息进行存储、管理和分发,能够很好地解决不同行业、不同管理单位之间的信息孤岛问题,其提取和使用十分便捷,可为公益性专项服务奠定基础,更好地服务国防、服务国家、服务百姓。

四、综合性人才队伍建设——专题地图应用与创新的先决条件

随着计算机等高端设备的出现和制图软件的不断成熟和应用,新时期的专题地图往往基于一定的数据库基础而进行批量化生产,简化了地图编制流程,细化了表示空间,因此为地图的仿制创造了条件,使设计风格容易跟风,地图市场琳琅满目形形色色的用相似的线条、相似的符号、相似的颜色表示出来的不同空间或同一空间的相似面孔的地图,严重缺乏创意设计;同时,在数据基础上进行编制和设计地图而产生的地图内容过于细化,图面信息过于堆砌,许多信息甚至是冗余信息,影响读者对兴趣点的获取,面面俱到的结果是什么都看不到。另一方面,设计人员理论文化水平都很高,走出校门就具备初级资格,设计单位对人才的使用和培养往往拔苗助长,经过简短的几个月走形式的培训或根本不经过培训就直接上岗,导致设计人员连数据是什么都摸不着头脑就开始作业,一知半解就可以进行洋洋洒洒的技术设计,“纸上谈兵”、“好高骛远”、“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的随处可见。

测绘不仅仅是专业人做专业事,如果设计人员不具备一定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过分依赖理论模型而忽视经验,不仅容易产生“翻烧饼”的局面,这种将不同的数据拿过来换个名称和“脸谱”的速成地图,毫无新意和创意,成果极易让人产生视觉疲劳,影响使用效率。

技术创新引领服务创新,亟待综合性人才队伍培养。随着服务面的推广和多学科的相互穿插和融合,专题地图的技术服务不仅局限于测绘领域,其对专题地图技术人员队伍素质和技术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培养综合型人才队伍是社会之所需、时代之所需。这里所谓的人才队伍,不仅是地图专业技术人员,同时也包括具有市场敏锐感的市场分析和公关人员、具有美学功底的艺术设计者、具有文艺细胞的文学家、具有规划和空间分析能力的指挥家等。因此需大力培养综合性人才队伍,扩大相关技术人员的知识面和创新能力,扩大决策者的视野,提高社会责任心,提高全民素质。不断创新产品模式和挖掘产品社会化应用面和实用价值,研发公共产品和服务性成果,让专题地图惠及社会、惠及领导决策、惠及广大民众,只有这样,专题地图才会散发蓬勃的生机。

五、社会化应用推广的背后——机遇与挑战并存

专题地图作为各学科长期研究积累知识的高度概括,是一种最直观、用途最广的信息载体,是空间数据分析与专题信息提炼的结果,是知识表达最直接的表现形式和艺术设计结果,集结了人们智慧的结晶,不仅是人类活动的指南,同时是人类文明与进步的象征、具有时代意义的历史见证。随着经济建设的发展,各行业积累的地理信息越来越多,地理信息跨行业、跨部门、跨地域分布存储,亟待基础地理信息与各行业专题信息进行整合[6]。事实上专题地图与地理信息系统有着十分密切的联系(如图4所示),地理信息系统一般建立在一定的专题地图数据的基础上进行数据分析、统计和计算,脱离专题数据库,信息就像水中的浮萍、空中的楼阁,没有支撑。

专题地图与人们的生产、生活息息相关,人类的活动、大自然的活动形式与活动规律都可以在地图中进行链接。但专题地图的社会应用价值受地域、文化、年代、意识等的约束,亟待人们进一步的认可;同时由于研究地理、地学等专业人士的知识面和认知能力有限,对信息的挖掘能力不到位,对知识的表达形式太单一等原因,目前专题地图的社会应用价值根本没有体现出来。早在1987年,ICA主席Taylor就在《地图学在中华人民共和国之新近发展》中指出:中国地图学面临着社会需要和时代危机的挑战,在技术改革、观念更新与体制改革三个方面需要做很大的努力。地图学进入信息时代之后,数据的多元异构问题、思想认识问题、数据共享问题、建设与需求两张皮问题等依然十分突出。进入互联网时代的今天,地图学所面临的问题同样很多,但地图的应用广度和深度在不断地深化和拓展。

图4 GIS与专题地图的关联

专题地图是渗透性极强的信息工具,可以通过不同时期、不同区域的不同信息进行分类、分级、聚类、整合,以最直观的图形和符号方式进行信息表达。尤其是随着人类活动空间范围的不断扩展,专题地图不仅在地球空间中得以广泛应用,同时应用到了对月球等其他星球的探索中,空间展示不断从二维、三维到多维,为全球星球探测、环境分析、气候变化研究、病毒研究、生物研究等前沿科学提供了技术支撑和信息传输工具。在新的信息时代的洪流中,随着互联网+的社会化应用的拓展,专题地图不仅要在产品方式上进行改变,同时要在服务模式上进行大胆尝试,在服务质量上做文章,从传统的被动型服务向主动型服务转变;由单一模式向多种载体、多种表现形式、多种用户需求转变。专题地图的应用前景十分可观。

六、结束语

专题地图具有时效性和时代特色,随着时代的变迁,其需求和表示方式在不断地变化,社会需求量越来越大,需求面越来越广,应用方面存在很大的空间和可挖掘性,服务方式应随着需求进行改进。笔者以一个地图设计和应用者的身份,站在社会这个大视角来审视当今专题地图的社会性,同时以一个社会人的身份来分析其发展趋势和应用前景,期待专题地图的生命力随着科技水平的提高而绽放异彩。

[1]祝国瑞,郭礼珍,尹贡白.地图设计与编绘[M].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02.

[2]高俊.换一个视角看地图[J]. 测绘通报,2009(1):1-5.

[3]俞连笙.地图科学与美学的融合——关于地图的美学思考[J]. 测绘学报,1990,19(4):307-313.

[4]王家耀,安敏. 地图演化论及其启示[J].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2012,29(3):157-161.

[5]廖克. 现代地图学的最新进展与新世纪的展望[J]. 测绘科学,2004,29(1):5-9.

[6]肖剑平.面向非专业用户专题地图服务技巧研究[J]. 测绘通报,2014(7):94-97.

[7]赵希,朱大明,李严. 宋代山水画对古地图绘制的影响浅析[J]. 测绘科学,2012,37(3):150-151.

[8]龚缨晏. 旧瓶装新酒——卢斯旭的世界地图[J]. 地图,2008(6):122-125.

[9]肖剑平,冯平,李建沂.地图见证武汉十年发展历程[J]. 测绘地理信息,2014,39(2):59-62.

[10]李占荣. 中国古地图与山水画[J]. 中国测绘,2008(4):72-75.

The Present Situation and Application Prospect of Thematic Maps

LIU Meichun,XIAO Jianping

刘美春,肖剑平.浅析当代专题地图的现状及应用前景[J].测绘通报,2016(10):117-120.DOI:10.13474/j.cnki.11-2246.2016.0344

2016-02-15

刘美春(1973—),女,高级工程师,主要从事地图数据制作、数据管理与应用、数据检审、地图设计与生产管理等工作。E-mail:593806949@qq.com

P285

B

0494-0911(2016)10-0117-04

猜你喜欢

手绘测绘
手绘风景照
浙江省第一测绘院
工程测绘中GNSS测绘技术的应用
当手绘遇上实物
04 无人机测绘应用创新受青睐
无人机在地形测绘中的应用
手绘
手绘二十四节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