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剪纸的图形表现方法探析

2016-11-07熊辉

关键词:剪影阴阳剪纸

熊辉

民间剪纸的图形表现方法探析

熊辉

民间剪纸艺术的主体是剪纸的图形,它的表现方法是剪纸区别于其他造型艺术的根本。阴剪法、阳剪法、阴阳剪法、剪影法是民间剪纸图形的主要表现方法,它们既承载着民间剪纸艺术的符号意义,又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在现实生活中的审美追求。将民间剪纸图形表现方法进行归类分析,便于更好地理解剪纸艺术美。

民间剪纸方法;阴剪法;阳剪法;阴阳剪法;剪影法

一、民间剪纸图形表现方法的概念

黑格尔在论及美的概念时,借用歌德所提出的“意蕴”一词,并进一步提出美是由内容或题材和表现的方式构成。“美的要素可以分为2种:一种是内在的即内容,另一种是外在的即内容所借以现出意蕴和特性的东西。”[1]因此,艺术美固然离不开精彩的内容,也不能缺乏展现内容的外在形式。形式是向受众展示美的关键,是受众审美感受的直接来源。中国当代美学家李泽厚认为:“形式既不是完全先验的,也并非完全后天形成,而是人的心理形式和外在行为以及文化经验相互构建的结果。形式构建的途径就是实践,实践是形式得以发生的根本来源。”[2]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就是剪纸图形,因此图形表现方法是民间剪纸艺术的核心问题。民间剪纸图形的表现方法是通过约定俗成的剪纸图示符号、线条、色彩、材质等,遵循民间艺人思维观念的程式法则,借助剪刀等工具与技巧创作剪纸的过程。

二、民间剪纸图形表现方法分析

图形是民间剪纸艺术的形式载体,它既是民间剪纸的艺术作品,又是民间剪纸艺术构成的主体。民间剪纸艺术的图形表现方法可分为阴剪法、阳剪法、阴阳结合法与剪影法等4种类型。一幅完整的剪纸作品通常是由2种或2种以上的图形表现方法共同完成的。以下详细分析这4种剪纸图形表现方法。

(一)阴剪法

阴阳是事物的2个相反的方面,是一对矛盾体,既相互排斥,又相互吸引。阴阳就是事物内部运动着的2种力量,正是这2种力量推动着万事万物的变化与发展。阴阳论是中国传统的朴素哲学理论,总结了世间万物的2种存在形式。阴阳包括天地、乾坤、日月、宇宙、动静、黑白等。字面意思的阴阳本指日光的背向,向日为阳,背日为阴,后来引申为气候的冷暖。原始的哲学观念,首先是围绕着人类从何而来的问题而形成的,先民从男女异性交合诞生新生命的现象出发,得出“男女精构,万物化生”[3]的结论。之后又有伏羲所作八卦,远古时期产生的周易、阴阳五行体系等,都是运用这一系统来解释世间万物生生不息的现象。

阴剪法是剪纸常用的图形表现形式之一,常用阴刻的方式来镂刻剪纸的图形。这种造型方式的特点是将图形的轮廓线剪掉,只留下轮廓线周围的面块来塑造物体的形象,其剪纸会出现剪纸画面“线线相断,块块相连”的效果。

图1 阴刻剪纸《花牛》

图1是阴刻剪纸图形《花牛》,这种造型方法产生的图形一般称为“正形”。阴剪法所形成的正形通常不需要用其他颜色的纸作为衬底就能直观地显现出物象的形状。剪纸图形显得块面效果比较强烈,整体效果厚重、结实、分量感强。阴剪法创作的图形适合表现比较厚重、沉稳、宏大的题材,给人以强烈的视觉冲击力。但是,这种构造图形的手法比较难以把握,要求必须有熟练的剪刻技巧。通常阴刻与阳刻配合使用,能创作出完美、丰富的剪纸造型。

(二)阳剪法

阳剪纸与阴剪纸的表现形式正好相反,阳剪法所产生的图形属于负形,是保留形象的轮廓线,将轮廓线周围的块面都剪掉或刻掉,其造型特征是具有“线线相连,面面独断”[4]的效果。

图2 阳刻剪纸《虎》

图2是阳刻剪纸《虎》,整体效果比较连贯通透,画面中点、线、面表现均衡,具有疏密有致、轻重合理、缓中有急的艺术效果。阳剪法塑造的剪纸图形常需要色彩反差大的纸板作衬底,以便更清楚地显示出剪纸图形。阳剪法图形的表现形式相对而言较容易把握,多用于表现南方地区的风俗民情。这种剪纸方法大多用于刻画精细柔和的画面,表现轻松活泼的题材。一般情况下,只有阳剪法与阴剪法相结合才能表现剪纸的丰富造型。

(三)阴阳剪法

阴阳结合剪法是民间剪纸图形的一种基本的表现形式。阴阳和谐统一的哲学是中华民族传统的朴素造型观念的反映。在现实中,民间剪纸图形只使用一种剪刻方法是比较少见的。阴剪法与阳剪法各有优点,只有将这2个优点聚集在一张剪纸上,才能使剪纸的艺术效果得到更好的体现。

图3 阴阳剪纸《女兵》

图3《女兵》是将阴剪法与阳剪法有机结合,穿插使用的一个完整剪纸。阴剪法刻画女兵的下身裤子形态,阳剪法表现女兵上身的白衬衫效果。一般先使用阳剪法剪出图形的大概轮廓,再使用阴剪法进行局部的修剪与雕琢,最终使剪纸作品呈现出阴阳结合、相得益彰的艺术效果,并以此达到虚实相间、黑白有序、主次鲜明的艺术效果[5]。

民间剪纸艺术中的阴剪法与阳剪法,正好体现了“虚与实”“有与无”的关系。具体而言,阴剪法就是一种“虚”的手法,但是表现的却是“实”的效果。反之,阳剪法就是一种“实”的手法,表现的却是“虚”的效果。依据中国传统造物观念的阴阳和谐之道,一件事物只有内部达到和谐统一,事物外部才能呈现出一种秩序美。所以,在剪纸艺术中最常见的图形表现方法,就是既采用阴剪法又采用阳剪法,只有将2种表现方法统一于一幅剪纸作品中,才能营造出和谐的画面。

(四)剪影法

剪影图形不同于文学作品中的剪影,文学中的剪影是对某事物的简述、简介。这里所说的剪影图形是指一种逆光拍摄技巧所产生的摄影效果。下面主要从图形方面探讨民间剪纸的剪影图形方法。

剪影法是剪纸的一种特殊的表现方法,是指用剪刀在单色的纸上剪出物体外轮廓的特征,但并不进行内部结构的刻画。剪影艺术最早流行于欧洲皇室中,最初是作为一种巫术道具使用,后来剪影艺术成了皇家艺术的珍品。丹麦著名童话家安徒生就是一位剪影艺术家,他的剪影作品常与童话故事结合。剪纸艺术中的剪影作为一种造型表现方法,如今已成为国外剪纸的主要形式,如著名现代艺术家马蒂斯在吸取民族艺术的基础上创作了许多彩色剪影作品。此外,德国、英国、法国等国的剪纸艺术家也创作了很多极具魅力的剪影艺术作品。

图4 剪影作品《舞蹈》

图4《舞蹈》是欧洲的剪影艺术作品。国外艺术家发展了许多剪影艺术形式,常常被广泛地使用在橱窗、舞台设计等各种视觉艺术领域。

民间剪纸的剪影方法,要求能够准确地表现物象的侧面或者某一个动作特征,以达到一种神似的效果。剪影方法更像是对某个物象侧面轮廓的写实刻画。中国的影形文化具有悠久的历史,远古时代人们认为人的“影子”是自身灵魂的一部分。至今我国有些地方还流传一种皮影戏艺术,皮影戏与民间剪影艺术如出一辙,有着相同的艺术根源,即剪影图形。民间剪纸艺术图形的剪影法,与一般的剪纸有所不同,剪影法创作的剪纸图形具有强烈的视觉冲击力,它不利于表现与突出物体的细节,但是能够表现物体的简要形象。因此,剪影法创作的剪纸图形与普通剪纸图形构成一种互补关系,在民间剪纸艺术创作中,将剪影图形法与阴剪法、阳剪法相互协调使用,能够创作出一幅生动形象的剪纸作品。

三、民间剪纸图形表现方法的思想基础

常见的剪纸方法可归纳为:阴剪、阳剪、阴阳剪、剪影等4种。这是民间剪纸常用的图形表现方法,既是广大劳动人民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创造的民俗艺术表现范式,也是民间艺人一代一代言传身教与经验累积的结果。剪纸图形表现形式反映了乡村民众在生产生活实践中对美好事物的精神向往,是乡村民众集体审美需求的表征。著名民间艺术学者冯骥才说:民间艺术是民族文化之根。民间剪纸艺术是民族文化中的一朵奇葩。广大劳动群众是民间剪纸艺术的真正创造者,只有为民间剪纸艺术提供了广阔的生存土壤,才能形成丰富的剪纸艺术[6]。民间剪纸图形的造型方法相对于其他艺术种类而言,属于独立的造型体系,它既不同于中国传统绘画艺术的造型观,又不同于西方理性文化下的写实技法与透视原理的造型观。民间剪纸图形是广大民众自己心中主观意象的表达,并没有一种固定的思维方式来约束民众对剪纸图形的自由表达。

受中国传统的朴素哲学思想影响,剪纸图形形成了朴素的造型观,“即太极生两仪,两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7]”的阴阳八卦观念。这种观念是民间艺术造型的哲学基础,它对民间艺术造型影响深远,无论是在民间艺术的图形形状上,还是色彩、构图上都烙上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印迹。其次,民间剪纸图形体现出“有图必有义,有义必吉祥”的美好寓意。在剪纸作品中难以见到荒凉、凋零、悲哀的主题,即便是为了丧事而制作的剪纸图形,也表达了对死者安息的美好祈愿。剪纸图形真实地反映了广大民众对现实生活的真切追求,体现出他们对生活坚定执着的积极心态,充满了智慧的思想光芒,以及对幸福、祥和生活的美好追求与寄托。

民间剪纸是一种写意形态的艺术,剪纸图形的意境表达胜于剪纸图形的形态写实,注重剪纸图形应该具备的一种传神艺术境界。这正是民间剪纸艺术意象造型的特殊性,剪纸图形不是对客观物象的真实描摹,而是物象经过民间艺人朴素的造型观念与程式化的艺术整合后所构成的一种意象再现。正如苏珊·朗格所说:“艺术中用的符号是一种暗喻,一种包含着公开或隐藏的真实意义的形象,而艺术却是一种终极的形象,一种非理性的不可言语表达的意象,一种诉诸于直接的知觉的意象,一种充满了情感、生命和富有个性的意象,一种诉诸于感受的东西。”[8]回顾西方艺术史可以看到,毕加索、马蒂斯、塞尚等人的绘画都是从民间艺术、原始艺术中借鉴了质朴、单纯的表现形式。

总之,民间剪纸艺术的图形即剪纸艺术作品,它是民间剪纸艺术美的外在形式载体,反映了广大劳动人民千百年来对日常生活的审美追求。剪纸图形已经内化为华夏民族地域文化的符号范式,体现了民间艺人在生产生活中淳朴的造型观念。剪纸多样化的图形表现方法是广大劳动人民对民间剪纸内涵的约定俗成表达。对民间剪纸图形造型方法的分类研究,有利于更好地理解民间剪纸图形的审美与范式。

[1]黑格尔.美学[M].朱光潜,译.上海:商务印书馆,1997:24-25.

[2]曹晖.视觉形式的美学研究[M].北京:人民出版社,2009:159-160.

[3]朱狄.原始文化研究[M].上海:三联书店出版社,1988:490.

[4]潘鲁生,苗红磊.剪纸[G]//中国民俗文化丛书.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9:139.

[5]路甬祥.民间手工艺[G]//中国传统工艺全集.郑州:大象出版社,2007:348-350.

[6]陈竟.中国民间剪纸艺术研究[M].北京:北京工艺美术出版社,1992:69.

[7]左汉中.中国民间美术造型[M].长沙:湖南美术出版社,2010:132.

[8]苏珊·朗格.艺术问题[M].滕守尧,朱疆源,译.北京: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1983:134.

(编辑:文汝)

J193

A

1673-1999(2016)10-0086-03

熊辉(1985-),男,硕士,皖西学院(安徽六安237012)文化与传媒学院助教,研究方向为民间艺术与设计。

2016-07-05

安徽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一般研究项目“皖西民间剪纸艺术研究”(SK103762015B06);安徽省哲学社会科学规划一般项目“皖西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利用研究”(AHSKY2015D57)阶段性研究成果。

猜你喜欢

剪影阴阳剪纸
The Visible and the Invisible as Shadows of Light and Dark Shade:An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Issue
剪纸
泰国剪影
工作剪影
服药先分阴阳
颁奖典礼剪影
法于阴阳
剪纸
论朝医体质学的阴阳论
剪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