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2016-11-04孙会超李玉立黄宁宁

河南城建学院学报 2016年5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城镇化权重

孙会超,程 钢,李玉立,黄宁宁

(1.河南理工大学 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河南 焦作 454000;2.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3.南宁市公安局兴宁分局,广西 南宁 530022)



城镇化发展水平综合评价体系研究

孙会超1,2,程钢1,2,李玉立1,2,黄宁宁3

(1.河南理工大学 矿山空间信息技术国家测绘地理信息局重点实验室,河南 焦作 454000;2.河南理工大学测绘与国土信息工程学院,河南 焦作 454000;3.南宁市公安局兴宁分局,广西 南宁 530022)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大步推进,关于城镇化的内涵和评价方法略显滞后。基于对城镇化内涵的探讨,回顾了具有代表性的城镇化评价体系,分析了已有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的关注重点以及与当下城镇化建设重点不符之处。对比分析了熵值法、AHP法两种主要的指标确权方法,并对加权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等城镇化水平综合评价方法进行了总结分析,并提出了优化的建议,为城镇化的健康发展提供保障。

城镇化;评价体系;熵值法;AHP法;加权评价法;模糊综合评价法

城镇化对于促进经济和国计民生发展,提高科技文化水平和综合国力具有战略意义。党的十六大将城镇化提升为国家战略目标。党的十八大更是强调了中国要走新型城镇化的发展道路。随着社会的发展,过去的城镇化模式已经不再适合当今中国的实际发展需求,在今后很长的一段时间内,我国城镇化必将进行发展方式的调整,由注重规模向注重质量方面转变势在必行,即实行新型城镇化。如何评价城镇化发展水平、以什么指标依据来指导城镇发展,对于城镇的规划以及未来发展的方向都具有极为重要的指导意义。因此,建立一套系统的、完整的新型城镇化评价体系就显得非常迫切。

1 城镇化的内涵

城镇化内涵是城镇化建设的基本指导思想,且随着时代的发展和经济社会的进步,国内外的学者对城镇化的理解也在发生着变化。1867年,A.Serda提出“城镇化就是乡村向城市转变的过程”的概念。1938年,路易斯·沃斯提出了城镇化就是“农村生活方式向城镇生活方式的转变”[1]。1954 年,刘易斯认为“城镇化是现代资本主义吸收农村剩余劳动力的过程”[2]。2001年,Pacione提出了城镇化是“城市人口比重的增加以及城市行为特征在社会中扩散的过程”[3]。1979年,吴友仁提出“城镇化是农业人口变为非农业人口的过程”[4]的概念。1991年,高佩义认为“城镇化是将落后的农村变为先进的现代社会的过程”[5]。2000年,陈为邦认为“城镇化是将农村的生产方式向城市转变的过程”[6]。2009年,周毅提出城镇化是“软硬件系统的升级,农村社会成为现代社会的过程”[7]。

从学者们对于城镇化内涵的研究来看,随着社会的进步,人们对城镇化内涵的理解在不断地加深,仅侧重于城市扩张的传统观念已经不能适应新形势下的城镇化建设。新型城镇化的内涵不仅包含了城镇数目增加,更为重要的是城镇职能的加强、分解及生活方式的转变,城镇化应该逐步由以前的片面追求城市空间、城市规模向注重城镇生活保障、公共服务和服务品质方面转化。

2 城镇化测度指标研究

一般情况下,城镇化评价方法分为单一指标法和复合指标法。长期以来,我国以非农业产值、城镇人口比重、城镇规模等单一指标来评价城镇化水平。这类方法表征性强、数据容易获取而且便于处理,其缺点在于过于片面,难以表达出城镇化的丰富内涵。因此,在对城镇化发展水平进行测度的过程中,逐渐出现了多指标评判方法,即复合指标法。复合指标法是从社会发展、公共服务等方面选取能够从不同角度表征城镇化特征的评价体系,并借助熵值法、AHP法等进行确权,采用一定的数学模型进行城镇化水平测度的方法。由于单一指标法难以将城镇化的丰富内涵表达出来[8],越来越多的学者都倾向于采用复合指标法来评价城镇化水平,本文采用复合指标法,对城镇化水平评价的指标选取、指标赋权、评价方法等已有研究进行分析。

2.1指标选择的基本原则

在构建城镇化评价体系时,合理地选取指标能够真实、客观地反映城镇化的质量,对评价结果有着举足轻重的作用。纵观已有的研究成果,指标选取遵循的主要原则包括[9-12]:(1)差异性原则;(2)全面系统性原则;(3)可操作性原则;(4)代表性原则。

在已有的城镇化水平评价指标的构建过程中,这些原则并非都得到很好的遵循,导致指标体系出现了指标选取不够全面、差异性不明显、代表性不足、可操作性不强以及指标权重确定不尽合理等问题。

2.2已有评价体系的总结与分析

随着城镇化建设的推进,学者们建立了一系列的评价指标体系[13-20]。选取的指标主要包含:人口、经济、基础设施建设、社会发展、环境、城乡协调等领域。指标分类总结见表1。

表1 城镇化指标一览表

对表1的指标体系进行统计分析可以看出:学者建立的指标体系对以下指标关注程度较高,包括:(1)人口方面: 城镇人口所占的比例、 第三产业人员比例;(2)经济方面:GDP总量人均GDP;(3)基础设施方面:人均道路长度、百万人电话拥有数、互联网覆盖率、生活用电、人均住房面积、万人的床位数、百万人的图书数量;(4)社会发展方面:万人在校生;(5)环境方面:公共绿地,建成区绿化率。这说明已有的城镇建设将城镇人口规模、城市经济增长、基础设施建设、教育程度及绿化率等作为建设的重点,更为注重数量和空间范围的扩展。 同时也可以看出人口集聚度、适龄人口入学率非农业产值比重、集中供热面积、排水管道网密度、公共汽车数、邮局数、劳动就业保险率、交通事故数、教育经费、社保覆盖率,尤其是居民收入差距、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等关系到城镇化建设质量的方面受到较少到关注。这些评价体系充分说明已有的城镇化建设已不能满足目前新型城镇化建设对于城镇化质量和水平综合评价的要求,需要根据新型城镇化的内涵,对它们进一步改进,更加注重产业结构、空间布局、生态文明、精神文明和保障制度的建设、公共服务质量、城乡协调发展等方面的指标,以指导城镇化健康地发展。

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提出,部分省份为了更好地推进本地区的城镇化建设,出台了各自的新型城镇化规划,并建立了各自的城镇化指标体系,如江西,江苏,山东,河南等,为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提供了依据[21-25]。部分省份及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选取的一些主要指标见表2。

表2 国家及部分省份城镇化指标一览表

续表

对表2的指标体系进行对比分析可以看出:这些省份的城镇化规划和建设较为注重以下指标:(1)常住人口城镇化率等人口指标;(2)农民子女受教育比,技能培训率,养老保险覆盖率等基本公共服务指标;(3)公共交通比例、宽带接入能力、社区设施覆盖率等基础设施建设情况;(4)建设用地、绿色建筑比例、空气质量达标率等资源环境建设。说明了这些省份未来几年将基础设施、公共服务、环境资源利用等作为建设的重点。与表1学者们提出的评价体系相比,各地建立的指标体系,淡化了对人口、第三产业人员所占比例、人均年消费额、非农业产值比重、噪声等指标的片面追求,更符合未来新型城镇化的建设方向。

由表2可知,在新的评价体系中,城乡居民收入之比、养老保险、医保、城乡最低生活保障标准并轨覆盖率、镇村公交覆盖率、城乡统筹区域供水覆盖率、生态红线区域占国土面积比例、林木覆盖率、地表水好于Ⅲ类水质的比例、村庄环境整治达标率等反映城乡统筹发展、村庄环境整治等并非是所有省份关注的重点,这说明各省市建立的城镇化指标体系具有地域差异性,各省市在城镇化中面临的情况并不完全相同,因此在城镇化建设的过程中,除了重点建设国家规划的指标外,还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对城镇化评价体系进行优化和调整,以期能更好地指导城镇化建设。

同时,对比表1和表2可以发现:学者们建立的指标体系,选用的指标多,地域性强,但通用性差,没有与相关部门的规划相结合,难以从宏观上把握未来新型城镇化的走向。而一些省份建立的指标体系,指标较少,但通用性强,与国家的政策方针结合紧密,从宏观上把握了新型城镇化的发展方向,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3 权重的确定

指标权重的确定是评价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权重表示了各个指标重要性程度的差异性。确权的方法大致可以分为两类:一类为主观性方法,采用问卷调查或者专家打分的形式确定各个指标之间的重要性程度;另外一类基于统计数据,根据样本数据中各个指标包含的信息量的不同来进行赋权,较为典型的方法有熵值法和AHP法。

3.1熵值法

熵值法是一种通过计算指标的信息熵来进行确权的方法。相比主观赋值法,由熵值法得出的结果精度更好,可靠性更强。该方法的基本原理为:信息熵越大,各指标的差异也就越小,该指标所占的综合权重就越小,反之亦然[26]。熵值法计算步骤为:

(1)数据标准化处理

由于各数据的量纲及数量级均具有实际意义并且具有一定的差异性,因此需对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以便不同指标之间具有可比性。在对原始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时,若指标数据对城镇化的发展产生正影响,则采用正向指标计算法处理,其计算公式为:

Yij=[Xij-min(Xij)]/[max(Xij)-min(Xij)](i,j=1,2,3…n)

(1)

式中,Xij为第i个二级指标下的第j个指标值;min(Xij),max(Xij)分别为其最小值和最大值。若指标数据对城镇化的发展产生负影响,则采用逆向指标计算法处理,其计算公式为:

Yij=[max(Xij)-Xij]/[max(Xij)-min(Xij)](i,j=1,2,3…n)

(2)

(2)求第i项二级指标下第j个指标的比重

(3)

(3)计算信息熵值e和信息效用值d

信息熵的计算公式为:

(4)

信息效用值计算公式为:

di=1-ej(j=1,2,3,…n)

(5)

(4)第j项指标的权重为:

(6)

则最终权重为:

W={Wj}1×n(j=1,2,3…n)

(7)

由此可以看出,各个指标权重的计算,依赖于指标的历史样本数据的大小和代表性。样本数据越丰富,样本越具有代表性,计算出的权重越接近于真实的情况。

3.2AHP法

AHP法是一种将模糊因素进行量化并进行定量分析的主观赋权法,它尤其适合对多目标、多准则、多时期的研究对象进行系统评价。AHP法通常将指标体系分为三层(多层),通过九标度法将各指标进行量化,用判断矩阵确定下级指标对上级指标的权重。城镇化水平评价体系的目标层为城镇化水平,二级指标为准则层,三级指标即为方案层。AHP法计算权重的步骤为:[27]

(1)构造判断矩阵

采用九标度法构造判断矩阵,把某层指标两两比较并将结果组成一个方阵,称为判断矩阵。现以计算第三层对第二层的权重为例,可以得到判断矩阵B=(bij)n*n。标度含义见表3 。

表3 1~9标度的含义

(2)将矩阵的列进行归一化

(8)

(3)归一化之后按行相加

(9)

(10)

(5)构成分块矩阵

(11)

则第三层对第一层目标的权重:

W=P*ω

(12)

(6)判断矩阵的一致性检验

一致性指标CI=(λmax-n)/(n-1),最大特征根λmax可通过公式BW=λmaxW算出,CI的大小与一致性成反比。多数情况下不易做到完全一致性,因此采用CR来衡量指标的一致性。其计算公式为:

CR=CI/RI

(13)

随机一致性指标RI的取值见表4:

表4 RI的含义

当CR<0.1时,判断矩阵具有满意的一致性,说明判断矩阵的权重分配是合理的,否则就需要对判断矩阵进行调整。

4 综合评价法

4.1加权评价法

加权评价法是一种综合考虑各指标权重的评价方法,能够较好地对目标进行评价。加权评价法的指标可以相互补偿,并突出了权重较大者的作用。采用上文的熵值法和AHP法确定各指标的权重,则基于加权评价法的新型城镇化综合评价值的计算公式可采用[8]:

F=WY

(14)

其中,Y为各指标标准化后的值Yij组成的向量;W为权重向量;F为城镇化水平综合指标值,F越大,说明城镇化程度越高。

改革开放40年,回看中国食品产业的发展进程,孙宝国颇为感慨,在连温饱问题都难以解决的当初,没人想象到中国食品产业会发展到如今的规模。孙宝国指出,目前,中国食品产业市场规模已高达10多万亿元人民币,2007年至2008年期间就已超过美国。“种类太多了,就说咱们平时喝的粥,都超过1000种。不仅如此,更多的食品已走向机械化、智能化、工业化与现代化。”孙宝国说。

4.2模糊综合评价法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将不确定的问题进行量化分析的评价方法。运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将新型城镇化中的模糊因素进行量化,并对城镇化水平进行综合评价,为正确解决城镇化中的问题提供决策依据。

模糊综合评价法的步骤为[28]:

(1)建立评价因素集

一级指标评价因素集:U={ui},(i=1,2,3…n)

二级指标评价因素集:uI={uij},(i,j=1,2,3…n)

(2)建立评语集

评语集即评价等级尺度的集合,如“优、良、中、差”。V={vi},(i=1,2,3…n)

(3)建立权重系数集

Ai={Aij}(i=1,2,3…n)

(4)各因素隶属度的确定

通过专家评判等方法,根据评语集对各因素进行评价,评判各要素的隶属度,建立评判矩阵Ri。

(5)模糊综合评价

在确定单因素的权重系数A和评判矩阵Ri后,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城镇化水平进行评价。首先,进行二级评判:BI=Ai*Ri,将Bi进行归一化可得一级评判矩阵R;其次,进行一级评判B=A*R,并将其归一化处理,然后根据最大隶属度原则确定该地区的城镇化水平。

5 结论

城镇化是社会从农村文明向城市文明转变的复杂的综合过程,涉及社会发展的方方面面,在这个过程中对城镇化评价体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通过对已有评价体系的总结与分析,得出以下结论:(1)从城镇化的研究来看,已有的城镇化内涵侧重人口和规模的增长,而新型城镇化更加注重发展的质量;(2)从评价指标体系来看,已有的体系较为关注人口、经济等方面,忽视了生态环境、制度保障、精神文明等方面的建设;(3)从评价方法来看,加权平均法易于操作,方法简单,模糊综合评价方法操作复杂,但更接近人的认知方法。

[1]王放.中国城市化与可持续发展[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0.

[2]W·A·Lewis,Economic DeveloPment with Unlimited Supply of Labor[J].The Manchester School of Economics and Social Studies 1954,22(2):139-191.

[3]Michael Pacione. Urban Geography: A Global Perspective[M].Routledge,2001.

[4]吴友仁.关于我国社会主义城市化问题[J].城市规划,1979(05):13-25.

[5]高佩义.中外城市化比较研究[M].天津:南开大学出版社,1991.

[6]陈为邦.关于城市化的几个问题[J].城市发展研究,2000(5):27-31.

[7]周毅.城市化理论的发展与演变[J].城市问题,2009(11):27-30.

[8]牛晓春,杜忠潮,李同昇.基于新型城镇化视角的区域城镇化水平评价——以陕西省10个省辖市为例[J].干旱区地理,2013,36(2):354-356.

[9]赵培杰.河南省城镇化水平区域差异研究[D].开封:河南大学,2013.

[10]杨若晶.河南省新型城镇化发展水平的测度研究[J].经济研究导刊,2013(14):90-91.

[11]郭叶波.城镇化质量的本质内涵与评价指标体系[J].学习与实践,2013(3):13-19.

[12]舒桐,张阳生,李佳.榆林地区城镇化水平综合测度[J].资源与产业,2013,15(4):8-11.

[13]张耕田.关于建立城市化水平指标体系的探索[J].城市问题,1998(1):7-9.

[14]叶裕民.中国城市化质量研究[J].中国软科学,2001(7):27-29.[15]李振福.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模型[J].北方交通大学学报,2003,2(1):78-79.

[16]孔凡文.中国城镇化发展速度与质量问题研究[R].中国农业科学研究院博士后研究工作报告,2006.

[17]宜国富,徐建刚,赵静.安徽省区域城市化水平综合测度研究[J].地域研究与开发,2005,24(3):47-48.

[18]刘艳军,李诚固,孙迪.区域中心城市城市化综合水平评价研究——以15个副省级城市为例[J].经济地理,2006,26(2)225-226.

[19]张樨樨.我国城市化水平的综合测定与评析[J].中国海洋大学学报,2010(4):56-62.

[20]田静.新型城镇化评价指标体系构建[J].四川建筑,2012,32(4):48-49.

[21]江西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 http://xxgk.jiangxi.gov.cn/bmgkxx/sfzggw/fzgh/fzgh/201407/t20140729_1051772.htm.

[22]江苏省新型城镇化与城乡发展一体化规划(2014-2020年), http://www.js.gov.cn/jszfxxgk/sylm/szfgb/2014/201412/swwj_201412/201406/t20140604436215.html.

[23]山东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 年),http://www.sdjs.gov.cn/art/2014/10/23/art_5_42349.html.

[24]河南省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http://www.henan.gov.cn/zwgk/system/2014/07/30/010487963.shtml.

[25]国家新型城镇化规划(2014-2020年),http://www.gov.cn/zhengce/2014-03/16/content_2640075.htm.

[26]黄永兴,刘佩.新型工业化与新型城镇化协调发展的空间计量分析[J].安徽工业大学学报,2013,30(10):459-460.

[27]王敏,杨永国,杨何攀.城市群经济发展水平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方法研究—以中原城市群为例[J].测绘科学,2011,36(6):64-65.

[28]陈华喜,王永斌,程志龙等.基于模糊综合评判法的大学生综合素质的评价[J].吉林工商学院学报,2011,27(3):95-97.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ization development

SUN Hui-chao1,2,CHENG Gang1,2,LI Yu-li1,2,HUANG Ning-ning3

(1.KeyLaboratoryofMineSpatialInformationTechnologies,NationalAdministrationofSurveying,MappingandGeo-information,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China;2.SchoolofSurveyingandLandInformationEngineering,HenanPolytechnicUniversity,Jiaozuo454000,China;3.XingningBranchofNanningPublicSecurityBureau,Nanning530022,China)

With the development of new urbanization,the connotation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urbanization is slightly lagging behind.Based on the connotation of urbanization,this paper reviews the representative evaluation system of urbanization,The focus of the existing evaluation index system of urbanization is analyzed and some differences with the current focus of construction.Comparative analysis is made for the two methods of weight verification——the entropy method and AHP method,and the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of urbanization,such as weighted evaluation method and 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are summarized and analyzed.The suggestion of optimization is put forward,which will provide guarantee for the healthy development of urbanization.

urbanization;evaluation system;entropy evaluation method;AHP method;weighted evaluation method;fuzzy comprehensive evaluation method

2016-03-18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青年基金(15YJCZH018);河南省高等学校骨干教师资助计划(2012GGJS-055);2014年度河南省教育厅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项目(2014-qn-068)

孙会超(1989—),男,河南驻马店人,硕士。

1674-7046(2016)05-0053-08

10.14140/j.cnki.hncjxb.2016.05.010

K901

A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城镇化权重
权重常思“浮名轻”
为党督政勤履职 代民行权重担当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家乡的城镇化
基于局部权重k-近质心近邻算法
坚持“三为主” 推进城镇化
加快推进以人为本的新型城镇化
对构建新型城镇化的观察思考
组织知识传播与共享评价指标体系及其RS权重配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