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情迷北非

2016-11-10阿兹猫

女友·家园 2016年10期
关键词:猫猫突尼斯阿拉伯

阿兹猫(陈婷)

问一个刚从突尼斯回来的朋友,那个国家是什么样,他说:“你到过西班牙和埃及,突尼斯就是二者的结合。”这样啊!我努力回忆着这两个国家给我的印象,地中海温暖的阳光,几千年的文明古迹,罗马人的废墟遗迹,摩尔人的清真寺,碧海黄沙…… 我似乎已经嗅到了来自沙漠玫瑰的一缕芬芳。

迷失在突尼斯麦地那

天空阴云密布,我们步行进入突尼斯市的老城麦地那(Medina of Tunis,突尼斯市的阿拉伯人聚居区),其实就是一个阿拉伯集市,像这样的“麦地那”在突尼斯很多城市都保留着,然而只有两个位列突尼斯的世界文化遗产名录,一个在苏斯,另一个就是突尼斯城中的这个了。

一直以来,麦地那的建筑风格都是伊斯兰传统城市建筑的象征,保留了7世纪阿拉伯人征服北非以来各个历史时期的城市布局和建筑风格,我们走进如迷宫般的街巷,立刻被各种工艺品搞得眼花缭乱,几个数字足以解释这里的繁荣景象:2800个手工作坊(包括木器、金属、首饰、皮革、纺织、食品等),3050家店铺,1050个商业服务点。这里的传统手工艺品大多是铜器、金银手饰、香料、阿拉伯服饰衣帽、地毯、陶瓷、皮革等等,门口堆着,墙上挂着,连走道中间都挤满了货摊儿,摩肩接踵的游客将巷子塞得满满的。

每条小巷还分类,生产经营特定的商品,保持着封建分散的小作坊生产方式,比如铜器巷、金银手饰巷、皮革巷等。周围的小摊点和副食店还出售种类繁多的食品,从各类谷物、干果、无花果干、椰枣、腌制食品到咸橄榄、奶酪等等。走在这个阿拉伯古城里,好像来到了《一千零一夜》里的场景,你会惊叹它保存历史遗迹的信念和水平,因为这里只有古老的商铺、民居和手工作坊,几乎看不到现代建筑,即便是手工作坊里发出的“锵锵”声和艺人们的现场演示也充满着浓郁的阿拉伯风土气息,要是懂点阿拉伯语,估计连吆喝声都和几百年前的一样吧。

只是老建筑还不足以突出老城的价值,老城麦地那真正的价值体现在生动鲜活的阿拉伯集市上;也正是阿拉伯集市为麦地那赢得了更多的赞誉。走进依旧保留传统生活方式的麦地那,就像穿梭于一座阿拉伯文化博物馆,水烟、大饼、香料,卖头巾大袍的商铺、伊斯兰风格的木门,行色匆匆地赶往清真寺的居民们,让你感觉真正接近了当地人的生活,那些生活细节,竟与阿拉伯传说中的描写别无二致。难怪外国人到了这里,都会饶有兴趣把镜头对准这些手工艺作坊里的人们,对准路边休闲的突尼斯人,看着他们在咖啡馆里喝茶、抽水烟、消磨时光,就这样年复一年,日复一日。

惊艳蓝白小镇

来到突尼斯的第二天,看到外面明媚的阳光,猫猫决定临时更改行程,先去突尼斯市北部18公里处的蓝白小镇,而不是迦太基古迹,因为这样好的天气实在适合在童话般的小镇上散步,喝上一杯当地的特色薄荷茶,悠闲地欣赏地中海风光。事实证明这决定非常正确。

整座小镇只有两种颜色:蓝和白。一座座白色的房屋依山而建,错落有致,而所有的院门、窗户和楼梯扶手全部漆成天蓝色,那蓝色,与头顶上天空的颜色没有两样,清澈、明净,与山下同样湛蓝的地中海浑然一体。这里原是座海边悬崖上不起眼的小村落,中世纪时,躲避宗教迫害的西班牙原住民从伊比利半岛渡过地中海,逃到了这里并在此安家,小镇的房屋因此多了浓浓的安达卢西亚味道。至于为什么青睐蓝白两色,因为在突尼斯人眼中,蓝色象征着和平、安定。据说1916年,当地政府就发文规定,此镇建房,一律只能用此两色,近一百年来,家家户户恪守不渝。

看着每家窗外点缀着的鲜艳花儿,沿着泛有青绿色光泽的石板路逶迤前行,不知不觉走到了Café Sidi Chabaane,同伴惊呼:这就是明信片上的房子。海边山崖上的这座露天咖啡厅果然看着眼熟,在灿烂的阳光下,它俯视着脚下的港口、碧水环绕的沙滩,我们决定就在这里喝茶了。下了台阶,找了个倚栏而望的座位,蓝色的桌子,白色的椅子,蓝围栏,白墙体;抬头,云朵漂浮于晴朗天空,低头,码头整齐的游艇,偶尔一条帆船在海面上缓缓而行,以为在画中——就当在画里好了。

招待端上香浓的薄荷茶,水面还飘着一层松子,下面是清香的薄荷叶,咬着一粒松子,就着甜甜的茶水,看着眼前的碧海蓝天,整个人都融化在这无尽的浪漫中,难怪这里被美国《国家地理杂志》评选为世界上十大浪漫小镇之一。

我在撒哈拉沙漠过夜

越野车停在大漠深处的一块绿洲旁,好像来到了撒哈拉土著的村落,想不到沙漠腹地还藏着这样一个小“伊甸园”。眼前“伊甸园”的大门已经为我们打开,大家满怀好奇和兴奋走了进去,里面的一切都是那样原始,像是一处沙漠营地,这就是来突尼斯之前一直期待的“沙漠帐篷”酒店。

左边是一顶顶黑白条纹的帐篷,右边则是错落有致的红色茅草屋,与之前在图片上看到的一模一样。帐篷估计有一二十顶,就搭建在沙子上。掀起帐篷,里面有舒适整洁的帆布床,崭新的亚麻毛毯铺在突尼斯传统地毯上,地毯下面便是沙子,只有两盏小电灯。唯一的一处带“客厅”的大床间给了同伴中的小夫妻,其余的都是只有床和床头桌而已的“标间”。

大家分配好房间,便出来四处溜达。虽是帐篷,但却比当地游牧人的生活“奢侈”多了,营地不仅种着各种植物,竟然还有一个游泳池,虽然很小,但在沙漠中绝无仅有。沙漠营地竟然还有公用的盥洗间,不管怎样还是可以让满是“风尘”的旅行者稍稍洗漱一下,餐厅和酒吧条件虽然不比真正的酒店,也算是五脏俱全了。

拍摄完沙漠日落,辛苦了一天的我们迫不及待来到餐厅,看看有什么好吃的等着我们。沙拉、汤、突尼斯“大蛋饺”、阿拉伯米饭和着烤肉,还有苹果,简单的食谱,不过在沙漠里吃到这些已经算非常不错了。猫猫决定餐后运动一下,而这里的夜晚除了回帐篷睡觉,别无选择。于是和导游Issam打了声招呼,酒店的小伙计端来了一套音响设备,可惜猫猫把阿拉伯的音乐CD留在了大旅行车的行李中,只好掏出手机,里面也存了肚皮舞音乐,小伙计把麦克风对准手机,效果还不错,于是一场沙漠帐篷肚皮舞演出开始了。导游Issam和中文翻译小艾成了猫猫最好的舞伴,而观众除了同伴外,还有那组德国游客,大家唱着跳着,就这样沙漠的一天在欢快的阿拉伯音乐和舞蹈中结束了。

走出沙漠帐篷,猫猫抬头仰望天空,只见星空如穹隆般笼罩四野,似乎伸手可及,闪烁着无数星星,一直绵延到大漠的尽头,一种感动突然在心中蔓延,觉得一生中最寂寞也最浪漫的时刻莫过于此。大漠是留给心中有梦的人们的,那个晚上,相信连上帝也醉了……

猜你喜欢

猫猫突尼斯阿拉伯
来自阿拉伯的奇思妙想
40年后《阿拉伯的劳伦斯》片头为编剧正名
阿拉伯小镇的露天集市
藏猫猫
房卡“藏猫猫”
突尼斯柑橘出口量减少了2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