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埋暗挖施工对地表影响探究

2016-11-10刘静田晓艳何秀贞

安徽建筑 2016年4期
关键词:断面隧道变形

刘静,田晓艳,何秀贞

(1.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陕西 西安 710065;2.山东寿光第一建筑有限公司,山东 寿光 262700)

浅埋暗挖施工对地表影响探究

刘静1,田晓艳1,何秀贞2

(1.西安石油大学机械工程学院,陕西西安710065;2.山东寿光第一建筑有限公司,山东寿光262700)

地铁施工过程中最大的环境问题就是地表沉降,过大的沉降对周边环境造成极大的威胁。文章以西安地铁3号线延兴门站~咸宁路站区间浅埋暗挖段为依托,首先通过FLAC3D对不同的施工方法引起的地表变形进行数值模拟,通过比较研究得出该区段合理的施工方案,然后针对该施工方案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现场监测,通过分析监测数据,既验证了数值模拟的可行性,又总结得出隧道开挖过程影响地表沉降变形的特征和规律。

浅埋暗挖;数值模拟;地表沉降;现场监测

1 概述

随着城市化进程的飞快发展,城市人口高度集中,交通工具密集[1],为缓解地面交通压力,近年来许多国家大中城市纷纷兴起了大规模建造地铁和轻轨的热潮,开发地下空间。地下工程施工会引起地层出现不同程度的沉降,由于施工技术及周围环境和岩土介质的复杂性,即使采用最先进的施工方法,其施工引起的地层移动也是不可能完全消除的,所以地表沉降一直是城市地铁隧道开挖过程中较为关注的问题[2]。针对该问题国内外的大量学者都进行过相关研究,最具代表性的是Rathe Peck早在1969年[3]提出的横向沉降槽经验公式,且已在中国隧道工程中得到广泛应用[4-7],国内关宝树等[8]亦对浅埋暗挖隧道开挖过程中纵向沉降的规律进行了研究。随着计算机方法的迅速发展,数值模拟[9]、人工智能预测[10]等己在该领域已得到广泛的应用,国内在深圳、北京等地的地铁建设过程中,工程人员和学者们都针对当地的地质对地表沉降进行了广泛的研究[11],为后续的施工提供了宝贵的经验[12-13]。但由于各地土质的具体性和复杂性,各地的沉降规律亦有差异,本文研究具有黄土特性的西安城市,首先采用FLAC3D对各种不同的浅埋暗挖法引起的地表沉降进行数值模拟,综合考虑各种因素,得出合理的施工方案,然后对其进行跟踪监测,获得了可靠的动态实测数据,研究隧道开挖过程中地表变形的规律,分析产生沉降的原因及建议采取有效措施,进而为类似土程施土减小对周边环境的影响提供借鉴。

2 工程概况

西安地铁3号线延兴门站~咸宁路站区间沿金花南路地下布设,区间隧道采用马蹄型断面,起讫里程为Z(Y)DK28+089.638~Z(Y)DK28+633.229,左线长544.917m,右线长543.591m,金花南路为南北向交通干道,地面车流及人流密集,道路两旁管线林立。

3 施工开挖方案的优选

采用FLAC3D软件对该段区域双线隧道进行数值模拟,模拟了浅埋暗挖法4种不同工况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结果如图1、2所示。

图1 隧道开挖引起的地层竖向位移云图

图2 四种工法施工引起的地表沉降曲线图

结果表明:开挖后隧道上方土体沉降大致呈对称分布,地表最大沉降值发生在两隧道洞室的顶部,左线洞室上方沉降略大,所以在实际施工过程中应时刻监控其变化,且开挖后及时施做支撑,防止其顶部变形过大从而影响工程的正常施工。4种工法中上下台阶法引起的地表沉降最大,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次之,CRD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较小,双侧壁导坑法最小。虽然CRD和双侧壁导坑法引起的沉降小,但施工工艺复杂且成本较高,所以本区段工程综合考虑各种因素,最终采用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工(图3所示),开挖施工工序:超前小导管预注浆→拱部环形开挖→拱部环形初期支护→核心土开挖(必要时施工临时仰拱)→开挖下台阶→下台阶初期支护→拆除临时仰拱→二次衬砌,图中1、2、3、4为开挖顺序,Ⅰ、Ⅱ、Ⅲ、Ⅳ、Ⅴ、Ⅵ、Ⅶ为支护顺序。

图3 环形台阶留核心土法施工工序

4 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

地表沉降观测点的埋设可采用深层沉降点和浅层沉降点。由于该地铁隧道区间位于交通特别繁忙地段,且不允许进行钻孔,可采用道路浅层设点的方法。由于本次初次测量时隧道左线施工已经滞后于隧道右线100多米,所以此次分析仅考虑隧道左线开挖对地表沉降的影响。

4.1纵向地表沉降分析

选择测点L2-1、L4-2、L6-3、L8-2进行分析,隧道左线单洞开挖过程中洞顶地面沉降随掌子面的变化曲线如图4所示。

图4 沉降随掌子面距离变化图

由图4知,隧道开挖引起的监测点沉降大致可分为如下四个阶段。

①超前微小下沉阶段

当工作面开挖到距测点距离相差-3D~1D时,地铁开挖即对地表产生影响,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5%~15%。

②急剧变形阶段

当隧道工作面在1D~3D范围内时,地表变形快速增长,该段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55%~65%,速度的最大点在开挖工作面附近。

③缓慢变形阶段

当隧道工作面在3D~5D范围时,变形速率减缓,该段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15%~20%。

④稳定变形阶段

当隧道工作面超过5D后,沉降增长缓慢,增长速度变小,但沉降变化不大,趋于稳定。该段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5%。

4.2横向地表沉降分析

为便于分析,该区段研究了断面ZDK28+172.425等6个断面,由于各监测断面随隧道掌子面的开挖沉降发展趋势变化一致,故选取ZDK28+172.425断面进行具体分析,如图5所示。

图5 断面ZDK28+172.425地表沉降曲线随时间变化图

由图5知,隧道开挖初期几天,左线隧道开挖掌子面离隧道较远,其沉降变化较小,7月14号时左线隧道开挖至该断面下方,地表出现较大沉降。随着开挖掌子面的进一步推进,地表沉降变化发展迅速,至8月25日,右线掌子面远离该断面,地表沉降变形趋于稳定。从沉降曲线的轮廓来看,基本接近于正态分布,基本符合Peck在《state of the art report》报告中提出的沉陷槽形状。

5 结论

西安地铁3号线延兴门站~咸宁路站区间属于西安黄土梁,通过FLAC3D数值模拟浅埋暗挖法4种工况对地表沉降的影响,综合分析采用环形台阶预留核心土法进行施工,并对该法引起的地表沉降变形进行现场跟踪监测,分析监测数据得出隧道开挖过程影响地表沉降变形的特征和规律。结果表明:

①通过详细的前期调研和勘测,掌握隧道开挖地质情况和周边环境风险,选择合理的施工方案,有效控制了地表的沉降;

②环形开挖预留核心土法施土,测点的影响范围为-3D~5D,且在1D~3D范围内时,地表变形快速增长,沉降量约占总沉降量的55%~65%;

③地表的横向沉降槽曲线符合Peck理论,即曲线近似呈正态分布;

④对地表沉降进行跟踪监测,获得可靠的动态实测数据,指导施土单位采取有效控制措施以减小地表沉降变形。

[1]刘洪海,黄永红.城市地铁施工沉降的数值模拟研究[J].四川理工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12(2).

[2]李辉,刘宏飞,宋战平.西安浅理暗挖隧道地铁施工的地表沉降分析[J].铁道建筑,2010(6).

[3]PECK R B.Deep excavations and tunnelling in soft ground[C].Proc 7th Int Conf SMFE.Mexico City,1969:225-290.

[4]韩煊,李宁,J R Standing.Peck公式在我国隧道施工地面变形预测中的适用性分析[J].岩土力学,2007,28(1):23-35.

[5]潘海泽,蒋冰玉,黄涛.Peck公式在天津隧道后构施工地面沉降预测中的适用性分析[J].测绘科学,2010,35(3):53-55.

[6]张平良,等.基于地表沉降控制标准的隧道施工安全评估[J].铁道工程学报,2010(3):48-53.

[7]齐震明,李鹏飞.地铁区间浅埋暗挖隧道地表沉降的控制标准[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10(3):117-121.

[8]关宝树,国兆林.隧道及地下工程[M].成都:西南交通大学出版社,2002.

[9]张顶立,黄俊.地铁隧道施工拱顶卜沉值的分析与预测[J].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2005(24).

[10]姜德义,等.隧道拱顶下沉时序遗传算法神经网络预测模型[J].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2006(2).

[11]宋建,顾保廷,等.地铁施工对邻近建筑物和地表变形影响的分析[J].工程勘察,2014(5):6-9.

[12]贾建波,焦苍,范鹏.天津地铁浅埋暗挖隧道地表变形分析[J].隧道建设,2006,26(1):18-20.

[13]姚永勤,钱仓山.隧道地表沉降监测与分析[J].铁道建筑,2009(11):40-42.

U231+.3

A

1007-7359(2016)04-0135-03

10.16330/j.cnki.1007-7359.2016.04.054

大型储油罐地基处理技术研究

刘静(1975-),女,河南焦作人,长安大学博士研究生;讲师,主要从事土木工程专业的教学和科研工作。

猜你喜欢

断面隧道变形
파금과 염상섭 문학 비교연구의 한 단면(断面)
谈诗的变形
预见2019:隧道的微光
关于广义纯正断面的一个注记*
神奇的泥巴山隧道
“我”的变形计
例谈拼图与整式变形
会变形的饼
黑乎乎的隧道好可怕
LED隧道照明节能改造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