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帮在难处扶在实处

2016-11-10向民贵

新湘评论·下半月 2016年9期
关键词:泸溪工作队小康

向民贵

走进省扶贫开发办驻点精准扶贫的泸溪县浦市镇长坪村,映入眼帘的是:新修硬化平坦的村道通到村民家门口,新建的人饮蓄水池卫生水哗哗流进农家,无房特困户新房拔地而起……一曲同步小康的攻坚脱贫壮歌在湘西大山深处泸溪奏响。

精准识贫,绘起脱贫新蓝图

泸溪属武陵山片区的重点扶贫县,也是革命老区连片脱贫攻坚县。省扶贫办驻点扶贫的长坪村,位于沅江河畔,浦市古镇东南部,总面积13.11平方公里,耕地3195亩,705户3332人,建档立卡贫困户212户983人,占总人口29.5%。

省扶贫办扶贫工作队入村以来,按照“四个一批”“五个突出”分类,深入田间地头、挨家挨户调查,采取座谈会、听取干部村民意见等形式,精准识贫到户到人,对212户贫困户进行核实,对不符合标准的对象进行清理与调整,确定了扶持脱贫90户427人、缺乏劳动能力需低保兜底脱贫的37户112人、患大病需救助的66户327人以及需助学脱贫的19户116人。对精准识别的贫困户分类施策,一户一档,一户一计,做到户户有人帮扶。

产业扶贫,托起村民小康梦

“小康不小康,关键看老乡。”让农民从依靠土地生存到凭借土地脱贫是精准扶贫的重点。工作队组织成立了椪柑、蔬菜等5个种养殖合作社。给贫困农户发放了632头铁骨猪,对56户种养贫困户进行了专业培训。工作队带领村干部先后到新化、芷江等地学习大棚蔬菜、杜仲等种养技术。

工作队以“短线”与“长线”相结合的产业扶贫方式,实施“资金跟着扶贫对象走、扶贫对象跟着能人走、能人跟着产业项目走、产业项目跟着市场走”的扶贫方略,采取“公司+基地+贫困农户”的股份合作模式,倾力发展村集体经济,增加贫困户收入。

村支书王刚山手指着草莓大棚介绍说,“王建好、王治家、王伟是长坪村人,在南京务工,知晓省扶贫办扶贫村里的新变化,他们3家合股回村创业,投资51万元,流转土地120亩,种了10亩草莓、20亩荸荠,养鸭5000多只,年产值突破100万元,人平纯收入达3万多元,安置了20多名村民在家门口劳动致富……”

结对帮扶,掀起脱穷攻坚潮

2015年9月25日,时值金秋。省扶贫办全体干部职工一起出动,在党组书记、主任王志群率领下深入到大山深处的驻村帮扶联系点泸溪长坪村开展“一进二访”攀“穷亲”活动,61名干部职工与101户贫困户结“穷亲”,自掏腰包给每户扶贫户一次帮扶资金500元以上,并与“穷亲”共商脱贫大计,落实种、养等大小精准扶贫项目228个。

据介绍,全面实施“结穷亲、帮穷户、拔穷根”的精准脱贫工程,省扶贫办全体同志按照“321+X结对帮扶”的精灌扶贫模式,厅级干部每人结对帮扶3户贫困户、处级干部帮扶2户、科级以下员工帮扶1户,一扶三年,帮扶对象不脱贫,帮扶干部不脱钩。

苦干巧干 打起脱贫攻坚战

“目前,我们采取直接帮扶、委托帮扶、股份合作三种模式,寻求产业开发与贫困户脱贫的切入点与新路子,建精准扶贫脱贫的长效机制,既能提高集体经济,又使贫困户加速脱贫。”工作队长王斌说。

“工作队在我们村运用市场经济手段推进产业发展,以组为单位,每个小组选出能人大户,负责带动本村、组贫困户,发展烟叶、大棚蔬菜,开发500亩椪柑,养猪1200头、养羊300只等,共同发展,一起致富。”村秘书刘才华介绍说。

县扶贫办主任李新华说,“工作队长王斌一心扑在扶贫工作上,一天到晚忙得团团转,既当指挥员,又是战斗员,节假日不休息。2015年中秋、国庆佳节王斌刚回家到长沙,得知村民王建好在北京成功办健身俱乐部,拟在村里种反季节蔬菜、建生态旅游农庄的消息,王队长马不停蹄赶回村,与王建好签约返乡发展产业事宜。”

思路一新,遍地生金;作风一变,加快脱贫。而今在长坪,“站在新起点,实现新跨越”,成为广大干群的心声;“加快扶贫进程,实现率先脱贫”,成为广大干群的共识;“求新、求进、求实”和“要脱贫、能致富、成小康”成为广大干群的追求!

猜你喜欢

泸溪工作队小康
我家的小康
我家的小康
以非常之功,赴小康之路
泸溪11万吨椪柑鲜果求销路
析少数民族地区传统文化保护与发展
小康之路
轻盐集团:打造一支永不走的工作队
人大驻村扶贫工作队的一天
驻村工作队要参与村庄治理
桥陈村来了一支扶贫工作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