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乡一体化导向下太原市域空间结构规划

2016-11-03

山西建筑 2016年19期
关键词:中心镇市域太原市

余 伟 伟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 030002)



城乡一体化导向下太原市域空间结构规划

余 伟 伟

(太原市城市规划设计研究院,山西 太原030002)

介绍了城乡一体化导向下,太原市在城乡综合治理阶段的空间组织策略,从中心城、新城和县城、乡镇、村庄等方面,阐述了太原市的空间结构组织体系,从而推动市域城乡空间的整体协调发展。

城乡关系,城乡一体化,空间结构,中心城

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城乡关系发生了重大变化,步入了新的发展阶段。城乡一体化成为我国二元分立的城乡结构在21世纪必然追求实现的战略目标。在这样的背景之下,城市规划怎样才能做出有效的空间回应,建立起适应时代发展的空间体系,有很强的现实需求。太原市下辖六区三县一市,2014年年末太原市常住人口429.89万人,城镇人口362.18万人,城镇化率84.25%。通过分析梳理太原市城乡关系的发展阶段、空间策略及其组织模式与形态,有利于理顺城乡关系,为太原市城镇体系规划提供理论支撑。

1 太原城乡关系的阶段

城乡关系的发展具有阶段性。动态来看,城乡关系整体上呈现出一种由自发走向有序、由城乡分离走向城乡融合的发展演变规律,体现出由低水平的城乡均衡向高水平均衡的转变[1]。一般而言,城乡关系总是随着工业化、城镇化的进程而不断演化的,普遍认为城乡关系的演化需要经历城市剥夺农村、城市病与农村病并存、城乡综合治理、城乡一体化四个阶段。

目前,太原市域总体的工业化发展已具备较高水平,大致处于工业化发展的后期阶段[2]。但是,市区与县市工业化、城镇化的阶段差距较大,这表明太原市城乡关系的演变处在城市病与农村病并存的时期,考虑到近年来大力推行的城市建设和新农村改造,可以认为太原市进入了城乡综合治理阶段。

2 空间组织策略

城乡一体化导向下的空间组织策略首先必须适应城乡关系的阶段,其次要瞄准下一阶段城乡发展的需求,具有一定超前性,才能科学引导城乡空间的合理发展。从太原市中心过度聚集、外围县市发展滞后,城乡发展不平衡的现实出发,综合考虑太原市城乡关系的阶段特征和城镇体系的分布特征,以城乡一体化为目标,太原市域城乡空间发展策略可以概括为“中心优化、县域重构、城乡联动”。

2.1中心优化

中心优化指对中心城区的空间结构和产业结构进行调整优化,加快现代服务业发展,提升区域性职能,打造成京津冀西翼重要的吸引力之源和竞争力主体,成为接受京津冀城市群外溢的重要承载地,促进中部崛起的战略性支点。依托省会城市在行政、文化、教育、科技等领域的优势,增强对农村生产要素的吸纳能力和价值释放能力,提升对市域发展的带动能力。

2.2县域重构

县域重构指充分利用县域现有的发展条件和产业基础,把握东部地区产业外溢、市区产业调整布局和产业园区空间拓展的机遇,推动县城和重点中心镇向中小城市发展,培育县域增长极。县城需要加强与市区特别是各产业园区的对接,利用园区在县城拓展的机遇,促进产城融合发展,形成产业集群。选择、建设一批特色农业发展型、生态旅游发展型、文化旅游发展型的重点中心镇,形成县域发展节点,带动周边乡村共同发展。一般乡镇鼓励人口向镇(乡)区聚集,形成新型乡镇社区。分类引导农村发展,撤并人口稀少的农村,形成新型农村社区;具有历史文化价值的农村发展为文化旅游名村。

2.3城乡联动

通过土地、产业、户籍改革等多项举措,发挥城市地区在资本、人才等方面,乡村地区在土地、生态方面的优势,形成互补效应,以开发区拓展板块等产业集中发展的园区、镇区为载体,引导产业在空间上集中布局,人口在空间上集聚生活,实现市域城镇建设空间和产业发展空间布局协同、范围一致。

城乡联动一方面强调市区的疏解辐射作用,更重要的是发挥县城、重点中心镇的纽带作用。县城、重点中心镇一方面承接市区功能转移,另一方面聚集农村发展要素。通过培育县(市)增长极核,逐步在市域形成城区、县城、乡镇、村庄共生共长的网络系统,促使城乡网络式发展,达到城乡一体化的目标。

3 空间结构组织

太原市域城乡空间结构的组织应该依托一体化的交通网络骨架,并在确保市域安全空间、生态空间等非建设空间的基础上进行。笔者认为太原市域应建立“四级、七类”的城乡空间发展结构体系(见图1)。“四级”指市域形成中心城、新城和县城、乡镇和村庄等四个级别的空间发展单元。“七类”指市域形成中心城、新城、县城、卫星镇、中心镇、乡镇社区、农村社区、文化旅游名村等七种类型的空间发展单元,其中卫星镇、中心镇、乡镇社区属于乡镇级别,农村社区、文化旅游名村属于村庄级别。

3.1中心城

中心城是市域发展的核心,市区的主体建设地域,由老城区和晋阳新区、汾东新区组成。中心城区应加快能源交易、中介服务、展览展示和研发等功能培育,扩大国际影响;依托人才、教育、科技和城市功能整体优势,加快发展产品设计、研发、人力资源、金融、咨询、外包、旅游集散等为重点的生产性服务业,集聚要素资源,辐射和带动周边区域发展,向省域乃至更广范围拓展服务功能。中心城区要全面退出高污染、高能耗、资源型产业,在县市产业园区聚集。在中心城区和县市之间,依托自然山体,实施生态整治,建设城郊型生态开敞空间。

3.2新城和县城

1)新城。新城即潇河新城。新城建设以山西科技创新城作为主要载体,重点发展高端装备制造业、新能源产业、新材料产业、现代煤化工产业及信息产业。新城的建设应采用生态低碳城市的模式,高标准配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设施,建设职工公寓等公共社区,避免钟摆式交通迁徙。潇河新城的建设,对于带动和辐射太原盆地城镇密集区,改变太原市一核独大的形态,推动太原盆地城乡空间一体化具有重要的意义。

2)县城。县城是开发区空间拓展的主要目标,是承接太原市市区产业外迁,促进本地产业转型升级的主体空间。古交市区在提升改造传统产业的同时,着力延伸煤炭产业链,打造煤—焦—化循环产业链,建成以新型煤化工循环经济为主导的转型示范区。娄烦县城是太原市辐射西北地区的重要门户节点,重点发展无污染的农产品加工业,并加快旅游经济的发展,形成休闲旅游度假地和特色农业产业区。清徐县城加快传统能源产业的转型发展,以经济技术开发区、食品科技工业园为载体,形成特色产业优势,成为太原市辐射西南的重要节点。阳曲县城加快与阳曲工业

园区的一体化建设,合理承接市区产业转移,提升城镇服务功能,成为市域西北的增长核心。

3.3乡镇

1)卫星镇。卫星镇指受到中心城区直接辐射,区位优势明显,具有一定发展特色和产业基础,能够直接承担市区功能疏解的建制镇,例如泥屯、北格等。卫星镇的发展在于把区位优势转化为产业优势,依托市区的功能疏解,提升强化自身的产业能级,融入城市的职能分工体系,以此获得持续的发展动力。2)中心镇。中心镇指县域范围内,依托自身资源优势,形成一定的产业基础,承担县城部分生产组织功能和公共服务功能的建制镇。中心镇是促进县域产业和经济发展的关键环节,例如徐沟镇、孟封镇等。对于中心镇,应实施分类引导的策略,对工矿型应促进集约、环保化发展,对农业型应促进规模、生态化发展,对旅游型应促进特色、集团化发展。中心镇建设的核心在于提升市政基础设施服务水平和公共服务能力,成为县域经济的重要支点。 3)乡镇社区。乡镇社区指卫星镇和中心镇以外的乡镇,主要功能是承担乡镇及周边的商业、文化、教育、医疗等基本公共服务活动。乡镇社区要加强公共服务设施、基础设施的集中配置,引导吸引周边撤销的农村居民点的居民。

3.4村庄

1)农村社区。选择交通便利、位置合理、对外联系比较方便,环境好、用地足、供水等条件良好,土地资源富余,且人口达到一定规模的村庄建设发展为农村社区。农村社区的核心职能是为农村地区农民日常生活和农业发展提供基本公共服务,应按照合理节约的原则,完善基础设施及公共服务设施,进一步提升人居环境水平,逐步引导吸引周边村民向农村社区集中,促进乡村空间的优化。2)文化旅游名村。文化旅游名村是指具有一定历史积淀,存在一定的历史文化遗存和传统建筑风貌特色的村庄,这类村庄一般有较长建村历史,处在关键的文化线路和节点上,例如店头村。其发展的重点是对历史文化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在此基础上,应结合传统文化特色,规划建设好村庄,改善村民的生活生产环境,合理发展文化旅游业。

4 结语

城乡一体化是新型城镇化的重要战略目标。基于城乡一体化导向组织城乡空间结构,无疑是实现城乡融合的必由之路。城乡空间结构的组织要适应城乡关系演变的阶段,改变太原市区绝对聚集的趋势,促使城乡要素双向流动。组织新的城乡空间结构框架,需要进一步优化中心城区的空间布局,依托县城和中心镇重构县域空间,促进城乡经济的有效联动,引导人口和产业空间合理配置,建立起城区、县城、乡镇、村庄共生共长的城镇化网络平台,以此推进市域城镇化健康发展。

[1]赵群毅.城乡关系的战略转型与新时期城乡一体化规划探讨[J].城市规划学刊,2009(6):47-52.

[2]张复明,王富华.省会城市经济发展研究——太原市经济发展与产业布局[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05:13-15.

On spatial structural planning for Taiyuan City under guidance of rural and urban integration

Yu Weiwei

(TaiyuanUrbanPlanningandDesignResearchInstitute,Taiyuan030002,China)

The paper introduces the spatial organization strategies of the urban and rural comprehensive treatment of Taiyuan City under the rural and urban integration, and illustrates the spatial structural organization from the central cities, new cities, counties, countries and villages, so as to enhance the coordinative development of the rural and urban spaces in urban regions.

urban and rural relationship, urban and rural integration, spatial structure, central city

1009-6825(2016)19-0006-02

2016-04-11

余伟伟(1984- ),男,工程师

TU984

A

猜你喜欢

中心镇市域太原市
太原市为农村寄递物流补“短板”
太原市61个村要建污水处理设施严禁直排入河
太原市六家药茶企业获省级授权
市域(郊)铁路功能定位与系统制式选择分析
《中心镇视域的城乡一体化:联动机制与模式选择》简介
市域铁路信号系统互联互通方案研究
太原市第四实验小学
国内外中心镇建设实践及对湖南的政策启示
准移动闭塞系统针对市域快线的适用性分析
轨道交通市域线越行站配线设计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