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生态理念下的产业升级之路

2016-11-05费继东

当代贵州 2016年32期
关键词:环境保护生态经济

费继东

不同于传统产业,生态产业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纵向结合,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耦合,将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统一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向系统外的零排放。

大生态理念,就是从思想上正确认识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的关系,从重经济发展轻环境保护转变为保护环境与发展经济并重,从环境保护滞后于经济发展转变为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同步,从主要用行政办法保护环境转变为综合运用法律、经济、技术和必要的行政办法解决环境问题,从花钱保护生态转变为在生态产业的发展中挖掘金山银山。大生态理念是要牢固树立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结构的意识,将生态文明建设和环境保护作为和谐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任务。

大生态是贵州一块长板。围绕这块长板,贵州可以建构以特色的“酒、水、茶、健康新医药、旅游、食品、民族文化、养老养生、林下经济、大数据应用服务”为核心的大生态产业体系,着力发展贵州特色生态产业,推动贵州经济提质转型升级。

生态经济与生态产业的内涵特征

生态经济,是“社会—经济—自然”复合生态系统,即包括物质代谢关系。能量转换关系及信息反馈关系,又包括结构、功能和过程的关系,具有生产、生活、供给、接纳、控制和缓冲功能力。生态经济的本质,就是把经济发展建立在生态环境可承受的基础之上,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保护的“双赢”,建立经济、社会、自然良性循环的复合型生态系统。

生态产业,是继经济技术开发、高新技术产业发展的第3代产业。生态产业是包含工业、农业、居民区等生态环境和生存状况的一个有机系统。通过自然生态系统形成物流和能量的转化,形成自然生态系统、人工生态系统、产业生态系统之间共生网络。生态产业横跨初级生产部门、次级生产部门、服务部门。

生态产业,是按生态经济原理和知识经济规律组织起来的基于生态系统承载能力,具有高效的生态过程及和谐的生态功能的集团型产业。不同于传统产业,生态产业将生产、流通、消费、回收、环境保护及能力建设纵向结合,将不同行业的生产工艺横向耦合,将生产基地与周边环境纳入整个生态系统统一管理,谋求资源的高效利用和有害废弃物向系统外的零排放。

生态产业以企业的社会服务功能而不仅是产品或利润为生产目标,谋求工艺流程和产品结构的多样化,增加而不是减少就业机会,有灵敏的内外信息网络和专家网络,能适应市场及环境变化随时改变生产工艺和产品结构,企业发展的多样性与优势度、开放度与自主度、力度与柔度、速度与稳度达到有机的结合,污染负效益变为资源正效益。

生态产业建设需要在技术、体制和文化领域开展一场深刻的革命。

推进生态系统与生态产业协调共生

推进生态系统与生态农业协调发展。加强农业基础设施建设,实施高标准农田建设工程,夯实农业发展的水利基础,完善农业技术推广体系、动植物繁育和疫病防控体系、农产品流通和质量安全体系,全面提升农业发展水平,增强主要农产品供给能力,确保粮食生产总体稳定。培育壮大一批产销一体化龙头企业和专业合作组织,推进特色优势农产品基地建设。

推进生态系统与生态工业协调发展。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重点培育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新材料、新能源、高端制造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大风电、物联网等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广,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加快发展;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采用先进适用节能低碳环保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集中力量发展酒、烟、茶、药、食品等特色优势轻工业,加快推进煤电磷、煤电铝、煤电钢、煤电化等资源深加工产业一体化;优化调整能源结构,淘汰落后产能,,完善落后产能市场退出机制。

推进生态系统与生态服务业协调发展。大力发展现代物流、金融、科技研发、信息服务、节能环保等生产性服务业,把贵阳建设成为服务全省的物流中心和区域性的重要物流节点城市,将遵义、六盘水、毕节等建设成省域重要物流中心,将兴义、都匀、凯里、铜仁、安顺等建设成为区域性重要物流中心。优化发展生活性服务业,加快农村现代流通网络建设步伐,推动发展健康服务业,大力发展生态旅游。

强化发展生态产业的制度供给

完善体现生态文明建设要求的评价考核制度。建立健全干部政绩考核体系,大幅提高资源消耗、环境损害、生态效益指标在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中的权重,按照不同区域主体功能定位实行差别化的评价考核制度。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和资源环境离任审计。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终身追究制。

健全自然资源资产产权制度和用途管制制度。健全自然资源资产管理体制,组建自然资源资产产权管理机构,统一行使全民所有自然资源资产所有者职责。完善自然资源监管体制,发展改革部门会同有关部门行使所有国土空间用途管制职责。

科学划定和保护生态红线。实行最严格的耕地、林地和水资源保护制度,实行红线区域分级分类管理,一级管控区禁止一切形式的开发建设活动,二级管控区严禁影响其主体功能的开发建设活动。建立资源环境承载能力监测预警机制。

建立健全资源有偿使用制度、生态补偿机制和环境保护管理体制。全面推行资源有偿使用制度,加快资源产品价格改革。健全生态补偿机制,坚持使用资源付费和谁污染环境、谁破坏生态谁付费原则,逐步构建横向生态补偿制度,制定并实施贵州省江河流域水污染补偿办法,建立符合市场导向的水价形成机制。

建立健全市场化交易制度。积极开展节能量、排污权、水权等交易试点,加快建立化学需氧量、二氧化硫等排污权有偿使用与交易制度。加强清洁发展机制项目建设,探索省内碳排放权交易制度。探索建立省内森林代保机制和林业碳汇交易机制。探索制治分离、治管分离机制,出台环境污染第三方治理实施细则。

加强生态文明法治建设。严格执行相关法规制度,修订完善保护环境、节约能源资源、促进经济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等方面的法规规章,加强重点流域、重点区域生态环境保护立法。加大执法力度,在公检法司系统通过整合力量、优化结构,组建生态环境保护执法机构和队伍,坚持对环境污染、破坏生态行为“零容忍”。

(作者系贵州省发展和改革委员会经济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岳 振)

猜你喜欢

环境保护生态经济
广东省生态环境保护“十四五”之重大(点)工程
增加就业, 这些“经济”要关注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2016生态主题摄影月赛
新《环境保护法》4个配套办法发布
盱眙生态藕
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