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传播学视野下班干团队工作效能调查和提升研究

2016-11-10贲永青路红梅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6年19期
关键词:班干人际班长

张 倩,贲永青,崔 琳,路红梅

(1.宿州学院 信息工程学院;2.宿州学院 电子与机械工程学院,安徽 宿州 234000)

传播学视野下班干团队工作效能调查和提升研究

张倩1,贲永青2,崔琳1,路红梅1

(1.宿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2.宿州学院电子与机械工程学院,安徽宿州234000)

班干团队是高校班级管理的主体力量,其工作效能直接关系到班风和班级日常工作的顺利开展.在传播学理论为指导下,从辅导员视角出发,以培养优秀班干团队为目的,依据团队角色理论和社会测量法设计“高校班干团队角色匹配和合作意向调查问卷”.在宿州学院两个班干团队开展问卷调查,并通过Excel、Ucinet和NetDraw等软件对问卷结果进行分析研究,结果证实本问卷可考察出班干团体和个人的工作效能和人际传播效果,这些数据能够为辅导员把握班干团队现状、为之提出改进意见和改选学生干部提供依据.

传播学;班干团队;工作效能;高校辅导员;团队角色理论;社会测量法

班级是学校实施教育活动的基本单位,在高校中,辅导员是班级的管理者和引领者,工作内容涉及学校中有关学生的一切事物,往往无力兼顾.学生自治完成事务性工作,辅导员主要负责思想教育和心理健康,二者相结合,是解放辅导员和培养优秀人才的完美途径.

图1 宿州学院班干团体组织结构图

辅导员把班级工作任务交给班干团队来具体实施,而高质量完成任务的关键在于辅导员对班干团队的了解和指导.本研究尝试设计一份考察班干团队工作效能和人际传播情况的调查问卷,通过采集到的数据可以较为明确地说明团队是否团结,谁是意见领袖,谁在团队中最受欢迎,谁是实际干活的人,谁和谁人际传播较为密切,团队成员的气质、性格和其所担任的职务是否匹配,团体内是否存在分裂等等.这些数据可以作为辅导员提升班干领导力的决策依据.

以团队成员的互评作为数据来源,存在“人的主观性”这个不可控因素,也就是人际传播效果的问题——不同的成员(传播者)开展同一项工作,表达同样的信息(传播内容),传播效果是不一样的,因其传播过程不可避免地受到外界环境、传播渠道、传播者语言(包括语速、语调、响度、言语的明确度)和肢体语言等因素的影响.团队成员(传播对象)对传播者的评价也是不同的,为之安排的角色和与之合作的意愿也是不同的.但是,只要有人存在的地方就会产生人际传播,这是无法去除、也无需去除的因素.为提高信度和效度,在问卷设计时以传播学理论为指导,将人际传播效果作为研究目的之一.

1 问卷设计

1.1团队角色理论和班干团体角色匹配问卷

R·梅瑞迪斯·贝尔宾(R.MeredithBelbin)博士及其研究团队,历时9年实证研究认为,成员的气质类型、性格特点和优缺点等决定着他在团队制定决策、实施任务的过程中发挥何种作用的“角色”,而一个成功的团队内必须存在九种不同的角色,包括实干家、信息员、协调者、推进者、创新者、监督员、凝聚者、完美者和技术专家等角色[1],这种角色称之为团队角色.因团队成员有多寡之分,允许一人承担多个角色或者多人承担同一个角色.相对于职务角色来说,团队角色是潜在的和不被人们清楚认知的.在团队中每个成员都在扮演双重角色,即职务角色和集体角色.要建设一个优秀的团队,必须重视团队角色的构建以及团队角色与职务角色的匹配[2].

依据贝尔宾博士的角色理论,结合班干团队的实际情况,设计调查表的第一部分——“班干团队角色匹配问卷”.通过提问:假如你在给一个电视剧挑演员,为不同的角色选择最合适的人.可以一人扮演多个角色,也可以多人扮演一个角色,选择你认为在真实生活中最像该角色的人.收集到的数据为团队对个人的角色评价.

1.2社会测量法和班干团体人际传播状况调查问卷

人际传播是发生在个体之间的,使用言语和非言语讯息进行意义的交流和理解,经过谈话与倾听的行动、互动、互融或共融的协商过程,所建构出来的反映不同文化价值观的,带有交往、沟通、对话行为特征的合作关系[3].它是一种最典型的社会传播活动,也是人与人社会关系的直接体现[4].社会测量法是在美国社会学家、心理学家莫雷诺(Moreno,J.L.1934)提出的社会计量测验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研究方法,它主要用于揭示团体内的社会结构模式人际相互作用的模式,是定量地揭示整个团体及其成员的人际关系的状况的一种方法[5].本问卷通过提出问题“因为一项即将开展的工作,我们班干团队需要分成三个小组,请你选择四个人作为你的合作伙伴”获得团队成员间人际关系情况的原始数据.

2 问卷实施和数据分析

2.1问卷实施

本问卷采取方便抽样的方式,在宿州学院信息工程学院7个15级全日制普通本科新生班级选取2个具有可比性的班级——A班和B班.A班和B班具有可比性:

(1)同一专业,入学成绩一样;

(2)两个班人数相近,A班59人,B班57人,且两个班女生人数都是18人;

(3)两个班课程设置和授课教师相同,教室和寝室都在一处;

(4)两个班由同一个人担任辅导员,指导思想、领导风格和班干团队选拔的标准是一致的;

(5)两个班的班干团队都是15人,且职务结构一致.

在这种情况下,班干团队和意见领袖就对班级班风、学风的形成产生关键性作用.因为在班干选拔时,已经将最具有影响力的学生选入,所以,在这里我们假设班级意见领袖全部在班干团队中.向两个班干团体各发放问卷15份,全部回收.

2.2班干团队角色匹配和工作效能分析

对问卷的第一部分,使用Excel进行数据统计.创建两个有16张表单的excel文件,文件分别以“A班”、“B班”命名,前15张表单以职务角色命名,行为团队角色名称,列为职务角色名称,分别录入15名成员对其他成员角色匹配情况的评价,认为列代表的成员可以扮演行描述的角色,则在行列交叉的空格处填写“1”,否则写“0”,例如表1是A班长填写的评价表.图2是文件“A班”的第16张表格,通过公式求前面15张表单中处于相同位置的单元格值的和,得到A班班干团队角色匹配汇总表.同理,表2为B班班干团队角色匹配汇总表.

就图2与表2,下面针对班干团队调查问卷进行详尽数据分析.

表1 A班长对团队成员角色匹配的评价表

表2 B班干团队角色匹配汇总表

图2 A班干团队角色匹配汇总表

2.2.1行数值分析

行数值是成员的团队角色得分,图表中每行加阴影的单元格数值明显高于同行数值,它们对应的成员就是角色匹配者.每个角色都有一个或一个以上的成员与之匹配,说明团队角色结构是完整的;

2.2.2列汇总数据分析

列汇总最大/小值对应的是角色得分最高/低的成员,他们就是对团队影响力最大/小或者效能最高/低的人.在A班干团队中,班长、副班长、团支书的列总分领先,说明这三人是班干团队的主力,在团队中具有最高的影响力;而生活委员(男)、心理委员(女)、宣传委员(女)的列总分落后,则说明他们还没有找到自己的角色定位,是低效能成员.

2.2.3行汇总数据分析

行汇总最大/小值对应的是团队中最突出/最弱的角色,它们构成团队的特色.表3是两个班干团队的特色分析.

表3 班干团队的特色分析

2.2.4列数据分析

列数据是团队给成员的角色评价,可以呈现个人的优势和不足,为改进提出目标方向.表4对两位班长团队角色匹配情况进行了比较,结合辅导员、任课教师、学生会成员和班级学生的评议,为两位班长提高工作效能提出改进意见.

表4 两位班长团队角色的比较分析

从辅导员的角度向A、B两位班长提出改进意见:给A班长的建议是弱化“角色1:主要干活的人”.班长也需要有很多时间学习专业知识,更希望班长从宏观的视角带领团队建设,尽可能分派其他成员负责工作的具体实施;给B班长的建议是弱化“角色1:主要干活的人”和“角色6:监督和评价的人”,稍强化“角色3:协调关系的人”.B班长承担的团队角色过多,需要学习将权利和任务下放,解放自己,提高其他成员的工作积极性,更多的关注成员间的关系.

2.2.5行、列数据对照分析

通过行、列数据对照分析,可确认职务角色是否与其团队角色相匹配,为班干改选提供依据.每个成员只需成功地扮演一个与其职务角色相匹配的团队角色,我们就可以认为他是一个高效能的团队成员.比如两个班的科创委员总分较低,但在“角色10:提供技术支持的人”扮演最成功,两位纪律委员在“角色6:监督和评价的人”扮演最为成功,说明实现了人-职匹配,是具有效能的团队成员.而两个班均存在没有明确角色定位的人,如B班体育委员、生活委员(男)、心理委员(女)、宣传委员(女),辅导员需要给他们进行指导,如果他们在学期末的调查中依然找不到自己的位置,可考虑另选.

2.3班干团队社会网络关系和人际传播效果分析(以B班干团队为例)

本研究使用Ucinet进行社会网络关系分析,社会网络分析是对社会关系结构及其属性加以分析的一套规范和方法.它主要分析的是不同社会单位(个体、群体或社会)所构成的关系的结构及其属性.因此,社会网络分析被看做是关于社会关系研究的新范式.[6]首先将第二部分问卷数据录入Excel,构建有向的合作意愿矩阵,其中行代表选择者,列代表被选择者,如第i行团队成员选择第j列成员,则对应行列交叉的元素Zij值取1,否则取0,得到数据表如表5所示.

表5 团队成员合作意愿表

2.3.1团队成员社会网络关系矩阵的可视化

在 Ucinet下,使用命令 Date→Import Via spreadsheet→Full matrix W/multiple sheets将数据表导入,得到一个非对称的二值矩阵.点击Visualize→NetDraw打开可视化窗口,点击File→Open→Ucinet dataset→Network导入矩阵,得到班干团队社会网络关系图.选择Analysis→ Cetrality Measures→Betweenness命令得到如图3所示的基于节点在网络中作用大小的图谱.

图3 班干团队社会网络关系图谱

对这张图谱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角度进行分析:(1)看节点的大小,节点大则作用大,反之亦然.班长的节点最大,说明他是图谱中的核心人物,具有最重要的作用.纪律委员、科创委员、心理委员(女)的节点极小,说明他们是人际传播不良的成员.(2)小团体分析.该团体以班长和组织委员为核心,权重较大的6人相互有合作意愿,从图3上看不存在严重的分裂,但是,我们可以在图3中观察到有3人互选,与班长互不选,说明班长与这三人之间存在问题,验证了现实中的矛盾.

2.3.2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分析

在Ucinet中,选择Network→Core/periphery→Categorical得到图4所示的网络核心和边缘结构分析图.班长、组织委员、学习委员、生活委员(女)、宣传委员(男)、副班长等6人处于网络的核心位置,其人际传播效果很好,是班级工作的引领者,是思想传播的意见领袖;其他9人处于网络的边缘位置.

图4 网络核心-边缘结构分析图

2.3.3成员的人际传播范围分析,制定突破困境方案(以班长为例)

从图3可以得出如下结论:(1)班长选择的合作对象全部为女性,推测该生比较欣赏女性气质的工作风格;(2)有10人选择与B班长合作,仅有4人未选,说明班长的工作得到总体认可;(3)不选班长的4人中有3人是来自班长寝室,且其他3人联系较为紧密,说明班长寝室存在矛盾.(4)3人在班干团体内影响不大,没有发挥应有的作用;(5)3人中生活委员与其他两人彼此接纳.班长寝室4名成员的社会关系如图5所示.

图5 班长寝室社会网络图

基于以上分析,辅导员可以向班长提出针对性建议:(1)容纳更大范围的合作者,重视与男性成员的合作,尤其是加强与组织委员的合作交流;(2)重视寝室关系的调和.寝室是休养生息的地方,寝室不和,则班长背后虚空,班级工作必然掣肘.只有解决了情绪问题,才能调动这3人的工作积极性,提高效能;(3)将生活委员(男)锁定为关键人物,作为突破口.

基于上述方案辅导员和班长先后与生活委员(男)进行了多次交流,生活委员(男)逐步接纳班长,然后,在生活委员(男)的推动下,寝室关系大为改善,为班级工作争取了更多的力量.

3 总结

本文基于传播学视野下设计针对性问卷,对班干团队工作效能进行测评,问卷简单易行,得到的信息量大、直观、有效,能够为辅导员全面了解班干团队效能和制定改进方案提供依据,证明该问卷可作为辅导员工作的有力工具.本研究采用班干团队成员间互评的方式采集数据,优点是采集和分析数据较易操作,缺点是评价个体较少,结论可能不够全面.辅导员可以根据实际条件选择调查范围.

本研究下一步的研究进展如下:(1)在期末进行二次测评,掌握成员工作效能变化动态;(2)拟扩大调查范围,考察班级学生给班干成员的角色匹配和全体成员的社会关系网络图的核心,与本研究数据进行比较分析,以确定调查范围的效度;(3)拟在更多的班级实施此问卷,对比班长的特质对班风的影响;(4)拟考察团队角色与人际传播效果的潜在联系;(5)继续研究团队角色和职务角色的匹配关系.

〔1〕李朝波.团队角色理论在团队建设中的应用研究[D].南京师范大学,2011.

〔2〕赵蕾.研发团队成员角色匹配对团队绩效的影响研究[D].山东财经大学,2013.

〔3〕王怡红.论“人际传播”的定名与定义问题[J].新闻与传播研究,2015(07):112-125.

〔4〕周俊.探析新型人际传播方式下的人际关系——以网络、手机人际传播为例[J].今传媒,2010(05):59-61.

〔5〕程曦.社会测量法简介[J].心理发展与教育,1991(01):31-36.

〔6〕申喆,周策.社会网络分析法在人际关系中应用的研究综述[J].中国电力教育,2013(01):201-202.

G455

A

1673-260X(2016)10-0228-05

2016-06-12

安徽省安徽师范大学辅导员基地项目(SK2012B645);宿州学院2015年度基层党建工作创新课题(szxydjxm201516)

猜你喜欢

班干人际班长
差一点儿当班长
搞好人际『弱』关系
班长的烦恼
从《战国策》看人际传播中的说服艺术
加强班级文化建设,培养学生自我管理
我的班干我的班
班级管理中选拔与培养班干的策略
每天一个新班长
英文歌曲Enchanted歌词的人际功能探讨
如何做好中职班主任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