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浅谈竹文化在环境景观中的运用

2016-11-07胡程诚

文艺生活·中旬刊 2016年9期

胡程诚

摘   要:竹富有丰富的文化内涵,给环境艺术提供了丰富的素材,竹文化与中国文化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并在整个民族的文化进程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竹文化在现代环境艺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从文化、美学及现代设计学等方面着手,研究竹在现代环境中的应用,进一步传承、弘扬我国悠久灿烂的传统竹文化,使其服务于现代生存的环境。

关键词:环境景观;竹文化;竹景观

中图分类号: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312(2016)26-0054-01

一、竹文化的内涵

中国被誉为“竹文明的国度”。在中华民族数千年的历史长河中,竹是物质生产的重要资源,同时也丰富了中国文化的内涵,形成了别具一格的中华竹文明,积淀成为源远流长的中华竹文化。竹文化是“竹制物、以竹为表现对象的文化形式和文化心理的总和”。竹制物是物质文化的范畴和精神文化的范畴的结合。

竹和我国建筑的关系密切、源远流长,在漫长的建筑活动中成为宫廷建筑和民间建筑的重要材料,而且在传统文化和现代文明交相辉映的今天,竹与现代建筑建立了密不可分的关系。竹以其轻便、结实、廉价的优点,成为建筑工人搭架、铺板的重要材料,和钢材、木材同为建筑工地不可或缺的建筑材料。竹也作为一种新型的装饰材料,广泛地应用于中国现代化住所之中。

在精神文化方面,竹文化以其丰富和独特的内涵影响着中国人的审美观、审美意识以及伦理道德,对文学、绘画艺术、工艺美术、园林艺术、音乐文化、宗教文化、民俗文化的形成和发展,起着极其重要的促进作用。

二、竹在景观中的作用

竹能与自然景融为一体,在庭院空间、建筑周围环境的处理上有显著的效果,易形成优雅惬意的景观,令人赏心悦目。

1. 统一、协调空间。小叶龙竹、红竹、早竹、撑麻竹、黄金间碧玉竹等面植或线植、带状的列植,可使公共开放空间中的景致和谐划一,如公园绿地、人行步道的绿化带。用竹类做绿篱,会使景物更加明显,增加多样化的美感。

2. 强调空间。强调空间主要以点缀式处理手法,作为点缀配景的竹子应运用形式美的规律,同时充分考虑竹子的色彩、形态、质感、体量等观赏特性,以达到竹与园林要素的统一协调。

3.分隔空间。采用竹篱形式,将景区划分为大小不同的空间,并根据因地制宜的原则,选用各种高度不等的竹类形成各种高度不等的绿篱,借以划分大小不同的空间,形成各种观赏或功能区域。

4. 隐蔽空间。由于建筑物立面或环境景观存在缺陷,我们可以种植高大的竹子来隐蔽。也可以利用高大丛生状的竹来掩盖环境,达到似有似无的效果。

5.柔化线条。选择较低矮的竹类,如观音竹,在屋基、墙角种植,以其独特的形态柔化建筑物的生硬线条和粗糙质地,使得空间显得和谐而有生气。在亭、堂、楼、阁、水榭附近,栽植数株翠绿修竹,不仅能起色彩和谐的作用,而且陪衬出建筑的秀丽,亦可使人体会到白居易所说“映竹年年见,时闻下子声”的那种情境。

6. 衬托景物。运用丛生型的竹类,如绿竹、花吊丝竹等,在空间中衬托或指引出景物,使得景物因其竹形大小、形态外貌、色泽和质地等的对比而突显出来,从而达到引人注目的效果。

7.改造地形。竹可以与地形相结合,强化或削弱由于地形变化所形成的空间。在进行环境艺术设计中可以应用这种功能巧妙配置竹子,形成高低起伏或是平缓的地形景观,与人工地形改造相比,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三、竹在环境中的配置方法

1.孤植。孤植界面并不意味只有一株植物,可以是两株三株植物紧密的种植在一起形成一个小的单元界面,同单株植物的界面效果相似。

2. 丛植。三株以上同种或几种观赏竹组合在一起的种植方法称为丛植,这是一种要求较高、艺术性较强的种植方式。在观赏竹类植物配置上常常运用这种方法。

3.列植。是沿着规则的线条等距离栽植的方法,是快速营造竹景观环境的最佳方法,如选用竹作为成列的绿篱,既美观又实用。

4.面植。面植是株数较多的一种栽植方法,将竹作为一个群体种植,这种种植方法突出了群体美,以群体的气势给人以感染力,在涛涛竹海中更能体会到竹的清幽挺秀、超俗脱群的韵味,使人产生返朴归真的感觉。

5.盆栽。在缩龙成寸、聚景于钵的盆景中,竹也是极佳的品类。竹盆景是把大自然的竹景美景浓缩于盆中的艺术。

四、结论

竹以优美的形态及丰富的人文内涵,给现代环境艺术设计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素材,中国竹文化深厚的意蕴对竹子造景产生了很大的推动作用。以竹造园,竹因园而茂,园因竹而彰;以竹造景,竹因景而活,园因景而显。无论是纷披疏落竹影的画意,还是以竹借景、障景,或是用竹点景、框景、移景,都能组成如诗如画的美景。竹文化在现代景观中有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竹除了配置园林景点,深化园林意境之外,还有净化空气、调节气候等生态功能,竹子与人类的关系将更为紧密而深远。

参考文献:

[1]王平.中国竹文化[M].北京:民族出版社,2001.

[2]关传友.中国竹子造园史考[J].竹子研究汇刊,1994(03).

[3]周维权.中国古典园林史[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1999.

[4]黑格尔.朱光潜(译).美学(第3卷下册).[M].上海:商务印书馆,1981.

[5]李泽厚.美的历程[M].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