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儒身论道品佛

2016-11-03姜腾杰

人间 2016年26期
关键词:佛家道教道家

姜腾杰

摘要:以儒身论道品佛,其实就是在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中,理解和运用佛家的性--慈悲和坚韧、道家的道--洒脱和兼容、儒家的明德来修身养性,这样我们面对时代变革,方能静下来,关注内心,看清自己,不迷失方向。

关键字:西游记;儒家;道家;修养

中图分类号:B9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864X(2016)09-0013-01

写下这个庞大的命题,连自己也觉得犹如大海里捞针,无从下手,但喜迎猴年,心中总有一些话语,不吐而心生不快,憋得难受,苦思几日,终忍不住提笔,也罢,就当闲叙,以舒心结。

从年前“六小龄童”老师能否上春晚,大家一言一语,口枪舌战,好生热闹,说句心里话,作为80后,在这而立之年,若除夕夜,零点钟声敲响的那一刻,“猴王”率领一群小猴子出来闹春,想想也已经是泪流满面,但终究未能如愿,虽有遗憾,但也只能岁月静好,愿章金莱老师身体康健。之后数日,梦中“猴王”总是叩击心坎,《西游记》中的章节不时窜来窜去,怎一个“念”字了得。

作为四大名著的《西游记》在中国可谓是妇孺皆知。记得自己从初中到高中的那段时间,每年的寒暑假,六小龄童版的《西游记》都有重播,一次次的看,一次次的回味,却不感乏倦。《西游记》在中国古典神魔小说名著中可算最驳杂的一部书,它揉进了佛、道、儒三家之言,既让佛、道两教的仙人同时登场表演,又在神佛的世界里注入了现实社会的人情世态,极尽想象,可谓奇哉、美哉、妙哉。书中的精妙内涵自有高人指点,而于我,念念不忘的是神仙(道教)的逍遥与佛教的肃严。

回想剧中天庭的场景,大多是美轮美奂,而西天雷音寺,却是庄严肃穆,为什么呢?

此时映入我眼帘的是一个疲倦的身影,在炙热的阳光下缓缓行走着,他就是《西游记》中唐僧的原型——玄奘法师。公元627年,大唐帝国的都城——长安,饥荒即将到来,百姓纷纷逃难,在逃荒的人群中,行走着一位叫玄奘的人,他要前往遥远的西方,寻求佛法。行走在路上,动荡的世事、苦难的大众给青年玄奘留下了难以磨灭的印象。于是,他不断的行走,不断的追问,追问解决人世间苦痛的方法,西出玉门关,还是偷偷混出的,又单枪匹马走出了沙漠,这一路的艰辛,恐是笑不出来的。

而道教是中国唯一土生土长的宗教,可谓“近水楼台先得月“,道教集中国古代文化之大成,不必千里迢迢、跋山涉水去求索,自然比佛教多了份洒脱。道教成立后,为了吸引百姓的注意和信仰,尊奉老子为祖师,称他为“太上老君”,想想《西游记》中太上老君捣鼓了一个炼丹炉,整天炼制丹药、修仙,好不自在;而作为“人”的老子,骑着青牛西出函谷关时的背影也是洋洋洒洒,后来的庄子,幻化为蝶,更是迤逦多姿的。

同样西出求索,佛教的背影是黑白的,单一的,苦涩的;道教的背影是彩色的,绚丽的,丰富的。

在中国几千年的文化进程中,不乏出现统治阶层为了自身治理的需要而特别推崇某一种宗教,这就为佛家和道家各自的兴盛发展提供了契机,例如佛教在东晋南北朝时期的快速发展,后来的元代、清代,都是借助佛教思想起家,尤其是元代,焚毁道经,独尊佛教;而道教在隋唐、五代、北宋的兴盛,尤其是唐高祖李渊称帝后,他尊老子为其祖先,宣称自己是“神仙之苗裔”,表明“道大佛小”,至唐玄宗执政时期,道教发展到全盛,社会上的崇道之风发展到极致,而北宋的统治者同样继承了唐朝崇奉道教的政策,宋真宗和宋徽宗还掀起了两次崇道热潮,编修道藏,大建宫观,册封神仙,至元朝前期,全真龙门派祖师丘处机真人以74岁高龄“一言止杀”的历史性创举,被成吉思汗崇奉为“神仙”,拜之为“国师”,佛教和道教在元初的大辩论,发展了自己,同时也促进了我们文化的发展和沉淀。

在金庸先生的武侠著作中,对佛教与道教的描述不胜枚举,少林出自佛家,有天竺文化的色彩,武当出自玄门道教,中华本土的色彩极浓;少林寺功夫蕴含着佛家的慈悲之理,少林寺建寺经历了重重磨难,少林武术同样也经历了千锤百炼,刚柔并济,拳打蜗牛之地。武当功夫源于道家、老子讲“一”讲“道”,庄子讲“广莫之野”讲“逍遥游”,使武当功夫有较浓的想想色彩和审美意蕴。

将这两种对比美融于一体的,是金庸先生《天龙八部》一书中的虚竹。

虚竹本是少林寺的无名小和尚,24岁随师父发放名帖下山,误打误撞破解了苏星河的珍珑棋局,成为逍遥派掌门无崖子的关门弟子,得了无崖子修炼了七十余年的内力,并成为逍遥派掌门。逍遥派历代掌门要求清秀俊丽,一身白衣,北冥有鱼,其名为鲲,而虚竹相貌丑陋,浓眉大眼、鼻孔上翻,双耳招风、嘴唇甚厚,看似冥冥之中的机缘巧合,暗含金庸先生将人、佛、道融于一体的价值观念。

自己不才,暗赞金庸先生之笔绝妙,不管佛教也好,道教也罢,终究是由人来实现的,中华文化推崇儒学,当代人受其影响深远,“修身齐家治国平天下”更是深入人心,在这不必赘述,将佛教与道教的魅力以两种不同的色彩展现出来,让我们慧眼看清它们神秘背后的“人”——以儒身论道品佛,其实就是在我们的生活和事业中,理解和运用佛家的性--慈悲和坚韧、道家的道--洒脱和兼容、儒家的明德来修身养性,这样我们面对时代变革,方能静下来,关注内心,看清自己,不迷失方向。

猜你喜欢

佛家道教道家
漫画道家思想
《庄子说》(二十五)
白色在中华文化信仰中的象征意义
漫画道家思想
道家道教研究
《庄子说》(十九)
简述梁漱溟的佛家思想
林清玄散文中“禅”的理解
全国首次道教刊物座谈会在延安召开
中国道教学院将于2001年改建教学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