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民间信仰与元明以降淮北地区社会变迁

2016-11-07梁家贵

关键词:民间信仰淮北地区淮河流域

梁家贵

摘 要:伴随着元明以降淮北地区社会变迁,该区域的民间信仰也出现了新变化,形成了新特征,主要体现在:“本土”神灵与“外来”神灵和谐相处、敬奉武财神、祖先崇拜、祭祀正直良善的官吏等。由民间信仰与元明以降淮北地区社会变迁互动关系可以看出,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发展状况之间是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的关系:一方面,区域社会发展制约着民间信仰的活动方式、内容、规模;另一方面,民间信仰又对区域社会发展发挥积极的反作用,维护社会秩序的稳定,促进经济社会的发展。但是,经济社会的发展、社会秩序的稳定是起决定性作用的。

关键词:民间信仰;淮河流域;淮北地区;区域社会

中图分类号:Q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1101(2016)03-0001-06

Abstract: Along with the social changes in areas north of Huaihe River since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y, the folk beliefs in these areas also underwent changes and exhibited new features, e.g. the harmonious coexistence between the local gods and imported gods, worshiping Military God of Wealth, worshiping ancestors, offering sacrifice for upright officials. The findings concerning areas north of Huaihe River since the Yuan and Ming Dynasty have demonstrated the mutual effect between folk beliefs and reg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On one hand, reg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restricts the mode, content and scale of folk beliefs. On the other hand, folk beliefs may promote the regional social development, keeping the society stable and promoting the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However, the economic social development and social stability play a decisive role.

Key words: folk beliefs; Huaihe River basin; areas north of Huaihe River; regional society

民间信仰信奉对象千姿百态,与区域社会变迁有着密切联系,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和时代特色。学术界更多关注民间信仰的整合、教化、精神维系等功能,较少注意到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变迁的关系①

。学术界已有研究成果显示,元明以降淮北地区社会出现了深刻的变迁,这一时期恰恰也是民间信仰最为成熟、活跃时期之一。对该地区此时期的民间信仰加以剖析,可以清晰地看出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变迁之间的互动。本文拟以元明清时期淮北地区民间信仰为主要研究对象,探讨民间信仰与区域社会变迁之互动,从中透视社会转型过程中民间信仰的状态、特征和功能,并预测民间信仰的未来走向,敬请方家指正。

淮北地区主要包括今安徽北部,以及江苏北部、河南东部、山东南部等地区。有学者经文献考察后认为,清代的“淮北”以苏属淮安府、徐州府、海州直隶州,皖属凤阳府、颍州府、泗州直隶州为其核心地区,以鲁属曹州府、兖州府、济宁直隶州和豫东南部分地区为其外围地区。这与本文所界定的淮北地域范围是一致的[1]。历史时期淮北地区所在的淮河流域土地肥沃、气候适宜、降雨丰沛、河网密布,是我国古代人民最早开发的区域之一,曾是经济繁荣、人口众多、文化发达,以及南北政赋传递、商贸往来必经之地,在中国历史上曾有过数次辉煌,故民间有“走千走万,不如淮河两岸”之说法。魏晋南北朝时期以前,尽管淮北地区屡遭战火涂炭,但该区域经济社会却能很快得到恢复与发展。至隋唐北宋时期,该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尤为迅速,可谓达到了历史高峰。良好的生态环境,可以塑造一个和谐、稳定的社会环境[2]。据历史记载,金元之前,淮北地区的生态环境良好,经济社会发展较快,民众因之可以生活安定,人际关系和谐,民风、民俗也较为单一、淳朴。翻检史籍,诸多史家对金元之前淮河流域的民风、风俗均赞美有加。例如颍州,史载“好尚稼穑,重于礼文”[3],“民淳讼简而物产美,土厚水甘而风气和”[4];再如泗州,史载“其士子则挟任节气,好尚宾游……莫不贱商贾,务稼穑,尊儒慕学”[5],“力农者多,逐末者少。学校有英俊之才,乡里无争斗之习。”[6]

元明以降,淮北地区生态环境、社会环境均发生了重大变迁,明代已有人开始注意于此。曾任明兵部尚书的张鹤鸣曾极为痛心地指出:“然一颍也,昔何旷夷质直,庞乎天地中气也;今何习狙攻谲,天地之中气销铄无余,宁独教化不行,纲纪凌迟哉”[7];清代“尚勇争而弗知礼让。下至无赖之子,带刀而不买犊,聚博而不服田,什伯(佰)为群,披猖肆暴,遂至身遭刑戮,莫保妻孥,乃尚接踵效尤,恬不知悔”[8]。

民间信仰的起源可以上溯到原始氏族社会。民众在生产技术落后、自然灾害频发和物质文化生活水平低的背景下,特别渴求一种超自然力量的庇护,因而信奉“万物有灵”、“万神有灵”,崇拜对象可谓漫无边际,涉及万事万物。显然,民间信仰的形成具有深刻的自然根源、认识根源和社会根源,在不同的历史时期、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区域,活动内容、方式以及特征也会发生相应的变化,具有鲜明的区域特征和时代特色。

猜你喜欢

民间信仰淮北地区淮河流域
淮北地区麦茬机插优质食味粳稻氮肥减量的精确运筹
淮河流域省级河湖长第一次联席会议召开
魏山忠副部长率队赴淮河流域安徽、山东开展汛前检查
淮委研究部署淮河流域推进河长制工作
基于问卷调查的民族高校大学生民间信仰问题调查分析
淮北地区戏曲类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产业化开发与运作研究
探析民间信仰作用下的社区公共生活
仡佬族民俗体育文化的历史溯源及民间信仰
氮素运筹对淮北地区超高产小麦养分吸收利用的影响
淮北地区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