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日落手记

2016-11-03郑亚洪

鹿鸣 2016年7期
关键词:雁荡山日落芙蓉

郑亚洪

落日——它让自己每一天最后片刻来得迟缓

我越来越多地目睹日落了。像今天的一次,它是我曾经看过日落中最辉煌的一次,其时间只不过延续了数分钟,我懂得了“日落总是令人不安”(博尔赫斯诗句《余晖》),让诗人不安的是“最后那绝望的闪耀”,它使原野生锈。傍晚五点三十五分,太阳从县城最西北边的大山凹陷处坠下去,之前几分钟它在为此做准备,它让自己每一天最后片刻来得迟缓。我从东边的山坡上来,时时停驻小树林边,为了看一眼夕阳在城市上空涂染的那一抹辉煌,越到高处这抹金黄色就黯淡了一层,天空依然呈碧蓝,比起早些时候的强烈光芒它已经收敛了许多,在一个转弯的山头它骤然停止,以至于你认为黄昏提前来临。我加快了步伐,几乎跑一样向上面奔去,我的目的只有一个:抢先在太阳落山之前到达!要抓住这紧张而易逝的夕阳多么艰难,我恰恰在太阳坠入谷底前的刹那间赶到了。我知道它就在前方,在亭子退开的一个开阔的场地,再向前迈过去就是深谷,深谷的对岸是起伏的山,落日喜欢找山峦大海般起伏的场所就是这个道理。我曾经在山上拍过几次日出,拍过一次月圆,拍过一次雪景,但第一次拍盛大日落,“无论它浮华富丽还是一贫如洗,”我都深爱这日落!日落的最后一刻即是高潮!有一年冬天我在茗山看日落,夕阳与天空与山峦缠缠绵绵,半天不停歇,可秋天的日落不同了,说落就落,没有商量留恋余地,低纬度的太阳带着猛烈和刚强,直向温柔之乡坠落,等我转换场地再来拍它时,圆盘已经不见了,剩下个光芒万丈,浮云歇息。我直愣愣地望着温柔之乡唏嘘不已,山峦间留下“斜阳的喧嚣与自负”。可它还没有完,它的没有完是我给它添加的,一大团云跟随它而去,云里吸收了足够的水汽,渐渐饱满,像汉字书法里最浓烈的一笔,余晖给它镶上道金边,把云团加强在空间之上,散落在空间之外的闲云让它们有意无意地飘了去。天空的场面颇有些像两位恋人在缱绻之后的孤与独了,起先他们各自寻找分离的一半,合而为一后分开,他们依然是孤独的一对。“就像一个梦破灭”,看完日落从山道上下来,途中碰到了几个人类,他们吃过晚饭离开了县城,像我一样,来山上体验一次清净,他们已经看不到日落了,他们不需要看到日落,迟些时候月亮上来了,到时候山里将洒满月光。我要离弃日落和月升,回到我生活的城市里,当我脚步踏上街道时,树木、店铺、行人都在人造的光线里,天空最后一道蓝已经消散,突然间我回到了起点。

天空依然莹亮,尽管黑暗已在峡谷里背叛

早上出来的时候,连我自己也不知道要在百冈尖上目睹一次日落。天空,山峰,郊外,最妙的是阳光,早上六七点钟,太阳安排了人间所有的事物,房屋,桥梁,树木,孩子,花簇,该有阳光的就有阳光,该有阴影的就给它阴影,一切都那么自然。月亮是个神,在蓝天下依稀明亮,尽管缺了口子,没有十五那么圆,它的存在让人遗忘时间。百冈尖海拔一千一百零八米,这个高度若放在青藏高原如履平地一样,在东海之滨的雁荡山当属最高峰了。去年秋天我曾经登临过雁湖冈,百冈尖在剩下几个为数不多未登临的山峰之列,从去年开始计划,因种种原因未付诸实践,你开着车子沿百冈尖方向一路上去,一边欣赏雁荡山,想再上去,到达百冈尖就难了。为什么来百冈尖看日落?无疑在群山之颠参与一项梦幻,百冈尖造就了梦幻;它让所有的山系匍匐在你脚下。百冈尖为雁荡山众山首领,却没有成为雁荡山代表山峰,人们说起雁荡山往往是灵峰、灵岩、大小龙湫、中折瀑,百冈尖连个日常的景点都说不上。当然,可以从龙湫背反道上来,道路险峻艰辛只有少数徒步人士可以登顶。这样也好,百冈尖不像地面的风景点一样人满为患,因为高,它成为一项梦幻;因为兵营,它省却了热情。在地面上你看到雁荡山的面貌,到了山顶全变了,看到的无非是峰,无非是岭:合掌峰、展旗峰、剪刀峰、将军岩等等,到了这里完全丧失了所指。吸引我上去的是天空依然莹亮,尽管黑暗已在峡谷里背叛。风大起来,吹过来带有冬天寒骨的冷峭,山道上的芦苇已经白了,世界仿佛无人眷顾,被遗弃了的模样,一个几十米高的小铁塔立在顶上,它既不伟岸,也不好看,它的针一样细的头刺向天空。下午四点的太阳在雁山一带落得飞快,群山延绵,宛如大海,有千百万力气吸引着太阳迅速向山谷里落去。

夕阳忧郁,死于一次心碎

“当初你逃离芙蓉像逃离一场恶梦一样。”陈霜这样对我说。而我现在的思绪回到了二十年前逃离的芙蓉镇——听起来更像一场梦,只是我将它当作了生活。一年前为了看黄金溪的芦苇,我来到芙蓉,一年后我再次来芙蓉,看芦苇盛开得如何。我来的时候天气渐冷了,芦苇由红转紫,芦苇挨着溪水最哀婉不过了。过去我没有注意到芙蓉的芦苇,一星期盼望周末快点到来,好让我结束芙蓉镇生活回到乐清家里,我也不觉得芙蓉景色有多好,乐清风景比芙蓉好得多。芙蓉地处偏僻,但绝不贫穷,芙蓉人做生意在全国响当当,我不在意他们的富裕。芙蓉汽车站跟二十年前我学校刚毕业来报到时完全一样,乱、脏、嘈杂,没有一样改变,现在更恶劣——芙蓉镇有了芙蓉大桥境况才好起来。当你穿过了钻头厂、五金大厦、海鲜楼、被污染的海口村,来到黄金溪边上,你的心情随溪流渐渐好起来,跟溪水一样人心也变得柔软起来,你会情不自禁地谈起芦苇、谈起日落、谈起柿子和雁湖。黄金溪别看它名字俗气,倒是一条颇有情趣的溪流,从芙蓉镇往西北方向而去,溪里多乱石,芦苇结荡,沿溪而生,水多的地方芦苇茂盛,偶有白鸟飞起于水面。平时秋天多枯水,前些日子下了不少雨,秋雨令溪流饱满。现在的堤坝用水泥加固了又加固,溪地也被整理干净,再大的洪水也不会对两岸的村庄有破坏力。有些芦苇从溪底生长,高过了几米高的堤坝,它们努力往上,冲破堤坝阻拦,哪怕无人理睬——夕阳忧郁,死于一次心碎。黄金溪发源于雁湖,连接芙蓉和雁芙两个地方——雁芙,雁湖,两个读音几近相同的地名,雁芙是芙蓉镇西面的一个乡,而雁湖就是雁荡山的总起源了,在海拔八百九十六米的雁湖冈上。过了上洋村,路分两条,一条往雁湖冈,一条往西石梁。雁湖冈北上,西石梁往西进,停驻在雁湖景区,去年深秋登临雁湖冈的情景历历在目了。同样的在山脚下,一个卖柿子的雁芙大娘在路边兜售柿子,她的芙蓉话让人着迷(当初我是多么讨厌),只需我们表现出一分的热情,她就百般热情,小跑着回家,拿出所有刚采摘的尚未变红的柿子卖给我们,田垄上的同村人极力讨巧,准备给我们谈拢这笔生意。西石梁瀑布我走了整整有二十年了,我记得去瀑布的路上有一幢民房,当初它造于田垄上,如今田垄不见了,代替的是大量新房子。没有变的是西石梁瀑布,瀑布长在深山中,知道的人少,一般初来乐清的人都往雁荡山去了,再就是去白石,西石梁瀑布纯粹是被遗忘的一条水——白石人称瀑布为“漈”,它从一百六十米高空挂下,贴着一个半“井”字状的山壁冲下来,一路到水潭。古人称水潭为“幽泉”,与大龙湫、小龙湫相比较,西石梁瀑布的情趣在于一个“幽”字,许多年前镌刻在岩壁上的两个字依然没有改变,于水的寒冷处发出黯淡的光芒来。谁能领会“幽”字,谁就能领会这条寒冷而孤寂的水了。多年前,我曾在幽泉下面的大石头上拍过一张照片,多年以后,当我再次站在大石头上,我已不再是二十年前的那位青年了,我曾是多么不同的“我”,但愿明天,有一条水,记忆我。

我回眸,盛大的落日才刚刚开始

凌晨四点我醒来了,掀开窗帘,外面黑漆漆的,天空有些丝鱼肚皮似的青光从云层里透出来。时间尚早,我躺下,却难以再睡着了。到四点四十分,天放亮了些,沉闷着,不是大晴天的清朗,我正担心着会不会是阴天,如果阴天就拍不成日出了。起来后叫醒女儿,两人洗刷完毕,出了巷子,到大街上。天气如我猜测的,阴沉沉,异常闷热。二人走到桥头,爬东皋山的人已经很多了,他们大多数是中老年人。在桥头等文军,他昨天新买相机,今天准备一起拍日出。三人会合后,沿山路走去,一路上没有一点山风,很快就汗流浃背了,二十几分钟后到半山腰的茶楼,这么早居然有人在茶楼上吊嗓子放歌了,城里许多人还在睡梦里呢。山上雾很大,云层厚实,按时间说,应该是日出东皋的时候了,太阳始终没有出来,这又成为了一次拍不成日出的一天,在我单反的历史上是第三次了。两年前专程去雁湖冈拍日出,正值台风到来,日出看不成,倒经历了一夜暴风雨;再一次深秋登临鹰嘴冈,无奈运气不济,只拍到若隐若现的太阳。拍日落易,拍日出难。

午后四点,我们四人去城北拍日落。郭公山村半年前来过,也是赶在一场落日前,当时冬日,太阳下山快,我和鱼观二人拍了几张照片后离去,郭公山在城北最偏僻的山旮旯里,地理位置关系反而保护了村里一座四百年的老屋。今天再辗转郭公山村,不是为了别的,只为了造就老屋的崚嶒、坚硬的石头。郭公山村与外头别的村子比起来,更加破落不堪,它的破落除了贫穷和长在深山里外,另一个重要原因是穷人不会收拾打理,在别的地方可能收拾得干干净净的院子,他们只会让村庄一日复一日地衰竭下去,半新旧的房子续写着从前的穷苦。溪水从山涧里弯弯曲曲地流下来依旧澄澈,房子缘溪而建,一条石头小路带我深入村子里面。今天的太阳好像跟人捉迷藏似的,希望晴好的时候,它却躲在了云层里,郭公山村坐落在太阳落山的山脚下,天黑得有点早,这点阳光对单反者来说实在太微不足道了。正准备离去时,太阳忽然钻出了云层,继续它的热烈而美好的场面——身边本来不起眼的小溪、竹林、小石桥、石头屋、门窗、烟囱、黑瓦片、墙体,在阳光下苏醒了过来。甚至连村民也纳闷,纷纷放下手中的活儿跑过来问询,他们厌倦了的破旧房子究竟有什么魅力吸引着四位手里拿着单反的家伙如此起劲的拍。而我更在意阳光落下后事物的变化,比如一座石头房屋,黑色细密的瓦片非常漂亮,西沉的太阳光把一座稻草垛的影子投在了瓦片和门窗上,本来无趣的石头房变得生动起来。我不知道稻草垛在什么地方,它的形状、大小、在村里的历史,我也无需知道,它如神来之笔,描摹出夕阳在山谷间的背叛。一座被大火烧毁掉的木结构房子,郭公山村民说起大火时语音里滑出艰涩、伤心和不堪忍受,我却举起相机去拍它:一张椅子倾斜在了未倒塌的二层楼板上,靠背朝外,两个椅脚挪出了地板,每时每刻要掉下来的模样,房子后面竹林茂盛,碧绿青透的叶子蔽护着火烧后的房子,此景真如一幅超现实画面。我在一座炊烟袅袅的房屋前站住了,仿佛回到了三十多年前的农村生活,索性跑到了他们家院子里去,一位老妇人问,你拍什么?你是从哪里来?对第一个问题,他们其实并不在意,他们警惕的是这些举相机的人是何方人士,他们对村子会有什么举动。他们听完我们坦然的陈述后(郭公山村与乐清城关有那么点亲属关系),放弃了警戒心,指引我去拍。果然是个好地方,一切都因为阳光的因缘,我在郭公山村里多待了几分钟。路上两位穿连衣裙的小女孩在跑动,一个在呼喊另一个的名字,小女孩的出现打破了原先郭公山村全是老人独格局。我们开车出来,走上一条山路,对面峡谷里竖立起饱满的山峰和屏障,郭公山村像个弃儿,我回眸,盛大的落日才刚刚开始。

俯冲光带

上帝说有光就有光。傍晚六点三十三分,谁也没有注意到海水开始退潮,胜利塘的滩涂渐渐显露出来,一个小时前在海水里飘来荡去的小船搁浅在了泥滩上。我厌倦了风,厌倦了海,厌倦了白云,厌倦了站在胜利塘上栖息的白鹭,我朝它们扔了一块石头,石头不到十米高空就落了下去,像一声沉闷的叹息。经过四次的拍摄,对眼前的场景无动于衷,我的心冷硬起来,若说还有一丝希望,是希望太阳在完全西沉的一刹那烧遍大海和天空残留的云系。终于在七月底时离开胜利塘,我见到了西北面的最壮丽情景:太阳被一片严实的云团压着,太阳光冲破了底下的云,泻了下去,如刚出炉的铁水,笔直、匀称。小时候你如果看过农村露天电影的话,从晒谷坦中央的放映机射到银幕上的那一道光就是这个模样,而且还好看,还真实,这是太阳落山时分光突破重重乌云冲入人间的一刹那。这样的场景你一生可能见过也就那么一两次,因为摄影讲究的是此景、此时、此地,你不在这个位置上,便永远也遇不到。如果你此刻在城里,你抬头望见这束光,如醍醐灌顶般,自天空,但你是在城市里,就缺少了大山、河流、田野等诸多场景,如缺乏舞台的表演戏。在前面是一条河流,它从山里流出,经过城市,向江海汇入,这里它碰到了水草,停了下来,形成了湖面,突破闸门它就流入了江海。几个在闸门上的建筑工人情不自禁地停了下来,他们日日夜夜在堤坝上工作,每天看日升日落,他们看见了此时有人在拍摄,对着西方,正在形成的俯冲光带,这是让他们一辈子满意的落日场景。山成了剪影,河流转弯较为明晰,水草地一概漆黑。在云团底下的一个小山头上,光带变成了金黄色。湖面上出现了一艘皮筏艇,上面坐着两位赤着上身的男人,他们划桨,向着湖面上光的一带,岸上的人们朝他们呼喊,两人得了鼓励,更加起劲地划桨。在湖中央,他们停住了。这有力的一桨。

猜你喜欢

雁荡山日落芙蓉
日落碗窑(节选)
日落
日落
轻轻松松聊汉语:浙江雁荡山
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我的芙蓉李树
游北雁荡山
雁荡山观石
日落之前
游雁荡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