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更好地促进文艺下乡工作的建议

2016-11-07秦海群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建议工作

秦海群

摘   要: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重视下,在文化部、新闻出版广电总局等部门的不懈努力下,我国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取得明显成效,初步建成覆盖城乡的公共文化设施网络,公益性文化单位的活力明显增强,基层公共文化服务资源总量增加,现代传播体系和互联网文化建设不断加强,对老少边穷地区和特殊群体的公共文化服务水平有所提升,对弘扬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促进文化事业繁荣发展、保障和改善文化民生发挥了重要作用。

关键词:文艺下乡;工作;建议

中图分类号:G249.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180-02

进一步深化改革、发挥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在建设全面小康社会和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中的作用,任重而道远。其中“三下乡”工作是新农村建设的一个重要载体,“文化下乡”是“三下乡”活动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为繁荣我国农村文化建设和促进农村文化发展,作出了极其重要的贡献。而文艺下乡因其特殊的表演系、娱乐性、生动性,成为老百姓更喜闻乐见的形式,又在文化下乡工作中占有不可低估的地位。

一、文艺下乡的作用和意义

(一)满足农民精神文化需求,摆脱低俗活动,促进社会稳定和谐

改革开放30年来,新农村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农民的物质生活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尽管人们的物质生活一天比一天好,可富裕起来的农民在精神生活上还比较匮乏。由于文化生活无法满足人们的精神需求,就出现了与当前社会文明不和谐的现象,打“麻将”、斗“地主”、封建迷信等不良行为乘虚而入,也容易产生一些低俗、甚至违法乱纪的举动,社会治安也会更复杂。

文艺下乡是有助于丰富农民的业余生活,给农民带去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营造了积极向上的文化氛围有利于促进社会的稳定和谐。

(二)有利于加强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

新农村建设的目标与要求是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其中乡风文明是新农村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文艺下乡丰富了农村精神文化生活、倡导健康生活方式,提高农民的文化素养,促进了乡风文明,有利于新农村建设。

二、文艺下乡的现状

1.通过对浙江、湖北两省多地的调研、座谈、实地走访得知,农村观众对文艺下乡的需求还是很大的,但是文艺下乡活动还是相对较少,无论数量还是质量上还是满足不了需求,文艺下乡目前在供求关系上还是供不应求的状况,

2.文艺下乡是社会公共服务的范畴,属于公共文化服务,是公益性事业,需要政府部门的大力扶持。而各地的政策是不一样的,通过调研湖北、浙江两地就得知,浙江的政策比湖北更好,更足,这与浙江的经济更发达、人文素养较高有关。

3.文艺下乡目前的主要形式是政府购买社会团体的服务来实现送戏下乡,政府部门的购买力、财力、投入不一样,服务的数量和质量也不一样,经济越发达地区,文艺下乡的工作开展得越好,成果也就更大。就湖北、浙江两地来说,浙江财政和村集体经济比湖北要好,文艺下乡工作的投入和扶持也更大,工作也更容易开展,成绩也越大。

4.从调研情况看,文艺下乡工作在逐步向前推进,但是还存在一些问题,比如下乡的次数不够,没有真正沉到基层挖掘文艺工作,没有深入农村进行文艺创作,没有在农村营造出更好的文艺氛围等等。

三、目前文艺下乡存在的问题

(一)政策扶持不够的问题。

需要相关部门出台更加优惠、更加有力度的优惠扶持政策。通过对比就发现,浙江的政策比湖北要好,湖北应该在政策上加大倾斜力度。

(二)缺乏经费保障的问题。

有的地方政策足了,但是地方财政吃紧,不能保证经费投入。文艺下乡主要是政府买单农民得实惠的方针,地方经济相对困难,扶持政策不能到位的情况比较普遍

(三)政府部门、乡镇、村委会对文艺下乡的重视不够等问题。

政府部门一般更加注重政府实绩和项目建设,更加追求GDP和经济的增长,相比之下,文化建设容易被忽略,特别是在基层,特别是经济不发达地区,财政本来就紧张,一般文化事业支出只有很少一部分,有时候还要被挪作基本建设任务、其他重要工作开支和干部职工的工资,要加大对文化事业的投入比较困难。

(四)硬件条件差,设施差的问题。

比如演出场地缺乏、演出设备不能保障的问题(经调研,由于各个院团常年在基层演出,流动舞台车使用频繁,路况不好,对车损害很大,经常出现的液压问题、漏水问题,有的还存在安全隐患。全省流动舞台车配发至今,平均行驶超过10万公里,大多行驶20余万公里,行驶最多的高达38万公里,车况和里程已届更换周期,原有功能也已经不能满足现在送戏下乡演出的需要。比如,老河口市豫剧团流动舞

台车从配发至今,行驶38万公里,经常出现舞台和车顶打不开的问题,已大修多次;随州曾都区花鼓戏剧团流动舞台车已行驶28万公里,常出现液压失灵、离合片制动安全系数低、严重漏雨等问题,影响了院团下乡演出;红安县楚剧团流动舞台车台板损坏严重,有时晚上演出液压系统出现故障,只好就地停放,第二天请人修好后再开回剧团,增加了剧团演出成本;襄阳市花鼓戏剧团、英山县黄梅戏剧团、孝昌县楚剧团等一些剧团流动舞台车漏水问题严重,常年演常年漏常年修。同时,院团在开展下乡惠民演出中,很多时候是在社区、广场、农村、田间地头演出,条件非常有限,演员没有化妆、换装的地方,灯光、音响等演出设备操作也没有专门的空间,常常影响演出效果。)

(五)文艺下乡在表演形式、内容上存在的问题。

文艺下乡存在模式化现象,将文艺下乡等同于文艺演出;演出形式单一、水平不高,未能凸显具有时代感的教育内容、未能充分传递正能量;活动缺乏创新。很多活动就是搭个台,唱个戏,走走过场,完成任务,实际效果不好;没有贴近农村去创作节目,缺乏真正适合农民朋友,农民喜闻乐见、易于接受的好作品;演员与农民观众没有实现互动,民间艺人没有登上舞台,演员也没有走进农民,缺乏表演上、节目上的沟通交流与协作;文艺下乡集中在节假日,没有做到常下乡。

四、采取措施

(一) 落实文艺下乡各项政策,确保政策上的支持

十七大提出文化大繁荣大发展,十七届六中全会提出加强思想道德建设,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深化文化体制改革。中央、省里出台了一系列文化经济政策。由于基层特别是贫困山区县经济欠发达基础弱底子薄,文化经济政策落实困难,恳求省里象发展教育、卫生事来那样,落实文化经济政策。

制定和完善文化援助政策,进一步落实企事业单位赞助、捐助文化事业的税前扣除等政策,吸引社会资金以多种方式参与公共文化建设,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与社会投入相结合的多渠道、多元化的公益性文化建设投入机制。

(二)建立健全有效机制,为文艺下乡提供制度保障

1.要建立演出单位目标责任制,签订目标责任书,纳入年终考核,不断适应、调整和完善送戏下乡的服务质量和水平,确保将送戏下乡的质量和落到实处。

2.建立农村文化建设长效激励机制。逐步加大对农村业余文化队伍实行“以奖代补”的形式予以支持,把农村文化队伍建设、农村群众文艺活动等作为乡镇综合文化站年度考核的重头戏,与干部职工工作业绩和工资挂钩。

3.建立健全激励文艺下乡创新的机制,形成文艺下乡艺术创作、创新、创造的良好氛围,营造文艺下乡繁荣发展的社会环境。

(三)加强文艺下乡相关人才队伍建设,为文艺下乡提供人才支撑

1.加强专业文艺工作者队伍建设。

要培养出一支专业水平高、服务能力强、奉献意识强的专业演出人才队伍,注重人才队伍建设,加强培训,增强专业艺术人才队伍的数量和质量。

2.注重培养农村业余文艺骨干。

对规模较大、演出较多、较有影响的文艺队伍,实行登记录入制度,及时跟踪了解其活动情况,积极向财政争取资金扶持奖励,激起他们开展文化活动的热情。对分散、零星的文艺队伍,抽调剧团、文化馆业务骨干对它们进行分类辅导,着力提高演出质量。建议采取“接上来,送下去”相结合、集中轮训和分散学习相结合的方式,在农闲或节假日举办中短期文艺培训班,培训农村文艺骨干,提高他们的业务能力。

3.重视文艺下乡志愿者队伍建设。

一是加强宣传和表彰,大力弘扬志愿者文化,如定期表彰服务时长多、质量高、评价高的优秀志愿者。促使文化志愿者从少到多、从响应到自觉、从应急到常态的转变。

二是有计划地在文艺工作者、白领、大学生中组织一大批文艺下乡的热心人、领头人,发展一大批公共文化志愿者。

基层人才短缺,成为文化事业发展的桎梏,靠地方政府力量有限,建议省、市出台人才培养政策、免费为基层培训文化人才。

(四)提高重视,加强政府部门的投入和扶持力度

必须加大投入。群众文化工作是公益文化事业,政府必须加大投入,不应该简单推向市场。政府部门必须增强重视。把发展农村先进文化纳入各级党委政府的工作日程,纳入对各乡镇主要领导的任期目标责任与年度考核。

1.创建一批文艺下乡的试点区和单位。

培育和打造一批具有地方特色、反映时代特点、深受农民喜爱的文艺精品。积极扶持各类民营剧团(机构和组织)的文艺下乡创作和演出,加大对文艺下乡重点单位和项目的扶持。

 2.加强对村级经济的扶助力度,使基层组织在文化建设中发挥支柱作用。

在我国六级行政架构中,中央、省、地市、区县对公共文化服务极为重视,但其政策执行层面的街道镇、社区村的主体作用发挥不足。没有村的参与,公共服务很难落实。特别是村有可支配财力的条件下,能够有效地弥补政府提供公共文化服务的不足。建议中共中央将加强对农村村级集体经济的支持政策作为新农村建设的首要问题。

2015年1月14日,中共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印发《关于加快构建现代公共文化服务体系的意见》,强调要加大财税支持力度,建立健全公共文化服务财政保障机制,提升公共文化设施建设、管理和服务水平。建议:

一是请省财政对惠民效果好的项目继续给予支持,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内容,安排专项资金,分期分批实施流动舞台车更新换代工程,配套实施演出交通车配发工程,为全省专业艺术院团更新流动舞台车,并配发带有演出设备操作、化妆、换装等后台功能的演出交通车,以便院

团能更好地组织开展送戏下乡文化惠民演出活动,为丰富人民群众精神文化生活做出新的贡献。

二是请各地财政加大对公共文化服务扶持力度,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演出补贴制度,对院团开展公益性演出活动进行经费补贴,同时,配套安排流动舞台车和演出交通车车辆保养、维护经费,支持院团开展送戏下乡和公益性演出活动。

3.加大文化投入一是以政府投入为主,建立和完善公益性文化事业国家投入机制,充分发挥公共财政的支撑作用,加大投入,改进和完善投入方式,调整和优化投入结构,提高资金使用效益,各级财政对公共文化的投入增长幅度不低于同期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幅度。

4.县级公共文化基础薄弱亟需支持,建议省、市出台项目政策,加强基层公共文化基础建设。设施场地建设:首先应重视已有场地的开放和利用,而不是不问条件地盲目大建。新建场地和设施应向经济困难地区倾斜,力争既满足现实需求又具有前瞻性,避免新的公共资源浪费和“失效”。

5.建议省、市文化单位和基层文化单位建立对口帮扶关系,支持基层文化单位。

6.加大农村业余文艺团体的扶持力度。一些地区财政财力不足,每年在尽最大努力扶持,但力度有限。建议将业余文艺团体的扶持借鉴类似农业补贴的方式,给予相应补助。

(五)与时俱进,改进和创新文艺下乡表演形式、节目内容

以传播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首要标准,要建立“自下

而上”的需求反馈机制鼓励创作符合基层群众的文化需求,同时与地方特色紧密结合的文艺作品;免费或优惠地提供给人民群众。要创新文艺下乡的形式,丰富文艺下乡的内容。文艺下乡不是简单的搭个台唱个戏。

1.创造出农民更喜爱、更能接受的作品。节目内容要“土”,要更加接地气,老百姓要看得懂、听得懂。阳春白雪虽然高雅,但老百姓觉得好看好听却不懂其中的艺术意境无法共鸣,不能产生近距离的亲切感,不能走进百姓生活。要走进农民中去,走进基层汲取乡土元素,进行再创作,要充分结合当地特色,把农民更喜爱、更能接受的作品展现给他们。

2.要充分调动农民自办文化的积极性,更加注重与农民

的互动,要让民间艺人也有登台表演的机会,要使农民从观

众向演员转变。要通过文艺下乡,充分调动民间艺人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地方民俗活动搞起来,要调动农民发展民间剧团、文化户、文化大院、个体电影放映队、个人图书室等文艺形式的积极性,要通过积极引导、资金补助、免费培训、表彰奖励等方式,促进农民自办文化的快速发展,采取“送”与“建”相结合的办法,积极培育农村本地曲艺人才,把文化艺术的苗子植入到广阔的农村土地中去。

四、结语

文艺下乡要常态化,文化部门应组织各种学生艺术团体、老年艺术团体、社会艺术团体经常下乡开展活动,做到常下乡。通过走近群众,增进艺术家与群众的联系,采取慰问演出、艺术采风、体验生活、结对帮扶等措施,把群众的需求作为“第一选择”,既“送文化”又“种文化”, 把文化的“种子”“种”入乡村大地,扎根基层,为有文化特长、有文艺爱好的百姓提供展示自我的平台,培养百姓自己的文化队伍,带动更多的群众参与,让文化的种子在群众心中生根发芽,使基层群众从艺术的旁观者变为参与者,基层群众既是观众,又是演员,既是文艺作品的受众者,又是文艺作品的生产者,因而充分调动全民参与文化建设的积极性。牢固树立文艺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努力打造百姓身边的文化阵地。

猜你喜欢

建议工作
我建议,你也想我一下
过剩的建议
不工作,爽飞了?
关于不做“低头族”的建议
三代人的建议
选工作
厌烦工作了该如何自救
工作的喜与悲
FOO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