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借物喻理类”作文高分模板教与练

2016-11-04刘学成

意林·作文素材 2016年20期
关键词:驯鹿鹿角紫藤萝

刘学成

作文是语文的半壁江山,在当前中高考改革将大幅提高语文分数的背景下,有人说得十分中肯:“得语文者得天下,得作文者得语文。”中高考作文评分标准中,都把“中心明确,内容具体,思想深刻”作为十分重要的一条,所以,指导学生写出内容具体、中心明确、见解深刻的作文,就成了语文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但现实是很多学生写作时习惯于七拼八凑,写不出内容具体、中心鲜明的作文。从借物喻理类作文入手,可以有效地改变这一现状。

借物喻理类作文,最主要的特点就是取譬新颖,思想精警。“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人们在观察自然万象之时,发现事物特点,以此进一步反观人类自身,从而获得有益的启迪。“天行健,君子以自强不息。”“地势坤,君子以厚德载物。”这些名句都是这种智慧的结晶。当代很多新锐作家都比较倾向借物喻理类作文的写作方向,创作出了很多影响较大的作品,比如林清玄的《桃花心木》、张抗抗的《地下森林断想》等。练习写作借物喻理类作文,可以有效地锻炼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思维能力,写出内容具体、中心明确、思想深刻的作文。

近年来,借物喻理类作文也颇受中高考命题者的青睐。比如做2016年遵义市中考作文题:你一定见过各种大大小小的树。一棵树就是一处风景,一棵树就有一个故事。也许,你的心中还有一棵树……请以“一棵树”为题目作文。

再比如2016年广西南宁市的中考作文题:想象力是一种重要的智能。借助联想与想象,可以思接千载,视通万里,由此及彼,睹物思人,触景生情,言物喻理。下面的这些词语,引发了你怎样的联想?

数字3 河流 梯子 夏天 逗号

请从中选择一个,自由地发挥联想与想象,自拟题目,写一篇作文。

可见,学写借物喻理类作文,不仅是语文学习的需要,也是青少年学子不断丰富人生经历、感悟人生真谛、提升人生智慧的需要,更是提高作文分数的现实需要。我在作文教学中比较喜欢使用“描引点宕”思维模型,指导学生掌握这类作文的一般写作思路,顺畅地写出符合要求的作文。

【范文引路】

贝 壳

□席慕蓉

在海边,我捡起一枚小小的贝壳。

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又有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怪不得古时候的人采用贝壳来做钱币!在我手心里躺着的实在是一件艺术品,是舍不得拿去和别人交换的宝贝啊!(描一笔:描写贝壳的形状)

在海边捡起这一枚贝壳的时候,里面曾经居住过的小小柔软的肉体早已死去,在阳光、沙粒和海浪的淘洗之下,贝壳中生命所留下的痕迹已完全消失了。但是,为了这样一个短暂和细小的生命,为了这样一个脆弱和卑微的生命,上苍给它制作出来的居所却多精致、多仔细、多么的一丝不苟啊!(引一笔:联想贝壳里的生命)

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点一笔:表达作者的人生感悟)

在千年之后,也许会有人对我留下的痕迹反复观看,反复把玩,并且会忍不住轻轻地叹息:“这是一颗怎样固执又怎样简单的心啊!”(宕一笔:想象后人观看“我”留下的痕迹的情境)

【技法解析】

借物喻理类作文的核心在理,关键在物。很多学生不能顺畅地构思、写作这类作文,主要是不能在物和理之间建立自然的思维连接。虽然,作者感怀的事物不同,所要阐发的道理也不相同,但生发的心理机制大致相同,所以写出来的作文的思路是大致相同的。如果我们能够把这类作文的思维模型明示给学生,学生就会像找到了杠杆的支点一样,很容易撬动借物喻理类作文这个“地球”。

这类作文的写作思路,基本契合作者的心理机制,大致划分为四步:描一笔,引一笔,点一笔,宕一笔。

作者感怀的缘由是物,所以,这类作文首先要写物,即描一笔,这一笔,可简笔勾勒,如《贝壳》那样:“贝壳很小,却非常坚硬和精致。回旋的花纹中间有着色泽或深或浅的小点。如果仔细观察的话,在每个小点周围又有自我一圈的复杂图样。”两行文字突出贝壳的精致特点,精炼简洁。也可以浓墨重彩,如我们学习过的宗璞的《紫藤萝瀑布》:先写花瀑,再写花串,接着描花穗。写出紫藤萝的不凡气势和勃勃生机。既可描形,也可摹声,如小思的《蝉》:先写蝉声,再写蝉形。物是感怀的因子,一定要细致观察,把握住最能打动自己的那一个方面的特点。

引一笔,其实就是生发联想。如果仅仅有对物的描写,还无法达到人生思考的层面,这时,就要引。引一笔,可以是对物的过去的回忆,如《紫藤萝瀑布》,回忆十年前紫藤萝的命运;也可以是对物的相关知识的穿插,如《蝉》;也可以对和物相关的其他内容的描述,如《贝壳》,关键是形成对比、烘托、映衬、阐释,为下文对人生的思考哲理的出现做好充分的蓄势。如果要让作品产生震撼人心的力量,要注意在引这一环节上多下工夫,最好能够使用上思维导图,让思维充分发散,形成最佳的创意,写出立意新颖深刻的作文。

点一笔,即点明文章的主旨。写感悟类文章,最重要的是揭示事物所蕴含的对人生有意义的启迪。所以,点一笔至关重要,就像画龙点睛一样,要让物与人(我)打通关联,显豁文章的主旨。如《贝壳》通过“我”和贝壳里的生命作比较,点明主旨:“比起贝壳里的生命来,我在这世间能停留的时间和空间是不是更长和更多一点呢?是不是也应该用我的能力把我所能做到的事情做得更精致、更仔细、更加一丝不苟呢? 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宕一笔,就是宕开一笔。一般来说,写到点一笔之后,意义已经揭示,文章也可以结束,但为了让文章余味更多,很多作者这时轻轻宕开一笔,就会使文章余味悠长。宕一笔,可以再回到物上,写出对自己的影响,比如《蝉》对蝉的宽恕,《紫藤萝瀑布》看了藤萝花加快了脚步。有时作者思绪向外延伸,以与以主旨相关的场景(或虚拟)作结,如《贝壳》。

【技法应用】

下面,就以2016年湖北省孝感市的中考作文题目为例,进行技法应用:

阅读下面的材料,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可以发挥想象,对材料进行扩写、改写。也可以根据你对材料的理解,或记叙自己(他人)的经历,或抒发情感,或发表见解。

驯鹿堪称世界上最聪明的动物。为了适应异常恶劣的生存环境,它对食物降格以求,练就了在冻土苔原地带用苔藓、地衣等植物充饥的能力。它们平时都是群居,抱团御敌。为了应对人类对鹿角的疯狂索求,它们每年长出新角,以牺牲小我,保全大我。

研读材料可知,材料主要介绍驯鹿的相关知识,属于引一笔的内容,其余的内容要根据这部分内容推导或想象出来(这也符合作文考试的要求,文章的真实性主要是指有自己独特的感悟)。大致内容见下表。

表格填好后,在把表格内容转化为作文时,还要思考这样的问题,在怎样的情境中见到驯鹿?驯鹿的相关知识怎样引出?怎样承转才能做到过渡自然?这些问题考虑清楚后,一篇作文就生成了。请看下文:

驯鹿

我和朋友驱车来到了冻土原野。这里冰雪覆盖,一片皑皑。

突然,朋友停下车,我向前望去:远处一群驯鹿正在悠闲地觅食。驯鹿和梅花鹿差不多大小,头上长着奇形怪状的鹿角。这样大的食草动物,怎么能够在这块近似荒芜的土地上存活呢?在我的印象里,鹿类动物是需要大量的青草和嫩叶才能生存的。(描一笔:写驯鹿的外形,为下文铺垫)

朋友似乎看出了我的疑惑,对我说:“知道吗,驯鹿是非常聪明的动物,为了适应这里异常恶劣的生存环境,它对食物降格以求,练就了在冻土苔原地带用苔藓、地衣等植物充饥的能力。”

“哦。可是在这样光秃秃的大地上,它们不是很容易把自己暴露在天敌面前吗?等待它们的岂不是死路一条?”

“呵呵,这你就不知道了,别以为驯鹿温柔就可欺,当遇到危险的时候,所有的驯鹿都会团结一致,共同御敌,所以那些前来伺机下口的食肉动物往往在强大的团队面前不知所措,甚至被鹿角划得遍体鳞伤,最后落荒而逃。”

“啊,竟有这样的事?”我不由得张大了嘴巴。“会不会有偷猎者因为觊觎鹿角而大肆猎杀驯鹿呢?”我看着驯鹿顶上大大的鹿角,想到了人类的贪婪。

“不会的,因为驯鹿好像也知道鹿角会给它们带来无妄之灾似的,每年都会在鹿角长到最大时自动脱落,然后长出新角。人们只要捡拾起脱落的鹿角即可获得他们想要的财富,就不会再去伤害驯鹿了。何况留驯鹿一命就等于为来年存下一笔金钱呢?”连朋友也感叹,“牺牲鹿角,保全性命,驯鹿真的太精明了。”(引一笔:通过朋友的话,介绍驯鹿的相关知识,为感悟的产生铺路搭桥)

听了朋友的话,我陷入了沉思:和驯鹿相比,作为万物之灵一员的我,头脑不知比驯鹿发达几万倍,我是不是应该有比驯鹿更好的适应周围环境的能力呢?是不是更应该团结人、帮助人呢?是不是更应该明白有舍才有得的道理呢?是不是能够在必要的时候牺牲当下的利益而获得长远的发展呢?

请让我做一个生活的智者,成长为最好的自己吧!(点一笔:和驯鹿作比较,表达自己独特的感悟)

我心里一动,按下了相机的快门。是的,这群生活在荒原的智者的身影,不仅留在我的相机里,也永远定格在我的心里。(宕一笔:为驯鹿留影,深化主旨,余味悠长)

【实战演练】

这样,一篇借物喻理的作文就写好了,看看,是不是很简单啊?你是不是也想一试身手呢?这里,老师也给你留下了一道作文题,请你先填写表格,再把表格内容连成一篇借物喻理的作文。相信自己,你一定行的!还等什么呢?

同学们联系的佳作也可以投稿到编辑部,就有机会刊登,获得稿费样刊和刊用证明哦!投稿邮箱1300990915@qq.com,请在邮件正文标明:借物喻理类作文投稿。

猜你喜欢

驯鹿鹿角紫藤萝
假如人过驯鹿的生活
哪里来的鹿角
圣诞驯鹿来了
Deer’s Antlers 鹿角& Woodchuck土拨鼠
美丽的紫藤萝
喂驯鹿
突然头上长鹿角
想念那年盛开的紫藤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