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运动的相对性”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

2016-11-04申裕龙

中学生数理化·教与学 2016年10期
关键词:参照物讲台物体

申裕龙

在教学中,教师要有目的地创设生动具体的场景,引导学生体验,帮助学生理解知识,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在“运动的相对性”教学中,笔者对情境教学进行了一些探索.

一、语言描述情境,引入新课

语言描绘,提高了感知的效应,情境更加鲜明.笔者设计这样的引入: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一名飞行员发现耳旁有一只“小虫”在飞,于是一把抓住,一看才发现是一粒正在飞行的子弹.我们知道,徒手抓正在飞行的子弹一般是不可能的.那么,飞行员能抓住子弹的奥秘在哪里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一起学习运动的相对性.教师带着感情色彩作用于学生的感官,使学生感到兴奋,主观感受得到强化,从而激起学生的好奇心.

二、生活展现情境,得出概念

从生活中选取某一典型场景,作为学生观察的客体,并以教师语言的描绘,鲜明地展现在学生眼前.在运动和静止的概念得出环节,笔者边从教室的南面走到北面边提问:老师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为什么?说说你的依据.学生选择的标准很丰富,有的学生以讲台为标准,老师从讲台的南面走到了讲台的北面,所以老师是运动的.由此得出结论:物理上,把被选择作为标准的另一个物体叫作参照物.要判断一个物体是否运动,需要选择一个参照物,如果一个物体相对于参照物的位置变化了,我们就说这个物体是运动的,否侧就说这个物体是静止的.笔者继续利用教室的环境提问:讲台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为什么?学生选择地面、课桌、窗子、板凳、桌上粉笔为参照物,讲台相对于它的位置不变,所以它是静止的.笔者边从教室的南面走近讲台边提问:以老师为参照物,讲台是运动的,还是静止的呢?请分别说明理由.学生回答:以老师为参照物,讲台靠近了老师,相对于老师的位置变化了,所以讲台是运动的.于是继续提问:同样是讲台,为什么有时判断它是运动的,有时又判断它是静止的?学生自然得到了答案,是选择了不同的参照物的原因.可见,对于同一个物体,由于选取的参照物不同,我们可以说它是运动的,也可以说它是静止的.机械运动的这种性质,叫做运动的相对性.

三、视频再现情境,突破难点

视频是展示的一种手段,用动画再现生活情境,实际上就是把内容形象化.运动的相对性是本节课的教学难点,笔者引导学生回忆生活中反应运动相对性的实例.请学生看一段与运动相对性有关的视频,给学生一些启发.视频中,以地面为参照物,行驶的汽车是运动的,以车上的座椅为参照物,汽车是静止的;当我们站在上升的电梯上,以地面为参照物,我们是运动的,以电梯为参照物,我们是静止的;飞行员驾驶飞机俯冲时,觉得大地迎面而来,以飞机为参照物,大地是运动的,以地面上的房子为参照物,地面是静止的.经过视频再现情境,大多数学生能够完成学习目标,体验到学习的乐趣.

四、作品体会情境,提高能力

学生读过不少好的作品.在这些作品中,有不少反应运动相对性的句子,教师可以请学生举出例子.例如,在小说《镜花园》中有这样一句:忽然一夜大风,把院子里的一口井刮到了篱笆墙外面.还有一些诗中,如:看山恰似走来迎,仔细看山山不动,是船行?牛从桥上走,桥流水不流.两岸青山相对出,孤帆一片日边来.通过例子引导学生分析作品中物体的运动与静止,思考所选的参照物分别是什么,提高学生的思维品质.

五、活动享受情境,激发兴趣

笔者把学生分成两人一小组,组织2×40m接力赛.学生在活动中学习,在学习中活动,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了教学效果.

六、音乐渲染情境,推向高潮

播放歌曲《红星照我去战斗》,学生跟着唱起来.引导学生思考:在歌词“小小竹排江中游,巍巍青山两岸走.”中,竹排和青山是以什么物体为参照物.本节课到达高潮.

在教学中,教师创设合理的教学情境,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思维品质,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参考文献

刘炳晟,李容.义务教育教科书《物理》(八年级上)[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3.

刘炳晟,李容.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物理教师教学用书》(八年级上)[M] .南京:江苏科学技术出版社,2011.

猜你喜欢

参照物讲台物体
利用参照物计算
爱在讲台
讲台
关于军校讲台上话语自由度的讨论
悬浮的鸡蛋
爱是爱的参照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