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青春路上与孤独和解

2016-11-08小南盆友

美文 2016年10期
关键词:宝岛陪伴内心

小南盆友

在电影《大话西游》的结尾,西洋武士和他所爱的姑娘站在城墙高处看着至尊宝渐渐远去的背影。姑娘说:“那个人好奇怪。”武士回答:“我也看见了,那个人好像一条狗。”这是我从幼年到现在,每次感到孤独时脑海中挥之不去的画面。

张楚有首歌叫《孤独的人是可耻的》,一开始我根本不知道他是如何得出这个结论的。直到有一天,我想起至尊宝在暮色黄昏转身离开时像狗一样失落的身影,才有一瞬间感受到“孤独”与“可耻”的联系。狗在许多人眼中是用来陪伴的朋友,但我们日常却用它来作为诋毁、谩骂或嘲笑别人时的比喻。狗在某种程度上成了低贱的代名词,生活得如狗一样的人也就变得“可耻”了。

在很多独自回家,在窗边徘徊的夜里,空对凉薄月色,我看着自己的影子映在墙上或地板上,无限长又无限短,总觉得寂寞的人真得像极了一条狗,没有同伴,内心永远处在流浪和颠簸中。我一次次期盼着能有人来认领它,陪伴它,但身后仍是一阵冰凉,一个人也没有。漫长的岁月中,仿佛只有风往来穿梭在自己空荡荡的房间里。孤独像我身体里的困兽,嘶嘶叫囔、挣扎,我却无计可施,任由它带着我一点点地走向痛苦的境地。

潘云贵在该书的序言里说:“孤独是一枚陪你我成长的果实。我们在它的内里饱满,亦是在自己心上饱满。等它成熟,绽开,你会瞥见宇宙的光芒原是盛装于黑暗中这小小的核中。”他对孤独的理解如此,可见是比我要豁然乐观。

读完这本书,也的的确确知道这是他日常的生活态度。简单,淡然,清楚自己需要什么,怎样从成长途中的情绪里解脱出来,不因外物困住自己,而过上内心笃定、安宁的生活。我羡慕拥有这样心境的人,也知晓这值得自己日后好好修炼。

朋友阿枝经常让我不要忧郁,生活纵然有很多不顺,也不要把自己置于密闭的铁盒中。换种眼光和心态看,很多事情都是比较容易的。所以当初她把这本书推荐给我的时候,一直说,你需要,你会喜欢的。

文艺这种病,要不起先你就不要得,好好做个平常人,要不一旦得上就好不了,便得靠源源不断的“药物”进行医治。这本书于我而言,就好像一剂“治愈的药”,确实如阿枝说的那样,我需要。书里没有当下已被众多作者煮烂的“励志鸡汤”,没有旅行途中吃喝玩乐的攻略推荐,作者只是简简单单,用内心真实的情感写下自己在宝岛台湾岛生活的日日夜夜,有一种慢而细微的感觉。每翻几页,感觉时间走得也不快了,世界变得清静,能闻到海水和青草的味道。

跟阿桑在《叶子》里唱的一样,我也一个人吃饭,旅行,到处走走停停,也一个人看书,写信,自己对话谈心。面对孤独,我权当一个人在跑步,身前身后都没有谁。许多时候想起来,就害怕这种状态会一直延续下去,不知道什么时候能结束。

看书的过程,也是一个寻找答案的过程。

读过书中的篇章,我渐渐懂得,一个人也好,两个人也罢,让自己无归属感的始终只有自己,我们要做的是开始爱自己。孤独是种常态,不管自己是形单影只,还是处于众声喧嚣里,都需要清醒地走出自我小世界的牢笼,而不是陷在根深蒂固的失意之中。

我们还年轻,没有过不去的坎儿,没有到不了的未来,可以用新的开始去结束过往的倦怠、期望和失败。在年轻的途中,以内心的声音为灯,照亮自己和远方。

潘云贵说:“如果你正年轻,且孤独,在原地故步自封,不如漂洋过海,翻山越岭,想象另一种生活的可能。在青春的路上撇开这世界对你的种种看法,你要与真实的自己重逢。”

青春路上,天气和风景多变,我们有过爱,也有过恨,但随着时间的逝去和自我的成长,它们都显得那么重要。因为我们是活在当下和未来的人,过往的遗憾已是东海逝波。

看完书,也进一步理解了书名中“年轻”和“孤独”这两个词背后的含义。

整本书读下来,内心平和。三十篇散文,字里行间总有一股力量在流动,不强悍,不乖张,是一种温柔的,微热的气息,像水杯上的烟波,像早晚林间的雾气,树丛下的泉涌,慢慢进入心扉。而作者亲自在宝岛拍摄的图片,有五十多张,也让我看到了作者观察事物的角度。清新,文艺,又尽可能理性地思索这个世界。没有负能量的排泄,没有死和疼痛的哀泣,是这本书给我留下的印象。

“年轻”与“孤独”可以和解,可以相处,可以互融,关键是心态上的调控。

希望更多的人可以同我一样,在这本书里学习到一种平和,并让它成为心底困兽的友伴。

期盼日后每一天,都如书中所说:“每天醒来,都希望岁月风烟太平,生活真真切切,无沼泽,无悬崖。”

年轻亦孤独的你,祝君好。

猜你喜欢

宝岛陪伴内心
陪伴
朱丽仙:用爱陪伴,一路成长
谁才是正宗宝岛眼镜
“陪伴”等十二则
陪伴
热带宝岛海南
宝岛的野花
内心不能碰的按钮
一块生锈的铁
拥有强大的内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