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艺术意境中生命哲学的静照及其表征

2016-11-07刘艺华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刘艺华

摘   要: 宗白华先生的美学理论研究中,其艺术意境之说占据了较为重要的位置。它以哲学与美学为出发点,以提升内部人格境界为核心思想,承中国传统文化中道气的哲学,以舞与空白为审美表征构建了一个艺术灵境。在这个至高的艺术境界中空灵与充实水乳交融,并于虚实相生宇宙创化的过程中实现与内在心源的合二为一。

关键词:生命哲学;造化;心源;道气;舞;空白

中图分类号:J0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245-03

在宗白华的美学思想中既具有中国古典文化的深厚底蕴,也同时因为其留学德国的经历而具有了西方理论的新体验。在宗白华先生看似悠悠然漫不经心实则富有逻辑体系的散步理论中,阐发了以生命哲学为基础与出发点的美学思想。寻中国传统艺术精神与西方美学观点互融贯通之处,以一个新的视角带来多元的审美体验与感知,并进一步充盈艺术意境的内涵与外延。

宗白华先生汲西方歌德、柏格森等人的哲学思想予以扬弃。彼时他信奉“用歌德的精神来做人”这一原则。宗先生认为歌德的诗歌以一种崇拜珍视生命的态度来审视生命,并将价值与意义贯穿于生命与人生当中。这种对于生命之真与人类存在的热烈追求与倾心投入,带给了我们一种新的人生体验。在这个过程中也是对于人格内部境界的提升与根本价值的至真追求。

而柏格森的生命直觉论也给宗白华先生的美学与哲学思想带来了深远的影响。在宗白华先生《读柏格森“创化论”杂感中》强调了生命意志这一说法,并于观看了罗丹的雕刻之后也发出了“何处不是生命?何处不是活动?何处不是优美的光明”①之深刻感慨,即人类本体存在的意义在于不断地创造当中。个体内在所发出的生命活动这一本能行为外延推广至整个宇宙创化的过程中去,同时宇宙自身不断发展变化的动力也注予个体源源不断的生命动力,彼此相互绵延。宇宙的本体与生命的个体始终贯穿着生生不息且灵气往来的“动”,它具有深刻的体验与丰富的精神内涵。这一点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当中“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的宇宙精神相得益彰。

中国方面,他提出魏晋人士所体现出的不滞于手也不凝于心的精神风骨与西方文艺复兴后所崛起的个人意识有相似之处。二者都是以“个人意识的觉醒”为核心精神,肯定自己的价值与存在。这种超然脱俗之美体现了艺术家高尚的人格与修养,是艺术意境建构中不可缺少的“情”。 另外宗白华先生对于中国古典《周易》进行了深刻地发掘,并总结其生命观的核心思想与特点为生动,以“动”来阐释与揭露宇宙人生之真谛。以至深的情与最深的心源体悟这个有情有色又形相兼备的广博空间,并以生生不息的“动”的精神来创造与感悟艺术灵境。

“借外人的镜子照自己,也颇为有趣。”②宗白华先生融西方生命之动的理论,与中国传统艺术中自强不息的精神进行有机结合,虽殊途但却寻同归之处,注入予人生新的生命感悟与审美体验,进一步提升人格内部境界,这是艺术意境灵动之韵的源头与由来。

一、情与景的结晶品—意境

宗白华先生于《中国艺术意境之诞生》一文中提及:“艺术家以心灵映射万象,他所表现的是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的灵境;这灵境就是构成艺术之所以为艺术的“意境”。”③

要感知艺术与美中炽热舞动的生命节奏,感受大美至美中酣畅淋漓且自由和谐的人生深刻体验,体悟艺术灵境中幽远与灵动,首先要以情与景的结合为基础才能造就灵动的艺术意境。最深的心灵反应着宇宙万象,将形象升华提纯并进行表征,具体化人类最深的心源。在这个过程中,主观生命情调与客观存在意象如水中盐相交相融。

主观情思将客观景物的具体化是艺术意境形成的基本条件。节奏、韵律与和谐都离不开客观景物的承载。它们生生不息地存在着,并为人所感所悟。作为主观情思的象征之物,客观景物中所展现的空间意识是音乐化与节奏化了的宇宙观念。只有全幅辽阔的大自然才能诠释艺术家心源中的灵动之韵,在这个静观寂照的过程中由远而就近,由近而知远,以广博的山水悟道并为介质抒发自我感知情思,这是中国人特有的宇宙观念与审美体验。

于宇宙创化中用心灵的眼睛来感知与映射着万物万象,宗白华先生讲:“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④我们通过美感所受的具体对象来摄取美,要有一定的心理准备。如商贾只看到了矿石的金钱价值,而不去关注矿石璀璨夺目之美的本质特性。艺术意境的创设与建构是客观事物于内在心源中的深化提纯与升华之物。要对具体对象美感的感知有一番入木三分的体验,就要进一步分析其组成要素、形象表征与内外结构。要通过心灵的映照与反射,以自身的经验进行规律与内容的探索并发展不同的情感体验,发现且将其具象为艺术之美,声光色影相形这些客观之物进而内化升华为主观之物。古人谓之“移情”,这个过程不仅仅是一个将物之情移至我心情的简单复制的过程,而是要以改造整体的人格为重要基础,净化、深化且提升自己的内部人格境界。这就要求艺术家内在心源的真实见解与触物以起情的抒发之物相融。自己心灵中没有美也就看不到所谓的美,凝神观照中,心源所孕养了丰富的精神涵养。艺术与哲学统一浑然而成至高至纯的境界,并于最充沛丰富、自由和谐的心源深处中得以诠释与展现。以宇宙之本体与生命之节奏为根本,求返于内心深处,艺术家的个性心理与人格魅力都含于画面的艺术意境之中,隐于笔墨纵横、离披点散的皴擦意趣当中,远超尘俗与具体事物的存在,生命自身的情调驰骋于自然景象中,水乳交融,成就了一个天高任鸟飞,海阔凭鱼跃的幽远灵境。这是一个眼中之竹、胸中之竹、手中之竹的过程。一水护田将绿绕,两山排闼送青来,由外至内,反射于至深的心源中。情具象为内心中的景,景又进一步深化了情,情景交融中物我

二、反身而诚

情与景相融浸染的这个过程中,情变成了更深的景,景变成了至深的情,情具象而为景,景又深化了情,彼此互为基础并进行深化与升华,情景交融中开辟了一个新的境界,即宗白华先生所谓的艺术意境。

三、道、舞、空白—艺术意境创构框架与审美传达

意境承道与气的哲学精神为基本脉络与根基,可谓艺术意境的核心灵魂。舞则是艺术意境达成的最为灵动的样态与表征,而空白则是艺术意境得以展现的舞台与传达方式。艺术家借笔墨抒胸中之逸,用灵动简洁的笔墨表达自己内部人格境界,这并非是一种机械的描摹。宗白华先生提出,“艺术意境不是一个单层的平面的自然的再现,而是一个境界层深的创构。”⑤意境中的每一条线条,每一块色彩,每一处形象都溶入了道气的精髓、舞的理想与空白的跃动,才得以传达出宇宙本体与生命个体中最本质、最微妙又难以摹写的灵气往来的动与生气,缔造了一个物质精神化的艺术意境。

(一)艺术意境之核心灵魂——道与气

宗白华先生引证庖丁解牛为例阐述了艺术意境中道与气的审美传达,他提出“‘道的生命和‘艺的生命,游刃于虚,莫不中音……这生生的节奏是中国艺术境界的最后源泉。”⑥这就是道作为创造所产生的精神层面的享受,从而实现了对普通之技与艺的超越,以及对单纯的以实用为目的的超越,上升至一种审美的体验,已然超越了人类的功利需求。在这个过程中,以自由且审美的愉悦体验对普通的技艺进行扬弃糟粕与传承升华。庄子的坐忘心斋,老子的涤除心鉴,宗炳的澄怀味道都是摆脱了对实用功利的基本需求,于草长莺飞、云聚云散、花开花落、鱼跃鸟飞这些有限的现象中,以虚静空灵、游目骋怀的心境获得审美之愉悦体验。出发点与落脚点均为万物万象之中道与气的精神,有限事物中发掘无限之真理,无限自然中体悟象外象与境外情,无限中又回归自然,达情至理,将道与气的精神升华至“见山依旧山,水依旧水”的至高境界。

道是有限的存在,它有界限也有差异,同时道也是无限的存在,它天马行空毫无规定限制与束缚。宇宙本体与生命个体的基础渊源与形式皆著“道”这一字,而道与气更是息息相关。《管子》四篇中提出道即是气的观点,道气合一,气道乃生。道与气都没有固定的存在形式,流动而不已,可以以各种具体的形象存在,产生一种绝对的美。在宗白华先生的意境三层次说中,活跃生命的传达这一层次进一步阐述了“气”是生命本体的节奏与力度,宇宙的本体与生命的个体于其美学思想体系中可谓重中之重。他着重强调了灵动之气对意境的重要影响,气的存在致使生命充盈、万物皆有智慧、万物皆有思想。艺术意境的生命之基就是气,不论是艺术家的创作还是观赏者的欣赏都离不开生生不息运动着的气,古人将气韵生动摆在第一位即可看出对其重视程度。它既包括了动静与主客,也是宇宙本体与生命个体存在的一个大环境与大背景,是天、地、人、精神与万象万物的本源,也是艺术意境的基础存在。着眼于宇宙间的万象之上,落脚于有限的人生轨迹与无限的历史长河当中,造化于山川自然中,要求艺术家不仅仅局限于这一两处对象与景物而抒发感官情怀,而是要放眼于广阔无垠的空间中,胸怀广博的宇宙意识与悠长的千古文明,以期在艺术作品中展现出具有灵动、生命与气韵的艺术意境。借象外之象窥见整个大环境,整个宇宙与人生,将个人的感官体验与人生经验升华提纯至含义深刻的审美态度与审美体验。山川草木、鸢飞鱼跃具是无尽的气韵生动。这都是通过自然之道的显现,从而实现了审美观照。

(二)艺术意境的展现舞台——空白

天地似一个充满了虚与空的风箱,既充满了气也充盈着无限的空,空才得以纳万境。但这空并非字面意义上的空,有空白处才有万物的流动与生命灵气的往来。空中蕴含着不见、不闻、不得的道。宗白华先生认为“中国绘画最重空白处。”与西洋画中满满当当的背景不同,中国绘画强调与重视的是笔墨未到而灵气往来,无限的深意与浓厚的情意都寓于山山水水、树石花鸟当中。空白是中国艺术意境的深刻内在本质,是古人对宇宙人生独特审美体验的产发形式。与西方虽工亦匠的透视与写实大为不同,中国人注重用虚空突出其特有的宇宙时空意识与崇尚虚灵的审美价值观。宗白华先生就以建筑为例进行了说明,他认为埃及金字塔和众多神庙建筑予人压迫感的团块造型不同,中国人讲求的是疏通,打破整个团块并与外界相通相连,有隔也要有通,有虚也要有实。

如马远与夏圭作画时就只画一个角而得名“马一角”与“夏半边”。剩下的空白之处并不去填实充盈,让空白处更显意味,是天,是海,是融艺术家个人心性的艺术灵境,但并不让人感觉到空,反而更让人有种恰是如此的绝妙之感。中国的书法家也讲究布白,秉承计白以当黑,大白就是黑的原则,豪迈酣畅中运墨而具五色。境生于象外,这空白就显得尤为重要,艺术家将自己的意志精神、理想抱负、思想情感都贯穿于其中,溶于物象之内,以万象之“动”体现虚空中灵气往来的气与道,不滞于单一外在形相的精研彩绘,而是提神太虚,坐观静照中得万景天全,于一方有限的空间中展现时间的流动,有尽溶于无穷之中。俯瞰画面,缔造出一个虚虚实实的艺术意境。虚中蕴实,实中藏虚,没有虚空也就没有气韵生动的诠释与展现。空白是万物之根本,于这看似“空”中厚积着生生不已的创造力,它给舞的精神理想提供了一个得以展示奔腾跳跃的空间。比如八大山人在空白的纸上画了一条鱼,别无一物,但就是让人感觉背景中满满当当的全是水,鱼儿在水中游,灵动俏皮,意境跃然纸上。

中国的绘画不似西方绘画技法中以光影晕染来塑造物体之形,建筑雕塑中严谨的透视也不能完全展现其内在神韵,画面中极简又静寂的笔墨,超基本与外在之象而生象外象,再生境外之境,继而传神达理,心物交融,一沟一壑就是万水千山。形与神不分伯仲的艺术意境,是一种舞动的空间。极简中含深刻丰富之体验,翩若惊鸿中蕴浓郁之情感。在这个艺术意境中我们虽身不动但早已梦绕山川,达至于高缈神逸之境。

(三)艺术意境之审美表征样态——舞

宗白华先生提出“尤其是“舞,这最高度的韵律、节奏、秩序、理性,同时是最高度的生命、旋动、力、热情,它不仅是一切艺术表现的究竟状态,且是宇宙创化过程的象征。”他认为中国绘画与艺术要达到至高至纯的境界,要以“舞”为建构基石。⑦

中国的书法、绘画、雕塑与建筑等艺术形式的样态都是趋向于舞的,于空白处洋溢着生命的节奏,生生不息。画家解衣般礴,面对空白的纸张酣畅淋漓地表现着舞的空间,书法家用飞舞灵动的线条与笔触书写着宇宙的诗境。舞是外在造化与内部心灵的融合,是生命节奏与心灵顿悟的合二为一。纵观中国传统艺术,现存汉代的绘画与雕塑都呈现一种飞舞的样态与状态,这彰显了汉民族生生不息前进的动力与活力。敦煌的壁画、色彩、线条与形象无一不充满着勃勃生气。人物线条衣袂飞扬,好似清风迎面而来,整体予人以飞动飘逸之感。人物全部都在飞腾的舞姿当中,画面的背景中并没有云彩的衬托,本身也没有像西方天使翅膀类的辅助工具。完全是画像的本体于空中飞舞,各种乐器亦是如此。艺术于舞动飞旋的灵动意境中表现着宇宙创化的过程,象征着中国人代代传承且生生不息的生命节奏精神与宇宙意识。宗白华先生提及唐代大书法家张旭见公孙大娘舞剑而悟笔法,大画家吴道子请裴将军舞剑来助力于自己的创作,王羲之的书法,庄子的姑射神人都有异曲同工之妙。纵李白“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的豪情酣畅,杜甫“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的严肃整饬,王维“深林人不知,明月来相照”的空远静灵,都是承宗白华先生所强调的空白中舞动的活跃心灵而来。

以流畅的舞姿体现这生命节奏之美,是道、舞、空白宇宙创化的过程。如宗白华先生所述,艺术意境正是艺术家最深的心源与造化接触之后的得到的领悟与振动。把握宇宙中最为根本的东西,有形与无形,虚实相结合的象罔构成意境之源头,与艺术家内心的真实感受相结合,虚虚实实,化景为情,以自己的体会与经验融入到艺术作品的表现当中。艺术家表现的正是心源内化之后真正的自然山川,无处不生气,无处不灵动,无处不是境界之外的宇宙人生与艺术意境。

三、总结

李泽厚曾于《美学散步》的序言中评宗白华先生是“抒情的、艺术的、中国古典的,并且他是一位诗人。”他认为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深受中国古典文化的影响与熏陶,这于宗先生的艺术意境学说中可见一斑。宗先生提出的艺术意境既有屈原九死而不悔的一往情深,也有庄子姑射神人般的超旷虚灵。这都突显了宗白华先生立足于中国传统艺术精神来阐发的美学与哲学思想。其中传承的生命节奏则与西方生命哲学有异曲同工之处,无疑西方美学思想对他的美学思想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有学者认为宗白华先生的美学思想是中西方相交相融的混合产物,“反映了中国近代以来寻中西美学融合的趋势。”这些观点都略有偏颇,宗白华先生不仅仅是站在中西方文化的交叉口处,将二者进行了简单的融合,而是一个深化提炼并加以升华的过程。其美学思想既具中国传统文化与艺术的特点和精神,也有西方美学与哲学思想的精髓之处。

综前人之所长,自出新意以创新派,宗白华先生美学思想中的艺术意境之说与前人相比,则加入了一些哲学思想,用哲学的方法来对美学问题进行思考与感悟,这是艺术与哲学统一混融的境界体现,且打破了中西二元对立的模式构建了集二者精髓的美学理论体系。其体系以哲学观、人生观的角度为出发点,以生命哲学实现了对艺术意境的观照与体验,其中道气为核心灵魂,空白为展现舞台,舞为审美表征样态,这都是艺术意境框架建构的充盈之物。而重中之重则在于意境的悟得从而提升内部人格境界。以期实现内在心源提升与宇宙创化发展的合二为一。

注释:

①③④⑤⑥⑦宗白华.美学散步[M].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1981:265,

70,74,78,79.

②宗白华.宗白华全集[M].合肥:合肥人民出版社,1994:3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