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研究述评及未来方向

2016-11-02王亚娟杨向阳郭立新

商场现代化 2016年24期
关键词:创业意愿

王亚娟 杨向阳 郭立新

摘 要:现有研究缺乏对近十年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研究文献进行系统梳理和整合,本研究在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概念、内涵、结构和测量,以及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前置影响因素和后置结果变量进行系统回顾、分析和评述的基础上,提出了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未来研究方向。本研究的意义在于可以为后续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理论和实证研究提供基础和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创业效能感;创业意愿

一、引言

在经济新常态背景下,创业与创新成为推动我国经济结构转变和发展的主要动力,大学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是创业领域最具潜力和活力的主体之一,对于推动我国经济发展和解决大学生就业难问题具有重要意义,因此,大学生创业逐渐成为研究热点,相关研究文献也逐年增多,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因其具有重要的创业行为及创业结果预测含义,近年出现了许多相关研究成果,但是,目前还缺乏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研究成果和研究文献进行系统回顾和梳理,为推动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理论和实证研究的进一步深化与发展,有必要对现有研究成果进行系统梳理、归纳和总结,以期能够明确现状:哪些方面是我们已知或可以确认,哪些方面还未知、未统一或不能确认,且存在哪些局限,从而识别、发现未来的研究方向或主题。

二、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概念与结构

大学生创业效能感构念借鉴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自我效能感最早源自Bandura(1977)发表的“自我效能:行为变化一致理论”,Bandura认为仅仅依赖个体知识或技能不能完全有效地预测个体行为,在个体知识或技能转变成行为之前,个体对完成任务或工作的信念对个体行为是否发生起着重要作用,为此,Bandura将个体对完成某项行为的心理信念概念化为“自我效能感”,随后,陆续有许多学者对自我效能感的概念进行了进一步的研究和定义,例如,Midgley(1989)在研究学生的学习信心时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个体对自己的行为绩效所持的有效或无效的感觉,Schultz(2005)将自我效能感定义为行为者对自己能否完成某项工作或任务的自信感觉或胜任感觉。后来,创业研究领域在研究创业行为时引入了自我效能感的概念,并将其构念化为创业效能感,为了便于相关理论研究,对创业效能感的进行了进一步的定义,例如,Hallak等(2012)将创业效能感定义为创业者对自己能够通过影响环境获取创业成功的一种信念,Chen等(1998)将创业效能感定义为创业者对自己能够胜任创业者角色的一种信念。将创业效能感引入大学生创业这一特定领域,自然产生了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概念,由于创业效能感的概念在创业研究领域已经比较成熟,因此,针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概念研究主要集中在内涵结构和测量两个方面,例如,韩力争,傅宏(2009)、韩力争(2011)以中国大学生为研究样本和对象,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构成维度和测量题项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将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分为基本能力效能感和控制能力效能感,运用96题项的测量问卷数据分析,得到了9个维度的概念结构,其中基本能力效能感包括创业自信效能感、领导能力效能感、求知创新效能感、目标成就效能感、人际关系效能感、交流沟通效能感等维度,控制能力效能感包括意志不坚效能感、自我怀疑效能感、力不从心效能感等三个维度,运用132题项的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得到了包括领导能力效能感、创业自信效能感、目标成就效能感、自我怀疑效能感、意志不坚效能感五个维度的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结构维度。谷力群等(2014)采用扎根理论的方法,通过对大学生调查问卷数据分析得到了包括营销能力效能感、创新能力效能感、风险承担效能感、抗压能力效能感、关系协调效能感、责任使命效能感、管理能力和学习能力效能感8个维度的概念结构,张淑玲(2014)将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划分为创业计划、创业资源获取、人际关系、风险承担和创新变革5个维度,编制了包括23个题项的测量量表。

从上述研究回顾可以看出,现有研究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概念界定及内涵指向基本上是一致的,但是,在具体操作上和分析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维度构成和测量题目时,现有研究存在一定程度差异,这些差异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相关理论和实证研究在选择量表时带来了一定的困惑,不利于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研究的理论构建。差异产生的可能原因在于现有研究涉及大学生创业行为相关因素的确定时,所依据创业理论和关注的重点不同,量表的开发背景不同,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依据得到广泛认同的创业理论和确定科学的视角来分析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构成维度,并开发相应的量表,以便得到一个能够在不同地区、不同对象甚至不同文化背景都具有可靠的、内在一致的有效的测量结果,以实现大学生创业效能感测量的统一。

三、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前置和后置影响因素

现有研究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前置影响因素的研究主要包括创业教育、个性特征、情绪智力、社会资本、网络嵌入性等,对后置影响研究最多的就是对创业意愿或创业倾向的影响,例如,严建雯等(2014)采用问卷和实验的方法,发现实验组被试的创业效能感在创业教育前后存在显著差异,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汪姣(2012)通过1017名大学生的样本数据分析显示大学生创业教育对于大学生创业效能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郑旭红(2011)分析了大学生主动人格对创业效能感的影响,钱堃(2011)分析了大学生个体背景特征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影响,张敏(2011)分析了大学生情绪智力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影响,张金连(2012)分析了社会资本质量、储量对创业效能感的影响,魏巍等(2015)运用安徽省304名在校大学生问卷调查的数据,从网络规模、网络差异性和人际信任等维度分析了大学生社会资本对创业效能感的积极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社会资本的交际网络规模大小是影响创业自我效能感进而激发创业意向的关键,大学生社会网络差异化程度越高,表明网络成员的职业、职位差别越大,在创业中可能提供资源和帮助越全面,能够提高大学生的自我效能感,人际信任维度可以改变大学生创业者对于从关系圈能获得创业资源的预期,从而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产生积极影响,进而影响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李洪波等(2014)分析了网络嵌入性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及创业意愿的影响,结果发现大学生对创业网络的嵌入性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积极影响,从而对创业意愿产生显著影响,王雨(2014)分析了个体及其社会网络对创业效能感的影响,陈权等(2015)通过江苏500份大学生样本数据的实证研究发现大学生的情商、创业经历、创业课程培训和性别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吴晓波等(2014)的研究发现创业效能感对创业意愿有正向影响,丁明磊等(2009)的研究表明: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具有显著正向促进作用,Hmieleski&Corbett(2008)的研究表明:具有较高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创业者在其创业行为也处于较高水平时,其创业绩效一般会获得较大的提升,而当创业者的创业自我效能感处于较低水平时,即便其创业行为处于高水平,其创业绩效也不会得到较高的提升。杨艳等(2011)通过342份调查问卷的实证研究发现:强关系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和创业意愿的影响显著,张倩(2012)分析了创业榜样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及创业意愿的影响。金丹等(2016)通过南京某高校275位在校生的问卷调查数据分析发现:大学生的创业效能感对大学生的创业意愿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而参加创业实践活动则对大学生提高创业效能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

从现有研究的整体文献来看,比较一致的研究结论是:大学生创业教育、社会资本或社会网络、创业网络嵌入性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有显著的积极影响,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对大学生创业意愿具有显著的积极影响,这被许多不同样本、不同测量方式的研究所证实,然而现有研究的局限在于: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影响因素而言,对已经证实对创业效能感有显著积极影响的前置变量,还缺乏整合的研究框架和实证检验,对一些个性特征因素对创业效能感的影响还未全面地被不同区域、文化的样本数据所证实,一些重要的前因变量,例如,创业生态、创业环境、创业学习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影响还未得到重视和有效研究,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后置影响因素而言,现有研究主要集中在证实其对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影响,但是,一些重要的后置变量如大学生创业激情、大学生创业绩效则被长期忽略。

四、未来研究方向

基于上文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全面梳理和回顾,可以看出,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概念结构研究而言,目前缺乏统一的维度划分和能被广泛认同、接受和使用的测量量表,这需要未来的研究,找准令人信服的理论视角,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进行更精准的概念界定和结构分析,提出一个更加清晰、准确的概念界定和结构维度划分,例如,是否可以从创业过程的视角来分析创业效能感的可能内涵?或者从创业心理演变的视角来进行分析?或者从认知心理的视角来分析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认知特征和内涵?在进行概念和结构研究的基础上,是否可以通过具有广泛代表性大样本的数据收集和分析,获取具有相当程度效度和信度并具时间一致性的量表,这样的研究将具有更重要的学术意义。对于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前置影响因素研究而言,对于已经得到充分证实的前置变量,是否可以考虑将其放在一个统一的理论框架进行实证检验,以期能够发现这些前置变量的相对重要程度,或者发现这些前置变量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共变影响,对于一些可能重要但被忽略的前置影响因素,例如,创业学习、创业环境,这些因素可能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存在重要的影响,未来的研究可以考虑就此建立理论研究框架,分析大学生创业学习或创业环境的不同维度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不同影响。对于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后置影响因素而言,一些被忽略的后置效应或影响变量,例如,大学生创业激情、大学生创业绩效,可以作为将来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理论研究的重要预测变量,并依此来建立理论和实证检验框架,分析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不同维度对大学生创业激情和创业绩效的不同维度的不同影响。

五、结语

大学生作为一群独特的创业群体,与一般的社会创业着和公司创业者有显著的不同,一般创业研究结论不一定适用于大学生创业的情况,因此,对大学生创业研究有着重要的现实和理论意义,本文通过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现有研究文献的全面树立、归纳、提炼和总结,从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的概念、内涵研究,结构和测量研究,到大学生创业效能感前置影响因素和后置影响因素的研究,对相关文献进行了精炼的总结、回顾和分析,指出的现有现就存在的研究局限和研究空白,在此基础上,提出了未来较具学术研究意义的方向和内容,可以为对大学生创业效能感有兴趣的研究者提供一定的参考。

参考文献:

[1]Bandura A. Self-efficacy: Toward a unifying theory of behavioral change.[J]. Psychological Review, 1977, 84(2):191-215.

[2]Midgley C, Feldlaufer H, Eccles J S. Change in teacher efficacy and student self-and task-related beliefs in mathematics during the transition to junior high school[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1989, 81(2): 247.

[3]Schultz W. Behavioral theories and the neurophysiology of reward.[J]. Annual Review of Psychology, 2005, 57(3):87-115.

[4]Hallak R, Assaker G, O'Connor P. Are family and nonfamily tourism businesses different? An examination of the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entrepreneurial performance relationship[J]. Journal of Hospitality & Tourism Research, 2012: 1096348012461545.

[5]Chen C C, Greene P G, Crick A. 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distinguish entrepreneurs from managers?[J]. Journal of business venturing, 1998, 13(4): 295-316.

[6]韩力争,傅宏.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量表的构建[J].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 2009(1):113-118.

[7]韩力争.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结构研究[D]. 南京师范大学, 2011.

[8]谷力群,车芳璐,佟雪莹.基于扎根理论的大学生创业效能感维度研究[J].辽宁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6):796-801.

[9]张淑玲.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内涵、结构及对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M].山东财经大学,2014

[10]严建雯, 巫程成王彭.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的影响[J].中国健康心理学杂志,2014(7):1105-1108.

[11]汪姣.大学生创业教育与创业意向的关系: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D].山东师范大学,2012.

[12]郑旭红.大学生主动性人格、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D].北京师范大学,2011.

[13]钱堃.浅析大学生个人背景特征对创业效能感的影响研究[J]. 中国校外教育:理论,2011.

[14]张敏.大学生情绪智力、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D].河南大学,2011.

[15]张金连.社会资本、创业效能感与新企业绩效的模型构思[J]. 经营管理者,2012,01:6-7.

[16]魏巍,李强.社会资本、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的实证研究[J].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1):112-117.

[17]李洪波,张徐.网络嵌入性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关系研究——基于创业自我效能感的中介作用[J].江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3):76-83.

[18]王雨.个体及其社会网络与创业自我效能感对创业意愿的影响分析[D].云南财经大学,2014.

[19]陈权,尹俣潇.大学生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影响因素实证研究[J].高校教育管理,2015(6):115-120.

[20]吴晓波,张超群,王莹.社会网络、创业效能感与创业意向的关系研究[J].科研管理,2014,35(2):104-110.

[21]丁明磊,杨芳,王云峰.试析创业自我效能感及其对创业意向的影响[J].外国经济与管理,2009,31(5):1-7.

[22]Hmieleski K M, Baron R A. When does entrepreneurial self‐efficacy enhance versus reduce firm performance?[J].Strategic Entrepreneurship Journal,2008,2(1):57-72.

[23]杨艳,胡蓓.社会网络、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创业意图的关系研究[J].软科学,2011,06:59-63.

[24]张倩.创业榜样、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创业意向研究[D].南京大学,2012.

[25]金丹,渠欢.创业自我效能感与大学生创业意向关系研究——基于本科生调查数据的分[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6(1):76-80.

作者简介:王亚娟(1972.10- ),四川成都人,昆明理工大学管理学硕研,淮阴工学院讲师,研究方向:大学生创业与创新管理;杨向阳,淮阴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创业与创新管理;郭立新,南京大学博士后,淮阴工学院副教授,研究方向:创新与战略管理

猜你喜欢

创业意愿
高职院校大学生创业意愿的激励因素研究
基于合法性视角的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研究
大学生创业意愿创业影响因素调查研究
在校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及对策
基于ISM的成教大学生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
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对大学生创新创业意向的影响研究
高校创业教育与大学生创业意愿关系研究
增强大学生创业意愿和能力的教育体系构建探索
基于大学生创业意愿的创业教育体系研究
怀集县返乡农民工创业意愿影响因素分析