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且兰文化新注解

2016-11-05姚源清

当代贵州 2016年33期
关键词:黄平历史旅游

姚源清

盘活历史人文资源,注入现代生态文化,黄平在全域旅游探索中与时俱进,以高度的文化自觉提升且兰文化品牌内涵。

激活传统 续接千年文化

黄平历史文化最早可追溯到战国时期的且兰文化。

作为与夜郎齐名的古国名,“且兰”一词始见于司马迁《史记·西南夷列传》:“初,楚顷襄王时,遣将庄乔从沅水伐夜郎,军至且兰,琢船于岸而步战……以且兰有琢船牂牁处,乃改其名为牂牁。”清代王孚镰在《牂牁江辩》中指出:“今黄平旧州都凹山之水,实为沅水所从出……则且兰,牂牁当以黄平旧州为定。”且兰国都遗址,现已被专家学者认定为黄平旧州天官寨。

作为且兰古国行政中心,黄平旧州不仅是贵州历史上郡、府、州治所及县置最早的地区之一,并且由于地处水陆交通交汇点,自古以来商贾云集,文化兴盛,成为集古商贸文化、建筑文化、民居文化、宗教文化等于一体的历史人文重镇。2006年,旧州古建筑群被国务院公布为国家重点文物保护单位,2007年列为中国历史文化名镇。

唤醒传统资源,助推“旅游兴县”,黄平以5A级景区发展目标打造“且兰古国都”项目,大力修缮文物古迹、挖掘人文资源,提升“神秘且兰”“旧州古韵”旅游新形象,成效明显。

今天的旧州古镇,青石板路洁净宽敞,街道两旁商铺林立,颇具规模的明清建筑飞檐斗角、造型壮观,行走其间,处处能够感受古镇厚重的历史人文气息。

“这个院子已有400多年的历史,政府出资修缮后,来这里参观的游客越来越多了。”说起自家宅院的历史,60岁的户主朱建兴很自豪。古井、天台、门窗雕花……朱家宅院精美雅致的民居建筑艺术,引来不少游人。游客为朱建兴带来了商机,他利用临街的便利开了一家副食店,生意红火。

除了对传统资源的不断挖掘和提质升级,再现历史文化记忆也是“且兰古国都”项目的一大亮点。走进在建的且兰文化广场,城墙巍峨壮观,高耸的阁楼和图腾柱在夕阳的映射下庄严肃穆、韵味十足。

“且兰文化广场预计今年9月底完工,届时这里将成为集政务办公、旅游休闲、地产开发等功能于一体的城市广场和中央公园。”旧州镇镇长潘开举表示,通过充分挖掘历史记忆并注入新的文化元素,着力把旧州打造成一座具有清晰历史脉络的、多元文化和谐共处的旅游古城。

用活资源 扮靓特色文化

8月11日中午,黄平县革命历史陈列馆内,游人熙攘。

“没想到毛泽东、周恩来、朱德等领导人都曾下榻过黄平县城,更没想到的是,毛泽东41岁生日还是在黄平过的,这次参观收获很大。”游客刘女士感慨。

红色文化是黄平历史浓墨重彩的一笔。红军长征曾4次经过黄平,不仅在这里打响了黄平之战,还诞生了酝酿遵义会议的“桔林密谈”。

为助推文化旅游“井喷式”发展,黄平县全力打造“红色教育基地”“爱国主义基地”等“红色品牌”,着力推进中华苏维埃银行旧址,红军济贫大会旧址及红军医院旧址,朱德、周恩来旧居等项目建设,打造以旧州红色文化旅游为中心的红色精品旅游线。与此同时,依托红色历史题材,创作一批文艺精品,打好旅游特色文化牌。

今年7月5日,电影《勃沙特的长征》在旧州古镇东城门举行开机仪式,该影片由湖南潇湘电影集团有限公司和黄平县委联合拍摄,著名导演孟奇执导,讲述1934年肖克将军率领先遣团经过黄平,在旧州天主教堂时发现了一张法文版的《贵州地图》,后经传教士勃沙特翻译成中文,为红军顺利走出贵州发挥了巨大作用的真实故事。

“作为纪念中国工农红军长征胜利80周年的献礼片,《勃沙特的长征》的拍摄不仅极大提升了黄平县红色文化的知名度,更是黄平县活用红色资源、创新旅游产品的成功实践。”黄平县文联主席潘世仁如是评价。

除了红色文化,抗战文化也是黄平的一大特色文化。作为抗战时期贵州境内对日作战的大型军用机场,旧州飞机场为抗日战争胜利做出了巨大贡献。今年4月16日,“第五届AOPA国际飞行大会暨首届贵州黄平飞来者大会”(简称“飞行大会”)活动协议在北京正式签约,预计于2016年9月28日—30日在黄平县旧州机场举行。

“本届飞行大会除了带来跳伞表演、单机特技飞行、动力伞编队等视觉盛宴外,还将举行抗战模拟空战烟火场景表演,重现当年中国军民浴血奋战的场景。”黄平县旅发办主任吴涛介绍。

飞行者大会只是黄平县扮靓特色文化的亮点之一。为进一步发挥抗战文化优势资源,黄平县总投资10亿元在旧州打造“飞行小镇”,建设轻型飞机组装与生产线、部分军民航空设备研发与测试基地、飞虎队爱国纪念馆和航空基地等,打造集飞行体验、娱乐观光、空中救援、紧急输送等为一体的航空活动基地。目前,一期工程已经接近尾声。

依托飞行大会举办和飞行小镇建设契机,黄平县景区品质和旅游功能得以进一步提升。

道法自然 助推生态文化

作为贵州东线旅游的窗口,黄平县不仅历史文化悠久,旖旎的自然风光同样为人称道。在黄平,名山、秀水、奇洞、神树、灵草无奇不有。2006年8月,著名作家冯骥才游历黄平后,欣然写下“黄平美无涯”的赞词。

依托得天独厚的自然禀赋,黄平县不断提升景区旅游功能,大力发展生态旅游。与此同时,围绕四季特色开发春游且兰赏花、夏漂野洞观景、秋赏飞云逛会、冬泡温泉聚餐为主题的四季观光休闲旅游精品路线,深度开发浪洞温泉、野洞河、朱家山原始森林景区,让黄平四季有景、全域皆游。

“这趟两个多小时的漂流体验,有惊无险,感觉很过瘾。”8月12日下午,刚刚体验完漂流的游客王先生意犹未尽。

野洞河是中国十佳漂流胜地,素有“中国洞漂第一景”之称,是黄平夏季漂流避暑的重要生态旅游圣地。该景区经黄平县政府和贵州黄平野洞河旅游开发公司共同开发建设以来,每年6月至9月,从黄平、凯里、贵阳等地前来漂游的游客络绎不绝。野洞河漂流景区工作人员孙玉珠介绍,周末或节假日,漂流的人数每天可达500人以上,极大带动了景区的旅游收入。

为进一步丰富生态旅游文化内涵,黄平县还以“长寿之乡”为依托,打造“养生黄平”旅游品牌。2010年10月,依据人口平均寿命、80岁老人以上所占人口比例以及百岁以上老人的人数,黄平县成功入选贵州省首批被命名的七个长寿县,被贵州省老年学会评选认定为“贵州省长寿之乡”。

黄平是天然的养生福地。“长寿之乡”体现的不仅是黄平良好的生态环境,更彰显了黄平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养生理念和生态文化。

2015年3月,省政府印发《贵州省健康养生产业发展规划(2015—2020年)》,将黄平县舞阳湖生态疗养避暑度假区作为贵州休闲养生园区基地重大项目,纳入全省特色休闲养生基地规划。与此同时,黄平县成功引进“中国西部温泉养生太极湖”等项目,同步推出朱家山森林康体生态养生基地、旧州现代高效农业示范园等项目的建设,高起点、大手笔谋划大健康旅游产业。

以历史为载体,以文化为灵魂,以自然资源为躯干,围绕“神秘且兰、古韵旧州、养生黄平”特色品牌建设,黄平县用活资源,全域旅游前景可期。(责任编辑/喻 丹)

猜你喜欢

黄平历史旅游
联合应用经鼻高流量吸氧与优质护理干预在急性呼吸衰竭患者中的临床效果
不喜欢下厨的女人 也可以玩转餐饮业
旅游
新历史
历史上的6月
历史上的八个月
历史上的4月
出国旅游的42个表达
户外旅游十件贴身带
凭啥挨着局长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