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新探

2016-11-08陈玉华

读写算·教研版 2016年17期
关键词:日月潭语言文字语言

陈玉华

摘 要: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在语文教育中至关重要。本文结合实际教学案例,探讨了培养小学生“语用”能力的三种有效途径。 深入挖掘语言文字训练的切入点与关键点,努力实现学生语文素养的全面提升。

关键词:小学;语用;能力;培养

中图分类号:G632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2-7661(2016)17-350-01

著名特级教师于永正先生说过: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的主阵地建设中,应该注重落实语言文字的训练。《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版)》中出现频率最多的关键词是“运用”。每一位语文教师都必须有意识地培养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构建高效的“语用”型课堂。语文学科融工具性、人文性、实践性于一体,其教学目标就是培养学生的语言运用能力。

一、以人为本,注重快乐体验

正如美国“球/树枝/鸟”教学方法发明者雷尼·富勒所说:“如果我们固执地透过唯一的一片滤色镜去观察智慧的彩虹,那么许多头脑将会被误认为缺乏光彩。”“语用”型课堂重建的起点是以人为本,尊重学生的阅读权。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要让学生自主地解读文本,为有效表达语言做好准备;要找准“语用”训练切入点,变语言“驭我”为“我驭”言语,引领学生在综合语言运用中把握规律,在言语的海洋中体验快乐。

例如,教学人教版二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的首篇课文《日月潭》,先抛出最后一段话:“日月潭风光秀丽,吸引了许许多多的中外游客。”日月潭究竟是哪里美?学生通过阅读文本、观察插图和多媒体画面,就能感受到日月潭的地理位置和周围的风光很美;日月潭名称的来历很美;日月潭清晨和中午各异的风光也很美……在这样的对比中,感受到日月潭不同时间、不同天气给人们带来的不同美感。在激情中调动了学生的兴奋点,师生与文章作者产生了强烈的情感共鸣。教师还让学生分别表达出不同的“美”:秀丽、壮丽、艳丽、奇丽、清丽、鲜丽、富丽……去感悟词语的意蕴,在积累中运用,在运用中积累,使词语在学生脑海和心灵深处成为积极的力量,逐渐内化成自己的语言,从而实现语文素养和人文素养的双向提高。最后创设情境,成立一个四人导游小组,用自己的方式为“客人”介绍日月潭:无论是清晨美景、中午美景,还是雨中美景,从地点变换、时间更替、情感交流等方面展开叙述。学生在运用语言的过程中身临其境了日月潭湖光山色之美,产生“视象”,体会画中之情、画外之意,真正体验了快乐学习。

二、联系生活,注重语言实践

小学语文新课标倡导:通过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让学生积极参与学习,积极引导学生思考,在密切联系实际生活的学习过程中,实现培养学生语言综合运用能力。语文教材内容源于生活,用于生活,教师应挖掘文本贴近生活的知识点,通过设计真实的生活情境,让学生感知、实践语言的作用,把抽象的语言形象化,学以致用。

例如,人教版六年级语文下册的《北京的春节》是老舍先生所写的一篇脍炙人口的散文,散发着浓郁的乡土气息。课文以时间为线索,以人们的活动为纬线,体会作者的语言特点需要循序渐进。在解读文本中“老北京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等问题时,可以设计两个语言训练点:一是这么热闹的春节从哪天开始?到什么时候结束?请说一句完整的话;二是按照北京的老规矩,春节差不多腊月初几就已经开始了,首先第一个好日子是……其次是……接着是……最后是……主要引导学生品读三个重点段,感受到北京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喜庆与欢乐。再设计两个语言训练句式:一是哪些句子是写灯的数量多?哪些句子是写灯的种类多?同桌之间互相讨论归纳、练习说一说;二是试试看,能否用从灯的数量多和灯的种类多,用一句话完整地表达出来……这样,在营造生活氛围、创设生活情景、提升生活品位等的基础上,激发学生作为生活主体参与活动的强烈愿望,将教学目标转化为学生这一生活主体的内在需要,使学生的“语用”水平更上一层楼。

三、结合评价,注重资源拓展

小学语文新课标要求老师采用形成性评价与终结性评价相结合的形式。通过评价,使学生在“语用”过程中不断认识自我,建立自信,促进学生综合语言运用能力的全面发展。学生是学习的主体,同时也是评价的主体。教学评价手段和方法应该注重资源拓展,丰富学生生命深处的语言模板,不断优化学生的言语经验结构,这是培养“语用”能力的心理基础。实际教学中需要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采用多种拓展型教学,使课堂教学的延伸达到最大限度。

例如,教学人教版三年级语文下册《一个小村庄的故事》一课,上好这篇课文的关键是要给人文性以准确的定位,具体体现为:人与自然的和谐关系。作为人类应充分利用自然为人类造福,但又不能破坏自然、破坏生态平衡。这样的人文内涵,如果在处理文章的人文情感渗透时过于注重思想的灌输,而轻视学生语言文字运用实践,教学效果就事倍功半了。从用课件出示“美丽的小村庄图”,引导学生描绘小村庄的美丽;再到播放砍伐树木带来的泥石流、沙尘暴、土地沙漠化等图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说些什么?或你想对周围的人说些什么?让学生充分与文本对话,结合评价体会文章所蕴含的深刻道理——保护环境;在学生走进文本,走进作者的心灵后,把语文学习引向生活中,拓展延伸,情感升华:“一个美丽的小村庄就这样消失了,只剩下这个令人深思的故事。从这个故事里,你得到什么启发呢?”一石激起千层浪,在学生情感汹涌澎湃时,鼓励学生设计一句环境宣传小标语;把故事短文用一个谚语来形容:种瓜得瓜,种豆得豆;人无远虑,必有近忧;搬起石头砸自己的脚;早知今日,何必当初……课后作业要求学生回去调查家乡的环境保护情况,把这节课的学习引向了课外,让语文学习和生活连在了一起。

小学语文新课标明确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的积累、感悟和运用”。语言作为一种思维工具和交际工具,与学生学习和生活过程息息相关。语言文字的运用主要体现在阅读和表达两个方面,让学生能“说”会“写”,能“言”善“辩”,激发学生的“语用”兴趣,通过多途径培养学生的“语用”能力,还需要我们进一步尝试探究。

参考文献:

[1] 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 .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2012.

[2] 刘吉才.找准语言文字运用的着力点[J].教学与管理,2014(02).

[3] 黄成沐.在品味表达中学习语言文字的运用[J].华夏教师,2014(08).

猜你喜欢

日月潭语言文字语言
日月潭日月盼
语言文字运用题的变与不变
天目湖日月潭演绎的佳话
小题精练(四) 语言文字运用
小题精练(三) 语言文字运用
《日月潭》中的“像”
让语言描写摇曳多姿
累积动态分析下的同声传译语言压缩
前后左右
语言文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