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敬安诗的圆融境界

2016-11-07王群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关键词:圆融理事境界

王群

摘   要:“八指头陀”释敬安不仅精研佛理,深契禅机,而且擅长诗文,吟述不辍,为后人留下了大量的诗文。他的诗,或表达真挚的爱国思想,或抒发深沉的忧民情怀,或阐发精妙的禅机佛理。他的诗,或冷寂、或淡雅、或悲怆、或清新自然,无不散发出独特的艺术魅力。前人对敬安诗文展示出的爱国忧民思想有较多研究,本文从佛教哲学的圆融思想出发,试图探讨敬安诗的圆融艺术风格。

关键词:敬安;圆融

中图分类号: I207.2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140-02

一代诗僧释敬安一生创作艰辛,诗作宏富。由于诗人生活的历史时期动荡不安,诗人的经历曲折,生活丰富,佛、老、儒、墨思想并蓄。他的诗内容丰富,有描述民间疾苦、有反映列强欺辱、有阐禅释经、有友人唱和。他的诗风格多样,有“荒戍落寒叶,边笳飞远声”的深沉凝重,有“幽花然夕照,细雨淡疏林”的自然高淡。他的诗作,在不同的时期又体现出不同的特点,早期豪放,晚期深沉;早期自然,晚期悲壮。尽管他的诗作体现出变化、复杂的特点,但作为佛教徒,他的诗作无不体现出鲜明佛教的色彩,那就是——圆融之境。

一、圆融之境

“境界”一词有多重含义,而在文学作品中,以王国维的《人间词话》阐释的最为透彻。境界是区分作品高下的标准,“词以境界为最上,有境界则自成高格,自有名句。”“言气质、言格律、言神韵,不如言境界。有境界,本也。气质、格律、神韵,末也。有境界而三者随之矣。”①境界的种类有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境界不仅是景物描写,更重要是感情描写,“境非独谓景物也。感情亦人心中之境界。”②关于境界的构建,有写境和造境之分。境界有大小之分,但不能因为境界的大小判断作品的优劣。可以说,境界是作品的灵魂和生命,文艺作品尤其是诗词作品的关键在于描写或构造境界,通过境界的构建将作者与读者联系在一起。

圆融思想,是天台、华严、禅宗等诸宗思想的重要内容。圆融思想使佛教具备了鲜明的中国特色,因此有学者提出,“中国佛教的整个方向是向圆融之路而趋”③。《辞源》解释: “圆融, 佛教语。破除偏执, 圆满融通。”圆, 《说文》释为“圜全也”, 圜则“天体也”, 是则“圆”字之义,是像天一样完全。“融”字早见于《左传》等,《辞源》解释有明亮、溶化、流通长远、和谐等义。圆与融组合在一起, 字面含义基本为圆满融通, 有整体无亏、无滞碍、不偏执、消融一切矛盾、和谐和解的意思。在佛学中, 圆融更有其特定的深刻意蕴。《佛光大词典》解释说:圆融, 谓圆满融通, 无所障碍。即各事各物皆能保持其原有立场, 圆满无缺, 而又为完整一体, 且能交互融摄, 毫无矛盾、冲突。《楞严经》卷四云:如来观地水火风本性圆融, 周遍法界,湛然常住。所以,圆融的意义是圆满融通、互相涵摄、完整一体。

中国佛教的圆融思想在天台、华严、禅宗体现的最为突出而又各具特点。天台宗的基本思想都集中体现在智顗大师的煌煌巨著《妙法莲华经玄义》,《法华玄义》完整地体现了天台宗圆融哲学的体系。天台宗直显诸法的实相,以空、假、中三种禅观之法,达空、假、中圆融不二之实,使人证入一体不二的实相。智者大师云:“一实谛者,则无有二。无有二故,名一实谛。又,一实谛,名无虚伪。又,一实谛,无有颠倒。又,一实谛,非魔所说。又,一实谛名,常乐我净。常乐我净,无空假中之异。异则为二,二故非一实谛。一实谛,即空即假即中,无异无二,故名一实谛。若有三异,则为虚伪。虚伪之法,不名一实谛。无三异故,即一实谛。若异,即是颠倒未破,非一实谛。无三异故,无颠倒。无颠倒故,名一实谛。异者不名一乘,三法不异,具足圆满,名为一乘,是乘高广众宝庄挍,故名一实谛。”又说:“一实谛者,即是实相。实相者,即经之正体也。如是实相,即空假中。即空故,破一切凡夫爱论,破一切外道见论。即假故,破三藏四门小实,破三人共见小实。即中故,破次第偏实,无复诸颠倒小偏等。”④天台宗所建立的空、假、中三谛,亦即天台宗的三种禅观方法,直显佛之知见,只显万法圆融,原本一性,犹如大海,万千沤相,无非一水,一水之外,无有一沤,故曰法法尘尘,性相一如,所谓“一切世间,治生产业,皆与实相,不相违背,一色一香,无非中道。”⑤既然中道之性体,能为生相主,那么,体之与相,何有隔离?犹如波之与水,何有二致?故中道之体,与空假二相,不相超隔。所谓空即假即中,所谓之三谛圆融。如是三谛,相融互具,融通无碍,无所隔离。

华严宗的基本经律是《华严经》,华严宗思想的核心是“一真法界”,由一真法界而分四种法界:“统唯一真法界,谓总该万有,即是一心。然心融万有,便成四种法界:一、事法界。界是分义,一一差别,有分齐故。二、理法界。界是性义,无量事法同一性故。三、理事无碍法界,具性分义,性分无碍故。四、事事无碍法界,一切分齐事法,一一如性融通,重重无尽故。”⑥其中的理事无碍法界,真如能生万法,万法即是真如,理体事相不二,理事圆融一体,动用静默通达,理体即是事用,事用恰是理体。其事事无碍法界,诸法互摄,重重无尽,法法无碍,一多相即,大小互容,举一全收。可见,华严思想主张事理相融,法法无碍。

中国禅宗不依经教,不立文字,然而也不离文字,禅宗诸师为方便开示,也常假借文字,所引经文甚广。其基本精神是要除妄显真,回归自性本然。六祖惠能说:“本性是佛,离性无别佛。何名摩诃?摩诃是大。心量广大,犹如虚空,无有边畔,亦无方圆大小,亦非青黄赤白,亦无上下长短,亦无嗔无喜,无是无非,无善无恶,无有头尾,诸佛剎土,尽同虚空。世人妙性本空,无有一法可得,自性真空,亦复如是。善知识,莫闻吾说空便即着空。第一莫着空,若空心静坐,即着无记空。善知识,世界虚空,能含万物色像,日月星宿,山河大地,泉源溪涧,草木丛林,恶人善人,恶法善法,天堂地狱,一切大海,须弥诸山,总在空中。世人性空,亦复如是。”⑦禅宗的圆融思想,一是心佛圆融。主张自心即佛,修行成佛的过程即是认识自心本然的过程。其二,僧俗圆融。中国佛教经历了从“不敬王者”到“礼拜君亲”,从“乞食分卫”到“农禅并重”的发展过程的结果,就是禅宗的出现,禅宗的产生过程实质是僧俗圆融的过程。

结合中国佛教哲学的圆融思想,文学作品的圆融境界应该具备这样的特点:(1)文学作品通常是为读者构建一定的时间、空间模型,让读者进入了作者创作的时空,为建立作者与读者的联系打下基础。优秀的作品应该在时间上、空间上、时空上都创造出圆满、融摄的境界。这种境界不孤立时间与空间,时间不是单纯的点和线,空间不只是单纯的二维画面,二是将时间与空间融合成完整、联系、鲜活的立体场面;(2)文学作品通过境界的创造描写体现作者的思想和情感,优秀的作品应该体现出事与理、情与景的圆融。作品不再片面地述事或者说理,不能机械地写景或抒情,而是将理寓事中,情景交融;(3)文学做品的境界创造的进路,应该由有我之境到无我之境,再到物我圆融之境。因为,有我之境和物我之境的特点是重景或重我,从而物我两分,只有物我圆融才能做到物我合一,物我两忘;(4)作品的圆融境界最终要达到时间与空间、事与理、情与景、物与我、乃至作品与现实的万法圆融之境。

二、敬安诗的圆融境界

敬安的诗作,无论从数量上、内容上、艺术成就上都不输与贾岛孟郊等历代诗僧,敬安诗作内容广泛,题材多样,然而其诗作的最大艺术成就,是他诗作的圆融美。

在所有现象中,最具代表性的是时间与空间。敬安诗的时间圆融境,表现为过现未三际交融:“溪声毕竟无今古。”⑧通过溪声的描写,过去现在未来的对峙得到了消除。在时间上,敬安诗还体现出一念万年的意蕴:“谁能一弹指,了悟去来今?”将去来今涵摄到弹指间,蕴含着时间圆融的至妙境。

敬安诗还体现了空间圆融的体验。“一轮孤月上烟寰,照见千岩万壑间。遥想双池风景好,水中鱼戏镜中山。”(《和天童献公见寄原韵四首》)大到孤月、岩壑,小到游鱼、空镜,被涵括在一起,尤其是末句,鱼和山两个完全不同的空间概念由水一并容纳。“落日千帆影,微霜万木秋。”(《登黄鹤楼》)由落日见帆影、由微霜见黄叶,“海横杖底白,天入袖中苍。”(《山居漫兴》)中的杖与海、袖与天,“水清鱼嚼月,天静鸟眠云。”(《访育王心长老作》)中的鱼嚼月、鸟眠云,“芦飞两岸白,霜打一林黄。”中的芦花与两岸、微霜与黄林都体现了毛端纳世界、大小相如故的空间圆融境。

敬安诗不但表现了时间长短的圆融、空间大小的圆融,还表达了“无边刹境,自他不隔于毫端;十世古今,始终不移于当念”⑨的时空一如境。把宇宙当作由时间加上三维空间的四度时空连续区,是现代相对论宇宙观的基础。要客观地了解宇宙,时空二者便不可分开。一切时间的量度,其实是空间的量度。时间因事物之存变而引起,离开某物之存在来想像时间不合于真相。唯有时空一体时,一切法的真相才显现出来。“秋老山容瘦,天寒木叶深。”(《暮秋偕诸子登衡阳紫云峰》)“木落山寒早,秋意菊先知。”(《山居秋兴》)时间维度的深秋和空间维度的山容、木叶、菊花溶为一体,时间的连续性被切换空间的当下感。“山尤青似昔,发已白于前。”(《怀秦鹿笙先生》)“野花寒更发,庭树叶先秋。暮霭四山合,西风两鬓愁。”(《游麓山寺》)两首诗都体现了对时间流逝的描述,而作者将时间概念的秋季空间化成了青山、白发、秋风。时间之河奔流不息,令人焦虑,通过空间的描写,将时间空间化,对时间流逝的忧虑最终消融于对自然、对空间的纯粹经验中。通过对时间现境化的充分体证,小我融入“大我”,融入宇宙生命本身,个体生命和宇宙生命成为一体,一朝风月涵摄了万古长空,电光石火包容着亘古旷劫,对时间的焦虑遂得以克服。时间的一维结构与空间的三维结构相融合,从而形成立体、丰满的多维结构,对生命的体验不再停留在匆忙的时间流里,而是被定格为一个个独立存在又彼此连续的丰富的时空圆融境,生命变成了长度、宽度、厚度的统一体和多元的立体。

敬安诗的圆融境还表现在理事圆融。“理事圆融”即“理事无碍”,指“理事无碍观”、“理事无碍法界”所彰显的理事圆融互摄而又各住自位,二而不二、不二而二的微妙境界。“一性圆通一切性,一法遍含一切法。一月普现一切水,一切水月一月摄。”⑩宇宙本体的理,遍布一切事相,犹如海水周遍于波浪全体。“长老不须重说偈,梅花犹在鼻头香。”(《过天竺林,追和翠云长老原韵》)长老所说的理包含在花香这一事相之中。“吟鬂俱生白,岩花几度春?”(《长沙重唔秦子质侍读》)中的两鬓花白和岩花春短都蕴含着时光不住、青春难再的道理,正是“一切水月一月摄”的圆融境界。“鸟语溪声皆佛啼。”(《赠陈槐庭明府二首》)诗人认识到,鸟语、溪声皆蕴含佛理。“君问枯禅味,炉烧青菜汤。”(《山居漫兴》)说道参禅况味,诗人看似机智地回答青菜汤,实际是诗人了悟到事理遍布于一切事相当中的道理。宇宙的差别事相与如如不动的本体界之间有相即相入的关系。“理”之与“事”,本体与现象,实相与诸法,空与有,是一而非二,如波即水,水即波,相互交彻,圆融无碍。事无理不成,理无事不显。一方面,世间一切事物与现象都统摄于理,都是理的随缘显现;另一方面,理随缘显现为万事万物。故理即是事,事即是理,理事圆融交涉。理事无碍法界将理事的圆融互摄性进一步予以强调,更注重理事的同一性、平等性、和谐性。敬安诗作的理事圆融境界,展示出着鲜明的思辨色彩和丰富哲学意蕴。

敬安诗最具艺术特色的圆融境是——物我圆融。王国维在人间词话里面将境界分为有我之境和无我之境,有我之境,是以自己的认识和态度去写物,因此物皆着我之色彩。无我之境是客观地描写事物,不掺杂主观感受。作为文艺作品,诗歌是通过艺术的手段来表达作者的感情从而引起读者共鸣的。所以,不论是有我之境还是无我之境,写景的目的是为了表达作者的思想。将方法区分成有我和无我,是方便区分艺术特点,却无意将物我两分对立起来了。物我圆融境界是消解物我对立,不是单纯的写景或者抒情,也不是片面的写物或者我,它将物我合一,物我、情景被涵摄到一元的直觉意境之中。“万绿丛中是我家,闭目独自卧烟霞。”(《前题》)“身伴烟霞老,心同水月长。”(《寄题天童秋林老宿禅房》)用烟霞、水月来写诗人的身、心,由烟霞、水月这样一组飘逸、不住的意象来表达诗人出离世间、洒脱自在的心境。同样,在“两袖白云随远客,一肩明月在孤舟。”(《航海三首》)“一身漂泊三千里,独宿芦花月满船。”(《枫桥夜泊 和唐人韵》)诗中,诗人与漂流的白云、飞舞的芦花、皎洁的月华、漂泊的孤舟融为一体,在这组意境里,诗人俨然成为白云、芦花、月华、孤舟中的一个部分,像白云孤舟一样漂流,似芦花月华一般纯洁,同时,白云孤舟也因为诗人的存在具备了人格的美感。在“却看野鹤婆娑舞,闲放孤云自在飞。”(《坐夏偶占》)中,诗人如闲云野鹤般自在自如。“春来多逸兴,独去款岩扉。涧草青承屐,溪云白上衣。落花随水生,野鸟伴人飞。樵路行将尽,钟声出翠微。”(《春日灵峰途中即景》)更是为我们描述了一幅美妙图画,这画中,岩扉承苔、涧草青青、溪云露白、落花随水、野鸟伴风与砍樵的僧人和不时飘出钟声的庙宇互相映衬,人融于景中,景因人而更显生机。在敬安的诗中,他作为一个独在羁旅的游僧是孤独的,而诗人笔下的梅花、明月、芦花、烟霞、流水、闲云却和诗人一路相伴,诗人不只是自然界中的一个孤独的旅客,他是自然中的一部分,流水落花不仅是无情的事物,它们着上了诗人的情感而显出人格的生趣,如此,敬安笔下展现出一个个物我圆融的美妙境界。

敬安的诗,用般若的智慧将矛盾、对峙的世俗意象,转化为圆融、和谐的直觉意象。在他的诗里,过去现在未来的时间被纳入一念万年的圆融境,大千世界浩繁事物被纳入大小相故如的圆融境,时间之河与空间之网交织成时空一如的圆融境,纷繁事相与一本之理相互交砌出理事圆融之境,作为自然主宰之人与宇宙万法之物构造出物我圆融之境。敬安诗的圆融境界,是超越了一切对立、消解了一切焦虑、脱落了一切粘着的澄明之境。他的诗为诗歌的艺术之美增添了心的内容,他的诗也必将因为这一完美的艺术特质而永葆生机。

注释:

①②王国维.人间词话[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09:18,34.

③霍韬晦.绝对与圆融[M].台北:台北东大图书出版社,1989:418.

④⑤沈海燕.法华玄义[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47,65.

⑥宗密.注华严法界观门[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2011:167.

⑦尚荣.坛经[M].上海:中华书局出版社,2010:139.

⑧释敬安.八指头陀诗文集[M].长沙:岳麓出版社,2007:67.

注:本文中关于释敬安的诗句均出自《八指头陀诗文集》

⑨李通玄(唐).新华严经论(卷一)[M].西安:西北大学出版社,2005:59.

⑩宏学.永嘉玄觉禅师证道歌讲析[M].成都:巴蜀学社,2006:263

猜你喜欢

圆融理事境界
纯享夏日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职业》理事会理事
学习算法的“三种境界”
唐君毅文化哲学的世界视野与圆融思想
最高境界
最高权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