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面向专业需求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探索

2016-11-09张燕

微型电脑应用 2016年4期
关键词:计算机考核专业

张燕



面向专业需求的大学计算机教学探索

张燕

大学计算机教学的本质是计算机应用能力培养,不同专业应用对计算机的需求不同,结合“以人为本、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提出“应用导向、项目驱动”的大学计算机基础教学改革思路。该教学过程以项目为载体,以情境为切入点,以应用为落脚点,以能力培养为目标,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以管理类和艺术类专业为例介绍课程设计过程,结合研究性教学给出单元设计思路,该教学法在历史和政教专业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取得比较好的教学效果。

大学计算机基础;应用导向;教学改革

0 引言

随着计算机技术的不断发展,计算机被应用到工作、学习、生活的各个方面,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是当代大学生必须掌握的基本能力之一。于2006年6月24日颁发了“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指出计算机基础教学需要进一步深化改革,提高人才培养的能力和水平[1],《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中指出构建分类体系,进行分类管理,强调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很多高校对大学计算机基础进行教学改革[2-5],北京大学开展以“以应用为导向、突出文科特色”为指导思想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以“分层次、模块化”为落脚,从教学模式、教学手段等方面进行课程教学改革。浙江万里学院进行了“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2],谭浩强[3]认为大学计算机基础教育的本质是计算机应用教育,强调在应用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根本目的是培养学生具备在各个领域应用计算机的能力,推动各个领域中的信息化。

作为应用型本科,对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计算机最主要的作用是服务于各个专业需求的工具,不同专业对计算机的需求不尽相同,因此需要针对专业不同的应用需求设置不同的知识模块,设置不同的教学内容,选择不同的教学手段,采用不同的教学案例,培养学生应用计算机解决专业中的问题,在应用中培养学生运用信息技术分析、解决专业问题的意识和能力。

基于此,对大学计算机基础的教学改革采用“项目驱动、情境引入、突出专业应用、立足实践”的课程整体设计,采用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应用研究性或实用性教学”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最后通过“多元化、立足应用”的考核方式进行考核。通过以上方式,使学生身处与专业相关的、具体的场景中,让学生在应用中学习、在实践中学习,在应用中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培养学生使用信息技术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下面主要从专业需求分析、课程的整体设计、单元设计、考核方式等方面介绍教学方法的实践过程,培养学生计算机应用能力、自主学习能力等。

1 专业需求

随着计算机的普及,对大学计算机的普及教育向专业分类教学方面的转变,即大学计算机的教学应服务于专业需求,应依据专业需求设定教学内容及确定教学方法。我校现有学科可以分为:理工类、经管类、文学类和艺术类,不同学科对计算机知识、能力需求不尽相同,因此教学内容安排、教学方法设计也应该与专业相结合。以计算机技术为核心的信息技术已经成为各个专业课教学的一个有机组成部分,各专业对计算机应用能力也有明确和具体的要求,通过调研各专业计算机知识、能力的需求,把大学计算机课程内容分为三个模块:基础模块、应用模块、专业特色模块,对我校四类专业对计算机的需求如表1所示:

表1 专业需求

基础模块面向所有专业,是对计算机知识的科普,但各个专业的教学案例设计应与专业需求对接,为后面模块的教学做好铺垫。应用模块指基本的应用,主要介绍办公软件基本应用(Word、Excel、PPT等)及专业后续课程的思想引入,例如理工类专业需要培养学生的算法思想及程序设计思想、对于艺术类专业需要多媒体处理方面的知识等。专业特色模块是针对不同专业的需求,选定专业常用的软件进行介绍,如理工类进行流程图、工程图、平面布置图等的绘制软件Visio软件,管理类专业对数据统计分析的软件SPSS (Statistical Package of the Sacial Syztem)、SAS( Statistical Analis System)等,对艺术类专业的多媒体处理软件Photoshop、CoolEdit、Flash等软件,为后续相关专业课的学习提供服务,同时培养学生信息查询、分析、应用的能力。

2 “项目驱动、突出应用、立足实践”的课程设计

该教学改革主要针对应用模块和专业特色模块,课程总体设计思想是面向能力、突出应用、立足实践,以项目驱动、情境引入方式,把学生放到具体的应用场景中,使学生的学习在做中学、在应用中学,使得学生的学是有意义的学、有用的学,而不是传统的不知为何而学或者为“考试”而学,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

整个课程设计以一个或者若干个项目为应用背景,然后把项目划分成若干个容易实施的子项目,这样做符合解决复杂问题的思路,然后对每个子项目通过若干个场景引入,使得学生在具体的应用场景中去学习,调动学生的主动性。

项目的选择很重要,项目尽可能的复杂,项目越复杂越能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但过于复杂的项目可能让学生“望而却步”,需要教师进行权衡;项目的选择要考虑到知识的覆盖面,要尽可能多的覆盖知识点,为覆盖全部知识点可以设置多个项目;项目的选择还要考虑与专业的相关性、可行性、趣味性等。不同专业的项目设置应体现专业特色,如管理类专业设置的项目是为开展课外活动,对学生的兴趣爱好进行问卷调查,美术专业的项目是进行绘画比赛,音乐相关专业的项目是举办迎新晚会,通过对晚会进行宣传、规划等过程学习相关软件。下面分别以经管类和艺术类为例,给出课程的整体设计,课程整体设计中,依据专业对计算机的需求,补缺知识目标、能力目标,然后依据教学目标进行设置项目、子项目及创设场景。如图1、图2所示:

图1 管理类课程设计

图2 艺术类课程设计

3 基于研究性教学的单元设计

单元设计指每次课的教学设计,单元设计直接决定教学过程,是至关重要的一环,决定着教学过程的成败。单元设计是在课程设计的基础上进行的,单元设计的指导思想是“面向应用、立足实践、强化能力”,单元设计是把课程设计中的场景进行展开,确定单元教学目标、教学内容,对各个教学环节进行细化。这里单元设计采用体现“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教学理念的研究性教学模式[6]。研究性教学主要从创设场景、分析场景、自主探讨、协作交流及总结提高五个关键环节入手进行单元教学设计,教学环节、设计目标、学习方式、学生活动、教师活动等图3所示:

图3 单元设计思路

由图3可以看出,单元设计与传统教学模式不同,单元设计体现“教师主导、学生主体”的教学理念,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设置项目、创设场景激发学生的兴趣,在教师的引导下,通过分析场景、自主探究、协作交流、总结提高几个环节,学生自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该单元设计中学习的学习方式多样化,通过有意义学习、自主学习、探究学习、交流学习的学习方式充分调动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师以启发、引导、提问等方式组织课堂,让学生始终围绕着场景中的问题进行资料查询、小组讨论、总结交流等。

教师的角色不是传统的传授知识,而是“设计师、引路人、推进者”,这样对教师的要求就大大提高,教师不仅要熟悉场景要解决的问题、所需的知识,更要充分了解学生,了解学生的基础知识、认知能力、兴趣爱好、心理特征、专业特点、专业需求等,要对教学过程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引导、启发。

4 多元化、面向应用的考核

考核是教学过程中的一个重要环节,考核方式是导向和指挥棒,将直接影响教学效果,采用什么样的考核方式有助于引导学生完成既定的教学目标,也就至关重要。对应用型本科的非计算机专业学生而言,计算机是工具,教学目标是培养学生运用计算机解决专业问题的能力,所采用的考核方式也应该是面向专业应用、重过程、多元化的考核方式。面向专业应用就要考虑课程项目的完成情况、子项目的完成情况、每次任务的完成情况,不仅要看完成的结果,还要看完成的过程,这个过程是给定小组分数和组长打分两部分,小组组长对组员完成任务多少、完成情况更加了解。

考核方式对理论与实践并重,考核成绩包括期末考试(50%)、平时表现(10%)、项目实践(40%)三部分。理论部分主要是针对计算机的历史、发展及相关领域的基础知识;项目考核旨在培养学生的能力及职业素养,考核学生对项目的完成情况、相关文档整理情况、总结报告情况等方面。

多元化考核除了理论考核、实践考核、平时表现外,还有课外作业完成情况,针对不同的专业布置课外作业并依据完成情况进行奖励,例如对艺术专业学生,布置完成贺年卡的制作,对历史专业制作近现代重大事件表,对机械专业布置一个简单模型的绘制,等等,然后依据完成情况、答辩情况、报告情况进行奖励分(0-10分),没有参与的组不扣分。

5 总结

对大学计算机的教育改革以应用为导向、以项目为载体、以情境为切入点进行改革探索,依据对专业需求的调研结果制定课程教学目标、设定项目、创设情境、进行课程设计,然后依据课程整体设计,结合研究性教学法,细化每个场景进行单元设计,最后采用面向应用的、多元化的考核方式。在历史专业和政教专业的具体教学过程中取得比较显著的教学成果。

参考文献:

[1] 教指委.关于进一步加强高等学校计算机基础教学的意见暨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基本要求[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

[2] 王晓勇,方跃峰,肖四友等.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1,(7):39-42

[3] 谭浩强.面向计算机应用与科学思维能力培养――关于计算机基础教育深化改革的思考[J].计算机教育.2014,(7):4-8

[4] 曹海英,元元.以专业应用为导向的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初探[J].科技创新导报,2014,(36):96,98

[5] 谷岩,宋文,刘敏华等.以能力培养为导向的大学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改革与实践[J].中国大学教学,2012,(8):52-54

[6] 杜红乐,张燕,辛建军.计算机网络实践课研究性教学的探讨与实践[J].微型电脑应用,2014,30(10):32-34

Research of Profession-oriented College Computer Fundamental Teaching

Zhang Yan

(School of Mathematics and Computer Application, Shangluo University, Shaanxi 726000, China)

The essence of computer fundamental education is to train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Different professional application to the computer's demand is different. Combined with teaching philosophy of 'student-oriented and teaching students in accordance with their aptitude', it proposes the teaching method for computer fundamental based on 'application-oriented, project-driven'. The teaching process takes the project as the carrier, takes the situation as the breakthrough point, takes the application as the foothold, takes the ability training as the goal, and it can give full play to the main role of students. Take management and art major as an example to introduce the course design process. Combined with the research teaching method, the unit design idea is given. The teaching method achieves a good teaching effect in teaching practice of history and politics education major for computer foundation.

Computer Fundamental; Application-oriented; Teaching Reform

1007-757X(2016)04-0015-03

TP311

A

(2015.12.15)

陕西省自然科学基础研究计划资助项目(No.2014JM2-6122)、陕西省教育厅专项科研计划项目(No.15JK1218)、商洛学院教学改革项目(编号:14jyjx140)

张 燕(1977-)女,商洛学院助教,硕士,研究方向:计算机教育、数据挖掘,商洛,726000

猜你喜欢

计算机考核专业
一句话惹毛一个专业
计算机操作系统
内部考核
基于计算机自然语言处理的机器翻译技术应用与简介
计算机多媒体技术应用初探
创新完善机制 做实做优考核
专业降噪很简单!
专业化解医疗纠纷
更聚焦、更深入、更专业的数据分析
信息系统审计中计算机审计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