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从伊甸园故事看男女性别和身体的处境

2016-11-03曹冰洁

人间 2016年26期
关键词:性别平等夏娃伊甸园

曹冰洁

摘要:“男尊女卑”的惯性思维是男性中心的强权策略,社会历程里男人宰制女性,压伤一半人为了让另一半人从中牟利?实际上事情并非简单的二元对立,不平等的关系同时轻而易举发酵至社会、文化等角角落落。通过分析有关伊甸园故事的艺术作品,女性被欺压的处境、身体被物化的凌辱历史、直至今日当代艺术中先锋勇士们的实践,无一不让我们忧虑进而鼓励众人为性别平等、尊重人权继续奋进。

关键词:伊甸园;夏娃;性别平等;身体

中图分类号:[B92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71-02

伊甸园故事是众所周知的圣经故事,科学界、生物界、哲学家、心理学家、艺术家,文化宗教人士纷纷大胆预设各样宇宙、人类的起源模式,从各个角度探讨、重塑古老文字里亚当与夏娃的遭遇。我尝试结合几处对伊甸园故事的艺术再现来分析性别平等以及身体议题。

有一件艺术品——希尔德斯海姆大教堂的青铜门浮雕《创世纪——逐出伊甸园》(图1)组图中犯罪后的人被神指责:亚当微微弓着身子转回头试图回避上帝直视的目光,左手用树叶遮挡下体,右手指向身后的夏娃理直气壮:“你所赐给我、与我同居的女人,她把那树上的果子给我,我就吃了”。上帝对女人说:“你做的是甚么事呢?”夏娃蜷缩的更紧,一手遮羞,一手指着地上的蛇为自己辩护:“那蛇引诱我,我就吃了”…… 小蛇是在洋洋得意?还是哆哆嗦嗦地忏悔?才不管呢!后人更乐意把生活艰苦、人性险恶的矛头指向女人!

一、早期教会女性的悲苦境遇

初期教会由于耶稣的影响女性社会处境比较乐观,但从公元150年使徒教会末期,对待女性的态度就有所下滑,第三世纪歧视女性的观念广泛地纳入教会神学理念与实践中,直至中世纪宗教艺术里依然上演着宰制女性的戏码。按照《圣经》上帝造人的计划是让人在伊甸园里享乐,而始祖混乱了被造的位份和秩序,听信坠落天使撒旦的谗言运用自由意志选择去怀疑上帝,亚当和夏娃把原罪遗传下来,后人经由耶稣的救赎去归正败坏了的人性才可能重新明白上帝的慈爱、顺服神的主权。这似乎也呼应了荣格提出的“伊甸园是人整体意识的象征”的观点,伊甸园的经历就如孩童的叛逆或青春期的成长都是必不可少的过程,也展示了人的出生、被父母养育、与妻子结合、离开父母居住的人生历程,仿佛亚当、夏娃偷吃禁果不是一件太坏的事,只是性别身份的争夺赛从未消停过:男权当道的社会历史里男人们乐于担当“管辖者”的职分,他们成见于女性地位低是由于上帝对夏娃的惩罚并发出各样论断声:“女人是魔鬼的大门……美貌是有威力的武器……月经,不圣洁……女人是不完整有缺陷的人”……

早期的宗教苦行僧们还把肉体视作与灵性以及理性相争的邪恶对象,认为女性是容易被撒旦诱惑的对象,其身体更成为当权者规训的直接目标了。当权者?权力?权利?“归正神学”强调了权利关系:合宜的秩序是先神权后人权最后是政权,“上帝之死”之后,“绝对真理”也被搁置了,阵阵迷雾中多方角力的景象辉映出雅博渡口的那场摔跤……

二、文艺复兴时期的女性角色

在文艺复兴时期有一些女性公开对男权制度作出反抗,但是从有关伊甸园的绘画中依然反应出以男性为中心的社会格局并没有大的改观,父权制度一度偏执地把女性置于边缘……夏娃是负罪地女人形象:创世纪把人逐出伊甸园之前“耶和华上帝为亚当和他妻子用皮子做衣服,给他们穿”,可是马萨乔《逐出乐园》(图2)里二人都是裸体,亚当双手掩面而夏娃正遮着胸脯和下体、仰起头、张大口、紧锁双眉,仿佛悲痛欲绝哽咽着悔不当初。夏娃就是邪情私欲的象征,天主教在宣扬“禁欲思想”时常常借用夏娃受责难的形象做警戒的工具,随着修道院的修女增多,女性放弃普通的家庭生活深居修道院甚至损毁自己的身体从而导致很多人患上厌食症、歇斯底里、性压抑等疾病。基督教的信仰并非是“以行为称义”的“自救论”信仰,肉体的禁欲不能解决罪的问题,《圣经》说“因为赐生命圣灵的律在基督耶稣里释放了我,使我脱离罪和死的律了”。

米开朗基罗《原罪和逐出伊甸园》(图3)中亚当与夏娃不再是忏悔羞耻的样态:雄壮的亚当主动庇护蜷坐在腿边闲适的夏娃,夏娃欣喜地举手接受蛇递出的禁果。文艺复兴盛期人本主义思想把人塑造成坚毅的力士有了更大的自主与反叛精神,可是女性的形体也被灌为强健男性健美的肌肉形象,亚当英勇的护卫着夏娃迈着稳健的步伐雄赳赳地走出伊甸园!“霸道小子”似乎长大些了,可是男性依旧从狭隘的角度述说女人的脆弱,他们又宣扬女性母职的天性,并且在绘画中突出夏娃的生育特征:凡·艾克《根特祭坛画——亚当与夏娃》(图4)以及汉斯·梅姆林《亚当与夏娃》(图5)中的夏娃被描绘成隆着腹部、装着小果子般坚挺双乳的孕妇,甚至在委罗内塞《亚当和夏娃被逐出伊甸园后》(图6)里夏娃抱着小孩正喂养母乳。高举母职一方面在强调怀胎生育是女性的重要特质,女人应该安身立命于生育儿女并在生产中得到救赎;另一方面当女人扮演了母亲角色承担家庭重任后就没有更多的能量参与其它事物,这极大程度阻碍了女性的社会参与度,给男性霸权提供了便利。母性夏娃体现了刻板的性别化社会分工,随着社会结构的发展变化,固有的传统性别角色不利于家庭、社会中人们对自由平等关系的共同构建,传统母职观念造成家庭中“父职”“母职”极大的不平稳,反倒持续推动了以男性高居统治地位的恶性循环,甚至循环至今。多元家庭的呼声也越来越响,“母职神话”需要被松动进而去不断地调和、重构更合宜的家庭结构。

文艺复兴后期由于之前宗教禁欲主义的压抑、资本经济的刺激,人文主义倡导个人自由和权利平等,享乐主义也风风火火使得世俗化艺术里的夏娃不止携带着当时社会所喜好的女人气质,父权对物化夏娃的贬斥更是把女性推到被男性凝视、赏玩的姿态,夏娃的图像变成了性感的裸女、欲望的符号。古赞的木板油画《潘多拉魔瓶前的夏娃》(图7)将时常狼狈而出的夏娃描绘成了高贵性感的女性,她的姿态同乔尔乔内《沉睡的维纳斯》、提香《乌尔比诺的维纳斯》、戈雅《裸体的马哈》以及马奈《奥林匹亚》中的女子们侧卧的妩媚姿态如出一辙。夏娃左手按着潘多拉魔瓶,右手抓着苹果枝依靠在骷髅头上,这些物象叫喧着欲望、罪恶以及死亡……人体美学是值得颂扬的,可是一味地强调肉欲美感过度物化人体使其单单成为性欲符号、被凝视被消费的对象,这对女性造成了侮辱同时助长着“美貌迷思”。

三、当代女性的艺术“战场”

艺术史也毫不例外地站在男性角度被编撰,但随着女性自我意识的不断增强当代女性艺术作品越发有力地挑战了男性凝视,虽然早先的女性艺术家曾以无性别的艺术作品在男性主导的艺术圈里卓绝,但之后伴随女性主义议题、理念的提出与发展,女性艺术家的自主性、自觉性提高了,也使得艺术表达更加自由和有力量了。欣喜的是,更多的艺术家持续冲击着艺术殿宇中女性长期缺席、失声的僵局。

“身体即战场”,当代女性艺术家用艺术实践暗示出更多意涵,下面有几个有趣的故事:行为艺术教母阿布拉莫维奇600多页的画册竟然被撕成了35页!她的母亲认为裸体作品被撕掉后才能给邻居们观看……偷吃禁果后的亚当和夏娃眼睛明亮了,赤身露体的羞耻感随之而来,遮羞的衣物是人类第一处文化展演,同时文化的矛盾、局限也在此体现:身体既然是美的,为何裸体就会产生羞耻感?羞耻感从何而来呢?文化使命调和着人与人、人与自然的关系,自由和秩序是并重的吗?宣扬自由的今天,人们太多时候是在放纵地追随“野蛮”,美丽的人体需要一个场域,这个极富美感的被造之物亦需要选择场域,同时健康的文化场域也需要被扩充。当年里恰莱利给米开朗琪罗《最后的审判》里裸体角色的性器官用衣服和无花果叶遮盖了之后,随即得有了“套裤子的人”的绰号,而今央视播出《佛罗伦萨与文艺复兴:名家名作展》的报道中大卫下体还被打着马赛克!2012年3D版的《泰坦尼克号》在内陆上映时据说露丝一段长约4秒的裸戏被删,我们不得不再次思考文化到底有无高雅、低俗之分?从福柯的《性意识史》中倒是可以窥见当权者的“良苦用心”,然而“压抑与解放恰恰是权力机制中互相关联的两个方面”。瑞妮·考克斯借用自己创作中的黑人身体代替传统经典人体美的形象勇敢地回击“畸形凝视”,她还在《最后的晚餐》里再现了女耶稣和12名黑人信徒……英国版《ELLE》制作了一个名为“More Women”的短片,将世界一些重要场合新闻图片上的男性P掉后,照片中留下的女人形单影只,一阵阵凄凉……

艺术媒体是一面招摇的先锋旗帜,以身体为战场的女性场域里必然有勇士做出榜样,无论是在父权还是女权的形态下,极端的偏颇和对抗容易引发不必要的牺牲,人们要勇敢主动地追寻更多权益和自由的同时还要提防以新的压迫代替旧的压迫,杜绝充当“高贵的野蛮人”!

四、结语

纵观历史发展变迁,女性的社会地位是有所改观,女性主义思潮和女权运动的果效也是明显的,教会女性由此更为关心女性在教会结构和神学诠释上处境。随着多元文化的兴起人们愈发难以寻求真理的准则、意义和价值,敏锐的人很多时候惧怕认可一个终结性的、权威的、绝对的价值基准,尽都在生命的历程里任意徜徉。哑巴吃了太多霸权的黄连终于抓到了相对文化的现实更愿意去怀疑、恐慌地封杀“绝对真理”、抹除“暴君”地位,甚至把最真切的自己奉为神明,视为最值得信赖的对象。超自然的灵性世界既然不能进入科学文化系统,就被一股脑地丢入“落后”“保守”“迷信”当中,狂欢的盛宴一场接续一场,酒神的迷醉类似于波德莱尔《人间天堂》里的精神鸦片被人们眷恋着。

可是在酒醒之余的生活常态下家庭关系就是社会关系的缩小版,每个人、每个性别都身处在其中,我们需要重构真挚相爱、彼此协助、相互尊重的亚当和夏娃形象,期望更好地维护每一个生命的平等与尊严。历史经途中先人们已经经历了太多的欺辱、压迫、甚至仇视,相信会有更多的人能够积极参与、主动发声,乐于切实地体会、查验、表达、实践以便更新旧有的不公义观念,突破刻板藩篱,勇做先锋。

参考文献:

[1]米歇尔·福柯(M),刘北成、杨远婴(译).规训与惩罚.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出版,2015.

[2]圣经(M).中国基督教三自爱国运动委员会、中国基督教协会出版,2007.

[3]汪秀霞.夏娃,永远的他者(D).扬州大学,2007.

猜你喜欢

性别平等夏娃伊甸园
这座偏远小城,能成为年轻人的伊甸园吗
愧疚
伊甸园
谢欣:伊甸园ENED
四眼
伊甸园
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问题分析
中国妇女发展与性别平等问题分析
古希腊罗马神话中的双性同体意象及其嬗变
欧内斯特·卡伦巴赫生态小说中的女性角色和性别平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