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产业发展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的探讨

2016-11-09师韵张善文王旭启

物联网技术 2016年9期
关键词: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师韵 张善文 王旭启

摘 要:物联网产业作为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撑点,需要更多的物联网专业人才。针对物联网专业开设时间短,专业建设处于探索阶段,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是区域物联网产业发展的需要。论文结合物联网产业体系,通过对现有人才培养模式的分析,提出了一种符合产业发展的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模式。

关键词:产业发展;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高新技术产业

中图分类号:G64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302(2016)09-0080-02

0 引 言

国务院提出在国内大力发展物联网产业,使其成为国家发展高新技术产业的又一支撑点,为此提出“感知中国”的概念[1];国内一些高校也针对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形势,结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需要,对物联网专业的专业方向、培养方案、课程体系、人才培养模式等内容进行改革,并积极探索符合区域产业发展和市场需要的创新人才培养。

2011年陕西省发改委在全省印发《陕西省“十二五”物联网产业发展专项规划》,规划描绘了陕西省物联网发展的蓝图,以及物联网产业发展的总体思路——突破核心技术、加强战略集成、实施示范工程、推动行业应用[2]。

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经济,陕西高校开设了物联网专业,紧紧围绕省“十二五”物联网专项规划,结合高校实际情况,制定物联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要培养符合区域发展的物联网人才,就要了解物联网产业体系结构,依照体系结构中区域企业、行业发展的方向,制定合理的人才培养计划。物联网产业体系层次结构如图1所示。

从物联网产业体系结构可以看出,其分为感知层、网络层和应用层三层。

(1)感知层对应的企业是物联网产业的基础,具体包括感应器生产企业、RFID相关企业、嵌入式系统制造企业以及其他感知设备制造企业。

(2)网络层主要是网络通讯企业,一类是电信业务服务商,包括移动、联通、电信等网络运营商,另一类是专用通讯设备生产、制造和供应商。

(3)应用层的企业,由于物联网是将感知到的数据进行分类、整理和分析后应用到相关系统中,这类企业包括软件开发企业、系统集成企业等。

针对以上产业体系结构和其对应的企业,高校在设置课程体系和人才培养方案时要针对区域经济发展的实际需要,有针对性的培养,这样才能更好的服务于地方经济的发展。

1 陕西物联网产业发展现状

近年来,陕西物联网产业发展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与北京、江苏、上海、成都等相比还有差距,不断推进陕西省物联网产业的深入发展,是实现陕西省“十二五”发展目标,促进跨越式发展的关键。

2010年5月,在西安市科技局、西安高新区管委会的支持下,20家物联网产业链上的企业、科研院所和高校组成的陕西(西安)物联网产业联盟成立。2011年1月,陕西省将物联网产业发展纳入了十二五规划纲要。2011年4月,陕西省政府批准西安国际港务区建设“陕西省物联网示范园”。2013年7月,陕西省物联网产业展示中心成立,通过模拟系统展现陕西物联网产业蓬勃发展的现状。

物联网产业是一项涉及众多学科的综合性产业。陕西拥有众多科研院所、丰富的高校资源、大量民营高科技企业,这些为物联网产业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由于陕西物联网产业发展拥有良好的基础,全省企业和科研机构的产品及技术涵盖了物联网行业的几乎全部产业链,并形成了区域的发展优势。据不完全统计,目前陕西物联网产业相关企业超过400余家,产业规模超过200亿元,产业已进入快速发展时期。

为了给陕西物联网发展输送更多适合企业发展的人才,地方高校就要紧密围绕规划纲要,制定出切实可行的人才培养方案,改革人才培养模式,培养出更多的应用型物联网专业人才。

2 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探讨

高校的人才培养按照产业和行业的发展需要进行,课程和专业则按照市场需求、产业和行业的发展进行设置[3]。物联网工程专业开设初期,很多课程都沿袭相关专业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等基础课程,并在此基础上增加了物联网的专业课程和专业方向课程,而符合地方区域经济发展的课程需要进一步调研和实践。

物联网产业尚处于发展初期,物联网工程专业虽然已经开始招生,但也只有两届毕业生,面临着人才培养定位模糊、师资短缺、教师经验不足、毕业生去向不明等问题,迫切要求学校和企业合作解决这些问题。而物联网产业并不是完全新型的产业,高校开设的已有学科和专业能够涉及到物联网方向,所以物联网产业是在物联网概念下对相关产业的重新组合,很多高校开设物联网专业大都是对原有专业的组合,比如计算机科学与技术、电子信息工程、自动化等。

2.1 明确培养目标,正确定位专业培养方向

西京学院作为新晋本科院校,在培养人才方面始终坚持以社会需求为导向,以培养服务地方经济的应用型人才为目标。2012年申报物联网工程专业,次年9月开始招生,根据陕西所处西部地区的经济以及学校生源等实际情况,西京学院物联网工程专业紧密结合社会需求,突出“物联网工程”特点,正确解读区域经济发展战略,抽离出相关关键技术,掌握其愿景和目标(方向);深入进行社会调查,广泛征询社会对物联网工程专业的各种需求(数据),作为制定该专业人才培养方案的依据。培养学生的工程意识和创新能力,面向智能家居、智能农业、智能物流等行业进行人才培养。

2.2 科学设置课程,培养学生综合能力

鉴于物联网工程专业是一个跨学科研究的专业,因此倡导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在课程设置与管理上采用 “T”型结构,在广度和深度间取得平衡,在课内与课外取得平衡,实现新兴科学与小课堂的互动。在课程设计方面,注重物联网工程基础理论及相关专业扎实的同时,还要加强学生人文和社会素养的提高。李克强总理提出“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理念,这是新形势下经济社会的要求,应用型技术大学要培养学生创业创新的意识。培养学生沟通、写作、社会认知、承受压力的能力。在课程架构上开设人文与社会科学、科学与技术、商贸与管理等课程。跟以往所学的简单的纯理论氛围相比,如何将所学技术和社会实践完美融合是目前面临的最大挑战。

2.3 寻找企业导师,建设双师型队伍

建设双师型师资队伍,寻找企业导师,产教融合,培养创新型人才。陕西省教育厅《普通本科院校向应用技术类型院校转型发展试点工作方案》要求抓紧构建行业企业参与的人才培养治理结构,成员中来自地方政府、行业、用人单位和其他合作方的比例不低于50%。因此,在组建教师团队时应该考虑让实践经验丰富的企业导师加入,并保证企业导师的相对稳定,这有利于企业导师积累教育教学经验,提高教学指导能力,同时促进校企合作,在教学、科研、实践三方面相互渗透,提高培养质量。

构建合理的教师队伍,建立政校企合作平台。教师要转变观念,增强服务产业的意识。一方面,选派教师外出学习、到企业挂职、引进企业高级工程师来校任教;另一方面,积极参与企业新项目新工程的开发建设,做到校企之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支持并引领其发展。形成新的合作关系,大学的资源优势也得以应用,使知识转化为生产力。同时,为物联网工程提供更多的教学资源。

2.4 以工程大赛强化工程实践、培养创新创业能力

传统的实践教学模式即系统化的人才培养和学科培养有具体的培养目标、知识体系,也有培养模式和教育制度的支持,甚至还包括了文化和教师素质。培养目标制约着学科教什么、怎么教、采用什么方式来教,单靠正常演示性的教学,包括我们课下的训练练习无法达到应用性效果,不能满足区域发展的人才需要。

鼓励学生参加学科竞赛,以赛促学、以赛代练,扶持学生的创业创新项目。把“一体多翼”的人才培养模式及理念融入到以赛促学的实践教学中,坚持教学与实践教学两条线路相互支持的原则,构建适合学院“一体多翼”的人才培养模式。

通过大赛或参与项目,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及工程应用实践技能,同时促进了教学方案改革、学习模式创新,使人才培养能够适应行业发展的需求。在大赛或参与的项目中,学生能够把学到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大赛的项目中,实现大赛所要求的功能,比如机器人大赛的体操项目,学生除了大赛规定的动作外,还可以通过自己的实践能力,创新体操动作。往往这些自定义动作使评委眼前一亮,给出参赛选手满意的结果。参与创新项目,比如大学生创新创业项目、全国物联

网大赛等,都能很好地提高学生的应用能力,为区域发展储备更多更好的应用型人才。

2.5 政校企合作助力应用型人才培养

通过政(政府、园区)校(学校、学院)企(企业、行业)合作人才培训平台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了更好地服务地方物联网产业发展,西京学院联合西安国际港务区、西安软件园及知名企业,发挥各自的优势和作用,开展政校企合作人才培养。物联网人才的培养除了工程大赛和项目外,还可以通过政府创新创业园区、校外实习基地参与校企合作的横向课题,让学生在真实的企业环境中感受企业氛围。通过企业认知实习、暑期实习、顶岗实习等,让学生更多的参与到校企合作的实践活动中,为将来走上工作岗位积累工作经验,也将自己的专业知识运用到实践中。

3 结 语

人才培养模式的合理与否直接关系到人才培养的质量。提高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毕业后能够很快投入到地方经济发展中,需要学校根据区域经济产业发展,深入调研企业人才需求。在此基础上,校企合作共同制定符合地方经济发展的物联网人才培养模式是解决应用型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途径。由于物联网工程专业实践性强,人才培养模式的有效性需要企业积极反馈和进一步检验。

参考文献

[1] 李铧.基于物联网产业下的高校专业整合[J].张家口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10,23(4):31-33.

[2] 施卫东,高雅.基于产业技术链的物联网产业发展策略[J].科技进步与对策,2012,29(4):52-56.

[3] 李可学.物联网应用专业建设对接新兴产业发展浅探[J].微型机与应用,2012,31(14):58-60.

[4] 周志德.物联网专业的人才需求分析与课程体系构建[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11(36):39-43.

[5] 银奕淇,张微,彭艺,等.“数字湖南”建设视野下高职教育与物联网产业发展的对接研究[J].中国教育信息化,2013(21):18-21.

[6]“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新变革[EB/OL].光明日报,http://news.xinhuanet.com/hr/2016-01/27/c_128674269.htm

猜你喜欢

高新技术产业产业发展人才培养模式
浅谈惠安县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和制造业信息化发展的思路对策
景德镇陶瓷文化创意产业发展策略探析
红色旅游产业现状分析及发展中管理问题研究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