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

2016-11-07吕姝臻李侠

文教资料 2016年20期
关键词: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吕姝臻+李侠

摘    要: 合作学习在当今教育中越来越被广泛应用。本文以合作学习的概念为出发点,结合合作学习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存在的欠、假、乱、空等问题,在语文教学中实施掌握技巧、做好准备、科学评价等策略,旨在改善小学语文课堂教学环境,增强学生的课堂主体意识,调动学生学习语文的积极性,从而强化语文课堂教学效果。

关键词: 小学语文    课堂教学    合作学习

随着教育的发展,以讲授法为主要教学方法的传统课堂受到了极大的挑战,合作学习作为新型的教学模式登上了教学舞台并得到了广泛运用。合作学习大大提高了学生上课的积极性,强化了课堂主体意识。此外,合作学习打破了传统教学模式中老师“一言堂”现象,老师更多把课堂交给学生,从这个角度看来,合作学习对老师也提出了新的要求。合作学习作为新的教学模式,尽管得到了广泛的运用,但仍有一些学生甚至老师感到不适应。就目前的小学语文课堂而言,课堂中存在小组合作学习低效、学生合作意识不强、教师只知合作学习之表而不知其里等问题,使小组合作失去了应有的作用和意义。

一、合作学习的概念及其要素

合作学习由美国教育家David Koonts首先提出,在70到80年代取得了一些实质性的效果,成了当代比较实效的教学理论与策略。那么什么是合作学习呢?我国王坦教授提出:“合作学习是以异质学习小组为基本形式,系统利用教学动态因素之间的互动,促进学生的学习,以团体成绩为评价标准,共同达成教学目标的教学活动。”[1]简单说来,便是通过学习者之间的相互配合和相互学习使学生达到互补从而实现双赢的教学策略。在教学中老师通常将2~6个性格各异,成绩不等,能力不同的学生组合在一个小组,与此同时在组内确立一个共同的学习目标。在这个过程中,学生之间会形成一个互补状态,从而对学习更加充满积极性。王鉴教授也对合作学习作出了更加通俗易懂的定义:“一个人学习是个体学习,两个或者两个以上的人共同学习就是合作学习。”[2]综上,我们可以把合作学习简单概括为:在课堂教学中,学生分成异质小组,为了共同的学习任务,通过分工与协作来完成学习任务的一种学习方式。

从以上合作学习的概念中我们不难看出合作学习有五个基本要素:小组共同的学习目标;小组成员明确的分工;小组合作效果呈现;小组自评和互评;老师的指导作用。因此,合作教学对老师是一个挑战,它不仅要求老师在分组之前对学生有大致的了解,从而进行合理的成员分配,而且在课堂上,要求老师给予学生合理的引导,才能使合作学习发挥应有的效用。

二、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存在的问题

(一)欠:合作学习理论欠缺

合作学习的主要形式是“将课堂交给学生”,有的教师因为对合作学习理解不深出现了两种相反的误解:一是一些教师认为,只要积极进行师生互动就是合作学习,出现老师过多参与课堂的现象。小学生的思维是比较开放的,而在小组讨论的时候更是你一言我一语,老师应该发挥他们的创造性,并对他们合理引导才是可行的做法。

二是一些教师主观认为,合作学习就是放手让学生自主探究,忽视了小学生自制力不够强的问题。这样就会出现小学生在讨论中把课堂变得混乱的现象,完全脱离了小组合作学习的目的。例如在我们去重庆涪陵某小学一年级见习的时候,语文老师在学生识字方面采用了合作学习互相讨论的方法,让学生当堂互相检查,然后老师就待在一边,表面上学生积极性很强,但最后学生究竟学习效果如何,无从得知。

(二)假:组织形式流于表面

我们对重庆涪陵某小学的一到三年级语文教师做了关于合作学习运用的问卷调查,除去将合作学习合理运用的少数老师外,大部分教师对合作学习的误用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一方面分组没有按照合作学习的几个要素对学生进行有效分组,单靠成绩,分组条件单一,另一方面是没有有效利用小组合作的形式,只是分组却不设立小组的合作目标,只是“换座位式”的学习。针对这种情况我们对其相应班上的学生成绩也进行了相应的分析发现:合作学习运用得好的班级学生成绩两极化不是很严重,而其他两种情况的班级成绩两极化成绩相当明显。由此可见,在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合理运用可以使学生均衡发展,如果只是流于表面的组织形式,则会导致比较严重的成绩两极分化的现象。

(三)乱:课堂秩序难以控制

小学生的自我控制意识不是很强且对合作学习没有实质性的理解,只知道大家坐到一起学习,以致在课堂中会经常出现这样一种情况:教师一声令下,学生迅速把头凑到一起,开始了热闹而激烈的讨论。表面上看来,学生们讨论很认真,热情很高,回答问题时候也是争先恐后,有的学生甚至离开自己的座位就为了老师可以注意到他。这时候,老师几乎控制不了课堂秩序,形成了杂乱无章的局面。此外,我们在听课时发现:学生在讨论时,同一个小组有很多人在说话,但是没有人对此进行记录总结,到展示结果的时候,几乎没有一个小组有派代表把小组意见统一呈现的意识,只是争先恐后地抢答,可见小组成员之间没有明确分工,合作意识不够强。小学生的活跃度很强,在回答问题时,容易存在打打闹闹交头接耳不实际讨论的情况,在老师看来学生确实是在热烈讨论,可是他们究竟讨论了什么内容,抑或是在持续半节课的讨论中究竟学到了什么,这个我们就不得而知了。

(四)空:优生包办和相对无言

有的时候,名为开展小组讨论,可是实际中却只是成绩好的或性格外向的学生在说,成绩差的或是性格比较内向的学生几乎没有很强的发言欲望,从而出现“优生包办”和“相对无言”的情况。在小组展现讨论成果时,一般只是优生和那些性格外向的站起来回答问题,尽管答案是正确的,可是没有实际发挥合作学习的真正作用,只是空洞的合作学习。从这个意义上说,学生的积极性没有都被调动,小组合作的课堂交流不算是有效进行。久而久之,后进生的积极性就会越来越低,成绩相应不会得到提高。合作学习的目的是把优差生合理结合,使其互相帮助、互相进步,所以从课堂有效性来看,以上两种情况都是不合理的。

三、小学语文课堂教学中合作学习的有效指导策略

(一)掌握合作学习操作技巧

合作学习的有效实施,需要教师拥有完善的理论知识与价值认同,更重要的是教师要掌握精准的操作技能。小学语文教师在具体操作中对教学设计必须有整体把握,如任务、时间、学生的具体情况与实际需求等都是需要我们整体规划的问题,同时借鉴他人的成功经验,可以是同事的,也可以是名师的案例,并提高处理突发问题的能力,以应对课堂教学中随时会出现的各种意料之外的状况,还要进行总结反思,积累教育教学经验。

(二)做好相应的准备工作

首先是合理划分学习小组,教师要遵循“组间同质、组内异质”的原则。根据学生的性别、兴趣爱好、年龄、学习成绩等因素,将2~6人划分一个小组。其次是合理引导小组成员制定一个共同目标和个人目标,使目标明确化,这样有利于强化学生的小组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在某小学的帮助下,我们对一个年级进行了测验,有的班是老师引导设立目标,有的是自己设立,但是老师没有指导,两个月后发现,教师没有引导设立目标的学生提高的成绩不是很明显而且成员集体意识不强,出现两极分化,整个小组总成绩不高。可见,目标明确化是非常有必要的。从小学阶段开始合理引导学生进行合理目标的明确,有利于学生在学习和生活中有一个合理的规划。此外,小组成员“异质”的划分,是小学生个性全面发展的一个有利条件,可以完善小学生的性格,使其互补,增强其集体意识、合作意识和责任意识,充分发挥小学教育的启蒙性作用。

(三)完善自评和互评机制

教师要对学生小组的组内目标进行定期“成果检验”,老师在学生自评和互评的基础上进行点评,进步的进行奖励,没有进步甚至倒退的进行惩罚并从中找出失败原因进行合理调整,科学地进行评价,有效发挥老师的作用。教师通过对学生的表现进行有效的激励,可以提高小学生自主学习的欲望,激发小组集体荣誉观,使他们形成团队精神,从而为学生今后的学习与生活奠定良好的基础。在某小学的帮助下我们对一年级同学进行了这样一个测验:将班级的班干部“活动化”——在班级增加值周干部,每天根据小组成绩的优异进行选拔,每天得奖励分最高的小组是当天的值周生,分别担任值周班长、值周纪律委员等职位。这样,增强了每个小组成员的集体意识,同时增强了他们的责任意识。此外,我们对语文成绩单元测试中进步最大的小组内成员们进行奖励,不仅多加奖励分,而且每个小组同学都送一本童话书,这个方式进行了一个学期,同学们的成绩较上个学期获得了极大的进步和提高。建立科学的评价机制和相应的奖励,有利于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增强同学们的集体意识和责任意识,从而使小学生得到全面发展。

参考文献:

[1]王坦.合作学习——原理与策略[M].山东:学苑出版社,2001.

[2]王鉴.关于合作学习的课堂志研究[J].中小学教育,2004(8):30-36

项目说明:本课题是长江师范学院2015年大学生科研立项项目,项目名称为语文课堂教学中运用合作学习的策略研究,项目类型是哲学社会科学类社会调查报告和学术论文,项目负责人为吕姝臻,指导老师为李侠。

猜你喜欢

合作学习小学语文课堂教学
浅谈语文课堂阅读教学
且行且思,让批注式阅读融入课堂教学
把“三个倡导”融入课堂教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