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维吾尔族剃头匠行业的传统工具

2016-11-03艾克拉木·艾尼瓦尔

科技视界 2016年18期
关键词:剃头匠维吾尔族

艾克拉木·艾尼瓦尔

【摘 要】受现代工业化程度的影响,新疆维吾尔族剃头匠行业手艺人所使用的传统工具正逐渐被工业时代的产物,即新型的剃须工具所取代。手艺人为了迎合新时代手艺方式的改变而用时现代化剃须工具的同时,在手艺传承的过程中固然对传统工具的使用带来冲击。本文用文本和图片的形式记录了维吾尔族剃头匠行业的一些传统工具。

【关键词】维吾尔族;剃头匠;传统工具

1 磨具

1.1 磨刀带——Kaptal

磨刀带是剃头匠做手艺时用于磨剃须刀的工具,是一条挂在椅子一侧的长行皮带。在剃须之前,在磨刀带打磨剃须刀,可以使剃须刀刀口更锋利,便于做工。传说,一人曾给穆圣剃须,过程中由于剃须刀刀口变钝,弄疼了穆圣的脸,穆圣便对剃头匠说:“使用Kaptal,使你的剃须刀更加锋利”。从此,就有了Kaptal。

1.2 磨轮——Tartmaqah

磨轮在维吾尔语里称之为Tartmaqah,Tart动词,义为“拉”,qah是名词,义为“轮”,因此,这个由维吾尔族民间手艺人设计创造的工具,顾名思义,是靠拉动绳子使磨轮转动发挥功能的器具,是维吾尔族民间手艺人智慧的结晶,用来打磨维吾尔族剃头匠行业传统刀具的器具,是电以及电器在民间普及之前,用人力转动磨轮来打磨剃头匠行业刀具的工具。

磨轮的用法是,一个人两只手抓着磨轮横木上套的带子,连续做前后拉动的动作,其中一个人一只脚踩着磨轮下方的踏板以保持固定,就可以使侧方的磨轮转动起来,用来磨刀具。

2 剃须刀

2.1 维吾尔族传统剃须刀——Ostur

维吾尔族剃头匠用传统的剃须刀给人剃发刮须已有多年的历史,即便是在现如今理发刀具款式多样,有更多更加便于使用的刀具的情况下,大多数维吾尔族剃头匠们仍然习惯并喜欢用传统的剃须刀做手艺。在维吾尔族传统剃头匠行业中所使用的剃须刀主要由木质或兽骨制作的把柄和铁制的刀面组成,长度没有固定的长度限制,为了便于使用,一般为20厘米左右长,由传统的小刀工匠们手工制成。

2.2 洋刀子

维吾尔族剃头匠将剃须刀称之为yangdaozi,在田野调查中,在莎车县回城区的老剃头匠艾海提·卡迪尔的理发店里找到大量的由巴基斯坦进口的剃须刀刀把和刀片,又因为“洋”一字义为“比海洋更大的水域”,在中国人的文化当中,将国外的事物称之为洋人的事物,因此可以确定的是,维吾尔族剃头匠称其为yangdaozi的刀具,是汉语里“洋刀子”的音译。洋刀子是维吾尔族剃头匠行业中所使用的并非由本民族制作的剃须刀具,在田野调查中得知,维吾尔族剃头匠多数将洋刀子放刀片的铁制部分折断取下后,接到圆柱形的木质把柄以代替洋刀子的扁形塑料把柄,因为用圆柱形把柄的刀具做手艺更加便于转动剃须刀,使剃头匠做手艺的手更加灵活。进口洋刀子的刀片和本民族剃头匠习惯使用的传统剃须刀的刀柄相结合而制成后的剃须刀被称之为Tihjazi,这个被改造后的刀具更加适应本民族剃头匠做手艺的特点,且这种做法是传统剃须刀和现代工业化大生产背景下制造出的剃须刀两者优势的互补,是维吾尔族剃头匠善于积累经验,勇于创新的表现。

2.3 经剃头匠改造后的剃须刀——Tihjazi

Tihjazi是维吾尔族剃头匠将洋刀子和传统剃须刀—Ostur的各自优势进行互补并改造后的产物,因为洋刀子的把柄为扁状,做手艺时不易于转动,影响剃头匠手的灵活性,故剃头匠艺人将其换为圆柱形的把柄。

Tihjazi一词为合成词,由Tih和jazi构成。Tih在维吾尔语里有“剃须刀片”之义,jazi是汉语音译直译来的外来词,指“架子”,即剃须刀的主架,把柄。故断定“Tihjazi”一词是维吾尔语和汉语词汇相结合派生的词汇,所以在维吾尔族剃须刀的称呼上可以反映出维汉文化之间有交流交融的痕迹。

3 剃须刀套——Hilip

为了方便存放剃须刀——Ostur,刮耳毛的小刀——Jodozi等锋利的刀具,剃头匠人用兽皮缝制一侧完全缝合,另一侧开口的剃须刀套——Hilip。Hilip是维吾尔语,义为“套子”,“盒子”。剃头匠在不做手艺的时候,将剃须用的刀具清理干净后,把锋利的一头塞进剃须刀套里,可以防止刀具遇水生锈,也可防止他人不慎碰到刀口被意外划伤。

4 刮耳毛的小刀——Jodozi

在维吾尔族剃头匠行业,除了给人剃头刮须之外,为了更加注重个人仪表,讲究卫生,剃头匠还会给被剃须者刮耳毛。因为在日常生活中有许多耳廓多毛症①或耳洞长毛等耳部长毛发的现象,为避免影响听力和追求美观为目的,剃头匠在剃须之后,用刮耳毛的小刀——Jodozi给被剃须者刮去耳朵内部和外部长出的耳毛。

刮耳毛的小刀——Jodozi的把柄大致与剃须刀Ostur的把柄相符,只是刀片很巧妙的制成L形,以方便刮去耳朵内外的耳毛。

5 掏耳勺——Hulah hoqolhuq

Holah hoqolhuq是掏耳勺的维吾尔语称呼,意思是“掏耳朵的器具”,即掏耳勺。人的外耳道耵聍腺可分泌出淡黄色的粘稠液体,这种粘稠液遇空气干燥后便形成耳垢。虽然少许的粘稠液对人耳朵具有保护外耳道皮肤及粘附灰尘、昆虫等作用,但是积过多的耳垢会影响人的听觉,且有引发炎症的可能性,因此,为了个人卫生,剃头匠在剃发之余用掏耳勺替人掏耳垢。

田野调查中,在南疆莎车县莎车镇的老剃头匠艾海提·卡迪尔的理发店里,经老先生介绍得知他所用的掏耳勺是市场上买来的现成掏耳勺外套上塑料管,增加手握部位的厚度和整体的长度,以此提高使用过程中的灵活性。

6 剪子——Dokat

只用于剪胡须的剪刀。剃头匠做手艺非常讲究工具的分类,因此,只用此剪刀——Dokat剪胡须,而非他用,实质上可以起到防止人体不同部位毛发所寄生微生物互染的作用。

7 刷子

剃头匠给他人剃头刮须之前,需要将已经泡软的香皂涂在顾客的头上和脸上,这样可以软化毛发,在做手艺的时候就可以很大程度上减少疼痛感。剃头匠所使用的刷子由木质把柄和动物毛两个部分组成,将动物软硬度适中的毛进行处理后牢固在木制把柄上,可灵活的将剃须所用的泡沫涂在所需剃除毛发的部位。维吾尔族人多体毛较重,剃须剃发前将毛发进行软化是必不可少的程序之一。

记录并呈现维吾尔族剃头匠行业的传统工具是记载维吾尔族传统文化的一部分,对此进行概述和理论梳理对于了解丝绸之路上的古老民族—维吾尔族人们的传统生活方式起着重要的作用。受田野调查水平和经验的不足,有诸多相关资料还未搜集完善,调查和研究工作仍将继续。

【参考文献】

[1]陈海洋.莎车瑰宝——非物质文化遗产文物集锦[M].新疆:新疆人民出版社,2014.

[2][美]马凌诺斯基.文化论[M].华夏出版社,2001.

[3]迪木拉提·奥迈尔.阿尔泰语系诸民族萨满教研究[M].乌鲁木齐:新疆人民出版社,1995.

注释:

①耳廓多毛症是指男性成年后在舟状窝(耳轮沟)长出较长的毛发,也有报道发生在耳尖部位,常伴有外耳道多毛或耳屏内侧多毛.

[责任编辑:王伟平]

猜你喜欢

剃头匠维吾尔族
维吾尔族手艺人
关于对哈密维吾尔族刺绣的研究
剃头匠
剃头匠
维吾尔族传统知识的民族生态学分析
蒙古斑在维吾尔族新生儿中分布的多态性
Ad36感染对维吾尔族肥胖患者progranulin表达的调节作用
一位维吾尔族老人的关爱情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