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一带一路”建设中媒体面临的挑战及应对

2016-11-03胡邦胜

对外传播 2016年10期
关键词:一带挑战一带一路

胡邦胜

2013年,中国国家主席习近平分别在哈萨克斯坦和印度尼西亚提出了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合作倡议,为亚欧非3个大陆开启了广阔的合作前景,得到了沿线各国的高度认同。3年来,合作成果颇丰,如新亚欧大陆桥、中巴、孟中印缅等经济走廊建设正蓬勃开展;中印尼高铁合作、中非合作等合作样板获得国际认可;亚洲基础设施投资银行、金砖银行、丝路基金等资金平台建设稳步推进。目前,合作倡议与至少10个国家的建设计划进行了成功对接,与此相适应,各国的媒体沟通与合作也呈现出蓬勃态势。同时,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间的媒体沟通还不够顺畅,在合作的深入、密切程度上尚有很大提升空间,有时还需通过第三方渠道获取彼此的信息,而且信息不全面甚至不真实。因此,沿线各国媒体要充分发挥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作用,必须首先认清所面临的挑战,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

第一,文明多样性的挑战。“一带一路”沟通东西、连接亚非欧,沿线国家的宗教、语言、文化、意识形态千差万别,媒体发展水平也参差不齐。“一带一路”沿线有65个国家,覆盖了世界上四大文明古国;有40多亿人口,约占全球人口的63%;有50多种官方语言,涵盖了九大语系的不同语族和语支;有佛教、伊斯兰教、基督教、印度教等数10种不同的宗教及其派别。作为信息传播的平台,“一带一路”媒体工作的主要特征是跨文化传播、语言转换,这对国际传播提出了巨大挑战。因此媒体必须尊重文明多样性,大力倡导文明互鉴和相互包容。

第二,政体差异性的挑战。“一带一路”沿线各国政体有很大差异,有“总统制”“议会共和制”“君主制”“君主立宪制”“人民代表大会制”等多种政体;政党、社会组织众多,政治立场各异,国与国之间存在差异,一国内部不同政党和社会组织之间的观点也千差万别。大多数国家是发展中国家,尚处于社会转型期,社会矛盾冲突较多,国家政策还有起伏,政府更迭会带来国家政策的巨大变化。面对这些不同的政体与声音,媒体必须尊重差异、弥补裂痕,求同存异、相互补台。

第三,民族主义思潮兴起带来的挑战。冷战结束之后,“一带一路”沿线的民族主义思潮逐渐复苏和兴起,有的甚至被宗教极端势力、民族分裂势力和暴力恐怖势力所利用。“三股势力”是“一带一路”沿线各国,特别是中亚和南亚国家共同面对的威胁与挑战。媒体对此必须保持高度警惕,坚持理性自觉,冷静把握。要充分认识到“一带一路”建设将带动沿线各国的经济发展和产业振兴,从根本上消除“三股势力”兴风作浪的社会土壤和思想根源,有助于维护地区的安全稳定和经济繁荣。要把民族主义心理引导到国家间合作的正确轨道上来,同时,把普通大众的民族主义心理与极端主义区分开来。

第四,第三方媒体故意抹黑的挑战。“一带一路”的宗旨是互联互通,其核心内涵是“五通三同”,即沿线国家实现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从而实现经济互补和合作共赢,最终打造相关国家的利益共同体、命运共同体和责任共同体。换言之,“一带一路”的核心议题是与经济相关的议题,如共建经济走廊、共建资金平台、加强国家区域建设计划等。在“一带一路”建设中,中国不干涉他国内政,不谋求经济带发展主导权,但西方某些有偏见的媒体刻意将“一带一路”宗旨解读为政治策略,误导沿线国家。特别是某些老牌殖民主义国家,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历史伤痕,在“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制造内部矛盾,炮制所谓“中国威胁论”“新殖民主义”等论调。我们必须意识到,某些国家不希望看到“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崛起,阻滞“一带一路”的发展。我们必须保持清醒的头脑,从事实层面驳斥西方某些别有用心媒体的刻意抹黑。

我认为可从以下五个方面来积极应对媒体面临的挑战:

第一,在传播理念上,各国媒体之间要以包容协商的心态去互相倾听,避免以我为主、自说自话的单向宣传,注重沟通交流,突出双向传播。

“一带一路”沿线各国都有自己独特的精神世界、独特的文化传统和表达方式。我们要根据受众需求,确定合适的传播主题;尊重传播规律,运用恰当的传播语言;了解多元文化,避免不当的传播行为;我们要通过传播,加深受众对各国历史文化、发展道路的了解,化解猜忌隔阂,增加互信认同。

第二,在传播机制上,要突出合作传播。各国媒体之间可建立信息共享平台,在人员交流、信息采集、新闻发布等方面加强合作,推进合作传播,共同发声。

当前,在国际秩序与体系变革、经济发展与金融安全、能源危机与环境保护,以及重大传染性疾病、恐怖主义、移民难民、网络安全等非传统安全和全球性挑战面前,欧美发达国家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需求有差异、意见,有分歧甚至对立。因此,“一带一路”各国媒体应该携手合作,发出共同的呼声、维护共同的利益。

第三,在传播内容上,应当遵循“一带一路”的宗旨,加大贸易、基础设施建设等经济信息的传播,特别是强化民生方面的报道,不被西方媒体的政治化曲解所干扰。

目前“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许多政要和政党领导人对“一带一路”了解较多,但各国民众、企业仍然对其了解不够。因此,在报道合作项目与合作机制时,在新闻产品制作与发布的过程中,各国媒体应全面准确地介绍好“一带一路”合作成果,特别是它给沿线国家民众带来的实实在在的利益。

第四,在传播管理上,要尊重社交媒体的全球传播特征以及国际传播即时化的现实,向世界展示“一带一路”中的建设成就。

各国媒体要通过信息共享、技术分享,共同应对传统媒体转型与新媒体建设的机遇和挑战,探索新的数字化产品和新的商业合作模式,实现共同成长,可通过媒体活动以及论坛、音乐会、美食节、艺术展等方式,借助新媒体平台,讲好“一带一路”上真实的人物和故事。各国媒体应该先做好新闻,避免观点评论先行,不应急于在政治上定性。

第五,在传播格局上,要推动建立公正、客观、平衡的国际传播秩序。

当前,全球范围内的新闻信息生产很不均衡,资讯流通呈现出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单向输出的现实。我们要用自己手中的笔、镜头、话筒,客观公正地塑造我们自己的形象,发出我们自己的声音。同时,我们应努力开创媒体合作新机制,在确保各国国家利益的基础上,创新整体传播策略,提升沿线各国整体形象。

中国国际广播电台作为中国国家级国际传播媒体,建台75年来,始终致力于向全球受众传播信息、传递友谊,推动中国和世界各国增进了解、加强合作。做好国际传播,应首先做好“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建设的传播。国际台目前拥有65种传播语言,基本涵盖“一带一路”沿线65个国家约50种官方语言。我们有130家海外合作电台、44种外语网站、46个移动客户端、120个海外社交媒体账号,我们主张合作传播、融合传播、“一国一策”精准传播,我们愿与“一带一路”沿线各国媒体加强合作,在媒体合作中承担更多的责任,创新合作方式,提升传播效果,搭建起民心相通的空中彩桥。

(本文系作者在2016“一带一路”国际研讨会上的发言)

猜你喜欢

一带挑战一带一路
“一带一路”:大美友邦
重庆在“一带一路”中的地理位置
重庆与“一带一路”的缘分
第52Q 迈向新挑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